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风起陇西》:马伯庸式的历史叙事,蜗牛壳里的道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国时期的背景 个人观点《风起陇西》:马伯庸式的历史叙事,蜗牛壳里的道场

个人观点《风起陇西》:马伯庸式的历史叙事,蜗牛壳里的道场

2023-03-21 17: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这个过程中,影片最大的悬念莫过于曹魏总督郭淮,信心满满地将本剧的智商提升了一个档次,并自信地说:白帝就是烛龙,着实引发了巨大的悬念在第16集《紧张》中,如果陈宫真的是祝龙的话,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就很有意思了。郭怀说他能挑拨陈宫。关键是他把陈宫的老板冯英和他的交易给陈宫看了。父亲的死是因为情报的背叛,这是陈宫背叛的关键,也是剧情发展的突然转折。但没过多久,陈宫质问冯英时,冯英说这是高层的命令,要为国家利益牺牲陈宫的父亲,诱敌深入,陈宫因此深信不疑。

《风起陇西》剧照

李严作为西川地方宗族的代表,确实反对诸葛亮的北伐。他的政治出发点应该是坚守西川,只有坚守西川才能避免战乱。从这一点来看,陈宫理应支持李严,符合他“愿世界上没有战争,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的终极追求,但陈宫自杀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诸葛亮的北伐计划,请问为什么?

这并不是说诸葛亮的北伐是错误的。对于三国中实力最弱的蜀汉政权来说,失去荆州后的局面,要么主动北上攻打曹魏,可能是找死;诸葛亮的战略是“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最好的政治口号是“兴汉”。同时,诸葛亮治蜀严政,爱护百姓。他在蜀国有很高的威望。不过对于这部剧来说,攻守之间的异域政权和地方宗族的政治立场不同,可以很好的做文章。

在传统三国故事中的官渡之战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为了平息民愤,让粮吏王裕“借头自用”。在严格的辩论中,一切都只是政治争论,只是不给这个历史时空一个平民的镜头。所以在《风起陇西》的文字层面,我一直很迷茫。既然后三国背景下人物的立场和选择都能有很好的历史土壤作为依据,为什么剧本却一再绕开,说不清道不明?当人物脱离历史背景做出选择时,就失去了牺牲的意义。一句“当经纪人累了,累了”让观众也累了。

马伯庸的历史叙事

美剧是骨,历史是皮,虚构是血肉

看《风起陇西》这部剧的时候,我经常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像剧中的荀彧、陈宫、冯英这样胆子大、胆子大的人,都在情报部门工作呢?让他们代替马谡,或许可以挽救街亭之战。

《风起陇西》剧照x

路阳导演拿了一个6分的剧本,做到了8分,把中国古装历史剧的制作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让所谓的“历史是如何存在的”在所谓的历史剧中栩栩如生。问题越来越突出,思考这个问题或许是这部剧带来的一个更大的价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