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地理】关于人口分布知识清单和冷知识,附24个人口地理核心概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世界人囗的分布 【人口地理】关于人口分布知识清单和冷知识,附24个人口地理核心概念

【人口地理】关于人口分布知识清单和冷知识,附24个人口地理核心概念

2023-04-28 05: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1年7月11日

是第32个世界人口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了今年的主题是

“生有所护,幼有所育”

你知道地球上目前有多少人吗,人口数量会一直增长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家庭在哪吗?关于人口方面的知识,你还知道多少呢?

地球上有多少人

34年前的今天,前南斯拉夫一个婴儿降生,象征着地球迎来了第50亿个居民。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31年后的今天,全球人口数量已达约78亿。但是人口分布并不均匀。其中亚洲人口最多,但生活在北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仅占5%。中国和印度仍然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数量均超过了10亿,分别占世界总人口的19%和18%。预计到2027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家庭

这里是印度男子齐奥纳·查纳的家,他被视为世界最大家庭的户主,但他的家庭规模很难统计,有报道称他有38名妻子、89名儿女以及36名子孙。查纳已于2021年6月13日去世,享年76岁。

全球人口老龄化情况

距离印度5000多公里之外的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目前,每1.8个劳动力就要供养一名老年人,29年之后,这一比例将降至1.1。

除了日本,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7亿,预计有55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将出现萎缩,同时,每6个人中将有一个人是65岁以上老人,到2100年,世界人口可能增至110亿,届时全球人口将不再增长。

其实,未来的人口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育率的变化。联合国提出,在生育率和人口变化面前,应优先考虑所有人的生殖健康和权利,以提升人们对于身体自主权以及生育的选择权。

《2021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指出,在全球57个发展中国家,将近一半的妇女无法享有身体自主权,包括是否与伴侣发生性关系、是否使用避孕药具以及是否寻求医疗护理。

报告统计,全球有20个国家或地区仍然存在“嫁给强奸你的人”这样的法律条款,允许实施强奸的责任人通过与受害人结婚来逃避刑事诉讼。另有43个国家没有针对婚内强奸行为的法律条款,超过30个国家限制妇女在家庭外自由活动的权利。

应通过教育、社会规范、卫生服务、法律、研究等途径,确保性别平等、实现身体自主,扩大妇女、女童以及边缘人群的选择和机会。

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第一个10亿。之后用一个世纪的时间,在1930年突破20亿人口大关。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9年达到60亿,2011年达到70亿,2021年约78亿。

世界人口数量前10的国家都有谁?

2021年,全球 230 个国家人口总数约78万人,其中中国以 14.1亿人位居第一,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二名至第十名分别是: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

其中:

1、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的19%。

2、印度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的18%。

3、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的4%。

4、印尼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的3%。

5、巴西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的2%。

6、巴基斯坦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的2%。

7、尼日利亚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的2%。

8、孟加拉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的2%。

9、俄罗斯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的2%。

10、日本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的1%。

印度的人口会超过中国吗?

据联合国预测,到2027年左右,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在2060年达到16亿人口的峰值。

世界人口何时会突破100亿?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的2000年,全世界有61亿人口。联合国《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指出,世界人口预计将从2019年的77亿增加至2050年的97亿;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10亿,届时,世界人口将不再增长。

谁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

世卫组织发布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在不同性别的人口中,日本女性和瑞士男性的预期寿命为全球最长,达到86.8和81.3岁。塞拉利昂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为世界最短,分别为49.3和50.8岁。

谁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到2050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将达到近4000万,而那时日本的总人口可能减少到1.05亿左右。25-64岁的劳动人口可能只有4500万,每1.1个劳动力就要供养一名老年人,而目前这一比例是1.8,为全球最低。

人口分布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

知识点梳理

一、世界人口分布

1.区域的概念:区域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陆地上相当一部分地区人烟稀少,如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等,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都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世界人口在大洲之间的分布差异很大。亚洲不足地球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却占世界总人口的60%左右。南极洲目前无定居居民。

世界人口在国家之间的分布极不平衡。2016年年中,世界人口总数达74.42亿。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等13个,这些国家的人口总数达45.4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1%。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世界人口城乡分布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联合国公布的数据表明,2014年全球约有54%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北美洲是城镇人口比例最高的大洲,非洲是城镇人口比例最低的大洲。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逐渐适应自然并改造自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生产生活空间不断拓展。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就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不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需的基础,而且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各种潜在的可能性。自然地理环境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类的生活要求和发展需要,否则就不适宜人类长期生存。不过,人类可以通过适度改变生活习性,如缝衣绱鞋、建造房屋等防护方式,来提高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改善和扩大自身的生存空间。

