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架构的非对称高回退Doherty功率放大器理论与仿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不对称平衡设计方案 理想架构的非对称高回退Doherty功率放大器理论与仿真

理想架构的非对称高回退Doherty功率放大器理论与仿真

2024-07-16 10: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Doherty理论—理想架构的非对称高回退Doherty功率放大器理论与仿真

参考: 三路Doherty设计 01 射频基础知识–基础概念 Switchmode RF and Microwave Power Amplifiers、

理想架构的Doherty功率放大器(等分经典款)的理论与ADS电流源仿真参考:理想架构的Doherty功率放大器理论与仿真

本文的ADS工程下载:理想架构的非对称高回退Doherty功率放大器理论与仿真 不着急的穷学生和穷工程师可以私信我,打6-8折哦!

目录 Doherty理论---理想架构的非对称高回退Doherty功率放大器理论与仿真0、高回退Doherty功率放大器1、非对称的高回退Doherty功率放大器2、ADS中对非对称DPA特性仿真2.1 非对称DPA的ADS电路图构建2.2 非对称DPA的电压电流特性2.3 非对称DPA的输出阻抗特性2.4 非对称DPA的回退范围与效率2.5 其他分配比下的一些特性 3、改进的非对称高回退Doherty功率放大器4、高回退DPA进一步改进-Multistage DPA5、非对称高回退DPA推导理论

0、高回退Doherty功率放大器

在理想架构的Doherty功率放大器理论与仿真中,已经对平衡的1:1的DPA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在ADS中使用理想的电流源对Doherty的基本原理进行仿真,并对比了传统B类和DPA架构在回退状态下的效率曲线: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注意到,传统1:1的DPA的回退范围是6dB的,但是对于现代的调制信号,所需要的回退范围越来越大了,对于原生的20MHz的LTE信号,其PAPR到达8、9dB也非常正常,为了使得DPA能够在更大的回退范围内取得高效率,专家们研究出来了非对称高回退Doherty架构。

1、非对称的高回退Doherty功率放大器

在理想架构的Doherty功率放大器理论与仿真已经介绍了经典的DPA的架构,其最前面有一个功率分配器,1:1分配时,我们在DPA饱和功率的四分之一处打开峰值功放,由此获得了6dB的回退范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如果功率分配比不是1:1,而是把更多的功率分配给峰值功放,致使峰值功放提前开启,这样不就能获得更高的回退范围了吗?确实是这样的,Switchmode RF and Microwave Power Amplifiers一书中写到了功率分配比和回退范围的对应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功率分配比和回退范围的对应关系表:

功率分配比(载波:峰值)回退范围1:1-6dB1:2-9.5dB1:3-12dB1:4-14dB 2、ADS中对非对称DPA特性仿真 2.1 非对称DPA的ADS电路图构建

使用理想的电流源进行仿真,使用相位-90来等效峰值功放的相位延迟线,此处假设功率分配比为1: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非对称DPA的电压电流特性

假设饱和电压为50V,载波功放的饱和电流为1A,对于1:2的非对称DPA,载波功放会在输入电流为峰值的1/3处达到饱和(为什么是三分之一处之后会给出证明),此时的输出功率为50 * 0.333 * 0.5=8.33W。而当DPA完全达到最高输出功率后,输出功率为(50* 1+50* 2)* 0.5=75W,由此可得功率比为75/8.33=9,因此回退范围为10*log(1/9)=9.5dB,和上面书中理论一致。

但是,由于分配比为1:2,在饱和时峰值功放的输出功率为载波功放的两倍,也就是其输出电流为载波功放的两倍(单管作为压控电流源)。而对于一般的设计情况,我们使用相同的晶体管来设计DPA,这样峰值功放往往会在饱和时过驱动,从而其线性度有所下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非对称DPA的输出阻抗特性

在理想架构的Doherty功率放大器理论与仿真中,介绍了对称DPA的输出阻抗的基本特性,载波功放的输出阻抗随着有源的负载调制从2Ropt逐渐下降到Ropt,而峰值功放的输出阻抗从无穷逐渐下降到Ropt。这是因为在对称DPA结构中,载波功放、峰值功放在饱和时完全对称,各自提供一半的功率。

但是在非对称的1:2结构中,因为峰值功放的饱和电流是载波功放饱和时的两倍,因此峰值功放的饱和输出阻抗为Ropt/2,其结果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4 非对称DPA的回退范围与效率

