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议事厅|持续推动上海五个新城建设的八条建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规划5个新城区 长三角议事厅|持续推动上海五个新城建设的八条建议

长三角议事厅|持续推动上海五个新城建设的八条建议

2024-06-18 00: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大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实现更大突破。

上海五个新城,作为长三角的城际链接单元和新型发展空间,对优化区域空间结构、释放区域发展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自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实施五个新城“1+6+5”政策以来,五个新城建设已进入全面发力、功能提升的关键阶段。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领头城市,需要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持续推动五个新城建设。为此,笔者提出进一步推动五个新城建设的八条建议。

一是,成立“五个新城工作专班”,组织实施新城规划建设,综合评估相关政策,明晰问题症结,调整完善体制机制。

做好全市新城政策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建议从市级层面出发,由市委领导主抓、抽调相关核心职能部门领导共同成立“五个新城工作专班”,吸纳专家学者和智库,采取定性调查研究和定量数据分析的多种方法,对五个新城“十四五”规划以及人口集聚、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综合交通、投入效应等方面进行一次全方位、系统化的综合效应及相关政策评估,形成科学、权威的评估报告。

明晰高质量发展的规划目标差距、梳理问题清单、寻找痛点堵点难点。以此为依据,对现存的相关开发政策与制度进行调整、优化与升级,破解建设发展中的难题,全面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新城建设新思路。

二是,牢牢牵住“产业为先为本”的牛鼻子,重启实施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疏解行动计划,制定新城主导产业开放发展的“一揽子政策”,设立新城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开辟数字绿色智能经济协同发展新赛道。

做大各自特色主导产业、做强核心功能、提升城市能级,是新城健康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为此,建议一要,学习借鉴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经验,制定实施《上海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有机疏解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制定产业筛选标准,大力度推动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向五大新城转移集聚。

二要,针对五个新城的主导产业(如青浦新城的“数字经济”、松江新城的“智能制造装备”、奉贤新城的“美丽健康产业”和南汇新城的“集成电路”等),对标对表相关产业全球最新变革趋势,分别制定实施包括土地、投资、人才、税收、监管、开放、招商等在内的“**新城主导产业‘一揽子’专项扶持政策”,助推新城打造主导产业链、价值链的“全球顶端”,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

三要,在全球贸易中,服务价值已经超过了商品,建议复制推广临港新片区经验,在其他四个新城设立“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在金融、新型贸易、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园区建设、城市运行等服务领域加大对国际优质资本的开放,以丰富完善、高品质的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对国内外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四要,顺应全球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新趋势,聚焦“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新目标,制定旨在促进楼宇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协同集聚发展的新城专项引导基金和实施方案,开辟新赛道,形成新亮点。

三是,设立“全球最佳创新创业特区”,制定鼓励创新创业的重磅政策,营造创新创业创富的生态圈,打造全国乃至全球“创新创业高地”。

从高规格、高起点出发,面向全国、面向全球,以有基础的园区为基础,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在五个新城设立“全球最佳创新创业特区”,研究制定配套性、完整性优惠激励政策,引进汇集创新、创业、创富的高端要素、专业要素(科研院所、技术实验室、科技小巨人、企业研发总部、风险投资、孵化器、财富管理中心等),努力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和“热带雨林”,不断形成高效循环的创新集群和“研发-转化-商业化-收益”的生态创新系统,不断增强新城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四是,在有产业、有岗位的基础上,借鉴浙江经验,进一步优化调整新城落户政策,为人口快速集聚注入“强心剂”。

对照五个新城2025年360万的规划目标,现有人口数量只占规划人口的60%,人口集聚远不及预期。解决人口规模不足,是推动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近期,浙江发布实施《关于高质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杭州市城区要取消落户名额限制、精简积分项目,申请常住户口实行长三角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等做法。这一经验值得五个新城学习借鉴。

建议上海市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深入实施“全球英才集聚工程”,为新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其一,更新五个新城不尽一致的人才落户政策,统一执行临港新片区人才落户政策,或制定高含金量的人才落户新政,推行全国高校硕士、博士无条件落户,形成强大的“人才磁吸”现象。其二,五个新城率先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内居住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制度,吸引长三角人才向五个新城聚集。

五是,与邻沪江浙独立县市对齐,赋予五个新城管委会独立、自主的综合决策权限,为灵活、创新、快速发展注入新动力。

与邻沪的昆山、太仓等独立城市在规划、审批等方面拥有更多自主权和统筹权相比,上海新城在规划编制审批、招商引资、资源统筹等方面缺乏自主权限,严重束缚新城发展的手脚,造成新城建设的活力不足、动力不足。建议参照苏州邻沪地区放权赋能的做法,编制实施市、区向五个新城的系统性赋权清单与方案,将新城规划范围内的项目备案和核准、土地出让、控详规划参数调整、绿地调整、项目设计文件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等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新城管委会”,赋予其相当于地级市的职能,“新城事新城办”,加快新城发展。

六是,设立“五个新城城市更新工作专班”,全方位扎实推动五个新城的城市更新工作,打造高颜值、高质量的“新城更新发展样板”。在“上海城市更新引导基金”加大对新城更新的支持外,成立专门针对五大新城相应的“新城更新引导资金”,强化引导市场资金进入,鼓励金融机构依法开展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城市更新融资需求。

七是,尽早规划论证和开工建设新城与邻沪城市之间、串联五个新城之间的“城际环线”铁路,利用枢纽型交通促使新城“连起来”“融进来”。

综观经济发达国家超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其市郊铁路长度都远大于市中心区的地铁长度。纽约的中心城区地铁运营里程仅385公里,而其郊区铁路(在美国称“通勤铁路”)就有1715 公里;东京中心城区仅有地铁327 公里,而东京圈的公交化铁路高达2000公里。建议五个新城在实现与中心城快速联通的基础上,上海政府尽早启动新城与周边城市之间、五大新城之间的快速铁路建设,提升外向度和联通性,加快形成支撑30分钟、45分钟、60分钟出行目标的综合交通体系,确立新城的交通枢纽地位。

八是,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招商团队经验,整合组建五个新城城市招商及品牌运营团队,设计开展具有全国意义和世界影响的重量级公共活动,面向境内外进行宣传、推介和招商,提供从项目落地到人才招引,再到投融资对接的全过程服务。围绕核心产业、优势功能、发展潜力、成果亮点等,设计举办具有世界影响和全国意义的重大赛事活动、成果展示、会议论坛、艺术节庆等重量级公共活动,让五大新城“动起来”“活起来”,不断提高其在全国和全球的知名度、影响力。

(本文作者陶希东系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