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学相关的一些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种人不能戴助听器的原因是什么 听力学相关的一些知识

听力学相关的一些知识

2024-07-05 20: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听力学相关的一些知识

 

 

1. 听阈、痛阈、舒适阈、不舒适阈的概念

听阈——人耳听到的最小强度等级。

痛阈——能引起耳朵产生痛觉的最小强度等级。

舒适阈——耳朵在感知该声音大小时感觉最舒适的强度等级。

不舒适阈——使受试者感觉声音大到令人难以忍受的最小声音强度等级。

2. 人耳分哪几部分?其主要听觉生理功能是什么?

人耳分外耳、中耳、内耳三大部分。外耳主要是收集和传导声音;中耳放大声音、传导声音;内耳内的耳蜗是声音换能器,起感音作用。将机械波转换成脉冲电信号,然后传导给听神经。内耳前庭和半规管是感受平衡觉的器官。

3. 耳聋按照听力损失程度分哪几级?

2005年中国关于耳聋听力损失程度的分级标准是:

41-60dBHL  四级聋

61-80dBHL  三级聋

81-90dBHL  二级聋

90dBHL以上  一级聋

4. 说出五种以上听力检测方法。

a) 纯音测听

b) 行为测听

c) 视觉强化测听

d) 游戏测听

e) 语言测听

f) 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

g) 声导抗测试

h) 多频稳态测试(ASSR)

i) 耳声发射测试(OAE)

j) 耳蜗电图

5. 纯音测听测试前要做哪些准备?

a) 检查听力设备及配件、连线等是否正常,听力计至少预热15分钟

b) 医学检查:耳窥镜检查外耳道有无异物或耵聍栓塞

c) 询问病史

d) 向受试者说明测试顺序及如何对声音作出反应。极细微的声音也要反应等。并确定受试者已经明白方可施测。

e) 去掉耳环、眼镜等妨碍测听的饰物。

6. 什么是掩蔽?

掩蔽——如果受试者双耳气导或骨导听阈相差太大,在为差耳测试时,测试音通过耳间衰减后如果仍能被优耳先听到,则测试结果并非差耳的真实听阈。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给优耳一定强度的干扰信号,使在测试差耳时不会被优耳听到。这种测试方法叫掩蔽。

7. 纯音测听中测试气导听阈的频率顺序。

顺序:1000Hz——2000Hz——4000Hz——1000Hz(复测)——500Hz——250Hz

*若听力损失较轻,可测8000Hz,125Hz。

*成年人测3000Hz,6000Hz。

*相邻频率听阈相差20dB以上者,加测中间频率。

8. 按照听力损失的性质应该如何分类?各有什么特点?

传导性聋——骨导正常,气导异常,且气骨导差大于20dB;不超过60dBHL.大部分可以通过医疗手段改善或治愈。语言表现较好。如声音足够大,可听到一切声音。

感音神经性聋——气导骨导异常,且气骨导差不大于10dB。无法通过医疗手段治愈或改善。语言表现较差。听觉动态范围虽耳聋程度增加而缩小。

混合性聋——兼具传导性聋和感音神经性聋的特点。气骨导异常,且气骨导差大于10dB。

9. 声导抗检测仪主要用于检测人耳的哪些功能?

主要检测中耳功能:鼓膜阻抗(或导抗)、镫骨肌反射、镫骨肌声衰减、耳咽管功能。

10. 听觉训练有哪些阶段?

听觉训练包括: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辨识、听觉理解。

11. 什么是听力补偿?什么是听力重建?

听力补偿——听力损失者利用自己残存听力,通过佩戴助听器使声音放大从而听到声音。这种方法好像是听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故称听力补偿。

听力重建——极度聋的听力损失者通过植入人工耳蜗从而听到声音的听力康复方法叫听力重建。因为这种方法不再经由外耳、中耳传导和放大声音,也不再依赖内耳毛细胞的感音换能作用,而是由人工耳蜗接受外界的声音后产生电信号,直接刺激听耳蜗基底膜上的螺旋神经节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听觉中枢产生听觉。这种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讲重建了听觉途径,所以成为听力重建。

12. 助听器由几个主要部分组成?有哪几项主要的技术指标?

