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博物馆计划”:用科技传承文明, 让文物“自己开口说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与历史文物对话英语 “AI博物馆计划”:用科技传承文明, 让文物“自己开口说话”

“AI博物馆计划”:用科技传承文明, 让文物“自己开口说话”

2024-07-10 23: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热点回顾】

百度与国家文物局启动“AI博物馆计划” 用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国家文物局当日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办了“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顺应这一主题,百度与国家文物局在活动上正式联合启动了“用科技传承文明:AI博物馆计划”,旨在通过百度的AI技术以及产品矩阵,与国家文物局一起构建中华五千年文明智慧网络传播矩阵,推动“互联网+中华文明”建设。

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共同在活动中启动了“AI博物馆计划”。该计划的启动也意味着,继去年12月国家文物局与百度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后,双方合作的更进一步落地。

战略合作进一步落地 博物馆智慧搜索及数字文博地图上线

数量丰富、多种主题的博物馆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学习文化、增长见识,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如何让互联网、AI与文博行业相结合,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民众,正是国家文物局与百度合作所要探索的内容。

在双方去年12月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后,百度率先在百科博物馆建设上进行落地。截至目前,百度百科博物馆计划已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博物馆平台,该计划已经和235家重点博物馆达成权威合作,项目累计的用户访问量超过了7852万。

在此前合作的基础之上,最新启动的“AI博物馆计划”融合进了更多的百度产品以及技术支持,包含智能搜索、智慧地图、图像识别、语音交互导览、机器翻译、AI教育等功能模块,将通过百度搜索、熊掌号、百度地图、百度百科等多个产品实现落地。目前,“AI博物馆计划”已经实现数字文博地图的一期上线,该项目共包含2894家博物馆精确POI,让用户可通过百度地图更精准地搜索并导航至博物馆。此外,“AI博物馆计划”很快就将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实现AI博物馆解决方案的落地与对接,借助智慧搜索功能,用户在游览这些博物馆时可以通过百度搜索、百度APP的搜索、拍照识别功能,随时观看、了解线下博物馆之外更详细、更生动的展品信息。

未来:只需使用百度即可轻松畅游博物馆

在现有的解决方案和产品落地之外,“AI博物馆计划”还有更长远的规划及布局。据介绍,通过合作的不断推进,百度希望能够借助“AI博物馆计划”的不断推进,最终让用户实现只要拿着手机打开百度APP,就可以轻松玩转博物馆,不再需要借助任何其他攻略、设备和应用。

借助百度诸多产品提供的解决方案和AI能力,用户在逛博物馆时,看到感兴趣的文物只要拿起百度APP一拍,就可以自动识别文物并将该文物的详细信息展示出来,并且利用语音合成技术将相关的信息播报出来,取代以往的语音导览设备;就算是国外游客也不用担心,通过百度的机器翻译能力,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用你习惯的文字展示并播报。如果你在游览过程中有任何关于文物的问题,也可以与虚拟的小度机器人进行对话互动,了解更详细的信息。

除了在用户体验端的相关应用以外,在文博行业解决方案上,百度还会利用AR等技术,帮助博物馆实现对已经破损或者消失的文物进行复原与再现。后续,百度将继续与文物局以及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进行深度的合作,推进整个计划的开发以及落地应用。

正如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所说的一样,当代社会的博物馆早已不只是局限于收藏、研究、展示藏品的机构,它们在连接社会及其公众之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通过百度的创新技术与国家文物局之间的合作,“AI博物馆计划”正在不断丰富博物馆的体验,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未来,百度还将继续与国家文物局一起深入合作,为加快文物数字化建设,创新“让文物活起来”的多样模式。

(以上来源:中国青年网,2018-05-18)

