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史界是否只承认三大文明古国,而不包括中国文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世界只承认三大文明古国百科 外国史界是否只承认三大文明古国,而不包括中国文明?

外国史界是否只承认三大文明古国,而不包括中国文明?

2023-10-16 13: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并不是。

所谓外国,范围很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我们对世界历史的认知,主要来自以西欧和北美为代表的西方史学界,一般所说的外国史界,其实就特指西方史学界(比如说,有谁看过伊朗、或者俄罗斯学者编写的世界通史呢?)。对应由梁启超推广,流行于我国的四大文明古国,西方语境中也有类似的“文明的摇篮”(Cradle of Civilization)一说,意为文明最初独立出现的地区。

文明的摇篮这一概念大概形成于16-18世纪,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不同时代,人们所说的文明的摇篮也各不相同。早期,西方学者大多以埃及为人类文明的摇篮(甚至认为美洲文明也和埃及有关)。随着文化交流和考古学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六大文明摇篮的说法,即埃及、新月沃土(或称两河流域、侧翼丘陵、美索不达米亚等)、印度河谷、黄河与长江流域、中美洲(墨西哥湾沿岸)和安第斯(秘鲁北部)。去掉与旧大陆文明演化关系不大的美洲,差不多就对应了梁启超所说的四大文明古国。

人类,天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最具影响力的通史为例。20世纪早期的西方通史有比较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论及人类文明时,一般以古埃及和两河流域为文明的开端,有时则会加入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直接源头。而一旦将视野放到全世界,几乎所有世界通史,只要谈到了古印度,就一定会讲到古代中国。并不会出现只介绍古埃及、两河流域和印度,无视中国的情况。

20世纪中期,随着全球史观的兴起,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反思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线索。试图以一种比较中立的态度,从全球的角度,论述人类文明的发展。尽管没法完全摈弃以西方历史为中心的历史观,不过在新一代的全球史著作中,非西方文明的比例切切实实地提升了。除了经典的四大文明摇篮之外,全球史观的通史著作往往会同步介绍美洲古文明的起源,有时还会连带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或者太平洋古文明的起源。

以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为开端,目前西方的大部分通史、文明史、历史教材都遵循类似的逻辑。将世界历史分为几个大的阶段,主要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交流的角度,介绍世界历史的发展。一些新派的学者可能会从特殊的角度(比如交通、贸易、疾病)切入,或者站在更高的视野(比如宇宙演化)俯瞰人类历史。但不管如何,当下的各种全球通史中,都不会遗漏中国古文明,哪怕篇幅不多,肯定还是会留个位子给中国先民的。

通过以下这些不同时代的通史,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西方史学界思维、叙事方式和内容取舍方面的演变——

《世界史纲》H.G.威尔斯 1918-1919

《世界史纲》(The Outline of History: Being a Plain History of Life and Mankind)是一战后通俗领域世界史著作的代表之一。自1920 年初版发布以来,总共再版了超过33 次,被翻译成26 种文字,发行量超过200 万册。1927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向达、陈建民、黄静渊、陈训恕、梁思成翻译的《世界史纲》中文版,从而令本书成为最早被翻译成中文的世界史著作之一。

《世界史纲》中的几大文明古国为:两河流域(苏美尔、亚述、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作者威尔斯是著名的科幻作家,他的观点应该代表了20世纪初一些受过教育的西方人的看法。

*.名作,不过内容有些陈旧了,译者都是名家,语言通俗。

《人类的故事》 房龙 1921

房龙是享誉世界的人文启蒙作家,1911年于慕尼黑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生平致力于用通俗的语言,普及人类的历史及其精神文化遗产。1921年,受威尔斯《世界史纲》的启发,房龙为他的孩子们撰写了《人类的故事》一书,用60多篇小故事,在精简的篇幅内浓缩了从生物演化直到一战爆发的人类历史。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并获得了1922年的首届纽伯瑞儿童文学奖。

作为上世纪初的少儿读物,《人类的故事》的叙述线索是非常西方中心主义的。书中详细介绍了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文明,并未怎么提及古印度和中国,因为他们和自己文明的发展关系不大。不过这本书还是提及了孔子和佛教,并没有完全无视中国和印度。

