如何正确看待东北地域歧视问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北人的形象 如何正确看待东北地域歧视问题

如何正确看待东北地域歧视问题

2024-07-13 13: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地域歧视的核心原因就是地域文化差异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但凡被地域歧视,基本都是人口外流严重的地区。无论河南、苏北、皖北还是东北,贫困人口的外流都是一部部以贫苦为背景,以求生为动力的迁移史。这些流入外省的弱势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往往为了生计而从事底层的工作,甚至不乏作奸犯科之徒,因此容易为本地人所看不起。

对东北的地域歧视,起因还是少数低素质的东北人在内地强买强卖、打架斗殴的恶劣行为引发的,经过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的传播和发酵而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

根据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东北近十年流出人口累计超过100多万,这还只是户籍人口减少的数量,更大部分的外流人口长期工作在外地而户籍依旧留在东北,这部分人的数量估计远超过户籍人口减少的数量。如此大的外流人口基数,即使很小比例的低素质人口,绝对值也相当大,自然就放大了负面的影响。其实如果真实统计下作奸犯科的罪犯都来自哪里,恐怕东北也不用再背这个锅了。

再加上东北的小品、二人转、影视剧等因其接地气的表演和幽默的语言,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赵本山、范伟、宋小宝、小沈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东北艺人活跃在全国舞台。一方面这些作品娱乐了大众,甚至改变了一些日常习惯用语;另一方面,也让相当一部分人对东北和东北人产生了刻板的偏见。许多人并没怎么接触过东北人,只因为小品、影视剧作品,就认定东北人都是土气的、浮夸的、低俗的乡村奇葩。同时各种东北的网红也认定这是一条成功之路而竭力迎合,导致这种刻板印象逐渐扩大化。

东北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整个东北三省包括内蒙北部地区的绝大部分人口都操着接近的口音,而当如此巨大的同一来源的外地人口集中出现在某些地方,比如典型的像三亚、深圳、北京等地,一定会让当地人觉得不舒服。因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方言和传统,本地人总是倾向于维护当地已有的秩序,尤其东南沿海富裕地区,对于外来人口总是有天然的歧视,更何况个性比较张扬的东北人,就更容易让当地人觉得有侵略性而招致反感。

东北人普遍的一个特点是热情,自来熟。很多到过东北的人应该都有体会,服务行业的人员称呼顾客都是哥啊、姐啊、妹儿啊。对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往往对于陌生人比较冷漠甚至警惕,很多人对东北人这一个特点极度不习惯,因为在很多南方人看来,东北人有点过度热情了。比如去东北家庭做客,往往主人会热情地端上水果,客人吃完一块,主人一般都会让客人继续,甚至硬塞到客人手里。另外还有东北人喜欢抢着买单等等。而这些只是习俗上的差异,并不一定是什么缺点,而只是没能沉默地融入当地习惯,而被本地人嫌弃。

地域歧视是社会刻板印象的一种体现,往往是大众的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的结果。大家口口相传的所谓东北人的恶行,有多少是真的?又有多少只是出于刻板的偏见呢?另外其实很多人口中评价的“不好”是否真的不好?还是说只是因为与我们不同而已?

地域歧视无处不在,而且古而有之。我们的祖先就以中心自居,将四周的邻居蔑称为东夷、西戎、北狄和南蛮。近代又有上海人歧视苏北人、香港人歧视大陆人。而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国人又会歧视华人,鄙视链一环套一环。

我所见到的大部分背井离乡出来谋生的东北人都是踏实本分,勤奋努力有责任感,可能会有点浮夸,可能会有点爱面子,但其实往往隐藏在彪悍外表下的,是一颗温顺的心。而随着南北交流的频繁以及户籍制度的放松,更多的东北人也在正视自己的缺点,在不断改进。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地方都有优秀的人,每个地方也都有低素质的人。真正成熟的人,不会用地域来评价一个人。以偏概全、一竿子打翻一条船,这样做法体现出的只能是偏执和无知。

目前所谓的对东北人性格或者说对东北地域文化特征的讨论,也并非是对东北历史的理性思考和反思。随着人口不断流动,中国现阶段的地域歧视现象有逐渐严重的趋势,若听任其发展,不仅会对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更严重的会导致地域间的对立甚至是分离。若不能处理好地域歧视问题,中国社会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对此,整个社会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经济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要落到实处,通过这些政策来提振区域经济,缩小地域间差异,特别是经济差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域歧视问题。

每个国人,无论生活在中国的哪一个角落,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让我们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大家齐心协力建设好这个我们共有的家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