开启AI博物馆计划 全国数字博物馆地图将在国际博物馆日上线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召开的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将在上海历史博物馆开幕。当天,国家文物局将与百度启动“用科技传承文明:AI博物馆计划”,上线全国数字博物馆地图第一期,涵盖一千多家博物馆精确POI点(“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信息,并实现AI技术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海历史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博物馆的初步应用。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为突出这一主题,加强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上海主会场当天将举行“手机中的博物馆记忆”活动视频播放与颁奖活动。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以来,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手机中的博物馆记忆”活动已征集到十万余部视频作品。在5月18日的主会场活动中,经评委会评选出的十部视频将集中展示。“活动征集适合在手机上播放并发生在博物馆具有正能量的人、事、物的视频短片。谁都可以参与,老百姓用手机拍的只要是博物馆的有关内容就可以参加这项活动。”关强告诉记者。

活动当天,国家文物局将与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在文物监管、管理信息化、文化推广和公众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配备战略级合作资源,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加快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实施,探索新兴业务领域发展机遇,推进文物资源开放共享,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对于和百度合作的AI博物馆计划,关强指出,国家文物局与百度去年在乌镇签署合作框架,未来双方将在智慧文博领域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合作,包含智能搜索、智慧地图、AI展示、AI教育等功能模块,增强服务博物馆与公众的沟通互动,加深公众对中华优秀文明成果的了解与认同。

据介绍,2018年初国家文物局和中央电视台共同策划推出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活动当天,国家文物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联合启动《如果国宝会说话》全球推广仪式,播放第一季英文译制版片段和第二季宣传片,此后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个频道(1、4、9频道)以及新媒体(央视网、腾讯网等)陆续播出全季(一二三四季)节目,让更多文物走入千家万户,漂洋过海传播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作为今年的主会场,上海各大博物馆有哪些惠民举措?对此,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介绍说,上海全市100家博物馆在5月18日、19日、20日将向公众免费开放,特别是上海震旦博物馆和中国航海博物馆这些平时票价较高的博物馆,这三天向市民免费开放。同时,“博物馆之夜”活动将组织全市近50家博物馆在5月18日夜间开放,为白天紧张忙碌的市民或匆忙观光的游客提供独特的夜间参观体验,感受别样博物馆之美。

记者了解到,在当天的主会场活动上,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项目单位和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名单将揭晓。“金色名片——改革开放40年文物出入境展览回顾”图片展和“美好生活之上海银器与工匠展”也将同步揭幕。

延展阅读

国际博物馆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发起,旨在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时间定在每年的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世界各地博物馆均会举行庆祝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157个国家约有3.6万余家博物馆参与了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协,随后每年均组织纪念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活动。从2009年起,国家文物局开始采用主会场活动的方式开展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现已相继在重庆、广州、沈阳、南宁、济南、南京、石家庄、呼和浩特、北京举办了9届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

(以上来源:新华网,2018-05-10)

“超级连接”让博物馆更多“缘”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主题确定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这就是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众到博物馆,感受文化氛围、获得文化体验、共享文化成果。”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

  国际博物馆协会每年均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主题,如2002年的“博物馆与全球化”、2009年的“博物馆与旅游”、2016年的“博物馆与文化景观”等。“这些主题反映出当代的博物馆职能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关联。博物馆已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体系中,无法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单霁翔说。

  在全球联络变得日渐复杂、多元和密切的今天,博物馆也融入了这个超级互联的世界:博物馆可以吸引核心观众以外的群体,通过新的藏品阐释手段找到新的观众;博物馆可以将藏品数字化,为展览增添多媒体元素,甚至一个简单的社交媒体“标签”就可以让观众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体验。

  “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高度互联的世界,身处其中的任何组织和个人,既是这个超级连接世界的组成部分,又是构成其中某个超级连接的关联节点和交互中心。”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引发的变革,推动了博物馆功能的拓展,使其不仅局限于收藏、研究、展示藏品,而且在连接社会与公众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各文明之间,博物馆的连接作用所产生的文化教育影响力,社会其他机构无法替代,博物馆连接的社会价值正在被人们重新认识。

