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官仪最得意的一首诗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

2024-07-15 01: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茹萍是我心中永远的婉儿

唐高宗龙朔三年的一个夏夜,身怀有孕的少妇郑氏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巨人送给她一杆秤,并告诉她:“持此称量天下。” 郑氏醒后将这个梦讲给丈夫上官庭芝听,因为是婚后第一个孩子,上官庭芝十分重视,便请来占卜人以测吉凶。结果令人欣喜,卜者告诉他们:“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年轻的夫妇听了别提有多高兴。父亲上官仪已经是朝中宰相,深受皇帝倚重,担负着为皇帝草拟诏书的重任。待长子出生,必然继承祖父的恢弘事业,上官家将来要再出一个宰相了!

是年十二月,皇帝下诏自次年正月起改元麟德。也就是在麟德年的正月,那个被预言可以“秉国权衡”的“贵子”出生了。只是万万没想到,这是一个女娇娃。虽然同样得到了父母的疼爱,但想起卜者的那个预言,“闻者嗤其无效”,也许嘲笑他为拍马屁而胡言乱语。不过,对上官家来说,卜者的话是真是假还不能立见分明,甚至都谈不上是一件重要的事。因为就在同一月里,上官家出大事了。

初,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厌胜,中人王伏胜发之。帝因大怒,将废为庶人,召仪与议。仪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帝使草诏。左右奔告后,后自申诉,帝乃悔。又恐后怨恚,乃曰:“上官仪教我。”

《新唐书》

唐高宗晚年,与共同奋斗半生的妻子武后之间产生了不愉快的帝后纷争,因而打起了离婚的主意。唐高宗已然不是第一次离婚了,当年为了与武后结为正式的夫妻,他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与前妻王氏办理了离婚手续。彼时,他与新婚妻子武氏不但是情投意合,更是并肩战斗的同志。他们携手斗倒了权臣长孙无忌,将大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将朝臣重新洗牌,终于建立了新的领导班子。谁知,外敌被消灭了,内部却起了嫌隙,最终引发为激烈斗争。麟德元年的正月,唐高宗李治终于忍无可忍,把宰相上官仪从家里拉出来,向他诉诉苦,要他拿拿主意,表表态。

也许上官仪是耿直发言,也许是看出了皇帝想说却没敢直接说明的话,总之,上官仪说了他这一生可能唯一为之悔恨不已的一句话:“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唐高宗见一等文秘一眼就看出了自己的心思,高兴非常,当即命他草拟废后诏书。岂料,就在他们搞小动作的时候,早有人撒脚如飞向武后通了气儿。还没等诏书写完,武后人就到了。武后究竟说了什么,史料无载,但从简要的叙述来看,其气场当是强大的,“申诉”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结果,高宗当即为自己的鲁莽而感到悔恨,念起了妻子的好,将责任全部推给了上官仪。

《新唐书》说唐高宗推卸责任是“恐后怨恚”,我以为未必。在当时的紧要关头,主动权已被武后掌控,唐高宗本来就有些意气用事,而更重要的是面子。在《新唐书·列传第一》里同样讲述了此事,用了“帝羞缩”三个字,可谓传神。堂堂天朝皇帝,在妻子面前承认自己的忘恩负义是件极丢面子的事。武后虽强势,但高宗至死都没有丧失权力,用不着怕武后生气。而那一刻最难堪的是龙颜大伤。也许那句“上官仪教我”是为了给自己保全颜面而顺口抛出的,按理也不算全错。可怜上官仪,揣摩了上意却不懂保全自己,为了这一句话而惹祸上身,被武后废黜杀害,连年轻的儿子庭芝也一并受到株连。

那个被预言可“称量天下”的“贵子”似乎真的再也没有机会了,幸好她只是个女娃,否则命运更加不堪。上官仪和儿子被杀后,郑氏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被充配掖廷为奴。当年抱着女儿笑问“称量者岂尔邪”的郑氏恐怕再也笑不出来了。未来的人生想都不敢想,也许能平安老死一卷席子埋了都是最大的造化。

这个刚出生的女娇娃名叫婉儿。她的名字与她此后的命运被一同载入史册,那个预言宛如天外之光照耀着她,然而此时,无论是她自己还是母亲郑氏,所能看到的只有一片黑暗。

一个人的命运如何,有相当的部分取决于他的才能和资质。从这一点来看,婉儿的资质可谓优秀。《新唐书》说她“天性韶警,善文章。”《旧唐书》也称她“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婉儿在掖廷是如何受到如此良好的教育的,史书里没有说,但我想一定与母亲郑氏有关。郑氏亦出身官宦之家,当受过良好的教育。孩子童年的塑造和养成主要靠母亲的抚育和培养,落魄如罪臣之后的婉儿,更不可能指望得到什么良师益友。上官仪的基因倘能遗传给她,是上天的恩赐,而有母亲郑氏这样的好母亲,则是婉儿的造化。

