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各大历史名人出生地、出生籍贯、以及区域分布大盘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国名将图片霸气 三国时期,各大历史名人出生地、出生籍贯、以及区域分布大盘点

三国时期,各大历史名人出生地、出生籍贯、以及区域分布大盘点

2024-07-14 10: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韩浩,字元嗣,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武陟西南)人,东汉末年曹操麾下将领。

4:司马孚,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

5:司马馗,生卒年不详,字季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员,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四子,晋宣帝司马懿的四弟。

6:司马恂,字显达,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曹魏大臣,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五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

7:司马进,字惠达,河内温县人,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六子,司马懿六弟,仕曹魏为中郎,封城阳亭侯。

8:司马通,字雅达,河内温县人,魏安城亭侯,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七子,司马懿七弟,其兄弟八人合称为"司马八达"。

9:司马敏,字幼达,汉末河内温县孝敬里人,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八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

10:常林,字伯槐,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

11:王象,字羲伯,河内郡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目录学家、藏书家。

12:杨俊,字季才,河内郡修武县(今河南省获嘉县)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大臣。

1、3:弘农郡。

现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地区,郡治弘农,下辖11县:弘农、宜阳、新安、黾池、卢氏、陆浑、析县、顺阳、陕县、上雒、商县。

1:杨修,字德祖,东汉文学家,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母为袁氏(司徒袁安曾孙女),出身弘农杨氏,为人恭敬、好学,有俊才,知识渊博,极聪慧。

2:杨彪,字文先,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东汉末年名臣,太尉杨赐之子、名士杨修之父。

1、4:河东郡。

今山西永济、临汾一带,郡治安邑,下辖20县:安邑、闻喜、猗氏、大阳、河北、蒲坂、汾阴、皮氏、绛邑、临汾、襄陵、杨县、平阳、永安、北屈、蒲子、端氏、濩泽、东垣、解县。

1:马玩,河东人,东汉末年凉州军阀之一,建安十六年同韩遂、马超联合起兵反抗曹操,同年九月战败不知去向。

2:贾逵,本名贾衢(qu,音同渠),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今山西省临汾市),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臣,西晋开国功臣贾充父亲。

3: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

4:赵累,蜀汉大将关羽部下都督,吴将吕蒙袭取荆州时被吴将潘璋在临沮擒获。

5、关平,东汉末年名将关羽长子。

6、周仓,字元福,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在《山西通志》中也有记载,但是在三国志中无记载。

7、徐晃,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8、杨奉,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东汉末年将领。

9、胡才,东汉末年白波军首领,杨奉部将。

1、5:平阳郡。

辖境相当今山西永和县、霍州市以南,河津市、曲沃县以北,古县、浮山县、翼城县以西地区,包括了今天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以东汾河流域的十二个县,郡治秦平阳(今临汾)。

三国时无历史人物出生此地。

2、兖州(今山东西部与山东河北交界处,古黄河与古济水之间),其下共六郡三国。

即:东郡、泰山郡、鲁郡、任城郡、山阳郡、济阴郡六郡;东平国、济北国、陈留国三属国。

2、1:东郡。

现今河南省东北部、山东省西部,郡治:濮阳城(在今濮阳县城西南),下辖15县:濮阳县,燕县,白马县,顿丘县,东阿县,东武阳县,临邑县,博平县,聊城县,发干县,乐平,阳平,卫,谷城。

1:潘璋,字文珪,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2:程昱(yù),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人,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名臣、将领,本名程立,因梦中在泰山捧日,更名程昱。

3:薛悌,字孝威,兖州东郡(今山东聊城市)人氏,东汉末年至三国时代曹魏官员,历任兖州从事、泰山太守、尚书令、中护军督军,最后官至尚书,受爵关内侯。

4:陈宫,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

2、2:泰山郡。

现今山东省境内,郡治奉高县(今山东泰安范镇),属兖州刺史部,下辖12县:奉高、博、梁甫、巨平、嬴、山茌、莱芜、盖、南武阳、南城、费、牟。

1:孙观,字仲台,匪号孙婴子,兖州泰山(今山东泰安东北)人,东汉末年泰山寇之一,后来投降曹操。

2:吴敦,生卒年不详,泰山(今山东泰安)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武将,泰山系将领之一,原为山贼,相助吕布,吕布败后投降曹操。

3:臧霸,又名奴寇,字宣高,泰山郡(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4:于禁,字文则,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5:王匡,东汉末年河内太守,字公节,兖州泰山郡(位于当今中国山东省泰安市东北方)人。

6:昌豨(xi),一名昌霸,泰山郡(今山东新泰市)人,东汉末年历史人物,原为泰山群寇之一,后投降曹操,拜东海太守,但后叛乱,被于禁和夏侯渊所杀。

7:丁原,字建阳,泰山郡南城县(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南武城村)人,东汉末年官员,官至并州刺史。

8:鲍信,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东汉末年济北相,讨伐董卓的诸路人马之一。

9:鲍忠,字叔义,讨伐董卓时为鲍信军中任秉中将军。

10:鲍勋,字叔业,泰山(今山东新泰)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故济北相鲍信之子,官至宫正(御史中丞),后被贬为治书执法。

2、3:鲁郡。

现今山东省境内,郡治鲁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下辖6县:鲁、卡、汶阳、蕃、驺、薛。

1:刘琰,字威硕,鲁国(治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2:孔融,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为孔子的二十世孙。

