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枢密韩太尉书特殊句式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24-07-10 09: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太尉执事①: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 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 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②。太史公行天下③,周览 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 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 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年十有九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 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④,虽无所不 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⑤,故决然舍去,求 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 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 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 欧阳公⑥,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 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人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⑦。而辙也未之 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 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 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 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 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 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注释】①太尉:指韩琦,北宋贤相、名将。韩琦曾任枢密使,掌管全国军政, 其职位相当于秦、汉时的太尉。执事:对韩琦的敬称。②称:相称。③太史公:即 司马迁。④百氏之书:指诸子百家的著作。⑤汩没:埋没。⑥欧阳公:指欧阳修。 ⑦方叔、召虎:都是周宣王时大臣,征讨猃狁、淮夷有功。

【鉴赏】枢密韩太尉即韩琦,是北宋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宋仁 宗嘉祐年间任枢密使,执掌兵权,位同秦汉时的太尉,所以被称为韩太尉。 本文是苏辙写给韩琦的一封求见信。苏辙在中进士后又参加制科考试, 因直言时政得失,得罪当道,故被列为下等,授商州军推官,他嫌位卑官 小,辞职不就。苏辙想通过这封信来打动身居要职的韩琦,希望得到他的 接见和赏识,进而在仕途上对自己有所帮助。苏辙当时只有十九岁,但这 篇文章写得奇警疏宕,措辞得体而又气概非凡,是干谒文中的佳作。文中 所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 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为后人所重视。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这封自荐信,与李白、韩愈上书求荐之信迥异 其趣,不仅无一穷酸求乞之态,又绝无一干求仕进语。一路春风得意,扬 眉吐气,无所屈抑,读之令人觉得英气逼人、奇气炫目,让人激昂慷慨、奋 发向上。求其原因,是因为子由求荐之意并不强烈,子由的材质中自有一 股秀杰之气,又何况在他少年春风得意之时。宋进士及第即授官职,这与 唐进士须经过吏部考试方授职不同。子由求荐,也与李白布衣求仕不可 同日而语。清代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八评论道:“通体绝无一干 求仕进语,而纡徐婉曲中,盛气足以逼人。的是少年新得意文字。本传称 子由为人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淡泊,而有秀杰之气。读此具足窥见一 斑云。”

本文在写法上也多有创新。首先,虽自云求教,实际上是自卖弄其 文;虽极口推重太尉,却以孟子、司马迁自比,自占地步不小,这是水涨船 高,加一倍夸人之法。其次,注目在此,而立意在彼。上书意在求见太尉, 却先离开主旨纵论其他,从为文须养气说起,说到自己为激发志气,历览 名山、大川、京华人物,得见欧阳公风采,然后引起欲观韩太尉光耀,闻一 言以自壮之愿,这在兵法上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与论文尚气相一 致,本文在语言表达上也多用排比句,如“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 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一气直下,笔力千 钧。  

张兰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329-331页.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