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眼皮下垂中医怎么解释的 中医谈眼

中医谈眼

2024-07-12 19: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医理论据此而创建“五轮学说”:

眼胞属脾,名为肉轮;内外眦血络属心,名为血轮;白眼属肺,名为气轮;黑眼属肝,名为风轮;瞳神属肾,名为水轮。

1、肝开窍于目

眼的视觉功能,虽与五脏六腑之精气充养目系有关,但主要依赖肝所藏之血的濡养。

《黄帝内经》有“肝受血而能视”之说。明代眼科专著《审视瑶函》更明确地指出:“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生发长养之功而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五脏六腑精华,皆从肝胆发源,内有脉道孔窍,上通于目为光明。肝气升运目,轻清之血,乃滋目经络之血也”。

2、心之使为目

心主行血。心气的推动是血液运行的原动力。眼睛发挥其视万物的作用,主要有赖于心主行血和肝主藏血的濡养。心气旺盛,则心血充足,目得血之濡养,而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

心主神志。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均由心神所主,且可反映于眼睛,故《黄帝内经》有“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的说法。

3、脾升清养目

脾主运化,主升清。脾通过其运化、升清作用,将精微物质升运于目,使目发挥其精明视物的作用。若脾虚,不能将清阳之气升运于目,目失濡养,可致视物昏花,青盲夜盲;若眼睑失养,则可见眼睑垂闭,抬举无力。

此外,脾主统血。目中血液的运行也与脾的统摄作用密不可分。脾统摄血液功能正常,则目中血液循行正常,不致外溢。若脾气虚弱,统摄失权,可致眼部出现出血疾患。

4、肾藏精养目

眼,成之于精,亦用之于精。肾精的盛衰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壮老已,同样关系到眼的形成、发育与衰退。《黄帝内经》注意到:“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人至五旬以后,渐趋耳不聪目不明,正是与肾中精气渐衰有关。

眼睛与经络同样存在着密切联系。

《黄帝内经》中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说明眼与脏腑的密切关系是以经络为通道而实现的,由此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目在经络所输气、血、精、津的濡养下,维持其正常的视觉功能。

四、中医论眼的病因病机

引起其病变的病因病机是多方面的,其中以风热外侵、疠气犯目、肝火上攻、肝血不足、脾虚气陷、肾精亏虚等为主。

1、风热外侵

外感风热之邪,侵犯耳目,多见急性白睛红赤,痒痛兼作,羞明多泪。

若风热犯目,兼肝火内盛,内外交攻,则黑睛聚生翳障,状若聚星,伴有疼痛,畏光流泪等症。治拟疏风清热明目,可用银翘散、桑菊饮等加减。野菊花、密蒙花、青葙子、决明子等适量泡茶代饮,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疠气犯目

外感疫疠之气,侵犯头目,多起病急骤,每由一目迅速传为二目俱病,多见患眼白睛红赤,痒痛羞明,或白睛溢血成点成片,重者可侵犯黑睛,使黑睛星翳簇生。疠气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治拟清热解毒、泻火凉血,尤其注意隔离,防治传染。

3、肝火上攻

肝脉上行系目系,肝经气郁化火,气火升动,可上攻眼目。多见黑睛周围抱轮红赤,黑睛上星翳点点,疼痛羞明;或见眼珠胀痛,视力骤降,伴头痛如劈,恶心呕吐,瞳孔散大,瞳内呈绿色的“绿风内障”。严重者,可发生暴盲。凡肝火上攻而致目疾者,多伴见面红、头痛、易怒等症。治疗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4、肝肾阴虚

肝为藏血之脏而开窍于目。肝阴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则可出现视力减退,两目昏花,或为夜盲;若肝肾阴虚,不能上滋于目,目失所养,临床可见两目干涩,视物模糊,重则晶体浑浊,发为云翳内障。治疗可用杞菊地黄丸等。

5、脾虚气陷

脾虚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水谷精微化生不足,清阳不升,水谷精气不得上荣于目。多表现为眼睑下垂,无力抬举。亦表现为视物昏花,目眩,易于疲劳,不耐久视等症。也可表现为冷泪常流。治疗可用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等。

双眼刺痛、酸胀、畏光流泪……你的眼睛疲劳了吗?

本文转自:公众号“上海中医药大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