2、4:任城郡。

国都任城县,在今山东微山县驻地夏镇西北61公里,南阳湖东岸,泗水入湖处南,鲁桥镇仲浅村。

1:吕虔(qian,音同前),字子恪,任城国(今山东济宁东南)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将领。

2、5:山阳郡。

今山东省境内,郡治昌邑,下辖23县:昌邑、南平阳、成武、湖陵、东緍、方舆、橐、巨野、单父、薄、都关、城都、黄、爰戚、郜城、中乡、平乐、郑、瑕丘、甾乡、栗乡、曲乡、西阳。

1:伊籍,字机伯,兖州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2: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郡(今山东省邹城市西南部)人,东汉末年哲学家、政论家。

3:刘琦,兖州山阳郡(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人,荆州牧刘表的长子、谏议大夫刘琮兄。

4:王粲,字仲宣,山阳郡(今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

5:刘表,字景升,山阳郡(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宗室、名士、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

2、6:济阴郡。

郡治定陶,下辖11城:定陶、冤句、成阳、乘氏、句阳、鄄城、离狐、廪丘、单父、成武、己氏(已氏县)。

1: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东汉末年曹魏谋士、重臣、开国元勋。

2:王思,字不详,生卒年不详,济阴(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受曹操赏识,提拔为刺史,后被任命为大司农,老年时期脾气变得暴躁且刚愎自用,常为小事发怒,故而被后人归为苛吏。

3:吴质,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魏大臣,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

4:魏讽,字子京,济阴(一说沛郡)人,东汉末年历史人物。

2、7:东平国。

光武帝子刘苍为东平王,东平王国都无盐(今山东东平县东10里,传五世:宪王刘苍-怀王刘忠-孝王刘敞-顷王刘端-刘凯,220年魏代汉,末王刘凯降封崇德侯,东平国除。

1:吕翔,兖州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东汉末年名将,原为冀州牧袁绍手下将领,袁绍败亡后,追随袁尚,之后投降曹操,封为列侯。

2、吕旷,与吕翔同是袁绍属下,袁绍去世后为袁尚守东平,后来投降曹操,并被封为列侯。

2、8:济北国。

国治博阳县(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辖境:今山东省德州、茌平以东,东平、泰安、莱芜以北,邹平、阳信以西及河北省沧州、海兴以南地,共传12世,贯穿西、东两汉。

西汉。

1、刘兴居、前178年——前176年,在位2年,本为齐悼惠王子,后因谋反而国除,改为济北郡。

2、刘勃、贞王、前164年——前151年,在位13年,淮南厉王刘长子,原为衡山王。

3、刘胡、成王、前150年——前97年,在位54年,贞王刘勃之子。

4、刘宽、前96年——前86年、在位11年,成王刘胡之子。

东汉。

1、东汉刘寿、惠王、90年——120年、在位31年,汉章帝第五子。

2、刘登、节王、121年——135年、在位15年,惠王刘寿之子。

3、刘多、哀王、136年——138年、在位3年,节王刘登之子。

4、刘安国、釐王、139年——145年、在位7年,惠王刘寿之子,节王刘登之弟。

6、刘次、孝王、146年——162年、在位17年、釐王刘安国之子。

7、刘鸾、163年——198年、在位36年、孝王刘次之子。

8、刘政、199年——206年、在位8年、建安11年薨,无子,国除。

历史名人: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县)人,东汉大臣、名士,“八厨”之一。

2、9:陈留国。

国治陈留(治所,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西汉时下辖17县:陈留、小黄,成安,宁陵,雍丘,酸枣,东昏,襄邑,外黄,封丘,长罗,尉氏,傿,长垣,平丘,济阳,浚仪(故大梁,魏惠王自安邑徙此),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民权县、宁陵县以西,开封市、尉氏县以东,延津县、长垣县以南,杞县、睢县以北之地。

东汉时,废成安、长罗两县,取傿、宁陵两县并为梁国,另曾己吾、圉、扶沟三县,共计16县:陈留、小黄,雍丘,酸枣,东昏,襄邑,外黄,封丘,尉氏,长垣,平丘,济阳,浚仪(故大梁,魏惠王自安邑徙此),己吾、圉、扶沟。

1:吴班,字元雄,生卒年不详,兖州陈留郡(治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2:吴懿,一作吴壹,字子远,兖州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外戚,蜀汉穆皇后吴氏的兄长。

3:卫臻,字公振,陈留郡襄邑县(今河南省睢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曹操部将卫兹的儿子。

4:典满,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西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典韦之子,典韦死后,曹操任其为司马,曹丕即位后拜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5:蔡文姬,生卒年不详,名琰,字文姬(一说字昭姬,晋朝避司马昭讳称文姬),陈留郡圉(yu,音同雨)县(今河南省杞县)人,东汉末年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

6:典韦,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名将。

7:吴匡,兖州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东汉末年大臣,大将军何进部将。

8: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东汉末年大臣。

9:孔伷(zhòu),字公绪,兖州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东汉末期大臣,董卓执政时受到吏部尚书周毖推荐出任豫州刺史,结果纲上任就参加讨伐董卓的联盟。

10:阮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11:蔡邕(yong,音同拥),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12:高干,字元才,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圉镇)人,东汉末年并州割据将领,蜀郡太守高躬之子、大将军袁绍外甥。

3、豫州(当今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下辖6郡2国:汝南郡、颍川郡、陈郡、谯郡、弋阳郡、安丰郡;梁国、沛国。

3、1:汝南郡。

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郡治平舆县(今河南省平舆县北),属豫州刺史部,领37县:

平舆、新阳、西平、上蔡、南顿、汝阴、汝阳、新息、北宜春、强、灈阳、期思、阳安、项、西华、细阳、安成、吴房、鲖阳、慎阳、慎、新蔡、安阳、富波、宜禄、朗陵、弋阳、召陵、征羌、思善、宋、褒信、原鹿、定颍、固始、山桑、城父。

1:袁遗,字伯业,袁绍堂兄。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初为长安令,出任山阳太守,参与征讨董卓联盟。后袁绍任以为扬州刺史,为袁术所败。虎牢关之役时从军,营救了败给吕布军的王匡。

2:应玚(yáng),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3:蔡阳,又作蔡扬,东汉丞相曹操部下武将,汝南太守,于建安六年(201)奉曹操之命攻击与刘备联合的汝南贼龚都等人,兵败被刘备所杀。

4:袁隗(wei,音同伟),字次阳,豫州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东汉太傅,安国康侯袁汤之子,袁逢之弟,袁绍、袁术之叔,其妻马伦为名儒马融之女,后因袁绍反董卓被董卓杀害。

5: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

6:袁术,字公路,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司空袁逢嫡次子,冀州牧袁绍异母弟。

7:袁尚,字显甫,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冀州牧袁绍的第三子。

8:胡综,字伟则,豫州汝南郡固始(今安徽省临泉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

9:吕范,字子衡,汝南郡细阳县(今安徽省太和县)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

10: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省阜南县王化镇吕家岗)人,东汉末年名将。

11:许靖,字文休,汝南郡平舆县(今河南省平舆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时期重臣、名士、评论家。

12:孟建,字公威,汝南郡(今河南上蔡)人,和诸葛亮是好友,曾和诸葛亮、徐庶、石韬四位道友一起游历。

13:袁胤(yin,音同印),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县)人,东汉末年袁术部将,曾任丹阳太守,被孙策击溃,袁术死后与黄猗等抬术棺柩,带领余众投奔皖城刘勋。

14:应劭(shao,音同少),字仲远,一作仲瑗,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司隶校尉应奉之子。

15:袁熙,字显奕,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人,袁绍次子,袁绍打败公孙瓒后为幽州刺史。

16:袁谭,字显思,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人,汉末政治人物,大将军袁绍长子,曾任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击败田楷、孔融,完全占据青州。

17:程秉,生卒年不详,字德枢,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儒学家。

18:陈温,字元悌,汝南人,官至扬州刺史,曹操起兵时陈温供以兵卒。

19:刘辟(pì),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将领。黄巾军将领。黄巾之乱后,与龚都一起率军盘踞在汝南。

20:许劭(shao,音同少),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人,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

3、2:颍川郡。

以颍水得名,范围大致包括今天河南省的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禹州市、登封市、长葛市等地,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战国时韩都城),下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等。

1:荀勖(xù),字公曾,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

2:钟繇,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人,三国时期魏国重臣,著名书法家。

3:陈群,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

4:杜袭,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今河南省襄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重臣,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济阴太守杜根的孙子。

5:辛毗,字佐治,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出身陇西辛氏,早年投靠冀州牧袁绍,官渡之战后跟随青州刺史袁谭,曹操攻下邺城后历任议郎、相府长史、魏国侍中,支持曹丕成为世子,曹丕即位后授侍中、广平亭侯。

6:戏志才,志才或为字,名不详,颍川郡(今河南省禹州市)人,经过荀彧的推荐成为曹操麾下谋士,善于谋略,深得曹操器重,不幸早卒。

7:邯郸淳,一作浮,又名竺,字子叔,东汉时颍川阳翟(dí)(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三国魏书法家,官至给事中。

8:荀彧(xún yù),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9:韩馥,字文节,颍川郡(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的诸侯,冀州牧。

10:耿武,字文威,韩馥部将,在韩馥企图让冀州于袁绍时曾和闵纯及李历一同劝谏韩馥,后因谋刺袁绍被田丰杖杀。

11:潘凤,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擅使大斧,冀州牧韩馥帐下的大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被董卓部下大将华雄斩杀。

12: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13: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

14:徐庶,字元直,豫州颍川(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

15:荀恺,字茂伯,小字虎子,颍川颖阴(河南省许昌市)人,魏末晋初官员、外戚,太尉荀彧曾孙,骠骑将军荀霬与南阳公主长子,晋宣帝司马懿外孙,护军将军荀悝之兄。

16:郭奕,字伯益,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三国时期魏臣,军师祭酒郭嘉之子,官至太子文学。

17:钟毓,字稚叔,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太傅钟繇之子、司徒钟会之兄。

18:辛评,字仲治,颍川阳翟人,曹魏卫尉辛毗之兄,原是韩馥部下,韩馥逃亡后转而辅佐袁绍。

19:荀爽,字慈明,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名士荀淑第六子。

20:胡昭,字孔明,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汉末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与钟繇、邯郸淳、卫觊、韦诞齐名。

21:何仪,生卒年不详,东汉时期人物,曾参与黄巾起义,黄巾之乱后占据汝南与颍川一带。

22:赵俨,字伯然,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名臣。

23:张咨,字子议,颍川(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期官员,董卓掌权期间担任南阳太守,初平元年(190年),长沙太守孙坚北上讨伐董卓,路过南阳,为取得粮草给养擅自捏造罪名将其弄死。

24:陈纪,字元方,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人,陈寔之子。享年七十一岁。

25:淳于琼,字仲简,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时期官吏,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与蹇硕、袁绍、鲍鸿、曹操、赵融、冯芳、夏牟同列,为袁绍大将,与张郃、高览等人齐名。

