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三花”的前世今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花m60 虎丘“三花”的前世今生

虎丘“三花”的前世今生

2024-05-22 10: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溯源

虎丘“三花”的前世今生

2020-07-01    

白茉莉图(绢本) 宋 佚名 

“阿要买茉莉花……”“阿要买白兰花……”对中老年的苏州人来说,这是两句充满了儿时记忆的熟悉吆喝声,往往从身板硬朗、健步行走的老妪口中传来,依然柔糯悦耳。伴随着悠扬的叫卖声,映入眼帘的先是一只精致竹篮,篮里的茉莉花、白兰花洁净素雅,三、五朵相缀,嫩绿枝叶相衬,格外清新,一股浓郁的清幽香味也扑鼻而至,沁人心脾。是的,茉莉花、白兰花,还有玳玳花,这就是令苏州人颇为自豪的、以“三花”为代表的虎丘花卉,也是虎丘山下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温暖,水分充足,自古以来就是花卉栽培和种植的重要地区之一。宋元时期,种植观赏花木已经成为一个可以谋生的重要行业,盆栽花木买卖颇为流行。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吴中四杰”之一的高启有《卖花词》称:“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苏州人喜爱花卉,鲜花兼具观赏性和香气扑鼻的特点,常成为女性钟爱的佩饰物。据《崇祯宫词》记载,明代崇祯皇帝的妻子周皇后是苏州人,独爱茉莉花,远在京城皇宫内院,却常常思念故乡的茉莉花,为此还在所居住的坤宁宫手植60余株,晨起摘花,簇成小球,“缀于鬓髻”,还用茉莉花熏染衣物,“凡服御之物,亦俱挹取其香”[1]。清人沈复的《浮生六记》以为,茉莉形色如珠,女性戴后可以助妆压鬓,且茉莉花沾上油头粉面之气后,“其香更可爱”。李渔的《闲情偶寄》在“声容部”和“种植部”两处提到,茉莉花、珠兰花就是“助妆而设”的花卉,“花中之茉莉,舍插鬓之外,一无所用”,“珠兰亦然”。尤其是茉莉花,独受女性青睐,“其天生以媚妇人者乎?”康熙时苏州昆山人章法作《苏州竹枝词》,历数吴门诸多风俗,女性买花戴花亦是其中之一,“临门日有卖花声,压鬓高妆态更轻。哪见侍儿不插朵,多情手下学多情。”[2]时至今日,苏州乡郊上了年纪的女性仍喜欢在发间戴一朵雅致幽香小花,白色最佳,黄色次之,淡红再次之,忌大红。

随着苏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闲阶层以及城镇居民还喜好以鲜花入茶、入食,极大地促进了苏州地区花卉栽培业的蓬勃发展。如顾禄在《清嘉录》卷六“珠兰茉莉花市”条称,城中市肆的茶叶铺,喜欢到苏州市郊山塘去购买珠兰、茉莉等作为配茶,珠兰只取其子,称为“撇梗”,茉莉花去蒂,称为“打爪花”。另外春季的玫瑰花和膏子花、夏季的白荷花、秋季的木樨米等,都可作为舂膏、酿酒、钓露诸般之需。

虎丘栽培花卉的历史则可以上溯到北宋时期。北宋徽宗酷爱奇花异石,蔡京奉迎上意,专门推荐苏州人朱冲前往浙中搜求珍贵花石。朱冲办事得力,由此得到宋徽宗的赏识。1105年,宋徽宗在苏州设立应奉局,由朱冲之子朱勔负责。朱勔父子进奉的花石都通过大运河和汴河运往开封,称为“花石纲”,一纲为十船。朱勔为取媚宋徽宗,极尽搜罗之能事,更借“花石纲”之名搜刮民脂,甚至毁人室庐,令东南民间百姓苦不堪言,《宋史·方腊传》称:“吴中困于朱勔花石之扰,比屋致怨。”惹下民怨的朱冲、朱勔父子未得善终,宋钦宗继位后,朱勔先被流放、后被斩首。由于朱勔误国,连累后代受排斥,于是其子孙辈干脆移居虎丘山麓,并以种花叠山为业,世代相传,明人黄省曾《吴风录》谓:“朱勔子孙居虎丘之麓,尚以种艺垒山为业,游于王侯之门,俗呼为花园子。其贫者,岁时担花鬻于吴地。”乾隆《元和县志》卷十“风俗”也称:“相传宋朱勔以花石纲误国,子孙屏斥,不与四民之列,因业种花,今其遗风也。”

花卉种植业的劳动强度较之农耕要轻得多,获利却更高,逐渐吸引了当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