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三上《倍的认识》一等奖教学案例,适合教坛新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优质课视频 人教三上《倍的认识》一等奖教学案例,适合教坛新秀

人教三上《倍的认识》一等奖教学案例,适合教坛新秀

2024-07-12 06: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教三上《倍的认识》一等奖教学案例,适合教坛新秀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的例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学习整数乘法与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表示分率)、百分数、比的内容的基础,也可以看成是对“ 整数倍”的拓展。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倍的含义比较难理解。与学生在一年级就已掌握的“比大小”相比,倍虽然也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但它反映的是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因而较之“比大小”更抽象一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

设计理念:

“倍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里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新课标“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指导。为此,在设计上要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画一画、数一数的过程,逐步建立倍的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数一数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推理、迁移及表达能力,发展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智慧引入

师:秋天到了,我们的美丽农庄丰收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我们中队的劳动实践基地照片)

生: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10根。

师:比较它们的数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胡萝卜比红萝卜多多少根?

生:白萝卜比胡萝卜多几根?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红萝卜和胡萝卜有多与少的关系,这个问题是我们一年级时学习过,用减法计算。谁还能提一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生:红萝卜是胡萝卜的几倍?

生:白萝卜是胡萝卜的几倍?

师:是的,它们还有一种---倍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孩子们自己的农庄里找到数学,孩子们兴趣盎然,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感受劳动的美。]

二、任务导学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开始自学。

自学课本第50页例1。

1.看一看,说一说:

胡萝卜有(    )根,

红萝卜有(    )根,也就是有(  )个2根,

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  )倍。

2.圈一圈,填一填:

胡萝卜有(    )根,

白萝卜有(    )根,也就是有(  )个2根,

我们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  )倍。

小组交流后全班展示。

活动促学+互动研学

师:如果我们把2根胡萝卜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那么,红萝卜有这样的几份?

生:把2根胡萝卜圈起来,红萝卜2根2根地圈,圈了3次,就是3份。(边说边圈)

师:(笑看小男生)他就这样画了几组圆圈?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2根圈一组呢?

师:对呀,你们怎么想到把2根红萝卜分为一组的呢? 为什么非得是2根呢?

生:因为胡萝卜就是2根为一组,所以红萝卜也得是2根为一组。

生:红萝卜每组的根数要和胡萝卜每组的根数一样,都是2。

师:真会观察,他会看标准。抬头看两根胡萝卜为一组,所以也跟着什么?

生:也跟着把红萝卜2根2根地圈成了一组。

师:对了,他之所以把2根胡萝卜圈一组,是因为看到了胡萝卜是2根一组的。

师:现在,红萝卜和胡萝卜之间的关系就有了另外一种说法。”

孩子们异口同声:“倍。”

师追问:“什么是倍?”

生:红萝卜是2根一组,对吧?现在红萝卜有这样的3个2。所以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

生:我认为应该是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边说边指着黑板上的图说。

师:我特别喜欢你,还拿出手来比一比,1倍在这呢。”

听到老师的夸奖,其他同学都跟一起用手指圈起来“1倍、2倍、3倍。”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一起画着、数着,感悟着、理解着。

孩子们慢慢地活跃起来,课堂思维的火花不断进发。

2.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师:现在又拿来一根胡萝卜,怎么办?

老师似乎很着急地说:“这下可麻烦了。”

几个学生信心满满地说:“不麻烦。”

老师故作为难地问:可是这里有3根胡萝卜,想红萝卜是胡萝卜的几倍?

生说:“我认为红萝卜是胡萝卜的2倍。”

师:现在胡萝卜1倍是几只?

生齐说:“3只。”

师:真好!

生边圈边说:这样圈起来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来红萝卜是胡萝卜的2倍。

师:为什么把3根胡萝卜圈圈呢?你能告诉我吗?

师:胡萝卜是3根一组,所以红萝卜就也得是3根3根地一组。

生:因为胡萝卜的根数是3根,3根就是1倍。

师:红萝卜是胡萝卜的2倍,就得有几个3?

生: 2个3。2个3就是2倍。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对倍有感觉了吗?倍到底是什么啊?”

师:一会儿你们看到黑板上变成了几倍,就悄悄地举起几根手指来。”

老师又摆了3根红萝卜,并圈上了圈。

生一起说: “3倍。”

师:(追问)谁是谁的3倍?

生: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

师:能告诉我为什么说红萝卜是胡萝卜的2倍吗?

生:3根胡萝卜是一组,红萝卜有这样的3组,所以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

师:学着老师说一遍,3根胡萝卜为一份,红萝卜有这样的1份、2份、3份。所以说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

师赞许地说:是啊!我们终于认识了“倍”这个新朋友。来,一起看看第二个问题:白萝卜是胡萝卜的几倍?