26:郭图,字公则,颍川(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力主趁机偷袭曹营,在此计失败后为免于责罚而归罪于率军偷袭曹营的张郃、高览,致使二人背袁投曹。

27: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隐士,精通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28:荀谌(chen,音同臣),字友若,荀彧之弟(一说荀彧之兄),颍川人,曾任汉末军阀袁绍的首席谋士。

3、3:陈郡。

秦置陈郡,或为陈国、淮阳国、淮阳郡,辖今豫东、豫南及安徽近30个县市的广大地区,下领12县:陈县、固陵、阳夏、柘县、苦县、新阳、汝阴、寝县、新蔡、平舆、上蔡、项县,其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周口市一带。

1: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西晋太宰何曾的父亲。

2: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东汉末年官员,出身陈郡袁氏,为东汉司徒袁滂之子。

3、4:谯郡。

今淮北、宿州、萧县、永城、鹿邑、太和以北、涡阳、蒙城、利辛、灵璧、固镇、龙亢怀远西部、五河等地区,下辖15县:相县、萧县、酂县、费亭、苦县、宋县、城父县、山桑县、铚县、竹邑县、符离县、蕲县、洨县、龙亢县、虹县。

1:嵇(ji,音同计)喜,字公穆,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魏晋时期大臣,治书侍御史嵇昭长子,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兄长。

2: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儒、名臣。

3、5:弋阳郡。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220年)分汝南、江夏2郡地置弋阳郡,郡治弋阳县(今河南潢川县西),下辖4县:弋阳、期思、轪和西阳4县。

三国历史名人:无

3、6:安丰郡。

东汉末年无,三国始建,魏黄初二年(221年)分庐江郡西北5个县置安丰郡。

三国历史名人:无。

3、7:梁国。

洛阳东南八百五十里处,今河南商丘地带,国都睢阳县,下辖12县:睢阳、下邑(今夏邑县)、虞县、砀山县、蒙县、谷熟县(即谷熟县)、焉县(今柘城县西北)、宁陵县、薄县,单父、己氏、成武。

三国历史名人:无。

3、8:沛国。

国治相县(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西汉时领21县:相县、萧县、杼秋、丰县、沛县、临睢,太丘、建平、鄼县、谯县、郸县、铚县、竹邑、蕲县、符离、谷阳、洨县、虹县、向县、龙亢、公丘,东汉时后被划入司州境内。

1:楼玄,字承先,生卒年不详,沛郡蕲县(今安徽宿州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

2:曹冲,字仓舒,东汉豫州刺史部谯(今亳州)人,曹操和环夫人之子。

3:夏侯霸,字仲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

4:曹嵩,字巨高,沛郡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大臣,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曹操父亲。

5:丁谧(mi,字同密),字彦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典军校尉丁斐之子,曹爽亲信之一,与何晏、邓飏一同被称为台中三狗。

6:金乡公主,本姓曹氏,名字不详,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的女儿,母为杜夫人。

7:曹铄,曹操之子,沛国谯人,相殇王,与曹昂、清河公主皆为刘夫人所生,早薨,无后。

8:朱赞,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魏大司马曹真的乡人。

9:朱铄,字彦才,三国曹魏将领,沛国谯县(治今安徽濉溪)人,建安后期入为曹丕僚属,与陈群、司马懿、吴质并称魏太子曹丕四友,为曹丕重要智囊之一。

10:夏侯尚,字伯仁,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堂侄。

11:清河长公主,沛国谯县人,曹操长女,母刘夫人,得到曹操喜爱。

12:曹茂,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地位最卑微的儿子,魏明帝曹睿时期被册封为聊城王,齐王曹芳时期被徙封为乐陵王。

13:曹鉴,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市),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亲是朱淑媛,黄初六年(224年)册立东武阳王,当年薨逝,谥号怀,无子,国除。

14:曹冏,字元首,东汉曹叔兴之后,曹植族兄弟,曹志族父,魏少帝曹芳的族祖 。

15:曹礼,三国时期曹魏宗室,魏文帝曹丕与徐姬之子,封元城王。

16:曹衮,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异母弟,母杜夫人。

17:曹德,沛国谯县人,又名曹疾,东汉太尉曹嵩之子,魏武帝曹操之弟。

18:曹贡,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为张姬,公元222年封为清河王,公元223年去世,谥号悼,无子,国除。

19:夏侯和,生卒年不详,字义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名将夏侯渊第七子,三国时期魏臣,魏元帝时任相国左司马、侍郎。

20:曹遵,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大司马曹真之宗族。

21:曹纯,字子和,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名将,侍中曹炽之子,大司马曹仁之弟。

22:曹休,字文烈,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曹魏将领,曹操族子(其父是曹操从弟)。

23:曹真,本名秦真,字子丹,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24:史涣,字公刘,豫州沛国(今安徽淮北)人,东汉末年在曹操帐下将领。

25: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26: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27: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将领,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陈王曹植之兄。

28:曹纯,字子和,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名将,侍中曹炽之子,大司马曹仁之弟。

29:曹仁,字子孝,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从弟,陈穆侯曹炽之子。

30:曹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曹仁部将,被庞德斩杀。

31:曹洪,字子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从弟。

32:曹昂,字子脩(xiu,音同休),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的长子,刘氏所生,但生母早亡是以由正室丁氏抚养大。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

33:曹仁,字子孝,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从弟,陈穆侯曹炽之子。

34: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

35: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太仆夏侯婴后代。

36: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37: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38:许褚(chǔ),字仲康,谯郡谯县(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镇)人,曹操部下猛将。

