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集团公司分析上篇 摘要: 上港集团 是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运营商,中国最大港口上市公司。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连接长江和中国南、北沿海,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港集团官网上不去 上港集团公司分析上篇 摘要: 上港集团 是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运营商,中国最大港口上市公司。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连接长江和中国南、北沿海,外... 

上港集团公司分析上篇 摘要: 上港集团 是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运营商,中国最大港口上市公司。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连接长江和中国南、北沿海,外... 

2023-10-13 13: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虚度年华zxm,(https://xueqiu.com/1128744697/213894419)

摘要:上港集团是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运营商,中国最大港口上市公司。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连接长江和中国南、北沿海,外通全球各大洋,地理区位优势显著。以苏南和浙北等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为经济腹地,集装箱业务稳健发展。

1.企业分析

1.1企业信息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港集团)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港口股份制企业,也是目前全球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居首位的综合性港口。作为我国港口企业中唯一一家“吸收合并、整体上市”的上市公司,集团始终以成为“全球卓越的码头运营商和港口物流服务商”为企业愿景。 上海港位于我国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点,毗邻全球东西向国际航道主干线,以广袤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为主要经济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集疏运网络四通八达。上港集团依托地理位置上的有力支撑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发展和航运变化的趋势,扩大集团战略发展空间,参与国内外港口投资建设,通过港口资源整合、老港区功能转换和港口市场的开发,逐步形成以码头和集装箱经营为主体,辐射国内外国际市场的跨地区、跨国经营格局。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集装箱板块、散杂货板块、港口物流板块和港口服务板块;公司母港集装箱吞吐量自2010年起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并连续两年超4000万标准箱,主要经营指标居行业前列。随着公司可持续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依托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腹地,辐射整个东北亚经济腹地的主枢纽港地位已经形成,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强化,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力量。上海港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与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将形成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经济的物流路径,成为引领长三角,带动长江流域,辐射全国的“龙头”。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港公共码头运营商,由原上海港务局于2003年改制成立。2006年10月26日,上港集团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整体上市的港口股份制企业。公司在上海地区下辖分公司12家内设机构3家,二级(全资及控股)子公司31家、参股企业13家、目前是我国最大港口类上市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公司之一。

行业上下游情况

港口行业综合整体物流链中十分重要的节点,港口行业与航运、治金、石化、电力、矿产、装备制造的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紧密联系。

上游随着航运企业运输体系的逐渐完善,同一港口群内的港口逐步分化为枢纽港与支线港,航运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各港口的生产经营及竞争格局;此外,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将对港口泊位的深水化、专业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具有深水优势、设施优势的港口未来将更能适应上游航运企业的需求,具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港口的发展为其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港口服务功能的逐渐完善和港口的产业集群效应带动了治金、石化、装备制造的行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治金、石化、装备制造等行业的企业以港口为枢纽,围绕港口搭建生产基地,设立营销、采购中心,完善综合物流体系,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同时,腹地经济的发展将带动能源及原材料的需求,促进治金、石化、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增加货物的转运需求;同时港口及其自贸区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也对我国服务加工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上述行业围绕港口的蓬勃发展也将大力促进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长。

1.2行业规模和发展阶段

1.2.1行业规模

港口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实现外向型经济的窗口,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按不同的标准,港口分为多种类型:按地理位臵分为沿海港口、内河港口;按成因分为人工港和天然港;按货流分为腹地型港口和中转型港口;按重要程度分为国际枢纽港、区域性枢纽港、支线港;按主要装卸货种分为集装箱港口、干散货港口、液化品港口。

我国沿海港口产业发展至今,已形成黄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在港口群内部,根据重要程度分为主枢纽港、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并以主枢纽港为中心,其他港口为辅。

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枢纽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在促进国际贸易和地区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港口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经济开放度大大提高,进出口也大幅增长,而需求增长必然迎来港口行业快速发展。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提升,中国已经成为港口强国。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8个运输系统布局。