*.通俗读物,还是比较适合孩子们阅读的。

《世界史》 海斯、穆恩、韦兰 1932

由美国历史学家海斯(1882-1964)、穆恩(1892-1936)和韦兰(1872-1962)合著的《世界史》(World History)初版发行于1932 年,此书曾是风行美国的中学历史教材,自上世纪30年代起便已有了中文译本,成为当时中国最为流行的西方史教材之一。

《世界史》是上世纪前期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世界通史,本书下半部分甚至有几章专门谈及了“白种人的负担”。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本书将近东地区的古文明(苏美尔、埃及、古叙利亚、爱琴海)作为论述重点,顺带提及了印度、中国和古代美洲。本书认为从周朝开始,中国的历史才比较可行,认为中国文明可能受到了近东影响。本书大概代表了当时比较主流的历史学家的看法。

*.可以当做认识当时学者世界史观的读物,用这本书作为世界史入门,个人感觉不大好,无论是史观还是内容都有些陈旧了。

《世界小史》 贡布里希 1935

《世界小史》完成于1935年,德文初版(Eine kurze Weltgeschichte für junge Leser)发行于1936年。《世界小史》与《人类的故事》篇幅相近,同样是本写给孩子们的通俗历史读物。贡布里希爵士希望本书能够让读者们在放松之余,领略人类历史的进程。

这本书的叙事线索同样以西方文明的发展为核心,因此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的篇幅占比较大。不过本书专设章节介绍了古印度和中国文明的发展。

*.虽然有些老,还是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

《历史研究》 汤因比 1934-1961

《历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是英国史学家汤因比的代表作,浓缩了其对人类文明大半生的学术积累和思考。1947年,时代杂志评价《历史研究》为英国自马克思《资本论》后最具争议性的历史理论著作,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本书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影响。

在《历史研究》中,汤因比将人类文明划分为21种成熟文明以及5种中途夭折的停滞文明,试图建立一种统一且带有普适性的理论模型,为人类文明演化寻找终极解释。

《历史研究》中的主要文明可以分成3代,第1代文明,大约相当于题主所说的文明古国或原生文明。包括苏美尔、印度河谷、中国(商)、米诺斯和美洲(安第斯、玛雅、尤卡坦、墨西哥)。

*.名著,观点有争议,不太适合作为入门读物。

《世界文明史》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 1935-1975

《世界文明史》(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是20世纪中叶非常畅销文化史著作。作者威尔·杜兰特(1885-1981)和阿里尔·杜兰特(1898-1981)夫妇,虽非历史科班出身,却将毕生精力投入于文化史和哲学史的写作之中。《世界文明史》,英文版共计11卷,近万页,约4000万字。本书的第一卷《东方的遗产》发行于1935年,而第十一卷《拿破仑时代》则发行于1975年。1968年,杜兰特夫妇因《世界文明史》第十卷而获得了普利策非虚构类作品奖。

虽然名为《世界文明史》,不过一看本书的分卷就可以知道,这还是本以西方文明发展为主线的,西方人眼中的“世界文明史”。关于古文明的介绍在整套书第一卷《东方的遗产》中,作者将古文明分为埃及与近东、印度与南亚、中国与远东,还是有中国的一席之地的。

*.名著,篇幅大,适合对西方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内容详细,语言通俗。

《世界文明史》 菲利普·李·拉尔夫 爱德华·伯恩斯等 1955

《世界文明史》是美国很有影响力的文明史著作,初版于1955年,之后多次再版增订,至今已出到第9版。80年代,本书便被商务印书馆引进,之后又引进过新版。由于新版内容改变比较大,下面截图的是1974年的第五版的中文译本。

《世界文明史》中的古文明,包括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希伯来、赫梯、米诺斯、迈锡尼、古印度和中国。现在看来,这版书的不少内容都有些滞后或者错误,比如认为中国的灌溉设施要比近东晚得多。不过作者并没有否认中国古文明的独特性。

*.新版内容还不错,篇幅适中的文明史读物,相对历史,介绍了更多人类精神和物质领域的成果。

《文明史》 费尔南·布罗代尔 1963

《文明史》(A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是法国年鉴学派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1902-1985)撰写的中学历史教材。本书是二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产物。为了让即将踏入社会的16-18岁中学生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布罗代尔在《文明史》上倾注了大量精力,希望能够通过本书,让读者们“在理解历史的同时,直面他们即将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文明史》的叙事结构与其他通史相差较大,与其说是讲解文明的发展脉络,不如说是通过描述文明的各个侧面,让读者对文明本身形成直观的印象,将历史与现实连接起来。尽管体例相差很大,不过本书同样专门介绍了中国古文明,并肯定了其发展中的特殊性。