39:郭援,豫州沛国(治今安徽濉溪人),东汉末年袁尚麾下的将领,钟繇之甥,袁尚封其为河东郡太守。

40:桓典,字公雅,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龙亢镇)人,东汉大臣,太傅桓焉的孙子。

41:朱建平,汉末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省)人,精通相术的异人。

42:刘馥(fù),字元颖,沛国相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东汉末年名臣。

43:丁冲,字幼阳,沛国(郡)人,丁仪、丁廙之父,丁宫同族。

44:丁仪,字正礼,沛国(治今安徽濉溪)人,丁冲之子,丁廙之兄。

45:张卫,东汉末沛国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汉留侯张良第十世后人,张鲁之弟,字公则。

46:张琪瑛,字不详,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省丰县),曾祖父张陵是西汉留侯张良十一世孙、天师道(五斗米道)教祖,父亲是东汉末年割据汉中的军阀张鲁。

4、徐州(现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下辖3郡3国:下邳郡、广陵郡、东莞郡;彭城国、东海国、琅邪国。

4、1:下邳郡。

东汉为下邳国,始封刘衍72年(永平十五年),毕於185年刘宜,历年共114年,之后恢复郡制,郡治下邳县,领17县:

下邳县(邳州南)、良城县(邳州北)、徐县(泗洪东南)、僮县(泗县东北)、睢陵县(睢宁南)、下相县(宿迁市区)、淮阴县(淮安市区)、淮陵县(淮阴北)、淮浦县(淮阴东南)、盱眙县(盱眙西北)、高山县(淮阴西)、潘旗县(宿豫北)、取虑县(睢宁北)、东城县(定远东)、曲阳县(定远西)、司吾县(新沂中南)、夏丘县(沛县东)。

1:陈登,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东汉末年将领、官员,沛相陈珪之子。

2:步协,淮阴县(今江苏省淮阴市西北)人,东吴丞相步骘之子。

3:步骘(zhì),字子山,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

4:步练师,临淮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人,吴大帝孙权宠妃,丞相步骘的族人。

4、2:广陵郡。

郡治广陵,领11县:广陵、江都、高邮、平安、凌(今宿迁县东南)、东阳(今盱眙县境)、射阳(今淮安市东南)、盐渎(今盐城市西北)、舆(今仪征市东北)、堂邑(今南京市六合区北)、海西。

1: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2:张尚,广陵郡(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张纮(hong,音同红)之孙,吴国南郡太守张玄之子。

3:臧洪,字子源,广陵郡射阳县人,东汉末群雄之一,太原太守臧旻之子。

4:张南,字文进,广陵海陵(今江苏如皋)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刘备攻伐吴国时张南担任前部,后刘备被陆逊击败,张南兵败战死。

5: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今江苏省如皋市)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

6:张纮(hong,音同红),字子纲,徐州广陵(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人)人,东汉末年吴国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

7:徐宣,字宝坚,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广陵海西(今江苏灌南县东南)人。

4、3:东莞郡。

今临沂市沂水、莒县北部一带,郡治东莞,下领7县:东莞、东安、安丘、盖、临朐、剧、广。

1:徐奕,字季才,东莞(今山东沂水县)人,东汉末年官吏,为人忠直,效命于曹操,历任丞相长史、雍州刺史、魏郡太守、尚书、尚书令、中尉、谏议大夫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去世。

4、4:彭城国。

现今江苏徐州一带,国都彭城,下领8县:彭城、武原、傅阳、吕、留、梧、甾丘、广戚。

1:薛礼,本为东汉末年彭城相,后归刘繇。

2:张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

3:张承,字仲嗣,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三国时孙吴大臣,辅吴将军张昭长子,其妻为诸葛瑾之女。

4:严畯(jun,音同俊),字曼才,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4、5:东海国。

国都郯县,领十三县:郯县、兰陵、戚、朐、襄贲、昌虑、承、阴平、利城、合乡、祝其、厚丘、赣榆。

1:王朗,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

2:缪袭,字熙伯,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三国时曹魏文学家。

3:麋芳,字子方,东海郡朐县人,汉末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刘备糜夫人的兄弟。

4:刘虞,字伯安,东汉宗室大臣、政治家,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东海恭王刘彊的后裔,丹阳太守刘舒之子。

5:白寿,历史人物,出生在东海郡峄县,三国时期蜀汉武将。

6:麋竺,字子仲,东海郡朐县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臣。

4、6:琅邪国。

今山东临沂地区,郡治琅琊县,西汉在东武县,东汉初年在莒县,下辖14县:琅琊,东武,莒县,开阳,诸县,折泉,临沂(今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诸葛城村)、阳都、缯、郎丘、华、费、安丘、剧。

1:王浑,字长源,三国时期到西晋人物,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曹魏凉州刺史,王雄之子,王乂(字叔元)之兄,王戎之父。

2:糜夫人,琅琊郡(今江苏连云港赣榆墩尚大沙村)人,三国时蜀汉大臣糜竺的妹妹,196年时成为刘备夫人,衣带诏事发后与关羽一起被曹操俘虏。

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4:伏寿,汉献帝皇后,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人,西汉大司徒伏湛八世孙,父亲是学者伏完,嫡母为阳安长公主刘华,于建安十九年被曹操幽闭而死。

5:诸葛均,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汉族,诸葛珪之子,三国时吴大将军诸葛瑾、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同母弟。

