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风吟》: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世界著名悬疑电影韩国 《且听风吟》: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且听风吟》: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且听风吟》: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孙丽娜

  1979年,29岁的村上春树凭借处女作小说《且听风吟》获得日本《群像》新人文学奖,从此登上日本文坛。

《且听风吟》: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且听风吟》的情节并不复杂,主要讲述了“我”在21岁的夏天从东京回到家乡,和朋友“鼠”度过了一个百无聊赖的假期。一天,“我”在酒吧捡到一个醉倒的“没有小指的女孩”,在她的家中度过了醉意朦胧的一夜,开始了一段若有若无的感情。然而伤感的往事还没诉说清楚,她却已经消失不见。短短十八天的恋情,结束得没头没脑。同时,“鼠”也经历着感情上的困顿。然而无论是刻骨铭心,还是短暂的相互依偎,最终都渐渐地隐入时间的长河,成为过眼烟云。小说中的“我”反复地感叹着时光的飞逝:“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我们便是这样活着。”

  “爱情就像是在捉弄自己,不停地失去你想要的东西。”全书始终弥漫着一种寂寞的气味,基调感伤,且没有一个连贯的情节,仿佛是村上春树在回味自己的青春岁月,那些零碎、缺失的记忆,像是他的任性表达,给人一种游离之感,细读之后,又感受到他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生命的理解。

  村上春树曾经说:“人就是不停地磨损、不停地失去。”“我”不停地在回忆中寻找希望,又不断失望。这种失望或许源于不断面对死亡:哈特菲尔德跳楼而死;两个叔叔一个被炸死,一个因病而死;祖母寿终正寝;第三个女友上吊自杀……村上春树笔下的死亡,就像吃喝拉撒一样平常,不仅不让人心生恐怖,还会感受到一种通达的美感。这大概源于日本根深蒂固的“无常观”——宇宙万物、人间百事流转不居,这种无常和消亡恰恰是生命的本质。消亡不是美的终结,而是美的体现。

  当死亡到来时,活着的魅力与荣耀、财富与欢乐全部归零。那么,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村上春树用书名回答了我们:且听风吟,即我们在时间之中彷徨,无所谓生与死,只有静听风的声音。在村上春树的笔下,处处都隐藏了救赎,孤独并没有让主人公走向绝望,反而在孤独的最深处看到一点光亮,并由此重生。也由此,阅读《且听风吟》时,读者可以轻松地跟随村上春树的脚步,暂时远离现实,获得灵魂的救赎。

  “人人都是孤独的,但不能因为孤独而切断同众人的联系,彻底把自己孤立起来。应该深深挖洞,只要一个劲儿地往下深挖,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村上春树始终在善意地提醒人们,我们更需要心灵的滋润。于是,他的故事里总是散发着淡淡的惆怅,他笔下的人物,不是自暴自弃的堕落,也不是支离破碎的放纵,而是拥有一种深入内心的温暖。对于生命的理解与无奈,村上春树的表达是多方面的,看似漫不经心,却能引发我们的思索。这种温暖人心的人情味,正是村上春树小说沟通人心的秘密武器,也是他的作品得以畅销的最大原因。(孙丽娜)

[ 责编:刘冰雅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