助听器主要组成部分:麦克风、磁感线圈、放大器、音调控制器、音量控制器、耳机、电源。数字助听器还包括主板、编程接口等部分。

技术指标:最大声输出,满档声增益,频响范围,总谐波失真,等效输入噪声级,电池电流,感应线圈灵敏度。

13. 聋孩子戴上助听器就能听懂别人说话了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助听器只是解决了孩子能否听到声音的问题,要想听懂语言还要经过一系列听觉学习和训练(如听觉察知、分辨、记忆、辨识、理解等),在自然的情景中不断学习、互动才能逐渐习得掌握语言的能力。

14.有家长说:“我的小孩不戴助听器有时听到,有时听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l 声音具有频率特性,有的人低频听力好,有的人高频听力好。如果听到的声音中频率组成大部分是优势频率,可能就听到,大部分是劣势频率,同样强度的声音可能就听不到,而家长听力无论低中高频都在正常范围内,听同样强度的声音感觉不到强度的差异,所以有此说。

l 同样强度的声音处在不同的噪声环境中感受不同。安静环境中听起来比较清楚,噪声环境下同样强度的声音会被噪声掩蔽,聋儿较不会注意噪音中的语言声,好像对家长的话没有反应。所以从表面上看就会有时听到,有时听不到。

l 有些家长一直梦想孩子听力会有所恢复,所以,生活中偶然一两次巧合就可能给家长新的希望。家长希望这次听力师的回答会给他带来惊喜。

所以可以就此问题问的更详细一些才能给予明确的答复。

15给老人选配助听器,在检测补偿效果时他说听得清楚。但几天后他又回来找你说听得很嘈杂。这是怎么回事?应如何指导?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抱怨?是因为老人不适应助听器的听觉模式而造成的,具体原因是:

老人健听的时候,听觉中枢对语音或对感兴趣的声音听敏度增加,对噪音或不感兴趣的声音会自动过滤或忽略。这种对声音的加工方式可称为健听聆听模式;

当老人有听力损失的时候,因为听阈提高,基于以前的听觉模式会觉得周围的声音变小,不但是家人的语音,还有环境声及噪音。这时老人一般会要求别人提高音量或者要求重复或者走进说话以提高语音音量,甚至将电视机音量调的很高而不自觉。然而,常听到的噪音一般都在60dB以下,特别是家庭,很少有较大音量的噪声。渐渐地,老人会逐渐习惯少噪声的环境,而听别人讲话时却要求和健听时一样清晰。而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已经形成了新的聆听模式:习惯于大音量的语言信号,小音量的噪声信号。

当老人因听力困扰要求验配助听器时,最强烈的愿望是别人说话要听的清楚。当听到助听器的声音时,会感觉声音失真,常常就会抱怨助听器有回响或不尽如人意,因为老人在大脑中的印象听到的声音应该象健听时候一样清晰舒适,但助听器一般也只能对200-6000之间进行补偿,无法对20-20000Hz频率范围全部放大且做到不失真。当老人能够接受这种事实并对听力师说听的很清楚的时候,这一切都还在测听室,环境噪音很小。当老人还在很高兴连远处很小的环境噪声也能听到的时候,麻烦就接踵而来了。当真的走在马路上的时候、当高兴地与老朋友聚会的时候,噪声的放大显得特别的刺耳。信噪比的降低让有些老人觉得还不如不戴助听器,别人只要声音大些就行了。一切原因全部归咎于新的助听器。觉得是助听器不好。其实,是戴助听器的听觉感受与原来的大脑聆听模式发生了冲突:原来大脑适应的是高语音信号,小音量的噪声信号。现在两者却全部予以放大。

如何指导使老人走出困境?答案是帮助老人进行助听器适应性训练。

每天两个小时,习惯了再出去戴,环境不要太嘈杂,一次戴半小时或一小时。一周后延长时间。因人而异。主要是培养聆听习惯。一个月后应该有所改进。所以,老年人初配助听器一定要叮嘱并帮助他进行助听器适应性训练,让老人逐步建立新的聆听习惯。避免他第二次回来抱怨助听器不合适等等,这时候他已经对助听器产生了抵触情绪。

14. 聋儿在什么条件下适合植入人工耳蜗?

l 无手术禁忌症

l 无法从助听器受益或效果甚微

l 越早越好。

l 手术前儿童应接受过听觉训练课程,并熟悉训练流程。

15. 什么是纯音?什么是啭音?什么是复合音?为什么聋儿分辨言语会比分辨日常声响难得多?

纯音——单一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复合音——有多个频率构成的信号

啭音——对某一纯音信号进行上下5%频率范围调制而成的信号

日常声响和语音虽然都是复合音,但是因为在频率构成和时间维度上明显不同。日常声响在声学特性上比较简单,频率分布及各频率的强度一般是固定不变的,音量变化比较单一,一般没有变化或者具有规律性。而语音是有许多元音和辅音构成的,频率分布在词语、句子中千变万化。另外,语言在时间长度是也是富于变化的,如语速、语调、重音、停顿、强度等。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语速、以及重音的不同和停顿的时间长短以及停顿的位置等等表达的意思就会有所不同。所以聋儿分辨言语会比分辨日常印象难得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