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就医新政发布:出差、旅游等跨省临时外出就医可结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出差去外地怎么报备 异地就医新政发布:出差、旅游等跨省临时外出就医可结算

异地就医新政发布:出差、旅游等跨省临时外出就医可结算

2024-07-01 00: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尤方明 北京报道

7月26日,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意在破解备案、结算和协同等方面难题,为异地就医群体提供进一步支撑。

我国从2014年逐步启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从省内到跨省,从住院到门诊逐渐扩容。

国家医保局指出,2021年以来,在全面实现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基础上,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实现了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和异地就医备案跨省通办,全国一半统筹地区启动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24.67万家,基本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的目标,全国累计直接结算3772.21万人次,基金支付2019.76亿元。

《通知》设定了2025年底前的目标任务。

一是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提高到70%以上。

二是普通门诊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数量实现翻一番,达到50万家左右。

三是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统筹地区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将其他群众需求大、各地普遍开展的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纳入跨省直接结算范围。

四是异地就医备案规范便捷。

五是基本实现医保报销线上线下都能跨省通办。

出差、旅游期间异地急诊抢救亦能备案

“先备案、选定点、持码卡就医”是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流程。

其中备案工作最为关键。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前,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或参保地经办机构窗口等线上线下途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为何需要备案?国家医保局指出,实行异地就医备案管理制度是为了确认参保人员身份,区分参保人员外出就医类型、确定相应的医保待遇,也为了提前做好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跨省使用的验证工作,提高跨省直接结算的成功率。同时,医保对外出就医人员实行备案管理,也是落实国家分级诊疗的要求,引导合理有序就医。

哪些人可以申请异地就医备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登录线上备案平台查询到,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将只受理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住异地工作人员以及异地转诊人员的备案申请。其中,转诊人员需上传转诊转院证明材料,且部分地区对于备案期间回参保地就医的患者降低报销待遇,对于部分在临时出行过程中突遇疾病的患者而言,依然有不便。

《通知》此次将备案人员分为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两类,并进一步细分为6种人员。其中,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等长期在参保省外工作、居住、生活的人员;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包括异地转诊就医人员,因工作、旅游等原因异地急诊抢救人员以及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国家医保局表示,异地就医备案人员范围拓展到跨省急诊抢救人员和非急诊且未转诊人员。统一备案有效期,有效期内可在就医地多次就诊并享受直接结算服务。支持参保人员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待遇。指导地方合理确定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报销政策。

同时,《通知》进一步明确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服务范围。将急诊抢救费用、住院期间院外检查治疗购药费用和符合就医地管理规定的无第三方责任外伤费用,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允许参保人员在出院结算前补办异地就医备案并享受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哪些能报按就医地目录,报多少按参保地政策

在完成备案后,参保人还需“选定点、持码卡就医”。其中“选定点”是指参保人员完成异地就医备案后,在备案地开通的所有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均可享受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门诊就医时,需先了解参保地异地就医管理规定,如果参保地要求参保人员选择一定数量或在指定级别的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的,按照参保地规定执行。

“持码卡就医”是指,参保人员在入院登记、出院结算和门诊结算时均需出示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凭证。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对符合就医地规定门(急)诊、住院患者,提供合理、规范的诊治及医疗费用的直接结算服务。

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基金支付政策,将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要求。据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此前介绍,跨省异地就医时,医保哪些能报要按照就医地的规定,但是报销比例是多少、最高能报多少要按照参保地的规定。

国家医保局使用一个案例进行解释。河北省廊坊市某退休职工,2022年7月1日在北京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费用。费用总额64.29元,基金支付48.89元。此笔费用共两个药,按照就医地目录支付范围具体为:甲类药品阿卡波糖片32.52元,全部符合基金支付范围;乙类药品瑞格列奈片31.77元,其中28.59元符合基金支付范围,3.18元为乙类先行自付。按照就医地支付范围,符合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内费用共计61.11(32.52+28.59)元,乙类先行自付金额3.18元,按照参保地的支付比例80%,基金支付48.89(61.11*80%)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底我国将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省级医保部门可以增补的品种仅限于民族药品、医疗机构制剂和中药饮片,届时“就医地目录”将进一步趋同,体现医保制度的统一性、公平性和平衡性。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