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眼泪的结晶,到新生的缩影:人民广场这70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人民广场介绍中文 从眼泪的结晶,到新生的缩影:人民广场这70年

从眼泪的结晶,到新生的缩影:人民广场这70年

2023-03-24 18: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胡劼 上海城建档案

西人乐园华人泪

城市之肺焕新生

七十余载沧桑变

人民广场人民建

提到上海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人民广场,这座位于市中心的广场是上海最重要的地标之一。人民广场和相邻的人民公园,由南京西路、西藏中路、武胜路、黄陂北路合围而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片土地曾是“冒险家的乐园”——跑马厅。1951年8月27日,上海市军管会发布命令,宣告收回跑马厅作为市有公地,今年,正是这片土地正式回到人民手里70周年。70年间,它蜕变为真正属于人民的公共空间,也成为这座城市新生、发展的缩影。

近代历史上,上海的租界范围内曾先后出现过三个跑马厅(或称“跑马场”),以今人民广场处的第三跑马厅规模最大,存在时间最长。

跑马厅不仅用于赛马、开展体育活动,也是西方殖民者炫耀军事力量、展示政治话语权的空间。外国军队和公共租界的准军事组织万国商团常在此训练,遇到重大庆典时还会举行阅兵式。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租界,跑马厅成为日军操练场地。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曾计划收回跑马厅,在此建造中心车站,打造大型公共交通枢纽,然与跑马总会多次商议却无结果。随着时局的变化,跑马厅收回及改建一事也无下文,期间,跑马厅还曾作为美军训练场地使用。

1930年代早期的跑马厅

“跑马厅,是帝国主义权威的象征,是上海市民百年眼泪的结晶。”当年的《文汇报》曾如此写到。1949年,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跑马厅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1951年6月10日到8月10日,盛况空前的上海市土产展览交流大会在跑马厅举行。交流大会设16个展馆,包括手工业馆、水果蔬菜馆、肉乳蛋品馆、棉麻丝毛馆、日用品馆等,吸引了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商家参展,三百余万市民前来参观。

上海市土产展览交流大会会场全图

1951年8月27日,上海市军管会发布命令,宣告正式收回跑马厅作为市有公地。跑马厅收回之后,市政府听取了各界人民代表提出的意见之后,最终决定将“这一块有重大意义的场地辟建为人民广场,先兴筑检阅大道”,同时针对当时上海市中心地区公园绿地严重缺乏的状况,“划出检阅大道北部二百余亩土地建设人民公园,以便广大的劳动人民能在工作之余有一游憩之所。”

上海市军管会收回跑马厅等用地的命令

1951年9月6日,人民广场建设管理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工务局报告了人民广场的修建计划,“跑马厅接收后,即筹划可容80000人到100000人左右的人民广场设计。今年计划先筑路,先在场地南部修筑‘上海人民广场’以供将来游行示威及举行群众大会之用;其余场地之绝大部分,则将逐步修建,辟作文化休息及其他有益市民之用途。先筑445公尺长、100公尺宽的跑道,九月五日开工,十月一日以前完工。”这次会议还强调,“人民广场是都市的‘肺’,而不是‘大肠’,一定要广置草木,不要尘土飞扬。”第二天,人民广场修建工程开工典礼在原跑马厅场地上隆重举行。对于修建属于人民自己的广场,广大市民热情高涨,工人、团员、学生等等踊跃报名参加修建工程。仅用了20天,人民广场跑道等设施就修筑完成。

1952年6月3日,人民公园工程开工,9月25日基本完工。当年市政府工务局在人民公园设计施工报告中提到,“在公园设计的形式方面,总的来讲是采用了自然式,是以朴实美观为主”。

建成后的公园,东北为儿童活动区,西南为成人活动区,北、中部为休息游览区。园内设竹茅亭8只、水榭1座、长廊2座、棚架1座。另外,还保留了部分原跑马厅设施,如游泳池、看台、球场、旗杆等。1952年10月,人民公园建成,2日至25日组织了内部游览,26日起正式开放,当天游人近41万人次。