命运在她即将长成少女时发生了神奇的改变。

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宿构。《新唐书》

武后是怎么想起她的,史书中没有记载。武后爱才,骆宾王写檄文骂她,她却责怪宰相没有重用如此有才学的人。上官仪固然得罪了她,就事论事,不杀不行。但这不代表武后不珍惜上官仪的才干。也许,她内心深处也甚感惋惜,因而十四年过去了,并没有忘记他还有个孙女。也许,婉儿在奴婢中表现出的突出才智被人传到了武后的耳中,让她大为惊讶。武后不但爱才且钟爱女才子,婉儿有这样的基础打底,自然终会遇到懂得赏识她的那一人。

这一次的召见令武后颇为满意。《景龙文馆记》描绘此次面试的情景为“天后闻而试之,援笔立成,皆如宿构。”她并没有计较婉儿的出身,甚至都没有防备婉儿的报复,而是将她留在了自己身边,委以重任。“自通天以来,内掌诏命,掞丽可观。”从《新唐书》的记载我们看到,婉儿已经开始继承了祖业,在当权者身边做起了同样的工作。当年的梦与预言是否又被想起了呢?也许会的,但期待完全实现仍是奢望。婉儿毕竟是女子,自古哪有女人做官的?更何况,婉儿此时的身份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年十三为才人,该通备于龙蛇,应卒逾于星火。

如果不是2013年9月在西安咸阳机场附近的那次历史性的大发掘,我们永远都不会得知上官婉儿的人生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次经历。这一次发掘的唐朝墓葬正是上官婉儿死后埋骨之处,虽然没有找到与之相配的金银财宝,却发现了比金银财宝更具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墓志铭。该墓志全称《大唐故昭容上官氏墓志铭并序》,全文共982字,略述了上官氏一族的传承及上官婉儿的生平。其中有对现有史料的补充,更有与史料的不同。关于婉儿于唐高宗在世时被册封为才人一事,是首次披露于世。

才人是帝王侍妾的一个职称,武后当年就做过唐太宗的才人。但也因此,一女侍父子两个皇帝的身世是不那么光彩的,唐高宗就曾为武后找过理由,说她是太宗赐给他的。在公开的史料里,婉儿的正式身份是唐高宗子中宗的妃嫔昭容,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史料抹去了婉儿的才人经历。墓志铭历来是为死者说好话的,婉儿的墓志中同样赞颂连篇,但却没有抹掉这一记载,想必记载无误。那么,婉儿真的做过高宗侍妾吗?从高宗晚年的身体状况及武后的强势来看,恐怕没有这个可能。才人的名分极有可能是武后安排给她的,为的是给她在宫中一个合法合理的身份。

从新旧两《唐书》的记载来看,婉儿在武后身边的时光总体上是较为顺遂的,并且得到了武后极大的信任和栽培。“自圣历已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旧唐书》)“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新唐书》)但也不是没有过波折:“尝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杀也。”(《新唐书》)为的什么事,竟有杀头的危险,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有小道消息称婉儿勾引了武则天的男宠,但未见确切证据。无论如何,婉儿已在武则天心里留下了极重的位置,武则天不忍心要她死,便在她脸上留下了伤疤以示惩处。

上官婉儿的人生已经因武则天而发生了两次大逆转。但武则天老了,不能再留婉儿于身边,生命的终结彻底结束了她的政治生涯。随着武则天的远去,婉儿的前半生也做了一个小结。但,她人生的辉煌还没有到来,真正让她成为上官婉儿的人是武则天的三子,唐中宗李显。

中宗即位,又令专掌制命,深被信任。《旧唐书》

帝即位,大被信任,进拜昭容,封郑沛国夫人。《新唐书》

唐中宗是个悲剧皇帝,前半生窝囊,后半生滑稽,疼老婆、怕老婆,最终死在老婆手上。他虽然不满母亲武则天对他的百般迫害,但对母亲身边的一等文秘却敬重有加,加封其为昭容。封号虽为中等,婉儿在宫中的地位却极为特殊。她仍旧是有封号而无侍妾之实的女人,她的工作是“专掌制命”,她的母亲也得到漂亮尊贵的封号,终于可以抬头做人了。然而,唐宫不是汉宫,上官昭容也不是班婕妤,她有自己的事业,也有自己的性生活。

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婉兒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

《旧唐书》

婉儿劝帝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数赐宴赋诗,群臣赓和,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主,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当时属辞者,大抵虽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观,婉儿力也。

《新唐书》

与祖父上官仪相似的不仅是婉儿的工作职能,祖孙两人亦都是文艺青年。

上官仪的诗作清新畅丽,试引《全唐诗》中收录的一首《入朝洛堤步月》为证: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阮丹宁扮演的上官婉儿

