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螺丝钉精神缔造“太空之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螺丝钉精神 用螺丝钉精神缔造“太空之吻”

用螺丝钉精神缔造“太空之吻”

2024-05-11 15: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

寻找城市工匠

这是一群数十年如一日追求职业技能极致化的人,一群在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中甘当螺丝钉的人,是把中国制造的崛起当成终生使命的人。今年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这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工匠精神”,让匠心回归,正在成为社会共识。让我们把笔触对准城市里的普通人,寻找属于中国制造、上海制造的“工匠”大师。

今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验室任务将拉开帷幕。下半年,“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与神舟11号飞船将相继发射。

神舟、天宫,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总装工人王曙群的人生里,是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27年职业生涯,他始终为它们孜孜以求。5年前,神舟8号和天宫1号载着由王曙群带领的团队亲手装调的对接机构,在太空上演了一场完美的“太空之吻”,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对接机构装调技术的国家。

5年后,他参与研制的“天宫2号”与“神舟11号”对接任务,又将迎来新的挑战。近日,记者走近上海航天对接机构总装组,王曙群正带领团队攻坚技术,紧锣密鼓安排生产。

一钉一线唯有坚持

一进总装车间,第一步是穿上白大褂、戴上白帽子,在风淋通道接受“吹风洗尘”。进了车间,大部分仪器都穿着特制的“防尘衣”。

记者在现场看到神舟11号和天宫2号对接机构的试验件。“简单说,对接机构是个机电一体化设备,分两部分,一个是目标件,放在天宫里;一个是运输件,放在神舟飞船里,两个加起来得500多公斤。”王曙群把这个高精尖的仪器戏称为“圆框”。

“框里面有100多个测量动作、位置、温度的传感器,近300个传递力的齿轮,1万多个紧固件,数以万计的导线、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击能量的材料等。”

各种各样的接插件,密密麻麻的电缆线,光看都让人眼花缭乱,难以想象技术工人是如何将一根根线、一颗颗螺钉手工安装成可以在太空漫步的机构。

“看见没,这个差动组织是对接机构的心脏,它能存储和释放天宫与神舟交会对接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而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只放大了百倍的手表机芯。”王曙群介绍,里面布满大大小小的齿轮和粗细不一的弹簧,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对装配的精度要求极高。

“干我们这一行,基本功要扎实,要耐得住寂寞,很多工作就是从拧一颗螺丝开始的”。27年前,王曙群从技校钳工专业毕业,从事工装模具的装配维修工作,一干就是七八年。没有高学历,有的只是踏踏实实地拧紧每一个螺钉,装配完成好每一件工装产品,确保不因工装问题影响产品生产。他的天地从来都是这么小,小到数十年围于一个小隔间,小到眼中聚焦只有一根头发丝那样粗细。这些冰冷的物件,在他手中,却像会说话的生命体。他跟它们尽情对话,他熟知它们的每一个秉性,以至于到后来哪个零件是用什么样的机床、用何种加工方式生产出来,他一看便知。

平平淡淡,却始终精益求精。1995年,王曙群正式开始载人航天型号研制。善于动脑动手的他牵头研发了50多台套专用装备,使对接机构总装周期从3个多月缩至40天。

钻研问题如同中邪

刚开始研制对接机构,王曙群信心满满,以为没啥难的,很快就能做出来。结果越做越难,一做做了16年。

“当时遇到的问题都是从未遇到过的,有时出了问题归零都不知从何入手,感觉越来越难,甚至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怀疑。”尤其是在装配对接机构中12把对接锁的过程中着实让他费了一把劲。

这12把锁是对接机构中的关键部件,为保证对接、分离成功,不但相关各舱室的气体不能泄漏,舱与舱之间也要“天衣无缝”,而且对接时必须保持平稳、牢固,不能剧烈晃动。因此,12把锁的锁钩必须实现同步锁紧、同步分离,这就好比在太空中“拧螺丝”。

“你看,就是这12把锁钩,旁边还有12把备用的,一圈下来有24个锁钩。”王曙群抚摸过去,眼神盯在上面,半天没有说话。那些攻坚克难的日子,不断重来的日子,个中滋味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

他带领团队在装配过程中边装配、边调整、边试验。最初装配过程中,12把锁在分离姿态时屡屡出现无规律的严重偏差。王曙群和这个难题较上了劲,走路想、睡觉想,吃饭连想带比划,“就像中了邪”。“当时老婆说我目中无人,家里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她交代的事情我听过就忘记了。”王曙群无奈地笑笑。

一年多忘我琢磨,他终于悟出:原来锁钩在大载荷下就会出现钢索延展现象。于是他提出了改变钢索旋向等新工艺方案,一举解决了对接锁系同步性协调难题。

16年攻关旷日持久

16年攻关路上的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成果得失莫辨,内心又要坚信不疑,这对他和团队来说都是大考验。计时工有时间指针的肯定,计件工有作品出炉的喜悦,但于王曙群,16年耗费在对接机构上的心思更像一场旷日持久的实验。“太空之吻”没有彩排,16年工作一朝验收,要么满分要么零分,更何况其中还关乎宇航员的生命。对王曙群来说,压力就像空气,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今年,对航天人来说又是关键一年。在今年的宇航发射任务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神舟11号载人飞船和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的升空。“天宫2号”将为中国空间站提供再生生命保障技术的实验,为实现人类可长期居住的环境做准备。按照计划,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将于2016年发射,将分别与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实施对接,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造技术。神舟11号将在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之后发射,并与天宫2号对接,主要任务是向天宫2号“送人”。

对接总装任务,必须也只有王曙群的团队“扛起来”。

“与之前不同,这一次我的主要任务是带团队,培养一支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队伍,深空探测还有很多未知领域。”如今,王曙群想把之前的技术储备做成行业标准,复制到更多型号上去。“以后我们组可能还要改名,不再叫对接总装组,而应该叫空间机构组。”

“这是一个手表大小的单向传动机构,里面有80多个零件,几乎全部靠手工焊接而成,我们的工人就是在这张桌子上一点一滴磨出来的。而组装前,还有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对每样零件称重,10个加起来也不到1克的垫片、轴承上的油脂都要称出来。”在王曙群看来,最难的复制是对人的复制。“希望我们的产品无论谁做都是最棒的。”

本报记者叶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