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自制小卫星随长征火箭一起发射,80%单机由学生研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交通大学自制火车 上海交大自制小卫星随长征火箭一起发射,80%单机由学生研发

上海交大自制小卫星随长征火箭一起发射,80%单机由学生研发

2023-12-27 20: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10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记者今天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10月14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大学生小卫星-2A号(简称SSS-2A),搭载长征二号丁型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入轨。

只有3.7公斤重,80%的单机由学生自主研发;整星设计突破立方星能源限制,卫星可靠性显著提升;不仅能在太空中自动识别水面船舶信息,而且将在空间开展星间自组织通信新技术验证——这就是该校第一颗由学生自主研发并主导载荷设计的卫星。

卫星遥测数据表明,星箭分离后,按照既定程控程序,卫星UV天线顺利展开,AIS天线顺利展开,太阳帆板顺利展开。卫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卫星速率阻尼,转入对日定向模式。目前卫星飞行正常,整星电压正常,姿态稳定,各项功能均工作稳定正常。后续,SSS-2A卫星团队将持续开展在轨测试工作,确保卫星稳定运行。

上海交大的首颗学生卫星,前后共有近20名学生参与卫星研制,这些学生平均年龄24岁。他们一步一步攻关,经历了从卫星系统设计,指标分解,到卫星产品研发、单机测试与验证,以及整星集成与环境实验验证等卫星研制的全周期。每一块印刷电路板(PCB)的迭代,每一次卫星结构的调整,每一个软件故障的排除,他们都争取做到精益求精。

学生团队综合电子系统负责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黄益新介绍,科研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不是做卫星本身,而是需要学生团队“时刻保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敲的每一行代码,安装的每一个器件,甚至拧的每一个螺丝,都需要全神贯注地去完成,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姿轨控分系统学生负责人康泽禹通过深度参与卫星的研发,尤其是磁强计校准,深刻认识到了理论和工程实践之间的关系。“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次迭代,把二者有机结合,才可以解决所在领域的一些难题。”康泽禹说。

博士生姜逸飞是地面站的负责人,他在新疆喀什进行卫星入轨的第一道信号监测,他还是通信分系统、地测分系统的学生负责人。“需要一个人驻守在新疆的测控站。”他说,自己工作的最大困难就是“孤独”,“一个人面对着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一个人操作纷繁复杂的仪器,一个人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困难。但科研就是孤独的,而且这份孤独也带给了我更多的期待。当我看到仪器捕捉到了卫星信号的时候,我感受到宇宙在与我对话,这一切的努力与付出都有了回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