  “在‘超级连接’的世界里,博物馆与观众的联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比如传统的方式是在场的,与博物馆活动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超级连接’建立的联系是不在场的,观众对博物馆信息的了解、理解,呈现情景化、碎片化、休闲化等特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说,博物馆必须开创藏品阐释与展示的新举措、新方法,吸引新观众并增强二者的联系。多年来,国内一些博物馆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也取得较好的成果,比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不断探索创新方式,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平台,分享故宫博物院优秀的文化资源及其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去年10月对公众开放的数字体验展‘发现·养心殿’,线上部分以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社交平台‘微故宫’为主要舞台,推出‘养心殿数字展’系列文化专题,介绍养心殿在历史变迁中的故事;线下部分设计开发了‘召见大臣’‘朱批奏折’等6个互动项目,增设养心殿VR高沉浸感的体验,并通过‘端门数字馆’导览小程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智慧型数字展览参观新模式。”单霁翔说。

  上海博物馆打造的“智慧上博”“数字上博”也成果颇丰。例如,今年4月为配合“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推出的“壁上观”网上展览,让观众对山西的古代壁画特别是墓葬壁画的观赏角度更丰富,了解更深入,让网展与实体展互为补充和说明,提升了观众的体验感和认知度。此外,该馆日前开发的国内首个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更是推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探索让文物“活起来”新路径的开拓性尝试。

  在肯定国内博物馆在“超级连接”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宋向光也指出了不足。“2016年,大英博物馆的观众是640万人次,网络访问是3090万人次;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观众700万人次,网络访问是3100万人次。相比较而言,国内博物馆在网络访问量上的差距比较大。”宋向光说,这一方面是观众习惯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反思,国内博物馆网站内容是否对网络用户有足够的吸引力。

  “很多博物馆把展览信息、教育性资料往网上一挂就完事,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也很少和观众互动,归根结底还对移动互联的内容生产和用户服务不够重视。”宋向光说。

博物馆应该抓住移动互联时代的机会,加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力度,为公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录制播放,是通过社交媒体拓展文博功能的比较成功的尝试,但是毫无疑问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宋向光说。

(以上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2018-05-18)

【数据分析】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结合今年的主题,中国主会场活动亮点颇多,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现场启动的“用科技传承文明:AI博物馆计划”。据透露,该计划现场上线全国数字博物馆地图一期,打造属于博物馆的智能地图。

此项目经过一年的筹备,在全国近5000家博物馆中一期已经做了1400多个博物馆标注和基本功能。通过地图进入博物馆,采用AI技术对相关内容进行街景式展示。同时,还增加了智慧搜索功能以及观众游览线路的智慧化设计等技术。

博物馆在新时代应该如何满足生活需求?这是博物馆工作者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人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世界,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博物馆必须加入超级链接功能,这也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

国家文物局祁东的“AI博物馆”项目,将AI技术对接智慧博物馆游览体验,在游览前,观众可以通过搜索智慧博物馆信息、游览攻略,实现网上购票,也可以通过百度百科游览线上全景博物馆。而在游览时,观众则可以对文物进行3D图像识别、听智能语音讲解来了解信息,还可以运用AI技术来寻找相关文创售卖,场景“任意门”互动穿梭体验等。在游览后,该项目还会有后续活动推送,实现和博物馆粉丝互动,一键生成游记分享等服务。未来,观众可以借助AI游览上历博,了解馆藏文物的方方面面,实现智慧搜索和游览线路的智慧化设计等,真正做到让文物“开口说话”,让文物“活”起来。

不然如此,利用AI技术,我国博物馆不仅可以展示我国的文物和文化,而是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让观众看到不同国家的文物,了解世界不同的文明,多元的文明。博物馆作为文化的承载者,在国际社会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衔接着传统与现代,贯通着国内和海外,未来的博物馆还将引领世界文化潮流。而“AI博物馆”计划将是重要的一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与博物馆的物理空间距离将不断缩短,博物馆的功能形态也将不断进化,人与博物馆的关系将更加亲密,博物馆将发挥出巨大的文化传播和教育功能。

来源:文化大数据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