6:赵昱,东汉末期广陵太守,字元达,琅琊人,曾是陶谦的手下,后被笮融所杀。

7:诸葛瑾,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

8:徐盛,琅邪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

9:诸葛绪,字佑明,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西晋大臣。

10:刘勋,字子台,东汉末年青州琅邪人,袁术故吏,195年被袁术任命为任庐江太守。

11:伏完,琅邪东武(今属山东)人,东汉末大臣,汉献帝伏皇后之父,历官辅国将军、中散大夫、屯骑校尉。

5、青州(大体指起自渤海以南、泰山以北,涉及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地为肥沃白壤),下辖4郡2国:乐安郡、北海郡、东莱郡、城阳郡;齐国、济南国。

5、1:乐安郡。

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山东省滨州市东部、淄博市东北部、东营市南部及寿光市一带,郡治临济县(县治在今高青县黑里寨镇刘镇村),隶属于青州刺史部,领9县:临济、千乘、高菀、乐安、博昌、蓼城、利、益、寿光。

1:国渊,字子尼,乐安郡盖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吏。

5、2:北海郡。

山东旧青州府东部莱州府西部地区,郡治营陵(在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五十里),领14县:营陵,安丘,平寿,柳泉,益县,寿光,平望,饶国,都昌,密乡,平城,斟县,淳于,胶阳。

1:孙乾,字公祐,北海郡(治今山东昌乐西)人。

2:徐干,字伟长,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镇会泉庄)人,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3:王脩(xiu,同休),字叔治,北海郡营陵人,先后侍奉孔融、袁谭、曹操,为人正直,治理地方时抑制豪强、赏罚分明,深得百姓爱戴,官至大司农郎中令。

4:孙邵(shao,音同少),字长绪,青州北海国人(今山东潍坊市昌乐县西),原为北海相孔融的功曹,后随刘繇到达江东,继而辅佐孙权,孙权称吴王后,孙邵成为吴国首任丞相,数年后病逝。

5:吴兰,青州(今山东潍坊市)人,东汉末年益州名将,初为益州牧刘璋部将,后来归降刘备。

5、3:东莱郡.

现今山东烟台、威海一带,郡治黄县(今山东龙口),领14县:腄、平度、育犁、昌阳、不夜、阳乐、阳石、徐乡、东牟、卢乡、黔陬、长广、不其、葛卢。

1: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

2: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

5、4:城阳郡。

下辖4县:莒、阳都、东安、虑,辖境大致相当于今莒县、沂南及沂水部分地区。

三国历史名人:无。

5、5:齐国。

东汉一个郡级封国,下领6县:临淄县(青州刺史部治所)、西安县、昌国县、临朐县、广县、般阳县。

1:邴(bing,音同饼)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人,东汉末年名士、大臣。

5、6:济南国.

约当今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及章丘、济阳、邹平等市县,领10县:东平陵县、著县、于陵县、台县、菅县、土鼓县、梁邹县、邹平县、东朝阳县、历城县。

三国历史名人:无。

6、冀州(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辽宁省与内蒙部分地区),下辖11郡2国:安平郡、中山郡、常山郡、巨鹿郡、广平郡、魏郡、阳平郡、清河郡、平原郡、渤海郡、河间郡;乐陵国、赵国。

6、1:安平郡。

安平国,原属涿郡,治所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中平元年(184年)春二月,巨鹿人张角反叛,安平、甘陵人各执其王策应。九月,安平王刘续因此被诛杀,从此废除安平国。)

1:崔烈,字威考,冀州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幽州名士,中平二年(185年),朝廷卖官鬻爵,崔烈耗费五百万钱担任司徒,中平四年迁太尉。

2:崔钧,字州平,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太尉崔烈之子,议郎崔均之弟。

3:牵招,字子经,安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4:孟康,字公休,安平广宗(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人,三国曹魏时期著名学者,为孟子的十八世孙,魏文德皇后之姊子。

5:郭女王,魏文帝曹丕皇后,文德郭皇后,名不详,字女王,安平郡广宗县(今河北广宗)人,东汉南郡太守郭永之次女。

6:颜良,安平郡堂阳县(今河北省新河县)人,东汉末年袁绍部将。

7:张牛角,生卒年不详,博陵(今河北蠡县)人,东汉末年黑山军首领。

6、2:中山郡。

地属恒山郡(一名常山郡),治所卢奴县(今河北省定州市),领中山、常山两郡。

1:甄姬,文昭甄皇后,名不明,相传为甄宓(fú),实则无记载,史称甄夫人,中山郡无极县(今河北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6、3:常山郡。

常山郡,也曾在某些时期称恒山郡、常山国,以今天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为中心。

1: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

2:张燕,本姓褚,生卒年不详,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东汉末年黑山军首领。

6、4:巨鹿郡。

别名巨鹿国,治所廮陶(今宁晋),领15县:廮陶、巨鹿、杨氏、任县、南和、广宗、平乡、南䜌、鄡、下曲阳、广平、斥章、曲周、列人、广年。

1:田丰,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一说渤海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

6、5:广平郡。

郡治广平县(今河北省鸡泽县东二十里的旧城营村和靳庄村一带),属冀州刺史部,东汉时并入钜鹿郡,领16县:广平县、张县、朝平县、南和县、列人县、斥章县、任县、曲周县、南曲县、曲梁侯国、广乡侯国、平利侯国、平乡侯国、阳台侯国、广年县、城乡侯国。