受港口建设接近饱和、行业产能过剩、地方政府投资不足等不利影响,市场总体增长空间受限,沿海传统水运建设工程市场投资持续负增长。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自2013年开始,我国沿海建设投资额呈下降趋势,新增各类泊位数量整体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与此同时随着各类港口整合的持续深入,近年来,我国港口泊位总量虽下滑,但万吨级以上港口泊位数量仍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截至到2020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2142个,比上年末减少751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92个,比上年末增加72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占比由2014年的6.7%提升至2020年的11.7%。在不断降低港口投资强度的同时,港口基础设施投资呈现智能化、信息化、综合化趋势。而智能转型,正成为港口企业应对行业不景气、自身供给能力过剩、提升核心竞争力等共同方向。

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截至到2020年底,我国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138个,增加62个;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454个,增加10个。按照泊位吨级来划分,我国1-3万吨级和5-10万吨级泊位是主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底,全国港口1-3万吨级泊位数量为865个,占总量的33.50%;3-5万吨级泊位数量为437个,占总量的16.54%;5-10万吨级泊位数量为850个,占总量的32.92%;10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为440个,占总量的17.04%。

按照泊位用途来划分,我国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主要是专业化泊位。截至2020年底,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专业化泊位数量为1371个,占总量的57.7%,其中集装箱泊位354个,煤炭泊位265个;通用散货泊位数量为592个,占总量的24.9%;通用件杂货泊位数量为415个,占总量的17.5%。

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全国沿海港口包括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等5个港口群体;内河港口则包括长江水系内河港口、珠江水系内河港口等。在港口货物吞吐总量方面,我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在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的1.8-2.0倍左右。2020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5.50亿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94.8亿吨,增长6.4%;内河港口完成50.7亿吨,增长3.2%。

在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方面,我国沿海港口优势则更加明显,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为内河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8-10倍。2020年,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4.96亿吨,比上年增长4.0%。

具体到港口来看,2020年我国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前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均在1亿吨以上,其中宁波舟山港以53679万吨排名第一;青岛港和上海港紧随其后,外贸货物吞吐量分别为44458和38864万吨。

2018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3.51亿吨,比上年增长2.5%。其中,沿海港口完成94.63亿吨,增长4.5%;内河港口完成48.88亿吨,下降1.3%。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3.45亿吨。2016-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逐年上升,2019年为139.51亿吨,同比增长4.54%。2020年为145.49亿吨,同比增长4.30%。

2016-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逐年上升。2018年,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1.89亿吨,比上年增长2.4%。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7.44亿吨,增长2.5%;内河港口完成4.45亿吨,增长1.6%。2019年为43.21亿吨,同比增长4.93%。2020年为44.95亿吨,同比增长4.0%。其中,沿海港口完成40.04亿吨,增长3.9%;内河港口完成4.90亿吨,增长5.5%。

1.2.2行业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港口发展开始起步,90 年代末进入快速发展期;1999-2004年,中国加入 WTO 前后几年,中国港口迎来持续的高速增长;2004 年中国港口增速见顶,2005-2009 年增速逐年下滑,中国港口发展进入成熟期;受全球量化宽松、中国四万亿财政政策等影响,2010 年全球贸易迎来反弹,中国港口吞吐量增速反弹至 14%,但此后增速逐年下滑,目前中国港口处于成熟后期,技术上已经成熟,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清楚和稳定,买方市场形成,行业盈利能力下降,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途开发更为困难,行业进入壁垒高。因此目前中国港口市场增长和需求增长速度缓慢。

公司从事的港口行业属于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与宏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增长陷入停滞和倒退,中国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大型经济体。长期来看,新冠疫情时期的全球经济与金融格局面临调整。全球化进程受阻、贸易保护主义蔓延、中美贸易摩擦等不利影响,有望在新一届美国总统任期内得到改善,长三角港口一体化进程提速,港际间呈现新的竞合格局,航运业发展趋于景气、全球科技进步迭代加速、创新转型升级加快,环境保护要求进一步提高等诸多因素使港口主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航运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2020 年国际航运市场波动剧烈,供需不平衡矛盾突出,整体呈现回升态势。班轮公司经历难得一遇的涨价窗口期,经营业绩全面回升,但国际航运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疫情之下运营成本高启,无法断言已经走出下行周期。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和经营联盟化的格局基本确立,绿色航运和数字化航运成为下一轮发展的关注重点。2M、OCEAN Alliance、2020 年年度报告 THE Alliance 三大联盟在东西向主要贸易航线的市场运力份额继续保持绝对领先优势,并对区域国际枢纽港的服务能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集疏运体系的优化,提出更高要求。

