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问答第8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善若水下联对什么 《道德经》问答第8章

《道德经》问答第8章

2024-07-11 13: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善”是最好的。“治”指治国。“治水”原义是治理水患,延伸为治国的一种方法。“上善治水”字写的简练,我们理解时应当把“治”字重复使用,即:最好的治国方法应当像治水一样。古时的城邑要选择建在高地,有利于雨水的排泄,还要防止河水倒灌。治理国家道理一样,要立足于高地,善于疏解民众的困难和怨愤,而不能用堵住嘴的方法去处理现实矛盾,民怨积累多了就会发生大的动乱。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问:帛书甲本写为:“水善利万物而有静”;乙本:“水利万物而有争”;王弼本:“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有争和不争完全相反,应以哪个为准呢?

答:这个问题争议很大,人们熟读了两千多年的“不争”,一下子出土了更早的版本为“有争”,无疑给当前学者出了个难题。有注释者如此解释:“帛书甲本‘如’误作‘治’,‘不争’误作‘有静’,乙本‘不争’误作‘有争’。”这种说法简单粗暴,否定了出土真本,救了天下做学问的人。他把王弼本作为标准否定帛书本,其实正相反,王弼不懂《道德经》,喜走捷径,不明白的地方就改,真经改成了假经。后人完全接受了王弼之说,以先入为见来评价帛书本,自然不认识真经了。所以凡王本与帛本不同之处,应以帛本为准而错在王本。不惟王弼,乙本抄写者也有改文字的毛病;不惟乙本,甲本抄写者也有改文字的毛病。这几个版本文字不同之处,从性质上说不是后代本无意识的错抄了前代本,而是有意识的错改。竹简本文字方最为可靠,可作为范本,但简本中没有抄录本章。

“万物”,指的是社会万象,不是自然界的花草树木。

古字“静”为“争”义,还有一个字后来简写为争,即“淨”字,《说文》:“淨,鲁北城门池也。从水争声。”《春秋公羊传·闵公二年》:“桓公使高子将南阳之甲,立僖公而城鲁,或曰自鹿门至于争门者是也。”此“争”是鲁国北护城河的代称,城门亦称为争。从竹简本和帛书甲本看,有些字在后来的抄写时做了修改,对“淨”字进行修改也是很正常的,故把“静”解作护城河的“淨”可作为一个方案。这样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争。”不使城邑中存有积水,那雨水又有什么好的用途呢?可以把雨水汇集到护城河中,此为“水善利万物”,就是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问:甲本:“居众之所”;乙本:“居众人之所”;王本:“处众人之所”。怎么评价这三者的不同?

答:“居”有聚集停留义,写雨水淹留用“居”而不宜用“处”。“众”是众人,也可以指人口稠密处或房屋密集之处;“众人”,重在“人”而不在物。所以甲本的“居众之所”用字甚为精准,乙本和王本有失精准。

“恶”指雨水淹了民居,被人所恶。“几”,近。道,道路。“几于道,”宅基地要高于道路,故下雨时,雨水都是顺着道路向护城河淌。《需》卦的“需”字讲在建设城邑时要预先考虑雨水的疏解问题,本句的“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正是谈的对雨水的治理,和《需》卦完全一致。

◎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问:王弼本:“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甲本这段话与前面所言有什么关系呢?

答:前面讲最好的治国方法是像治水一样,使雨水分流而下,就是把一个看似很复杂的矛盾分别梳理,小的问题解决了,大的矛盾也就不存在了。治理重在引导,重在效果,由此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居善地”,居住要选择有利的地势,防止灾害发生。“居善地”与前文主题一致,又起到扩展思路的作用。

“心善潚”,《说文》:“潚,清澈也。”要让民众心地纯净,互相之间以诚相待。

“予善信”,对别人要讲信用,让信用成为社会共同法则。

“正善治”,正,政。作为政府官员,应当以治理国家为己任,而不能热衷于权力和财富。

“事善能”,“事”为主事。要让有能力的人负责管理具体事务,而不任用庸庸碌碌、阿谀奉承之辈。

“蹱善时”,王弼本“蹱”为“动”,义通。指做事情要选择好时机。

这些是社会的不同层面,真要把这些事情做好,恐怕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完成的。

◎夫唯不争,故无尤。

问:如果前面所言是通过治水谈国家的治理,本句的“不争”又是从何谈起呢?

答:甲本此句写“不静”,应该是“不争”的意思,与前面的“有静”的“静”字有区别。“尤”为过失。“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不去争执,就不会有过失。但这样就与“上善治水”的主旨相脱离,而与“上善若水”相一致,这也是乙本和王弼本修改原文字“上善治水”的原因。其实这句话是有来由的,《需》卦上六爻辞:“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大概老子认为爻辞讲的是三个不速之客是来争执的,而我不激化矛盾,从态度上敬着他们,“终吉”即无尤,敬着他们就不会发生过失。这是讲治理的效果,通过各个层面的治理和引导,人们都消除了身上的戾气而和睦相处。

从整个章节看,先根据《需》卦的主题提出治水的理念,又把这种理念推广到社会行为准则的规范上,最后形成良好的社交氛围,思想主线是一致的。帛书甲本和王弼本在一些关键文字上有区别,我们怎么去确定他们的对与错呢?标准就是《周易》卦。不惟第八章,所有的章节都存在这个问题,只有《道德经》文字和《周易》卦的主题对应起来,才知道帛书甲本是代表了老子的真实思想。另外,从竹简本和帛书甲本看,老子主要论述的是国家治理,重在社会共性的培养,语言质朴,思想深远;从王弼本看,王弼重在个人修养,对原本修改后文字简练,便于诵读,且思想玄奥,更乐于被广大学者接受。

(本章之前据王弼本有注解,现据帛书甲本重新注释,观点以本文为是。)

【译文】

最好的治国方法就像治理雨水一样分流而不淹没民宅。

为了让雨水变为有益,就有了护城河之水。

雨水淹留于民众聚集的地方,会被人所恶,所以都是沿着道路流淌。

居住要选择有利的地势;要让百姓的心地纯净;对别人做事情要讲信用;政府官员要以管理好国家为己任;负责具体事务的要胜任自己的工作;做事情要符合时机。

只要做到不互相争执,就不会有大的过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