*.法国年鉴学派的视角,看看还是很有意思的

《西方的兴起》 威廉·麦克尼尔 1963

20世纪60年代,以《西方的兴起》出版为标志,全球史开始正式登上世界史叙述的舞台。《西方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West)是美国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1917-2016)的代表作,也被众多历史研究者认为是当代全球史叙事的一个重要开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麦克尼尔先后完成了三四十部学术著作,令其成为全球史方面最早出现的一个世界性学者。

在《西方的兴起》中,麦克尼尔在肯定近代西方发展的同时,力图以全球的视野,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进行叙述,代表了第一代全球史学者的历史观。在全书第一部分,作者介绍了埃及、中东(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希伯来)、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地古文明的发展。作者肯定了古代中国文明发展的强烈原生性,不过认为在农业和彩陶等方面受到了域外的影响。

*.全球史名作,引进的比较晚,内容稍微有些老了。

《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 1970

《全球通史》(A Global History)是最早被引入中国的全球史著作之一,曾被美国、加拿大的不少学校引为世界史教材,也是继《西方的兴起》之后的一部非常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通史著作。

在全书第2编的第3章,作者介绍了欧亚大陆上古代两河流域、埃及、克里特、印度河谷和中国文明的发展。和《西方的兴起》相似,作者同样肯定了中国文明的原生性,但也认为其受到了中东文明的影响。《全球通史》的观点,可以代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学者的看法。

*.国内最早引进的一批世界通史,非常有名,但结构和内容稍微有些陈旧了。

《全球史》 J·M·罗伯茨 1976

J·M·罗伯茨(1928-2003)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曾因在教育和历史领域的贡献获得大英帝国司令勋章。罗伯茨是BBC多档历史节目的顾问,也是《企鹅欧洲史》、《企鹅二十世纪世界史》的作者。这本《全球史》1976年出版后,曾再版多次,影响力很大。

本书第二卷介绍了最初的文明,包括古代两河流域、埃及、亚洲东部(中国、印度)和其他地区。作者还特意强调了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和大部分西方著作相似,本书同样以商朝为中国文明史的开端。

*.老书新版,没怎么看过,应该不错……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 1978

由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1908-1984)主编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The Times Atlas of World History)初版发行于1978年,多次再版。销量超过200万份,影响力广泛,形式新颖,堪称后世多种历史地图以及历史图解的蓝本。巴勒克拉夫是全球史观的奠基者之一。早在1955年,他便在《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中论述了他的全球史观,《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就深刻地体现了巴勒克拉夫本人的全球史观。

本书明确地把两河流域、埃及、印度河谷和黄河流域列为几大最初的文明,认为这些文明标志着世界历史新阶段的开端。可以代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学者的看法。

*.图文并茂,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很不错的一本书,国内的新版内容似乎不如老版丰富。

《人类文明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80-2009

《人类文明史》旨在“保存当下人类的所有记忆与传承”,并促进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相互交流。这套书的编撰历史非常久远,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初创的1946年便已开始,初版完成于1969年。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修订此书,以修订全书历史观,增添新近历史研究所带来的成果,尤其是“史领域的新发现。修订工作从1980年开始,直到2009年才结束。修订版《人类文明史》凝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约450位专家的研究成果,称得上是一部包罗万象、卷轶浩繁的通史著作。

《人类文明史》对文明古国的介绍在第二卷。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项目,本书的篇幅分布非常平均,兼顾了世界各地早期文明的发展。自然,是少不了中国的。

*.很全、很贵、很重,不适合作为入门。

《全球文明史》 皮特·N·斯特恩等 1992

《全球文明史》是美国的一本大学通识文明史教材,作者包括卡耐基梅隆大学历史系主任皮特·N·斯特恩等。斯特恩也是《社会历史杂志》的创办者和美国大学世界史先修委员会的创始主席以及美国历史学会的教学副主席。作为一本成功的教材,本书至今已出到第7版。截图中的中文译本,根据第三版译出。