从港口行业本身的发展来看,2020 年,全球港口遭遇疫情寒冬,业务量全面下滑,我国港口率先全面恢复,实现业务正增长。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和贸易将逐步恢复,我国经济内生性动力显现,经济持续向好,但国际产业链与供应链疫情后面临重塑,并深刻影响未来港口业务格局。码头运营成本刚性上涨,资源环境底线约束进一步收紧,港口企业利润增长继续承压。港口市场竞争环境随区域港口一体化进程提速而有所改善,但区域港口良性竞争格局仍将延续,口岸效率、服务质量、业务模式、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能力培育成为下一轮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化新科技革命成果应用于港口领域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新一轮发展所积累的技术应用和赋能转化成果,将为推动港口自动化、构建智慧港口生态圈,提供重要支撑。

据交通运输部公告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145.5 亿吨,同比增长 4.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 94.8 亿吨,同比增长 3.2%;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2.64 亿标准箱,同比增长 1.2%,增速较上年回落 3.2 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 2.34 亿标准箱,同比增长 1.5%,增速较上年回落 2.4 个百分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增长陷入停滞和倒退,中国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大型经济体。长期来看,新冠疫情时期的全球经济与金融格局面临调整。全球化进程受阻、贸易保护主义蔓延、中美贸易摩擦等不利影响,有望在新一届美国总统任期内得到改善,长三角港口一体化进程提速,港际间呈现新的竞合格局,航运业发展趋于景气、全球科技进步迭代加速、创新转型升级加快,环境保护要求进一步提高等诸多因素使港口主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错综复杂的航运市场形势,公司上下全力以赴、多措并举,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对港口生产带来的影响,实现了年初设定的目标。

由于港口的投资规模大、固定成本高的资本密集型特点,公司的贷款利息支出、资产折旧摊销压力较大,港口企业只有当其运输吞吐量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不断降低港口生产的单位固定及营销成本等,体现较为合理的毛利收入水平,从而呈现出比较明显的规模经济性。港口行业服务于工业及服务业,上述下游客户发展均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港口类企业经营的效益,港口行业具有经济周期性的特点。

港口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中国近几年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长期以来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鼓励,有效地促进了港口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港口发展呈现如下几个主要的趋势:

1.3行业竞争格局

沿海港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在过去的30年里港口建设和发展热潮,港口的建设数量、规模、吞吐能力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中国1.8万公里海岸线上港口分布非常密集,形成了大小互相嵌套的港口集群,相邻港口间基本距不足100公里,导致地区间港口存在重复建设、功能相似,经营主体繁杂。

以中国沿海港口的吞吐能力适应性(通过能力/实际吞吐量)作为衡量港口产能过剩的核心指标。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格局彻底打开,港口吞吐能力适应性明显不足,但之后大规模的投资改变了这一格局,2017、201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港口吞吐能力适应性达到1.26左右,意味着26%的产能未得到充分利用。随着近年来港口吞吐量的不断提升,中国港口吞吐能力适应性下降至1.17左右,产能过剩正在逐步化解,港口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将逐步提升。

分区域来看,2006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特点、区域内港口现状及港口间运输关系和主要货类运输的经济合理性,将全国沿海港口划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体,强化群体内综合性、大型港口的主体作用,形成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8个运输系统的布局。在经历了十年之后,沿海港口格局已经逐步固化,各港口群的竞争格局均已形成,主要港口的地位均已经确立,特别是集装箱类型港口。

分港口看,我国港口竞争格局较为固化,集中度一般。由于政策限制、资金密集型和规模经济特征,港口行业整体准入壁垒较高,近三年我国前十大港口基本不变,排名变动较小,集中度水平一般。2020年前十大港口合计市场占有率为41.55%,其中货物吞吐量最大的为宁波舟山港,年吞吐量为11.72亿吨,市场占有率为8.06%。

集装箱吞吐量方面,前五大集装箱吞吐量港口分别为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广州港和青岛港。从月增速角度看,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前三名营口港、宁波港、天津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均超过20%,整体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超过5%。

