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等功臣,歼敌400人,机枪击落一架敌机,晚年却欠债2400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甘岭战役战况 他是一等功臣,歼敌400人,机枪击落一架敌机,晚年却欠债2400元

他是一等功臣,歼敌400人,机枪击落一架敌机,晚年却欠债2400元

2023-03-23 20: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而蒋诚,由于表现突出,入朝不到1年时间, 他就在朝鲜金城由老党员张云介绍入党。

“作为党员,更应该做好表率工作,凡事都应该冲在最前面。”

有了这个信念,蒋诚更加拼命了,而就在入党后的第4个月,蒋诚迎来了永生难忘的一场战役——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其激烈程度前所未见,尤其是炮兵火力密度,已经超过二战最高水平,在43天的战斗中,敌我双方反复争夺上甘岭阵地多达59次,我志愿军更是发扬不怕死的精神,共击退敌人900余次冲锋。那么,战斗到底有多残酷,蒋诚的作战经历可见一斑。

1952年11月1日,蒋诚所在的12军开始加入到上甘岭战役当中,在此之前,第15军45师已经和敌人激战了半个月的时间,虽然阵地还在我方手中,但己方也损失惨重,约有5600人伤亡。11月8日,蒋诚所在92团抵达上甘岭537.7高地,这处高地的士兵已经连续奋战了4天4夜,只剩下24人,而且他们已经断水断粮11天了,完全是靠着吃树皮和坚韧的毅力在作战,好在关键时刻92团赶到,由于战况紧急,上级只给了3天的准备时间,3天后,就必须发动反击。谁也不会想到,在这场关乎整个朝鲜战局走势的血战中,蒋诚会创下一个奇迹:手持机枪击落敌机一架。

战斗终于打响了,92团在火炮的配合下开始向敌人阵地猛攻,但敌人予以顽强反抗,看着敌人的火力点阻断了我军前进,蒋诚有些心急,他仔细观察地形,手握机枪匍匐前进,当抵达一处小坡时,他悄悄架起机枪,趁敌人换子弹时,猛然一通扫射,敌方火力点顿时就哑了火。然而,还未等他高兴,一颗炮弹就突然在他不远处爆炸,到处飞溅的弹片一下子就把蒋诚的肚皮划开,蒋诚感觉腹部一热,低头一看,鲜血涌出,肠子都被炸出来了,剧烈的疼痛感差点让他昏死过去,但是战斗还没有结束,他不能就这么倒下。

“就是不停地打、打、打!要消灭所有的敌人!”

每每回忆这段往事,尽管蒋老已经记不起很多细节,但“消灭所有敌人”这6个字,却贯穿了他所有关于朝鲜战争的记忆。

就这样,靠着坚韧的毅力,蒋诚硬是把流出来的肠子塞了回去,由于没有及时治疗,时至今日,在他的右腹部依然有一道长约6厘米、深凹进去的伤疤。

当蒋诚重新站起来时,战斗已经变得更加激烈了,为了打退我军,敌人调动了几架飞机对我军阵地进行轰炸。见到敌机飞来,战士们纷纷就地寻找掩体,而作为机枪手的蒋诚却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把它打下来?于是,蒋诚拿着机枪跳进一处深沟,等待敌机的到来。

“我就站在沟底,把机枪架在沟上头,看到它来了,我就猛打,不管打不打得着。它冲下来,我就打它的头;它飞走,我就打它的尾巴......”

说到这一段的时候,蒋老就无比激动,眼中带着光。

在他的努力下,最后真的还击中了一架敌机,被击中的敌机顿时冒出黑烟,坠下山崖,其他敌机一看形势不妙也就飞走了。如此一来,我军士气大振,战士们一鼓作气,冲向敌人阵地......

此次战斗结束后,蒋诚靠着一挺重机枪歼敌400余人,击毁敌人重机枪一挺、敌机一架,因表现突出,被上级授予一等功。

在其立功受奖说明中这样写道:

“......该同志发挥了高度的英雄顽强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带领班里在严密敌炮封锁下,熟练地掌握了技术.....击落敌机一架......”