1:沮鹄,广平(治今河北鸡泽东)人,袁尚部将,其父沮授为袁绍监军、奋威将军。

2:沮授,广平人,东汉末年袁绍的监军,“少有大志,多权略”。曾为冀州别驾,并当过两次县令,后来又当韩馥别驾,被韩馥表为骑都尉,曾对韩馥提出良策,但不被采纳。

6、6:魏郡。

今河南安阳,河北邯郸市以南及山东冠县,莘县等地,郡治邺城,属冀州,东汉时辖境相当于今河北临漳县、魏县及山东冠县、莘县等县地及河南靠北少部分地区,共十五县。

1:审配,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南清丰北)人,东汉末年军阀袁绍帐下谋臣。

2: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思想家和政治家。

6、7:阳平郡。

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

1:乐进,字文谦,阳平郡卫侯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名将。

6、8:清河郡。

汉高帝置,郡治清阳县(今河北清河东南),东汉改为清河国(建初七年封为国),治迁至甘陵县(今山东临清东北),领县十四:清阳,东武城,绎幕,灵,厝,鄃,贝丘,信成,莎题,东阳,信乡,缭,枣强,复阳。

1:崔林,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中尉崔琰从弟。

2:朱灵,字文博,冀州清河国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官至后将军,封为高唐侯,谥号威侯,初为袁绍部将,后归顺曹操,随曹操征伐四方,屡建战功。

6、9:平原郡。

东汉延平元年(106年),和帝长子刘胜被立为平原王,平原王国国都建在平原县(在今山东平原县南12.5公里的张官店),传四世:怀王刘胜-哀王刘得-王刘翼-王刘硕。

1:华歆,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省高唐县)人,汉族,汉末三国时期名士、重臣。

2:祢衡,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人,东汉末年名士。

6、10:渤海郡。

相当于今河北省沧州市东部、天津市东南部、山东省德州市东北部(乐陵,庆云一带)、山东省滨州市北部),郡治浮阳(今河北沧州沧县旧州镇),下辖22县:浮阳,中邑,章武,柳国,阳信,高成,定国,童乡,千童,重合,重平,高乐,东光,阜城,修市,南皮,景成,参户,束州,东平舒,文安,安次。

三国名人:无。

6、11:河间郡。

分乐成国、勃海郡、涿郡,领十二县,由渤海郡统属。

1:张郃,字儁乂(jun、ai或者yi,音同俊爱或俊义),河间郡鄚(mao,音同冒)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2:董承,字号不详,冀州河间人(今河北省献县)人,东汉末年外戚大臣,汉灵帝母亲董太后侄子,汉献帝嫔妃董贵人之父。

6、12:赵国。

赵国,又名常山国,西汉封国,下辖4县:邯郸、易阳、柏人、襄国。

三国名人:疑似赵云在此。

6、13:乐陵国。

治所厌次县(今山东省惠民县),统县五,厌次、乐陵、阳信、新乐、漯沃。相当于今山东省滨州市一带。

三国名人:无。

7、幽州(现今首都为中心,大概面积在首都以北之地,具体面积待定),下辖1国11郡:燕国、涿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玄菟郡、辽东郡、乐浪郡、带方郡。

7、1:燕国。

今北京地区曾五度建为燕国都蓟城,东汉又称广阳郡,郡治蓟县,同时也是幽州刺史治所,其下领五县:蓟县、广阳、昌平、军都、安次。

1:阎柔,燕国广阳(今北京市附近)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2:徐邈,字景山,燕国蓟县(今北京市附近)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

7、2:涿郡。

治所涿县(即今河北省涿州市),辖境相当今北京市房山区以南,河北省易县、清苑以东,安平、河间以北,霸州、任丘以西地区,统属广阳郡南部、钜鹿郡北部和恒山郡一部划归一起,隶属幽州,西乡侯国并入涿县。

1:刘永,字公寿,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之弟。

2:张绍,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车骑将军张飞次子。

3:简雍,字宪和,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

4:张苞,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蜀汉名将张飞的长子,英年早逝,留有一子张遵。

5:张飞,字益德,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6:夏侯氏,夏侯渊从女,夏侯霸从妹,出城拾柴时被张飞所得,取其为妻。后生有二女,其中一人为星彩。

7:汉昭烈帝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8:陈式,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9:卢毓(yu,音同玉),字子家,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东汉大儒卢植幼子。

10:张特,字子产,涿郡(今河北涿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在吴国太傅诸葛恪攻魏时,张特负责镇守新城。

11: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范阳卢氏先祖。

7、3:代郡。

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郡治代县,下辖11县:代、当城、平舒、桑干、北平邑、东安阳、马城、班氏、道人、灵丘、狋示。

1:韩珩,生卒年不详,字子佩,代郡(治今山西阳高县西北)人,汉末群雄之一袁绍的部将,官至幽州别驾。

7、4:上谷郡。

郡治沮阳县,下辖8县:沮阳县、居庸县、宁县、广宁、涿鹿、下落、潘县、雊瞀。

三国名人:无。

7、5:渔阳郡。

郡治渔阳县,故城在今北京怀柔区北房镇梨园庄村,范围历代有变化,曾包括今天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三省市的部分地区。

1: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

7、6:右北平郡。

郡治土垠,即今唐山市丰润东,下辖平刚、无终县(治今河北省玉田)、俊靡县(治今河北承德市兴隆县东南)、徐无县(治今河北遵化市东)、夕阳县(治今河北唐山市滦县西南)、昌城县(治今河北唐山市丰南区西北)、广城县(治今河北沧州市献县西南)、土垠县(治今河北唐山丰润区东北)等县。