港口行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具有相同或交叉经济腹地的港口之间的竞争。随着我国港口功能与集疏运体现的逐步完善,港口经济腹地不断拓展,港口的竞争范围逐渐扩大。同一港口群内的港口由于经济腹地往往临近或重叠,竞争现对激烈。

从集装箱来看,集装箱运输具有高附加值、低货损、固定班期等特点,货主在选择货物装卸港口时更多考虑的是港口的综合实力,包括港口的地理位置、集疏运条件、港口设施、装卸效率、航班密度、航线覆盖范围、港口配套设施服务等,此外,船舶的大型化等运输方式的改变,使得航运公司一般在同一港口群内选择一个港口作为干线枢纽港,在通过中转将货物运输到各支线港,因此为了争夺货源与中转量,同一港口群内不同港口在集装箱业务方面的竞争较为激烈。而对于铁矿石、煤炭、原油等大宗散货,由于货量大、时效要求现对较低等特点,货主在选择货物装卸港口时主要考虑的是运输成本,因此大宗散货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同一经济腹地的相邻港口之间。

2020年全球前20大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中,中国港口占了15个,中国港口吞吐规模世界第一。从港口经营企业来看,2020年企业总营收超过200亿元的港口有上港集261.2亿元和宁波港212.7亿元,与第三名厦门港务的157.1亿元总营收拉开较大差距,上港集团和宁波港是国内港口经营企业中的主要领先企业,再具体对比两企业港口业务经营情况和货物处理规模,上港集团是国内港口经营企业中的绝对龙头企业。

上海港位于中国大陆东海岸中部、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内接长江流域及江、浙、皖内河、太湖流域,中承中国南、北沿海运输通道,外接世界各大洋。公路、铁路网络四通八达,集疏运渠道畅通。依托苏南、浙北,辐射影响长三角地区,腹地经济发达。

上港集团是上海港公共码头运营商,除少数专业码头(货主码头)由私人货主运营外,上海港的散杂货公共码头和全部集装箱码头都由上港集团运营。近年来上港集团母港的货物吞吐量占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的75%以上。

港口最主要的运输货物方式是集装箱运输,在国内港口集装箱业务以外外贸集装箱为主,受外部全球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较大,另外,该业务也受到国内腹地经济结构、出口贸易的产品品种及集疏运体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近年来全球化及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我国港口集装箱业务迅速发展,集装箱化率逐步提高。2020年,上港集团母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350万标准箱,再创历史新高。2006年至202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年复合增速达到5.09%。从2010年起,连续11年集装箱吞吐量位列世界第一,和第二名新加坡港拉开较大差距,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地位日趋稳固。

总体而言,港口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其经营发展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已逐渐弱化,且受制于全球通胀压力不断积累,各国开始逐步退出宽松政策,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指数已出现明显回落,预计未来全球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2022年经济增速预计仍将高于疫情前的水平。中国进出口规模短期内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对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提供一定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预计2022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有所加速,房地产投资将保持平稳,港口矿建材料、钢铁及铁矿石的吞吐量将获得一定支撑。受益于火力发电量的较高增长,中国煤炭需求较为旺盛,但受进口煤炭减少以及浩吉铁路分流影响,预计短期内港口煤炭吞吐量将保持相对平稳。疫情抑制了客运周转导致燃油消耗需求不足,预计未来短期内港口原油吞吐量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阶段港口企业整体债务负担适中,整体经营获现及偿债能力较强。目前,“一省一港”的行业格局基本形成,但港口集团内部资源整合仍有望持续深化,整合的经济效益或将逐步显现。总体看,港口企业仍将保持较好的跨周期能力,行业整体信用风险较低,行业展望稳定。同时,联合资信也关注到我国港口存在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依旧存在,部分港口企业盈利能力较弱、债务负担较重、短期偿付压力较大,受腹地经济波动、货种结构调整、港口资源整合及竞争地位变化等因素影响,其经营压力或将被放大,港口企业信用品质仍将继续分化。

资料来源:同花顺个股

上港集团的总资产、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均位列行业前茅,行业地位高,竞争实力强。