师追问:还是以胡萝卜为标准,现在白萝卜有几个几呢?”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5个2。”

师继续追问:“那该怎么说呢?”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白萝卜是胡萝卜的5倍”

老师邀请学生到黑板上指指5倍在哪里,一位学生高兴地跑到黑板前给大家指出5组白萝卜:“这是1倍。这是2倍,这是3倍,这是4倍,这是5倍。”

生:我比较了刚才的研究,还发现胡萝卜的数量不一样,一倍量也就不同,它们的倍数关系也不一样。

师小结: 你说的真好!(指着黑板上的两个问题)同样是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3个2,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白萝卜有5个2根,我们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标准相同,比较的量不同,倍数关系不同;增加了1根胡萝卜时,标准量变了,倍数关系也就发生了变化。

 [设计说明:“标准量”是学生理解“倍”的关键,老师巧妙地通过“画圈圈”儿童感兴趣、易理解的方法,帮助学生借助熟悉的“份”“组”来理解新概念“倍”的本质。逐层深入的环节设计,使学生主动地、有趣地向“倍”的本质一步一步走近。感受“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三、学以致用

奖励大家闯关游戏共四关

第一关:先圈一圈,再填一填。【课本50页 “做一做”第1题】

第二关:想一想,摆一摆。【课本50页 “做一做”第2题】

第三关:学一学  说一说。

同桌两人为一组,一人先说,另一人说是它的几倍,说完一次举手示意!

例如一人说:“喵喵”

另一人就说:“我能说你的3倍,喵喵,喵喵,喵喵”。

看到学生玩得很高兴,老师顺应学生的兴趣:“同桌开始游戏吧!”同学们高兴地“玩”了起来。

四、学力延伸

第四关:想一想,摆一摆。

一共有12个图形,把他们摆成两行,使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你会怎么摆?小组合作:

(1)小组合作摆-摆。直接把图形摆在桌面上。

(2)摆好之后小组成员轮流说一说。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倍”,倍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生:我知道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我觉得数学课特别有意思,所以我今天发言特别积极。

……

师总结: 是呀,数学多么有意思呀!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倍”, 原来倍就是我们说的一组、一份。同学们,你们今后就像今天这样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游戏中学数学,在彼此交流中学数学。”

 [设计说明:要经历变式,才能对概念有真理解。在练习环节,老师通过闯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关系,在实例的不断扩充中,在倍数关系的辨别中,使学生巩固概念、感受本质,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倍”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乘法和除法意义的进一步拓展,倍的本质是几个几,它与分数、百分数、比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习这些概念的基础。用倍可以解决的问题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如果在首次认识倍时理解不深刻,就会导致将来在解决问题时“见倍就乘”,如果学生能建构清晰的概念,会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倍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感受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从中体验倍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内容。

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理解倍的意义还比较抽象,如何在教学中适应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倍的意义呢?如何引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在学习中能逐渐去除非本质属性,把握倍的本质属性,理解倍的意义呢?我在这节课教学时,从农场丰收入手,用生活引路,引领学生层层深入,一点点走进倍、理解倍。《倍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感受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从中体验倍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用眼看一看,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而明白其中的道理。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大量的翻看网上的优秀教案和优秀视频,从中学习他们的优点,逐渐把自己的困惑一一解答,然后静下心来,重新整理了自己授课的思路:

第一步,提出问题。从我们农庄丰收出发,让学生比较它们的数量,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发现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其目的是联系以前的旧知,给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引发新知,其实在相差关系基础上,两个量之间还存在一个新的关系就是倍数关系。

第二步,明确标准。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创设了通过比较胡萝卜、红萝卜和白萝卜根数的数量关系的情境,在学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几份”的认识,明确图上表面含义“几份”的产生是由“一份”决定的。通过圈一圈、摆一摆、画一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找准“一份”很重要,它可以清楚地让我们找到“几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种包含的关系,从而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新的关系:倍数关系,此时我们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鸡爸爸和鸡宝宝的情景,

第三步,感受变化。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倍以后,老师引导学生在变化中深入理解。吴老师把“变化”分为两类:一类是标准不变,也就是胡萝卜的2根不变,被比较的量红萝卜和白萝卜的数量发生变化;第二类是被比较的量不变,胡萝卜的根数从2只变成3只,而红萝卜的数量不变。直接通过对这两类“变化”的探讨来进-步认识倍,对很多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学中借助直观模型,以及“圈画”活动,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基于这样的理解过程,当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现在对倍有感觉了吗?倍到底是什么啊?”时,学生们说:“倍就是份,一份就是1倍。”“倍就是组,一组就是1倍。”

第四步,比较理解。老师展示了三次研究的让大家比较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答道:标准量不同,倍数关系也不同。

第五步,练习巩固。在认识“倍”之后,设计“我会填”、“我会说”、“我会摆”四个闯关环节,既有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巩固练习,又提及到了下节课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此环节目的是为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