在非对称的1:2结构中,回退范围约为9.5,因此其在回退9.5dB时能够达到B类最佳效率78.5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5 其他分配比下的一些特性

1:3分配下12dB回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分配下14dB回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改进的非对称高回退Doherty功率放大器

但是,由于分配比为1:2,在饱和时峰值功放的输出功率为载波功放的两倍,也就是其输出电流为载波功放的两倍(单管作为压控电流源)。而对于一般的设计情况,我们使用相同的晶体管来设计DPA,这样峰值功放往往会在饱和时过驱动,从而其线性度有所下降。因此,可以使用多峰值管的结构,例如下面的1:1:1分配的DPA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的结构实际上的实现效果和1:2的不对称结构类似,因为同样有两倍的能量由峰值功放提供。但是由于存在两个峰值功放均摊了压力,不会进入过饱和状态,并且在1:2时能够实现9dB的回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使用更多的峰值功放,其结构也是非常类似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高回退DPA进一步改进-Multistage DPA

这部分的具体理论参考文章:理想架构的高回退Doherty功率放大器理论与仿真-Multistage

非对称高回退DPA在峰值点和单个回退点效率可达78.54%,但是中间一块会掉下来,当回退数值高的时候就会很难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种更加牛皮的架构是Multistage DPA架构,有多个回退点,这样回退效率要好很多,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非对称高回退DPA推导理论

具体的理论推导我暂时没有找到资料嘞,但是有一点需要额外解释。在2、ADS中对非对称DPA特性仿真中,我们实际上要设置两个东西,一个是峰值功放的开启的阈值,一个是功率分配的比率,这两者需要存在一定关系。在2、ADS中对非对称DPA特性仿真中的1:2的功分设计中,峰值功放的开启点设置在载波功放电流达到饱和电流的1/3处。实际上,这个关系是:

假设功分比为1:k 那么峰值功放开启时刻为载波功放电流达到饱和电流的1/(1+k)处

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功分比和峰值功放开启时刻的关系就包含在上面这张图中,就是峰值功放输出电流和负载电流的斜率要相等,就是蓝色线条和粉色线条平行,这样构建方程就是:

粉色斜率:1+k 蓝色斜率:k/(1-x),其中x为峰值功放开启的横坐标 斜率相等:1+k=k/(1-x) 结果:x=1/(1+k)

由此可以得到关系了,那么为什么峰值功放输出电流和负载电流的斜率要相等呢。这是因为在载波功放电压进入饱和状态后,其为负载提供的电流是恒定的(I_carrier是逐渐增大,但是其四分之一波长线后的电流保持不变,待会儿证明),那么载波功放饱和、峰值功放开启时,负载增加的电流值全部由峰值功放提供,因此上面蓝色线条和粉色线条平行。

载波功放电压进入饱和状态后,其为负载提供的电流是恒定的(I_carrier是逐渐增大,但是其四分之一波长线后的电流保持不变)的证明:

微带线的ABCD矩阵的推导、转换与级联-Matlab计算实例中介绍了微带线的ABCD矩阵的推导公式: [ A B C D ] = [ cos ⁡ β ℓ j Z 0 s i n β ℓ j Y 0 s i n β ℓ cos ⁡ β ℓ ] \begin{bmatrix}A&B\\C&D\end{bmatrix}=\begin{bmatrix}\cos\beta\ell&\text{j}Z_0\mathrm{sin}\beta\ell\\\text{j}Y_0\mathrm{sin}\beta\ell&\cos\beta\ell\end{bmatrix} [AC​BD​]=[cosβℓjY0​sinβℓ​jZ0​sinβℓcosβℓ​] 我们此处的TL1是四分之一波长线,因此 β ℓ \beta\ell βℓ的值为 π / 2 \pi/2 π/2,因此: [ A B C D ] = [ 0 j Z 0 j Y 0 0 ] \begin{bmatrix}A&B\\C&D\end{bmatrix}=\begin{bmatrix}0&jZ_0\\jY_0&0\end{bmatrix} [AC​BD​]=[0jY0​​jZ0​0​] ABCD矩阵描述的是端口电压电流的关系,因此有: V 1 = j Z 0 I 2 {V_1} = {\rm{j}}{Z_0}{I_2} V1​=jZ0​I2​ 我们知道在饱和时载波功放的输出电压峰值不变,因此四分之一波长线后的电流I2也不变,由此得证。我们使用ADS仿真也可以验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