1.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资料来源:2020年年度报告

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稳定增长。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61.19亿元,同比增长-27.65%,根据公司披露,2020年营业收入变动较大原因为公司自2020年1月1日起采用新的会计收入准则,代理业务收入、成本核算口径发生变化。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83.07亿元,同比增长-8.33%,主要受疫情影响下,吞吐量增速放缓与运营成本升高影响。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62.38亿元,同比增长36.55%;归母净利润117.42亿元,同比增长95.39%。

吞吐量方面,上港集团母港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完成4350.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0.5%,连续11年居全球集装箱吞吐量首位,成为全球唯一持续突破4000万标准箱的港口。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港集团屡次刷新集装箱生产多项纪录。10月份集装箱吞吐量420.3万标准箱,创下单月箱量历史新高。公司母港货物吞吐量5.1亿吨,同比下降5.2%。其中,母港散杂货吞吐量完成7564.9万吨,同比下降34.3%。上港集团解释称,为满足公司整体规划和发展需要,近年对散杂货货源结构进行调整,年内公司罗矿码头停产,不再进行矿石的装卸作业,对公司散杂货吞吐量产生较大影响。

资料来源:2020年公司年报

集装箱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33.45亿元,同比减少1.44%;散杂货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2.71亿元,同比减少25.35%;港口物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3.14亿元,同比减少63.67%;港口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2.62亿元,同比减少3.59%。对于未来市场发展,上港集团表示,2021年仍面临诸多挑战。

其进一步解释道,由于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受疫情重创,港际竞争日趋激烈,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保持高位、资源瓶颈矛盾突出,建设世界一流航运枢纽、实现主业量和质的稳步提升,仍面临较大压力。同时,行业内科技迭代加速,科技赋能数字港口建设,面临的挑战日益紧迫。

集装箱业务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投资收益贡献近半营业利润。集装箱业务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据2020年年报,公司集装箱业务、港口物流业务、港口服务业务、散杂货业务、其他主营业务占比分别为51.09%、28.00%、8.66%、4.87%、18.45%。投资收益是公司重要利润来源,2020年,公司投资收益53.22亿元,占营业利润的50.3%,2021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收益49.02亿元,占营业利润的46.1%。根据公司2020年年报披露,公司投资收益的89%来自四家联营企业宁波港、上海银行、邮储银行和东方海外国际。

上港集团强调,“十四五”期间,将致力于保持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综合服务水平、运营能力和科技应用全球领先。同时,积极融入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巩固龙头地位,建设世界一流航运枢纽,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1.5企业文化及管理团队

1.5.1企业文化

一、核心价值观:承接历史,承载使命

二、企业精神:忠诚敬业,强港立人

三、企业品牌:服务创新,专业保证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

从核心价值观来看,承接历史,承载使命说明上港集团,承接百年上海港博大的文化和厚重的历史,弘扬上海港人胸有大志、报效祖国的爱国传统;任劳任怨、勤奋工作的敬业风格;多装快卸、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崇高品质,在承优中不断创新,在承接历史中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以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我们神圣的使命。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国家战略,主动为长三角、长江流域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团结协作、承优创新、奋发有为、甘于奉献,为实现世界强港和“全球卓越码头运营商”的奋斗目标,贡献出我们的智慧、青春和力量。

从企业精神来看,忠诚敬业,强港立人,说明了忠诚是品格,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社会讲信誉,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对客户讲诚信,满腔热情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要忠于企业,热爱企业,效力企业,视集团荣誉为生命。敬业是态度,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尊重科学、崇尚科学。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履行岗位责任,发挥聪明才智,以主人翁的精神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任务。强港是目标,要积极当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力军”,为早日实现世界强港和“全球卓越码头运营商"的目标而奋力拼搏,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集团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立人是追求,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发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共建共享集团发展的成果,努力构建和谐企业,在建设强港中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凝聚人,使广大员工伴随集团的发展而不断成长。

从企业品牌来看,服务创新,专业保证,说明了上港集团始终坚持诚信至上、服务为本、“服务是第二次揽货”的理念,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履行服务承诺,完善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环境。坚持创新是集团发展和做好服务的动力源泉,牢固树立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锲而不舍、敢于超越的精神,致力于管理的高效率、科技的高水平、服务的高质量和经营的高效益,确保集团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注重人才的培养,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本领,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高素质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技能,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优质服务;以可靠、专业的管理措施和技术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保证客户目标的实现,努力塑造国际一流服务品牌。