1.从气候条件看,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这是因为,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既不像热带地区那么酷热,也不似寒带地区那么严寒,鲜明的季节转换为人类开展多种生产活动提供条件,使之成为适宜居住的地带。

2.从地形条件看,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这是因为平原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不大、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比较有利,适宜人类的生存繁衍;而山地和高原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土层瘠薄、交通困难。尽管山区在自然资源赋存方面可能占有优势,但总体来说,这些地区的居住条件不如平原和丘陵地区。

3.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越是干燥的地区,水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大。例如,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较发达,而绿洲之外,则人烟稀少。

土壤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响人口分布。

4.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聚集。例如,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崛起新的城市。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

5.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这是因为:第一,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一般来说,哪里有产业活动,哪里就有从事生产、服务活动的人口;哪里有人口集聚,哪里就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服务活动。第二,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的制约。不同类型、规模的经济活动,可能会导致人口分布的巨大空间差异。在采集一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因对土地的高度依存,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在农业社会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交通、商业的不断发展,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国际贸易的发展,更是刺激了沿海港口城市的成长,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6.科技进步与人口分布

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制约程度渐趋弱化。科学技术进步往往成为改变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因素。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近代工业革命。而工业化的不断进步,又会加快城市化进程,由此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居住。在工业化后期,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又出现向郊区和乡村疏散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乡村向城镇汇集。这种现象的出现,既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显著拉动了城镇化进程密切关联,也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能够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有关

三、中国的人口分布

(1)我国人口的分布极不均匀,主要表现为:东部平原、盆地较多,西部高原山地较少;

(2)大致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以东以南人口较为稠密,以西以北较为稀疏;

(3)我国人口东南多,西北少的原因:

东南部: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多;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城市较为稠密。

西北部:气候干旱,降水少;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耕地少;交通不便,工农业落后。

方法技巧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人口出生率

人口出生率指人类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平均每千人出生人数与该时期平均总人数的比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平均人数×1000‰

2.人口死亡率

人口死亡率指人类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平均每千人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均总人数的比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死亡率=年内死亡人数/年内平均人数×1000‰

3.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内平均人数×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一般认为,出生率低于2%,死亡率低于1%,自然增长率低于1%,认为为“低”。

4.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

人口迁入率指某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迁入人口与该时期平均总人口的比率,迁出率同理。

5.人口机械增长率

人口机械增长率指的是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等于迁入率减迁出率。

6.人口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

7.户籍人口

户籍人口是指公民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在某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户口,则为该地户籍人口。

8.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半年以上,含半年)的人口。

9.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10.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性离开原居住地而外出的人口移动现象。

11.环境移民

由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而引起的人口迁移,包括自然灾害移民、环境污染移民、生态移民。

1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

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短板所决定的人口规模。

13.人口合理容量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在保证居民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承载)的适度的人口数量。

14.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一般可将人口增长的历程分为四个阶段三种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15.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年龄构成是指不同年龄段人口在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人口金字塔”是最形象、直观地表现人口年龄构成的工具。

16.人口性别结构

人口性别构成是指男性和女性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表示性别构成的统计指标有两种:男(女)性人口数与总人口数之比乘100%求出男(女)性比重;以女性人口数作分母,计算男性与女性人口的性别比。目前,我国人口性别比为105.07。

17.出生人口性别比

指一定时期内出生男婴总数和女婴总数的比值,通常用每100名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

18.总人口性别比

指某个国家或地区目前你男性和女性总数的比值,通常用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来表示。

19.抚养比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量之间的比率,它度量了劳动力人均负担的非劳动力人口的数量。总抚养比=(老龄人口+未成年人口)/劳动力人口,人口学一般以16岁至64岁期间的人口为劳动力人口。

20.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21.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18.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3.5%。

22.人口惯性

人口惯性,又叫人口再生产惯性,是指人口数量变动方向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性。

人口总体结构比较年轻、长期处于增长的状态下,即使把生育率水平降低,仍将总体保持继续增长的状态,短期内不可能逆转这种继续增长的态势;反之,人口总体结构高度老化,长期处于衰减的态势下,即使把生育水平提高,仍将总体保持继续衰减的态势,短期内也不可能逆转这种减少的态势。

23.总和生育率

指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根据七普数据,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

24.生育更替水平

一旦达到生育更替水平,出生和死亡将会逐渐趋于平衡,在没有迁入与迁出的情况下,人口将最终停止增长,保持稳定状态。目前普遍认为,总和生育率为2.1即达到了生育更替水平。之所以为2.1而不是2.0(一对夫妻两个孩子),是由于在出生时,男孩数要略多于女孩数且一部分女孩将在育龄期前死亡。目前,我国已经低于生育更替水平,若后期无法回到生育更替水平,人口将会减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