大唐诗风流传千载,上官氏祖孙两人也为这浩荡的诗坛注入过自己一份清新的力量。墓志铭中评价婉儿的才能为“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她的诗作继承了祖父上官仪的清丽,更形成了婉转风流的个人特色,最有名的代表作要属《彩书怨》了。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在留存下来的三十二首上官婉儿的遗作中,《彩书怨》最特别,即这是唯一一首个人抒情诗。从前引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婉儿工作中重要的一项是写诗。在职场内写诗,命题、用词、立意都有格式、套路和讲究,不是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也因此,歌功颂德、曲意逢迎充斥于辞藻华丽的作品中,美则美矣,无真情实感,令人惋惜。然而,《彩书怨》却全然不在此列,从标题到内容,都是婉儿寄托个人情思的一首抒怀之作。但,这并不仅是该作品中最特殊的一点,更引人注目的是,尽管《彩书怨》是一名宫妃所作的咏怀诗,但却不是宫怨诗。没有班婕妤的寂寞凄凉,也没有梅妃的怅恨怨怼,更没有左棻的悲戚愁怨。《彩书怨》中没有君主的意象,更没有渴盼得到宠幸的不幸,它所蕴含的仅仅是别离人单纯的思念之情。没有怨恨也没有伤痛,情感上看似聊聊点缀,却在尾句点出主旨时戛然而止。一切情绪和深意点到为止,不过度表达,也不给对方造成心理和道德上的压力。

可惜的是,婉儿的作品中,《彩书怨》一类的诗作不多。更可惜的是,我们甚至不知道这首诗是写给谁的。婉儿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动荡,每一步都像一个华丽的音符,炫动最强音。她永远在躁动在折腾,很难想象有谁曾经让她如此沉郁过。

朝臣们见婉儿有才学有地位,便皆来巴结。婉儿得到了祖父上官仪所未有的殊荣,可以任意品评朝臣诗作,并引领诗坛文风。她借中宗之手造书馆,收揽能诗善文的“大臣名儒”,并借此笼络人心,为自己集聚政治资本。她为帝后公主们代笔,是当权者面前一等一的红人。她为皇帝出谋划策,干预政策规定:“时昭容上官氏常劝后行则天故事,乃上表请天下士庶为出母服丧三年;又请百姓以年二十三为丁,五十九免役,改易制度,以收时望。制皆许之。”(《旧唐书》)中宗一朝,上官婉儿风头无两,她的做派和作风张扬恣意,前朝宫苑中为失宠而哭泣的女人都显得那样黯淡无光,婉儿为她们集体出了一口气。

唐中宗李显不是婉儿的男人,但婉儿身边从不缺男人,史书上留下来的有头有脸的人物就有两人,一个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另一个是宰相崔湜。

婉儿既与武三思淫乱,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旧唐书》

与崔湜乱,遂引知政事。湜开商山道,未半,因帝遗制,虚列其功,加甄赏。

婉儿与近嬖至皆营外宅,邪人秽夫争候门下,肆狎昵,因以求剧职要官。

《新唐书》

难怪婉儿的宫中生活不寂寞,原来她有外宅。能够满足她欲望的男人甚至可以加官进爵。而与她有过绯闻的武三思,竟被她转手送给了中宗的发妻韦皇后,“受上官昭容邪说,引武三思入宫中,升御床,与后双陆,帝为点筹,以为欢笑,丑声日闻于外。”(《旧唐书》)如此荒唐,皇帝竟然只懂配合不加整饬。而婉儿与崔湜之间的姐弟恋则让崔湜政治上平步青云,经济上中饱私囊,公家财物都进了个人腰包。婉儿有点折腾过了,如此招摇定会引来非议与怨愤。就在中宗在世时,三子李重俊便已忍无可忍,发动士兵清君侧,要捉拿婉儿。于是,唐朝宫苑里出现了极为戏剧性的一幕:

节愍太子不平。及举兵,叩肃章门索婉儿,婉儿曰:“我死,当次索皇后、大家矣!”以激怒帝,帝与后挟婉儿登玄武门避之。会太子败,乃免。

《新唐书》

得知消息的婉儿迅速采取行动,第一时间将自己与帝后捆绑在了一起,并采取心理攻势,利用中宗懦弱昏聩、韦后忌惮李重俊非己所出的弱点,将两人控制住,心甘情愿保护她并最终平安度过危机。从这一事件来看,婉儿可谓机智勇敢,临危不乱,是权力场中的老手。然而,再得意的政治家总有失手的那一天,中宗死后,婉儿面对临淄王李隆基在唐隆政变中的强大攻势,终于没有保全性命,与韦后一同被杀。