由此可见,上港集团是一家企业文化健全的企业,不管是企业本身还是企业团队、客户、员工、社会都是非常注重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创新的精神,锲而不舍、敢于超越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这样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传承百年上海港博大的文化和厚重的历史,弘扬上海港人胸有大志、报效祖国的爱国传统;任劳任怨、勤奋工作的敬业风格。这样的企业文化是非常优秀的企业文化,主推着企业越走越远。

1.5.2管理团队

资料来源:2020年年度报告

董事简介

上港集团公司核心团队成员有12人,高级管理人员都在港口行业长年工作的经历,并涉及多部门,其中董事长顾金山拥有硕士学历,任职经历丰富。核心团队成员任职时间较长,任职经历都比较丰富,对公司业务经营很熟悉。核心成员均持有本公司股份,没有减持公司的股份,而且还在不断的增持公司股份。既可以反应出高管对公司经营的认可同时,将利益与公司绑定,对公司的业务更上心。从薪酬待遇方面来看,核心团队成员薪酬基本均衡,有利于成员的稳定。企业文化能够较好的传承。在这样的团队带领下上港集团过去五年的营业收入平稳增长,可见核心团队成员能力较高,可以更好的促进公司发展。

1.6.企业护城河

1.6.1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房屋使用权、软件使用权、球员技术、特许经营权、商标权、肖像权等。港口经营许可证是有限的,受政府管控,进入壁垒非常高。

1.6.2独特资源

1、优越的地理位置

上海港位于我国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T”型交汇点,毗邻全球东西向国际航道主干线, 以广袤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为主要经济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集疏运网络四通八达。

2、发达的腹地经济

上海港的核心货源腹地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极具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良好的发展环境

国家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策为公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个基本建 成和三个基本形成”的总体目标,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根据新华·波罗的海“2020 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上海全球排名第三,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持续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创新,“五个中心”建设不断提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深化,上海“四大”品牌的打响等,均为公司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建设,将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五个自由”,率先打造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加大口岸监管制度创新,着力提升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公司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战略的大力实施,经济腹地的优势产业将持续稳定发展,港航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对于公司港口

主业及物流等相关业务的发展将形成巨大推动作用,为公司推进战略深化、拓展业态领域、谋划长远规划进一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4、高效的经营管理

公司拥有先进的港口基础设施和高效的经营管理。公司不断深化“长江战略、东北亚战略和国际化战略”,致力于构建服务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强化洋山深水港的国际中转地位,逐步参与跨地区港口经营。公司积极对标全球码头运营商,不断提升服务效率、质量和经营绩效,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同时,公司也清醒地认识到,必须积极应对经济形势、行业环境、竞争格局等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牢牢把握国家战略机遇,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更加注重改革突破,不断培育发展新优势,推动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包括:聚焦“一主多元”发展,着力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确保主业稳定增长的同时,在多元产业发展谋求新的突破,探索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在转型中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聚焦服务国家战略,着力提升对接转化能力,提升“三大战略”,深化“1+3”战略体系,丰富内涵、战略赋能;聚焦深化改革,着力提升企业管理能力,持续推进“信息化、精益化、系统化”建设,深化企业改革,加大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提升公司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聚集科技兴港,着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四个港口”,即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科技港口和效率港口,努力将公司建设成为全球港口行业科技引领者;聚焦协同发展,提升港航物流资源协同效应,提升生态圈价值链,通过推进重大战略合作、重大资源整合、重大结构调整和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1.7股权架构

资料来源:2020年年度报告上海市国资委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 7,267,201,09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31.36%。此外,公司前十名股东中,同盛集团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 1,125,271,24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4.86%;上海城投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 975,471,600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4.21%,国际集团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 590,493,723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55%;国资经营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172,814,922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75%。同盛集团、上海城投、国际集团、国资经营的实际控制人均为上海市国资委,因此上海市国资委直接及间接持有上港集团 43.73%的股权,为上港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上海市国资委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直属机构,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授权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管市属国有资产。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控股股份为43.73%,股权相对集中,对公司的发展有稳定作用。前十大股东没有质押股份,没有减持公司的股份,而且还在不断的增持公司股份,各位大股东还是很看好公司发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