在第一部分,本书主要介绍了两河流域、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古文明,附带介绍了米诺斯、库施等其他地区的古文明。和一般的西方通史著作相同,本书同样以商朝作为中国古文明时代的开端。大概可以代表当今普通国外大学教材的观点。

*.经典教材,内容比较全面

《World Civilization》 Philip J·Adler、Randall L·Pouwels 1996

和《全球文明史》定位相似的另一本文明史教材。同样出到第7版,看得出来是非常成功一部教材。

具体内容和楼上的《全球文明史》差不多,也在第一部分介绍了两河流域、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古文明,并以商朝作为中国古文明时代的开端。

《新全球史》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 2000

《新全球史》(Traditions & Encounters: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the Past)是由杰里·本特利(1949-2012)和赫伯特·齐格勒(1949-)合著的美国高中AP(大学先修课程)教材。作为一本影响力广泛的世界史教材,《新全球史》出版至今已再版多次。通过《新全球史》,可以感受到冷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英语世界在历史教育和全球史写作方面的发展。

杰里·本特利生前曾创办了颇具影响力的《世界史》(JournalofWorldHistory)杂志,而赫伯特·齐格勒则是位出生于德国的美籍历史学家,也是《世界史》杂志的编辑。从作者的来源和大学的地理位置上看,不难发现两位作者身上浓厚的“全球化”色彩。

本书在第一部分“早期的复杂社会”中介绍了几大古文明,包括西南亚(两河流域)、非洲(埃及、努比亚)、南亚(印度)、东亚(中国)、美洲和太平洋(中美洲、安第斯、巴布亚和太平洋群岛)。相较于冷战期间的早期全球史代表著作,《新全球史》进一步将视角转向了人间,给予以往遭受忽视的诸孤立社会(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大洋洲)以更多的关照。

*.经典教材,内容全面,也是一些学校世界史考研的参考书,看书复习一举两得。

《世界:一部历史》 菲利普·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 2007

《世界:一部历史》是本大学的通识历史教材。作者菲利普·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是西班牙裔英国历史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殖民时代的欧洲早期帝国主义。阿迈斯托也撰写了多部畅销的历史书,曾获世界历史协会书籍奖和西班牙的Orden Civil de Alfonso X el Sabio勋章。

本书第二篇,作者介绍了几个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分别为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中国的黄河流域,着重叙述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畅销通史,内容全面,总体不错。

DK《World History》 Philip Parker 2010

DK是英国的一家出版社,以出版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图解通俗读物闻名世界。作者Philip Parker曾是名外交官和出版人,对古代和中世纪的政治军事尤为热衷,也是多部畅销书的作者。

这本书在第二部分介绍了古代世界的文明,包括近东(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和迦南)、埃及、欧洲(希腊)、南亚(印度河谷)、东亚(中国)和美洲(中美和南美)。

《大历史》 大卫·克里斯蒂安 2014

大历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历史观。试图以宇宙的视角,介绍从宇宙开端到人类社会的历史,大卫·克里斯蒂安即为这一流派的代表,也是国际大历史协会主席。《大历史》一书是一些英语系国家的历史教材,也是这一史观的代表作,曾获得比尔盖茨等人的推荐。

关于最初文明的介绍,出现在全书第6章。作者以苏美尔为主要介绍对象,同时也介绍了印度河谷、中国、美洲的早期文明。可见,即使在宇宙视角的大历史著作中,作者还是会给中国文明留有一席之地的。

*.从宇宙到人类,适合作为科普读物。

综上,列举了一战至今国外比较有影响力的世界史著作,可见,无论时代和学术思潮如何改变,只要是通史类的世界史著作,都不会遗忘中国文明。那么题主所说的只承认三大文明古国,是从哪听来的呢?

最近双十一,有兴趣的可以领个红包买些书看看~

相关回答——

外国人写的历史中对中国的评价是怎样的?

四大古文明中古中国起步最晚,在别的文明发展的这段时间里,中国文明在发生什么事?

有哪些适合历史知识为零的人阅读的历史普及读物?

我们是否应该写一本世界角度的《全球通史》?

有木有哪套历史书是从全世界角度横向讲历史的?

有没有靠谱的世界历史地图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