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把式”到“新农人”,玉米菜花“结缘”,“一地双收”增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王尹村 从“老把式”到“新农人”,玉米菜花“结缘”,“一地双收”增效

从“老把式”到“新农人”,玉米菜花“结缘”,“一地双收”增效

2024-07-15 17: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前,正值玉米管理关键期。位于牡丹区沙土镇王尹楼村的王胜掌忙得不亦乐乎。面对玉米种植户各种来电咨询,有的视频指导就能给出答案,有的要到现场教学,王胜掌总是不厌其烦。接二连三的咨询电话,奔的是王胜掌过硬的玉米栽培技术。前不久,他创新的“玉米+菜花”间作种植模式,让王胜掌的名声更响了。

“现在玉米已进入抽雄吐丝期,如果不能正常开花授粉,不仅会影响有效穗的形成,还会导致籽粒少、籽粒不饱满等现象,我们要利用玉米为菜花遮光,提高产量,增加效益。”近日,王胜掌站在玉米菜花间作种植田间,指导着乡亲们做好玉米菜花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今年57岁的王胜掌,皮肤黝黑,笑起来脸上的褶子透着农家人的淳朴,一双粗糙的手长满了老茧。在乡亲们眼里,王胜掌俨然是精通技术的“新农人”,然而对于脚下的这片黄土地,王胜掌可是深耕40多年的“老把式”。

“玉米间作菜花栽培技术主要是利用高秆作物的遮光性和加大行间风速的特性,改善菜花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提高花球商品率,增加菜农收入。”王胜掌告诉记者,玉米植株行距的增加,加大了田间通风透光度,形成了多边际优势,在增加产量、品质的同时,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在栽培方式及密度方面,王胜掌采用间作栽培模式。“玉米、菜花种植行比为4∶8,即4行玉米,8行菜花。玉米行距0.54m、株距0.14m。这样种出的玉米、菜花长得好看又好吃。

这几年,王胜掌牵头成立了菏泽市丰顺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了大型深松机、播种机、玉米收割机等农用机械,带领村民为沙土镇周边农户提供土地深松、作物收割、土地托管等农业服务。

“2018年,我在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牡丹区绿兴家庭农场,以农场为依托,流转土地4000余亩,覆盖镇域五个行政村,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玉米、小麦、大蒜等作物。”王胜掌表示,这些年,在探索玉米规模化间作种植的同时,他参加了山东农业大学举办的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班和山东省现代青年农场主集中培训班等,学到了不少真本事。2019年和2023年,王胜掌先后被牡丹区、省总工会评为“牡丹区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农民工之星”。

“在老王的技术指导下,我们今年也采用玉米菜花的间作种植模式,一共种植了160亩。往年种一亩玉米毛收入1500元左右,今年采用新种植模式预计一亩地毛收入3300元,光这一季就多收入10多万元。”心里盘算着今年新种植模式带来的“钱景”,54岁的村民张振海高兴得合不拢嘴。

有了乡亲们的认可,王胜掌的干劲更足了。在政府支持下,由他牵头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收益达400万元以上,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有效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增收。“从往年销量看,无论是种植户数量,还是种植规模都在增加,这说明更多老百姓在黄土地上挣到钱了。”王胜掌说。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 在王胜掌这样的“新农人”带动下,目前牡丹区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11家、农民合作社达2079家、家庭农场达474家,一批有技术、有专长、有业绩、有认证的农民技术队伍正在牡丹区的土地上成长壮大并反哺乡村发展。

菏泽报业全媒体 记者 李若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