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笔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种归因的维度 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笔记

2024-07-15 09: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是根据课件自整理的考研应用心理学知识框架梳理,用于考前整合复习,有同行的小伙伴可以一起学习呀~

归因六大理论一、归因的含义

归因是指个体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即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对行为加以预测,从而对人们的行为和所处的环境实行控制。

二、归因理论

1、控制点理论(罗特)

罗特认为人的想法调节人的行为,增加行为频率的并不是奖励,而是对于什么事情将带来奖励的想法。

把个体对于强化的偶然性程度所形成的普遍信念称为控制点。分为:内控和外控。

内控:强调结果由个体的自身行为造成或由个体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决定。

外控:强调事情是由个体之外的因素导致的。

2、朴素归因理论(海德)

常识理论 → “人人都是科学家”

海德认为每个人都是朴素心理学家,致力于寻找行为的原因解释。

(1)对行为原因的解释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

(2)归因的原则

共变原则(协变原则):指某个特定的原因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和某个特定结果相联系,该原因不存在时,结果也不出现,人们就可能把结果归因于该原因。

排除原则:指如果内外因中某一方面的原因足以解释事件,人们就可以排除另一方面的归因。

凯利另补充折扣原则:特定原因产生特定结果的作用将会由于其他可能的原因而削弱。

 

3、动机归因理论(韦纳)

韦纳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说明了归隐的维度因素,以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

(1) 归因的维度

把归因的维度划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三个维度;

(2) 归因的因素

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状态、环境;

(3) 归因三维度的影响

归因的内外源维度影响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

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

可控性维度影响个体今后努力学习的行为。

*动机归因理论是效果理论,而其他理论都是过程理论。

 

4、三维归因理论(凯利)

凯利借鉴了海德的共变原则而提出,认为人们在归因时,寻求决定一种效应是否发生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

任何事情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刺激物、行动者、环境背景

这三个方面组成了一个协变的立体架构,通过以下维度信息来进行归因:

一致性信息:

针对人,行动者的反应是否与其他人的一致(其他人也如此吗?)

一贯性信息:

针对情境,行动者的反应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这个人常如此吗?)

区别性信息(特异性):

针对刺激物,行动者的反应是否是针对特殊刺激物的(是否此人只对这个刺激物以这种方式反应,而不对其他刺激物有同样反应?)

 

5、对应推论理论(琼斯、戴维斯)

认为人们在归因时,是由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断其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是外显行为的原因。

它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下人们可以把事件归因于他人的内在特质(如人格、态度、心情等)。

归因于内在特质,需要两个条件:

(1) 社会赞许性(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

即做了与社会期望不符的事情,就推断出他是一个不道德的人。

(2) 选择自由性

如果一个人是自由选择的,而不是在外界强大的压力下做出的行为,人们也会认为他的行为代表了的内心。

6、归因风格理论(阿伯拉姆森)

阿伯拉姆森提出 抑郁型 和 乐观型 的归因风格。

(1)抑郁型归因风格者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整体的因素上,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外部的、不稳定和局部的因素上,所以常从消极的方面去解释生活和理解他人。

(2)乐观型归因风格者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稳定、整体的因素,而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外部的、不稳定和局部的因素上。

本文完

下回 —— 社会心理学之归因偏差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