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穹顶之下”的柴静,为何销声匿迹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星手机怎么投屏到电脑显示器 6年前,“穹顶之下”的柴静,为何销声匿迹了?

6年前,“穹顶之下”的柴静,为何销声匿迹了?

2023-12-23 21: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0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刚刚结束。

柴静第一时间邀请了丁仲礼院士参加节目。

本来是个访谈节目,在柴静主持下几乎变成辩论赛。

丁院士说:“我在历史上比你少排放那么多。

那么未来几十年,我只需要达到你80%就行。”

柴静则自发地站在对立方,进行提问:

丁院士很明显不开心了,反问柴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氛慢慢地紧张起来,但柴静并没有打算缓和一下。

她说:“您这是在指责吗?”

“我看到你的措辞是很激烈的,有这个必要吗?”

这场访谈非常著名,至今都被人常常谈起。

也为5年后的《穹顶之下》埋下了伏笔。

最开始大家都觉得她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改善环境。

但当柴静在片中说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就怀疑她站的位置对不对?

有点隔空回应5年前的那场节目。

《穹顶之下》让本就知名的主持人柴静,更是成为许多人的偶像。

但随之而来的更多是许多的疑惑。

因为纪录片最后,清一色的都是美国赞助单位和人名。

其中一些还是知名的反华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微博也长久地停留在2016年1月1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1976年,柴静出生于山西临汾。

这片故土不但养育她成长,39年后,还成为她的纪录片提供了最重要的素材。

柴静不同于其他央视主持人的本科学历。

她第一学历仅仅为中专。

16岁时,柴静被长沙铁道学院录取。

专业是会计,和播音相差十万八千里。

如果不出意外,她很难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

但她的运气真是很好。

毕业后,长沙新组建了一个文艺台。

柴静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应聘了。

因为长相端庄、头脑灵活,再加上说得过去的普通话。

柴静顺利通过考核。

那一年,19岁的柴静正式成为一名主持人。

也开启了自己轰轰烈烈的人生。

基本上3年一个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开始她并是以知性闻名,而是温柔的声音。

那时候,她主持的《夜色温柔》电台成为大学生必听的节目。

收听率很好,但柴静也有自己的想法。

她不甘心只作为一个深夜主播。

三年后,柴静前往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电视编辑,并顺利地晋升湖南电视总台的。

这不但开阔自己视野,也让她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东西。

一次偶然的机会,柴静走进东方时空。

她发现这里才是属于自己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1年她通过自己努力,成功加入搭档为白岩松。

那时候,白岩松成名已久。

而她还是个不知名的新手。

所以,柴静便开始学习、模仿白岩松的主持风格:神情、语气、措辞。

不过,无论她如何努力,老师都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大山。

2003年,“非典”突如其来。

大家都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不知所措。

但柴静仿佛天生就是为大场面而生的人。

她深入到一线,七次与非典病人面对面接触,柴静是第一个“零距离”报道“非典”的记者;

同年她被评为“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一炮而红。

之后,人生便如同开挂

2011年8月,柴静遇到了改变自己一生的节目《看见》,搭档为邱启明和撒贝宁。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柴静无论从生活,还是工作无疑都是成功的。

02

但那时她还年轻,还想再试试,人生或许还会更加精彩。

柴静打算写一本自传,书名也为《看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之前的栏目很火,再加上书名和栏目名字完全一致。

想不畅销都难。

这本书毫无意外地大卖特卖,足足卖了百万册。

不菲的版税更不必说。

可以说,这本书将柴静的名气推向了另一个高度。

不过,盛极必衰。

没过多久,柴静接到通知:栏目《看见》停播。

那时,柴静早已经从19岁的丫头,成长为知名主持人。

她身边的恋人也从体育主编苏群,换为爱人摄影师赵嘉。

柴静已经有了新的人生规划。

2013年底,柴静辞去了主播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大家疑惑的她何必如此呢?

很快,便传来她生孩子的消息:在美国。

最开始,很多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柴静在镜头前一直是以爱国、正能量示人的。

为什么非要去美国生孩子呢?

难道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美国人?

在大家看来,她的行为简直让人不能理解。

不过,柴静解释为,孩子还没出生时,就被诊断为良性肿瘤。

需要在出生之后,立即手术。

就在人们以为柴静彻底隐退的时候。

两年后,她推出了一部叫《穹顶之下》的纪录片。

而片头,就是讲自己在怀孕期间,孩子患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个纪录片的主要内容是:“雾霾”。

该片播出不久,就达到了超高的播放量。

几乎是当年的爆款,所有人都在讨论这部纪录片。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柴静采访一个脏兮兮的小孩子:

“天空是什么颜色的?”

“灰色的~”

“你见过蓝天吗?”

“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是无声胜有声的留白,镜头与情景都安排得恰到好处。

充分展现出一个纯真朴素的孩子,对蓝天白云的渴望……

取景地点是她的故乡:山西临汾市襄汾县。

这个所谓的纪录片不可否认,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可柴静在宣传她的环保观念时,似乎不是那么实事求是……

当时的确实很严重,尤其是冬天。

但在春夏秋三季,蓝天白云的日子实在算不上罕见。

如果不在晋南,不在临汾谷地 ,不是实际的体会者。

在当时情形,很多人会被这样的内容震撼。

03

时间越久,事情就越接近水落石出。

纪录片在使用的数据有夸大之嫌,而纪录片也有意图贬低国家、暗夸西方国家的意味。

所以,她被质疑到底是在“为谁讲话”?

现在大家都知道她不止“不实在”这样简单,柴静从来都是一个有倾向的“采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因美国生孩子,柴静口碑大跌的导火线。

那么这部纪录片,则是柴静的彻底滑铁卢。

她的女神形象彻底坍塌了。

而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柴静也好像失去了踪影,网上根本没有她的任何消息。

有人说,柴静去了美国,把精力用在了家庭上。

有人说,她从事不为人知的幕后工作。

不得不说,柴静生活在有史以来最好的中国。

除了能够在节目里看到她,她想干什么都没问题。

回头再读《看见》这本散文随笔,

这本销量百万的书,8年过去了。

还能给普通人多大的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010年,柴静在采访丁院士时,就带着很浓的个人倾向。

她似乎忘记自己仅仅是个采访者,而丁仲礼院士才是这个行业的专家。

所以,在《看见》一书中,写下:“J者的道德,是让人明白”。

其实,让人明白的不是她,而是事实。

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由于各种光环的加身,她似乎有种错觉:

以为自己就是那个事实。

最开始,让她名满天下;

到最后,却毁满天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