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新动能 “小巨人”企业在崛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市的小巨人企业有哪些 中国式现代化新动能 “小巨人”企业在崛起

中国式现代化新动能 “小巨人”企业在崛起

2023-12-26 05: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二十大报告同时还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专注细分市场,居于产业链价值链上游,已经成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在内生动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等方面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经主动扛起产业链和供应链自立自强的大旗。

  2019年以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四批,累计公示9279家,实际培育认定为8997家。由于培育认定最终名单未公布,本次数据分析企业名单为企查查上标签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企业,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22年10月9日,共计9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实际培育数量不同,故分析数据存在少量偏差。

  企查查数据显示,当前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非常接近工信部此前在《“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定下的“十四五”时期培育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

  那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整体分布有何特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前三十强城市有哪些?又具有哪些特点呢?

  浙粤鲁苏京数量居前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此前,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市场主体已达到1.5亿户,其中企业4600万家,99%以上是中小企业。按照这一比例计算,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突破4400万家。

  4400万家中小企业里面只有9000多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谓是优中选优。

  随着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完毕,从前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来看,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有分布。

  其中,浙江总数位居全国第一。企查查数据显示,浙江前四批共有107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据全国总数的11.7%。据统计,浙江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数量突破了600家,超过前三批次总和,第四批已公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紧随其后的依次是,广东有877家,占全国总数9.53%,山东765家,占全国总数8.32%,江苏707家,占全国总数7.68%,北京596家,占全国总数6.48%。值得一提的是,前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上,北京是全国最多的城市。

  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共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448家,占全国总数59.22%,超过半数以上;中部地区共有2133家,占全国总数23.18%;西部地区共有1233家,占全国总数13.4%;东北地区有386家,占全国总数4.2%。

  在代表性的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拥有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最多,达到2442家,占到全国总数26.54%。其次是京津冀城市群,共有1141家,占全国总数12.4%;长江中游城市群共有987家,占全国总数10.73%;珠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分别有842家和605家,分别占全国总数9.15%和6.58%。

  从城市分布来看,北京是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多的城市,前四批共有596家。上海紧随其后,共有50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和宁波位居第三和第四位,分别有445家和281家。此外,拥有小巨人企业数量超过200家的还有重庆、杭州、武汉和成都。

  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前30城市中,企业数量超过100家的还有天津、苏州、青岛、厦门、长沙、合肥、广州、西安、东莞、郑州、温州、南京和嘉兴。

  不难看出,无论是从区域分布,还是重点城市分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的正相关。例如,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也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北京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领跑者,今年上半年北京经济总量高居城市GDP半年报排行榜榜首,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上,北京也高居榜首。

  超六成“小巨人”企业集中在制造业

  在经济体系中,制造业一直承担着经济增长“压舱石”的作用,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更多面向未来的源头活水。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

  从行业分布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前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5959家分布在制造业,占前四批总数64.77%,超过六成。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共有1964家,占前四批总数21.35%。

  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数量上占据着绝对优势。在细分领域中,通用设备制造业有845家,专用设备制造业692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652家。

  除此之外,在制造业领域中,金属制品业有380家,汽车制造业有338家,医药制造业213家,其他制造业210家。

  另一方面,从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最多的前30强城市来看,制造业企业共有2797家,占前30城市全部数量54.05%,低于全国平均64.77%的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在前30强城市中共有1529家,占前30城市全部数量29.55%,这一比例要高于全国平均21.35%的水平。

  从重点城市来看,宁波是制造业领域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多的城市,共有229家。深圳紧随其后,共有217家。

  宁波和深圳的制造业比重都比较高,而且制造业水平很强,是传统的制造业重镇。以宁波为例,作为全国工业大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不光是市区,其下辖的慈溪、余姚等县级市制造业产业集群也比较发达。

  前30强城市中,在制造业领域超过100家的城市,还有上海、重庆、杭州、天津、苏州、青岛和温州。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北京拥有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最多,共有434家,占全部“小巨人”企业数量的68.46%。北京高新技术小巨人企业占比高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2021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866.9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0%。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资料显示,北京“专精特新”企业整体表现出“高精尖、高研发、高成长”特点,近八成属于十大高精尖产业领域,近九成企业研发人员占比20%以上。

  前30强城市中,除了北京之外,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小巨人”企业超过100家的城市还有上海(233家)和武汉(105家)。

  新京智库注意到,北京、上海、武汉等地重点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领域培育出一批高成长性、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群,这为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基础。

  超七成上市企业集中在前30强城市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战略性举措,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企查查数据显示,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前四批共有616家企业实现了上市。

  从上市企业所属行业来看,制造业企业上市数量最多,达到395家,占总数的64.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上市企业共有145家,占总数的23.5%。

  除此之外,批发和零售业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企业数量分别为33家和29家,占比分别为5.4%和4.7%。

  从城市来看,前30强城市上市企业数量达到457家,占总数的74.19%,超过七成。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前30强城市在中国城市版图上综合实力较强。

  具体来看,前30强城市中,上市企业数量最多的是上海,共有57家。北京和深圳紧随其后,上市企业数量分别为47家和45家。超过20家的城市还有,苏州(35家)、杭州(29家)、成都(28家)和无锡(21家)。

  除此之外,南京、合肥、常州和宁波等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数量也超过了10家。

  其中,在前30强城市中,制造业上市企业共有262家,占全部395家制造业上市企业66.3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上市企业有129家,占全部145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上市企业88.97%。

  从城市和行业分布两个维度来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上市公司主要集聚在前30强城市中。各市已经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的排名与经济实力的位次大体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苏州在上市企业数量表现亮眼。2021年苏州GDP排名在全国第六,此番在上市企业数量却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位居全国第四名。作为工业大市,苏州制造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善,不仅具有规模优势,相关企业在产业链上也具备较强的韧性和弹性。

  从融资能力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前30强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和苏州融资总额排名前五(不包括未披露或数据模糊的融资,下同)。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杭州和苏州“小巨人”企业数量没有排在前五位,但是融资能力却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座城市。

  企查查数据显示,前四批(含已公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进行了1921次融资,融资总额达到了4659.2亿元。其中,前30强城市中,上海融资总额突破了1000亿元,达到1006亿元。北京为946.4亿元,深圳达到了560.9亿元。杭州和苏州紧追头部三座城市,分别达到了225.8亿元和199.6亿元。

  新京报记者 查志远 郑伟彬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