上官婉儿的故事结束了?等一等,似乎忽略了什么。按照新旧《唐书》的记载,她的故事经沿这样一个脉络发展下来,已经相当全面了。史书中的上官婉儿有才学、有气魄、有胆识,却也操控皇家、玩弄政治、私生活混乱不堪。尽管在生前,有政治远见的母亲郑氏曾经警告过她,但她似乎除了“始忧惧”外没有任何收敛。她与韦后和安乐公主沆瀣一气,将皇宫搞得一团糟,死在李隆基手中似也罪有应得。在后代所撰的唐代历史中,她的过高于功。然而,她的同代人似乎另有看法。

玄宗令收其诗笔,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为之序。《旧唐书》

景云中,追复昭容,谥惠文。《新唐书》

上官婉儿身为一介中等嫔妃,死后竟然有谥号,且是“惠文”这样词汇优美的褒义谥号,首先就表明了时人对她的态度。其次,经李隆基授意,张说为上官婉儿的遗作写序,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评定已逝的上官昭容的:

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从这两句话中可以明显看出时人对上官婉儿的看法,一则她有美誉,工作是日理万机,堪比宰相。其次与著名的班婕妤和左棻相较,才学上不分伯仲,但在辅佐帝王一事上,婉儿却以优势胜出。按常理推断,既然婉儿死于李隆基之手,两者必是有利益纷争的政敌。尽管李隆基爱才,不忍上官婉儿的诗作从此失传,身为胜利者的他也用不着讨死人的欢心。张说的话是经过李隆基批阅的,也就是得到认可的,也可以看做是李隆基自己的看法。

那么,李隆基为何如此善待婉儿?也许这曾经是个谜,但婉儿墓志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

以韦氏侮弄国权,摇动皇极。贼臣递构,欲立爱女为储,爱女潜谋,欲以贼臣为党。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降纶言,将除蔓草。先帝自存宽厚,为掩瑕疵,昭容觉事不行,计无所出。上之,请擿伏而理,言且莫从;中之,请辞位而退,制未之许;次之,请落发而出,卒刀挫衅;下之,请饮鸩而死,几至颠坠。先帝惜其才用,慜以坚贞,广求入腠之医,才救悬丝之命,屡移朏魄,始就痊平。表请彰为婕妤,再三方许。

史书上记载了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却未能如愿,却没有告诉我们婉儿在这一事件中的所作所为。按史料中的记载,婉儿始终与韦后站在一条线上,直至一同被杀,却没想到,在安乐公主一事上,婉儿为阻止此事的发生,差点送了自己的命。

阻止安乐公主做皇太女,未必因为她是女子。婉儿在武则天身边长大,思想做派是前卫的。这里面的原因,应该主要在于安乐公主的骄奢淫逸以及比她更令人发指的母亲韦后。上官婉儿表面上与她们处于同一阵营,其实,她真正的盟友是太平公主。

昭容居危以安,处险而泰。且陪清禁,委运于乾坤之间;遽冒钴锋,亡身于仓卒之际。时春秋四十七。皇鉴昭临,圣慈轸悼,爰适制命,礼葬赠官。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婉儿与太平

婉儿死后,关于李隆基的追赠,墓志铭与史料的记载是一致的。但关于太平公主的表现则是首次提及。原来,她们才是一个阵营中的姐妹。太平公主比婉儿小一岁,两人相识时当在十三四岁的年纪。一个是武后的爱女,一个是武后的助手,她们的情谊当是青少年时便种下的。如果唐朝应该再有一位女皇,论才智论情义,婉儿都该支持太平公主。史料中说“韦后、上官昭容用事,自以谋出主下远甚,惮之。”婉儿因为自觉不如太平公主而与韦后一党排挤她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上官婉儿生前的故事终于讲完了,但在死后,她仍旧没有归于岑寂。当千年后她的埋骨之所被发现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墓中空空如也,唯一的几块骨头竟然是牛骨!专家说,上官婉儿的墓曾遭毁坏。何人所为?有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分道扬镳后的报复,有说是盗墓贼所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婉儿从胚胎到尸骨,没有一日活在安宁中,没有一日不波澜起伏。及至尸骨无存、遗作散轶后,她的名字依然鲜活,作品依然受到追捧。清代文人陆昶就曾夸赞她“才思鲜艳,笔气舒爽,有名士之风。”而当代文学影视作品中依然不乏她的形象和身影,受人思慕,惹人怜惜。当她的墓葬被发觉后,更掀起一股热浪,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效应。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总不能遗忘,曾经有个搅动唐宫的奇女子,她的名字叫上官婉儿。

注:标题出自文天祥的《满江红》。原词与上官婉儿无关,仅借用其句。

敬请关注下篇:薛涛 | 自由的代价

往期回顾:徐惠 |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更多系列文章请关注豆列水做的历史

人文 历史 文化 才媛 诗词

© 本文版权归 玲珑心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