然而,就在部队邮寄立功喜报时,却将地址“隆兴乡”误写成了“兴隆乡”,兴隆乡收到喜报后却查无此人,于是就退回省里,以至于喜报在档案馆里存放了几十年。

朝鲜战争结束后,已经康复的蒋诚回到了部队驻地,当时部队正在搞营房建设,蒋诚又因为表现突出被授予三等功一次。1955年2月,蒋诚光荣的退伍还乡,临走时他只带走了5样物品:一套便衣、鞋袜各一双、一条毛巾、肥皂一条以及布票16尺。

回到老家后,蒋诚的家人都很开心,因为他们知道很多上前线的人,最终都战死沙场,蒋诚能活着回来,已经很幸运了。而蒋诚,即便是解甲归田,他也从未提及过自己的传奇经历,他只是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默默劳作。因为当过兵,当时乡里有民兵组织,他就去帮着训练。1958年,恰逢地方铁路开始建设,蒋诚作为退伍军人,自然当仁不让的参与进来,而这一干就是5年,由于吃住都在工地,蒋诚几乎很少回家,就连母亲去世他都未能见到最后一面。1962年,鉴于蒋诚的工作能力,铁路局想给其安排到另一个铁路段的下属单位当书记,可蒋诚想想家里妻子患病、儿女尚且年幼,于是便婉拒了对方,又返回家中务农。

几年后,当地开始兴起养蚕,而蒋诚因为好学、好钻研,所以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蚕高手。1964年,政府聘请他在当地三个乡里担任临时蚕桑技术员,能为人民服务,蒋诚从不拒绝,就这样,这份临时工作,他一干就是24年。

在儿女们的印象中,父亲性格好,话很少,总是沉默。然而,让儿女没想到的是,这个沉默寡言的父亲却在多年后,干出了一件惊天大事。

1983年冬天,当地打算在隆兴乡、永兴乡之间修一条道路,蒋诚自认为懂得一些修建道路的技术,便放下手中活,主动请缨牵头修路。

在那个年代,当“包工头”修路可不是什么挣钱的活儿,修路的都是本村村民,最后工分换工钱,蒋诚不仅拿不到钱,还需要倒贴钱。当路修到一半时,预算的钱已经花完了,村民们也开始有了抱怨,都不太愿意干活。

那天,蒋诚沉默了很久,最终跟大家保证:

“大家继续干,钱的事,我来想办法。”

蒋诚在村里一向口碑不错,见他这么说,村民们自然也就信了,大家又开始干起活来。几天后,蒋诚真的把工钱弄来了,工程也因此顺利完成。

道路修好了,邻里乡亲都很高兴,谁也没有问过,蒋诚的钱到底怎么来的。直到几年后的一天,蒋诚告诉了儿子蒋明辉:

“当年修路的钱,是我以个人名义贷款的。”

蒋明辉心头一紧,问道:

“贷了多少钱?”

“2400块......”

父亲的话一下子让蒋明辉的心沉重了许多,要知道,当时蒋明辉工作了几年,也就存了1000多元,2400元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蒋明辉心里很纠结,因为当时他已经有一个谈了3年多的女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可如今这种情况,他只好卖掉自己的房子,又向别人借了钱才还清了父亲的外债。

而女友得知蒋明辉卖房后,一时想不通,就去了外地打工,好在事后,蒋明辉还是靠自己的真诚打动了女友,俩人最终还是喜结连理。

说到这里,你一定好奇,蒋诚的事迹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其实这一切多亏了合川档案馆的工作人员。1988年的一天,工作人员正在对往年档案进行清理,意外发现了这份喜报,经过多方查找,最终确认喜报的主人就是60岁的蒋诚,这段尘封36年的往事也由此被世人知晓。

有人曾经问蒋诚:

“你在朝鲜当兵打仗,后悔过吗?”

蒋诚虽已年过花甲,但依然坚定的说道:

“我这辈子,从来没后悔过。战争年代,我只想多打几个敌人,取得胜利,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为人处世的宗旨,我从来没觉得这些事,能值得我骄傲。”

岁月流逝,忠心不渝;英雄老去,军魂犹在。如今蒋老已经94岁高龄,在这里也祝愿他老人家能够健康长寿、安享晚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