初建成时的人民公园

1952年7月22日,原跑马总会大楼改建为上海图书馆对市民开放。开馆时图书馆设普通阅览室、通俗读物阅览室、俄文图书阅览室、期刊阅览室、报纸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图书馆开馆后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最初两个月内每日平均读者数达6500余人,应广大读者要求,图书馆闭馆时间也一度由下午五点半延长到晚上九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52年至1959年间,上海博物馆也曾设于跑马总会大楼,与上海图书馆联合办公。

1950年代的上海图书馆

1957年3月,市政府将人民公园西南角原跑马厅看台等建筑改建为上海市体育宫。体育宫占地两万余平方米,设有六个运动馆、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看台可容纳八千名观众,是乒乓球、武术、举重、摔跤、体操、击剑等体育项目的活动基地。

1954年10月1日,人民广场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周年游行活动

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建成之后,成为当时上海市民集会和举办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每逢重大节日或有重要外宾来访,人民广场都会成为庆典游行的中心,如1956年1月21日,上海市50万人在人民广场集会,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1956年6月,上海各界人士在人民广场举行大会,欢迎苏联海军首次访华;1956年10月,印尼总统苏加诺来沪访问,上海20万群众在人民广场举行欢迎大会等。档案记载,1959年五一节,上海在人民广场举行大型集会,为游行队伍服务的茶水及冷饮供应点就有20多个,除免费供应茶水外,光汽水就售出8400瓶,雪糕棒冰36000支。而到了逢五逢十的国庆之夜,人民广场还会燃放烟花,更是引来数十万群众观看,成为上海一景。

人民广场建成后的十余年间,每逢重大节日和全市性的群众集会,都会在人民广场内临时搭建检阅台,用后就拆。1963年,市政府决定在人民广场建造一幢带有检阅平台的办公楼,既可以缓解当时办公场所紧张的困难,也可以避免搭建临时检阅台所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费。另外,随着当时中外交往逐渐增多,新建大楼还可作为接待外宾的合适场所。该楼最初设计为八层建筑,1964年最终建成后为六层,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使用,即如今的人民大厦前身。

改造前的人民广场

改革开放之后,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人民广场也迎来了“大变身”。1993年底,被列为市府二号工程的人民广场改建工程正式启动,于1994年10月1日国庆45周年竣工。本次改建奠定了如今人民广场的基本格局,其总体布局为中轴线对称形式,以当时在建的新市政大楼(人民大厦)为中心,由人民公园中区、市政大楼、中心喷泉广场、上海博物馆构成广场的中轴线。中轴线两侧的副广场,大片绿地碧草如茵,花带灌木错落有致,常绿乔木枝繁叶茂,原本空旷的集会场地蜕变为绿意盎然的园林式广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绿肺”。

新时代的人民广场

1995年,经停人民广场的上海第一条地铁全线贯通,全长300米、商业面积一万平方米的人民广场地下商业街投入运营;1997年,新建的市政大厦正式定名为“人民大厦”;1998年,在上海体育宫原址上兴建的上海大剧院举行首演;2000年,上海城市规划馆迎来首批观众。经过几十年不断完善和精心维护,人民广场早已蜕变为集行政、文化、商业、娱乐、交通枢纽等元素为一体的城市客厅,成为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休憩游览的首选之地。曾经华人禁入的跑马厅,在如今的人民广场已几乎找不到它的痕迹,只有已成为上海历史博物馆的跑马总会大楼,向人们诉说着这片“人民的广场”的历史记忆。

时光如烟

建筑百年

【申城记忆】 往期回顾

老上海的游泳池与海滨浴场

文章选自《上海城建档案》。

原标题:《从眼泪的结晶,到新生的缩影:人民广场这70年》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