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剧作《三国演义》是怎样炼成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国演义最经典故事是什么名字 经典剧作《三国演义》是怎样炼成的

经典剧作《三国演义》是怎样炼成的

#经典剧作《三国演义》是怎样炼成的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师 刘长宇

  8月13日,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艺》栏目“向经典致敬之‘电视剧《三国演义》25周年再聚首’”播出。节目在让观众了解经典剧作的拍摄故事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新回味这部古典名著的影视记忆。近年来,中国影视钟情于古装历史题材,出现了《琅琊榜》《甄嬛传》等许多作品,更成就了不少影视经典。这其中,文言对白的穿插和使用功不可没。文言对白,一改往昔人们头脑中晦涩难懂的固有认识,而成为造就经典的重要元素。这方面,1994年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可谓一部代表作。

经典剧作《三国演义》是怎样炼成的

  将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在从文字向影像转化的过程中,有许多需要反复思考的地方,如人物造型、场景布局、情节设计等,而人物语言更是不可忽略。《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从某种意义上说,影视改编中最吸引观众眼球的不在于内容而在于语言。在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和其他作品相比,整个故事具有真实的历史出处,能够找到历史考证的依据。原著小说中,人物语言就是半文言半白话的形式。在影视改编过程中,创作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决定保留经典文言对白。这种半文言半白话的语言形式,对于打造经典历史剧的作用是积极和巨大的。

  努力实现雅俗兼备

  随着20世纪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在从纸质阅读向视听欣赏转换的过程中,逐渐削弱了文学性,增强了通俗性。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关于雅和俗的讨论。雅和俗,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从古到今争论不休。如何将文学作品拍摄成一部雅俗兼备的影视佳作?雅俗兼备,不仅要从影视创作本体考虑,还要从观众审美共识角度考量。

  无论观众的文化程度如何,在欣赏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自然。在戏剧创作理论中,人物语言的自然是雅和俗的连接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一种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语言形式,早已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并成为雅的代名词。如果说雅提升了影视作品的文学性和审美性,那么俗就给影视剧注入了生活化、通俗性的特点。要达到雅俗兼备的自然,半文言半白话的语言形态就是一种最好的体现。

经典剧作《三国演义》是怎样炼成的

  在1994年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文言文部分是对原著深度解读、反复推敲后保留的部分。比如“隆中对”“横槊赋诗”等片段,审美性都和文言对白密不可分。据导演王扶林回忆,剧中出现大段文言对话时,电视屏幕下方都会配上相应字幕。白话文部分,是剧本改编的一个重点。影视剧属于一种镜头戏剧,具有戏剧创作的特点。人物矛盾、情节设置等,往往都需要白话文来表现。1994年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编剧们,在运用白话文撰写人物台词的过程中,适时穿插了一些文言词汇。比如,“有何良策”中的“何”是文言词汇,比用“什么”意味更加深远。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贴合大众审美追求

  在中国古典名著中,《三国演义》有着一定的独特性,以及历史真实性。影视改编中,历史考据这个过程不可忽视。很多历史学家考证发现,三国时期,人和人在日常对话时所使用的,依然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只是根据地域差异,不同人会说不同的方言。譬如刘备和诸葛亮由于长期治理益州(今天四川和重庆),所以应该说的是四川话;孙权镇守江东六郡,应该说一口江苏话。

  但今天,我们说的影视审美的历史性,应该理解为历史共识,即现代人对特定历史时期生活方式的共同认识,而不一定是历史真实。半文言半白话的语言形式,是现代人对三国时期人们说话的一种想象形态。这样的对白,更贴合大众的历史共识,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追求。

经典剧作《三国演义》是怎样炼成的

  突出人物典型个性

  很多人一提到文言文,就会和诘屈聱牙一类的词语相联系,认为使用文言对白来塑造历史人物、表现典型性格会产生阻碍。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据王扶林介绍,当年每个演员进入剧组后的三个月内并不着急拍戏,而是反复研读《三国演义》原著。除此,剧组还从名校聘请了历史学方面的专家,为演员们解读《三国演义》。

  剧中,很多经典语言都用文言文呈现,虽然没有白话文那么通俗易懂,却具有言简意深的意义,对人物的典型个性表现具有积极作用。比如第14集《煮酒论英雄》中,曹操邀约刘备到相府小酌,在席间询问刘备可知天下谁为英雄。刘备回答说袁术、刘表、袁绍等人,曹操皆否定,最后回答:“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句文言对白,与白话文翻译“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刘备和我曹操啊”相比,增加了曹操性格中的那份霸气和自信。第46集《卧龙吊孝》中,周瑜面对大江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寥寥数语,表现出周瑜狭窄的心胸和永不言败的斗争心态,侧面也表现出作者罗贯中抬高诸葛亮智慧的用意。第67集《出师北伐》中,诸葛亮上呈后主刘禅的《出师表》中写了“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八个字,表现出诸葛亮出兵北伐的决心和“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忠耿之心。

  概言之,1994年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文言对白用得恰到好处。一方面,表现出中国早期电视剧创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另一方面,贴合三国时期的历史记忆,符合大众历史共识的审美性。文言对白,并不是和人物塑造天生相悖的。在表现特定历史阶段时,文言文可以增强影视的文学特性,贴合大众的审美需要,突显人物的典型个性。如果说影视载体是对传统文学名著传播的创新,那么文言对白则是对传统文学名著原汁原味的继承。(刘长宇)

 

  经典剧作《三国演义》是怎样炼成的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责编:李姝昱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