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宗与茶密切相关的美学精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与茶相关 佛教、禅宗与茶密切相关的美学精神

佛教、禅宗与茶密切相关的美学精神

2024-07-09 02: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

佛教禅宗不仅对我国的茶树种植与茶叶加工的制作技术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由于禅茶精神对整个中国茶文化的渗透与普及,大大提高了茶文化的美学境界,这种境界首先体现在佛教茶文化的每一环节内。由此,中国茶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品味也大大提高,可见禅宗的功劳之大。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主编的《中华茶文化丛书》中,王建平著《茶具清雅·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中第三章《道家与茶文化渊源》第一节的内容。

实际上,佛教禅宗不仅对我国的茶树种植与茶叶加工的制作技术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由于禅茶精神对整个中国茶文化的渗透与普及,大大提高了茶文化的美学境界,这种境界首先体现在佛教茶文化的每一环节内。由此,中国茶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品味也大大提高,可见禅宗的功劳之大。

的确,禅僧高士能悟得禅理、茶性之间个中之昧,与其本身所具有的修养及其美学境界不无关系。他们所注重的是精神追求,对物质享受、功利名份看得十分轻。这是他们得以保持那份清纯心境,以随时进入艺术境界的前提。因而,“碾茶过程中的轻拉慢推,煮茶时的三沸判定,点茶时的提壶高注,饮茶过程中的观色品味,都借助事茶体悟佛性,喝进大自然的精英,换来脑清意爽生出一缕缕佛国美景。”(梁子《中国唐宋茶道》)这是一种纯粹的美的意境。不过,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一实例,它所描摹的径山茶宴,确有一番美学意味。

径山是天目山的东北高峰,这里山峦重迭,古木参天,白云缭绕,溪水淙淙,有“三千楼阁五峰岩”之称;还有鼓楼、大铜钟、龙井泉等名胜古迹,可谓山明水秀茶佳。径山寺始建于唐代。宋开禧年间,宁宗皇帝曾御赐“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自宋至元,有:“江南禅林之冠”的美誉。径山寺不但饮茶之风甚盛,而且每年春季,经常举行茶宴,坐谈佛经,径山茶宴有一套甚为讲究的仪式。茶宴进行时,先由主持法师亲自调茶,以表敬意,尔后由茶僧一一奉献给应邀赴宴的僧侣和宾客品饮,这便是献茶。僧客接茶后,先打开碗盖闻唤茶香,再捧碗观色,接着再是启口“啧!啧!”尝味,一旦茶过三巡,便开始评论茶品,称赞主人品行高,茶叶好。随后的话题,当然还是颂经念佛,谈事叙谊。(陈观沧、姚国坤《茶禅一味》则《茶与文化》春风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茶宴程式,十分讲究,节节紧扣,但总使人感到从容,淡雅、不拘不迫、不紧不慢,气氛十分宜人,又由于田园气息与禅林韵味,就更使它呈现出美的境界,难怪天下茶客无不知晓“径山茶宴”。如此美景美味,更是诗人赋诗联句,激发灵感,体悟禅意的好场所。君不见明人王洪、王畿、王澍、王沂,就在此径山寺松源楼聚会,写下这般诗句:

高灯喜雨坐僧楼,共话茶杯意更幽。万丈龙潭飞瀑到,五峰鹤树湿云收。碑舍御制侵苔碧,径起罢花拂暑秋。还拟凌霄好风月,海门东望大江流。

宋代,日本禅师就曾来径山寺求学取经,拜虚堂禅师为师。由此,径山茶宴又享誉神州岛国,并推动了日本茶道的发展。

佛教对各类“行茶仪式”的美学升华,一方面是由于茶事活动的普遍展开,场所日益增多,交流传播日益广泛,因而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又因出现了一些精益求精又热心茶道的禅僧。此外,茶器的日益精良,也必然地推动着这一美学化的进程。

活动的繁复与经常化,必定锻造出一些禅茶高手。精于茶事、通晓茶礼的高僧,历代以来都不乏其人。如五代十国时的吴僧文了,精熟煮水烹茶之道,技艺几达神妙之境界,人称“汤神”,被授予华定水大师上人称号。而人称“诗僧”的皎然,一生与茶为伴,不仅通晓茶事,熟悉茶礼,进而达到崇茶、恋茶的境界。历代诗僧中他写的茶诗最多,莫不具美学意味;其“三饮便得道"之句,千古流传。他的诗论《诗式》,描述了许多优美诗境。这与其一生爱茶入迷,从而心有灵犀诸艺相通不无关系。宋代的南屏谦师,悟性特高且精于茶事,自称对茶“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当然,最值得称道仍要数“茶圣”陆羽,他从小在寺院长大,佛教精神早已在心灵中播下种子;成年后亦时常出入寺院,因此尽管人非僧人,但却饱尝“茶禅一味”之境界。《茶经》中的思想主旨“精”与“俭”,深中佛教肯綮。

展开全文

有此等高手,佛门茶事能不兴盛?于是“茶寮”、“茶堂”“斗茶”、“茶鼓”“ 茶头”、“施茶僧”、“茶宴”、“茶礼”等各种与佛相关的茶文化新名词出现了。其实是有了实事,新概念才随之相应出现。

(图片均来自网络)

武夷岩茶特征之一——"蛤蟆背"

"最美茶艺师"大赛五周年回眸,"学习强国"等多家权威媒体刋发余悦研究员文章!

为什么有人推荐紫砂泡茶呢?紫砂泡茶又有什么优点?

本期内容转载自“世界茶文化图书馆”

END

余悦教授

著名茶文化专家、

民俗研究专家,

“中国茶文化学”首倡者与理论奠基人,

“悦读茶书会”倡导者与推动者。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总主笔、

全国《茶艺师》培训鉴定教材主编,

中国民俗学会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副主席,

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会长,

硕士研究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悦读茶书会

悦读茶书,悦读好书,悦读社会,悦读世界。

欢迎关注!

六悦河

坚持茶学正道,传授茶艺真知。

"悦读茶书会"活动基地,

全国茶人和各界人士交流场所,

让爱茶人爱读书,让爱书人爱喝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