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一季度,生物医学研究院代表性研究成果一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大学黄鑫课题组 2020第一季度,生物医学研究院代表性研究成果一览

2020第一季度,生物医学研究院代表性研究成果一览

2024-07-09 17: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年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的核心目标,充分聚焦“健康中国”和上海“亚洲医学中心城市”战略,搭基础、促支撑,强化学科资源整合和凝聚优化,促使科研创新能级得到提升,学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简称IBS)在近期获批上海市科委重点实验室以及上海市地高建战略创新团队。未来5-10年,将围绕医学表观遗传方向,全方位开展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方面的创新探索。他们自2005年建院,广纳贤士,创新性成果突出,今年以来科研捷报频传。今年第一季度,IBS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已经在Science、Nature Cell Biology、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Protein & Cell、Leukemia杂志上发表8篇研究论文。IBS还组织精干力量积极参与到复旦大学新冠病毒科研攻关小组团队,并取得阶段性科研成果。

1、生物医学研究院和附属肿瘤医院雷群英团队研究报道支链氨基酸代谢重塑在胰腺导管腺癌早期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和分子机制

近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雷群英课题组在《自然》(Nature)子刊《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BCAT2-mediated BCAA catabolism iscritical for development of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首次揭示了癌基因Kras突变驱动的支链氨基酸-支链氨基酸转氨酶2(BCAA-BCAT2)代谢轴在PDAC早期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和分子机制,以及靶向抑制BCAT2或饮食中BCAA限制如何减缓PDAC的进展。

2、生物医学研究院和附属肿瘤医院柳素玲团队研究为三阴性乳腺癌提供潜在的治疗新策略

近日,《科学》(Science)子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柳素玲团队题为“Interfering MSN-NONO complex-activated CREB signaling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三阴性乳腺癌特异性高表达的MSN可以通过与核蛋白NONO相互作用促进激酶PKCζ的核定位,从而磷酸化CREB并激活了其下游信号通路,为基于MSN和下游信号通路开发新的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力证据。

3、生物医学研究院蓝斐团队与合作者揭示减数分裂同源重组命运决定的表观遗传学基础

近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蓝斐课题组与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创新中心(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童明汉课题组、北京大学汤富酬课题组合作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发表论文“Refined spatial temporal epigenomic profiling reveals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PRDM9-mediated H3K4me3 and the fate of double-stranded breaks”。与之前PRDM9决定DSB热点研究不同,该文提出PRDM9及其介导的H3K4me3协同局部染色质环境可能参与了DSB修复过程,与同源重组命运决定相关;发现早期生成的DSBs更倾向于修复形成交叉。本文不仅为同源重组命运决定和交叉稳态的调控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证实了遗传物质交换机制和表观遗传调控的相关性。

4、复旦大学余发星、彭俊杰、华国强合作团队研究发现RNF43在结直肠印戒细胞癌中发生高频突变

近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余发星研究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彭俊杰及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华国强合作在《蛋白质与细胞》(Protein & 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Frequent RNF43 mutation contributes to moderate activation of Wnt signaling in colorectal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的文章。该研究通过对29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样本的全外显子测序,结合与腺癌、粘液腺癌的表达谱对比分析,揭示了这一罕见癌的分子特征。

5、生物医学研究院黄鑫欣团队合作研究发现激活一氧化氮通路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归巢和植入

近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黄鑫欣课题组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Hal Broxmeyer课题组合作在《白血病》(Leukemia)杂志上发表文章“Pharmacological activation of nitric oxide signaling promotes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oming and engraftment”,首次报道了一氧化氮通路在促进人源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归巢和移植方面的作用,以及进一步运用靶向该信号通路的小分子增进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潜在策略。

6、生物医学研究院张晓燕和公卫中心Jun-O Jin团队研究发现大肠杆菌粘附素FimH蛋白作为佐剂可用于肿瘤免疫治疗

近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张晓燕和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兼职教授Jun-O Jin团队在小鼠体内和人外周血细胞中共同揭示大肠杆菌粘附素FimH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佐剂效应,为癌症免疫治疗佐剂提供新的候选。相关研究以“Escherichia coli adhesion portion FimH functions as an adjuvant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7、生物医学研究院王磊团队与合作者解析人源Pannexin 1通道的结构与功能

近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王磊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竺淑佳课题组以及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余学奎课题组合作解析了人源Pannexin 1通道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研究论文以《人源七聚体Pannexin 1通道的冷冻电镜结构》(“Cryo-EM structure of human heptameric Pannexin 1 channel”)为题发表于《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

8、附属肿瘤医院和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徐彦辉课题组报道人源染色质重塑复合物BAF结合核小体的冷冻电镜结构

北京时间1月31日,《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徐彦辉课题组题为《人源BAF复合物结合核小体的结构》(“Structure of Nucleosome-bound human BAF Complex”)的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该成果报道了人源染色质重塑复合物BAF结合核小体的冷冻电镜结构,对染色质重塑机制和BAF高频突变致癌机制的理解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