1: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今唐山市丰润区银城铺镇)人,东汉末年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

2:田畴(chóu),字子泰,右北平郡无终县(今河北省玉田县)人,东汉末年隐士。

7、7:辽西郡。

战国燕置,都(县)数不明,现出土都名有狗泽都、阳安都、白庚都和酉城都。秦汉治所在阳乐(今辽宁义县西)。

1:韩当,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名将。

2:蹋顿,辽西郡(今辽宁省义县)人,乌桓(huan,音同还)族,东汉末年历史人物,部落大人丘力居的侄子。

3:公孙范,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公孙瓒从弟,官至勃海太守。

4:公孙瓒,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5:田楷,公孙瓒部属、青州刺史。

6:关靖,公孙瓒的长史。

7:邹靖,东汉末年时期的破虏校尉、北军中侯,曾与公孙瓒讨伐北方的胡人,又率领刘备等人讨伐黄巾。

8:邹丹,东汉末期人物,公孙瓒部下,曾被公孙瓒封为渔阳太守,刘虞被杀后其旧部鲜于辅、齐周、鲜于银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与邹丹战于潞北,邹丹等四千余人兵败被杀。

9:伦直,公孙渊部下的将军。

10:严纲,东汉末年公孙瓒部下的冀州刺史。

11:卑衍,三国时期辽东公孙渊帐下名将。

7、8:昌黎郡。

下辖4县:宾徒县、徒何县、柳城县、棘城县,后为东部鲜卑慕容氏所居。

三国名人:无。

7、9:玄菟郡。

汉四郡之一,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初设在今朝鲜半岛咸镜南道的夫租城,管辖今盖马高原及其周边平原、朝鲜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以及中国辽宁东部、吉林省东部,黑龙江南部一带,郡治大体在咸镜南道境内。辖县三:高句丽县、西盖马县、上殷台县,属幽州。

1:徐荣,玄菟(tu,音同兔)人,东汉末年将领,本为中郎将,曾向董卓推举同郡出身的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

7、10:辽东郡。

秦置,属幽州,郡首襄平,下辖18县:襄平、新昌、无虑、望平、房、候城、辽队、辽阳、险读、居就、高显安市、武闪、平廓、西安平、文、番汉、沓氐。

1:公孙康,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东汉末年辽东地区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长子、车骑将军公孙恭之兄。

2:公孙恭,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人,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辽东太守、车骑将军,公孙度次子,公孙康之弟。

3:公孙渊,字文懿,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人,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

4:公孙修,公孙渊之子,随父公孙渊反叛曹魏,后兵败,与公孙渊一同被斩首。

5:公孙度,字升济,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 ,东汉末年辽东太守。

6:贾范,公孙渊部下将军,因直谏公孙渊不应反叛而被公孙渊斩首。

7、11:乐浪郡。

郡治朝鲜城,属幽州,下辖9县:朝鲜,讲邯,浿水,粘蝉,遂城(遂成改),增地,驷望,屯有,镂方。

三国名人:无。

7、12:带方郡。

地址不定。

三国名人:无。

8、并州(约当今内蒙古河套、山西太原、大同和河北保定一带),下辖6郡:太原郡、雁门郡、新兴郡、乐平郡、上党郡、西河郡。

8、1:太原郡。

郡治晋阳,下辖16县:晋阳、榆次、阳曲、狼孟、盂县、大陵、平陶、京陵、兹氏、界休、邬县、中都、祁县、阳邑、虑虒、于离。

1:王允,字子师,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汉末年时期大臣。

2:温恢,字曼基,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涿郡太守温恕的儿子。

3:张杨,字稚叔,并州云中(今山西原平县西南)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割据河内。

4:郝昭,字伯道,太原人,中国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武将。

8、2:雁门郡。

战国时赵武灵王置,秦时治所在善无,今山西旧代州宁武之北部、及朔平南部、大同东部北部皆其境,汉亦为雁门郡治善无,在今山西右玉县南,汉时辖12县:善无、沃阳、中陵、阴馆、楼烦、武州、剧阳、崞、平城、埒、马邑,疆阴,后汉移郡治阴馆,在今山西代县西北。

1: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聂壹的后人。

8、3:新兴郡。

今山西忻州,三国时曹魏至唐的郡级行政区,汉为太原郡九原县。

1:吕布,字奉先,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今山西忻州)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

2:郝萌,东汉末年吕布帐下名将。

3:宋宪,东汉末年吕布帐下名将。

4:尹礼,又叫尹卢,一名卢儿,本是吕布手下部将,在吕布败死后归顺曹操,被曹操任命为东莞郡太守。

5:侯成,东汉末年吕布帐下名将。

6:曹性,东汉末年吕布帐下武将。

7:高顺,东汉末年吕布帐下中郎将,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所统率部队精锐非常,号称“有死无生陷阵营”,曾与张辽一起连破夏侯惇、刘备,曹操击破吕布后被曹操所杀。

8:魏续,东汉末年吕布帐下名将。

9:秦朗,字元明,小字阿蘇,新兴(今山西忻州)云中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官至骁骑将军、给事中,曾率兵讨伐鲜卑轲比能和步度根的叛军。

8、4:乐平郡。

郡治乐平县(在今山西昔阳县乐平镇巴洲村),领9县:循虏、上禄、善治、乐平亭、平乐道、沮、嘉陵道、循成道、杨德。

三国名人:无。

8、5:上党郡。

山西东南部古地名。包括清代山西省下辖的辽州、沁州二州与潞安府、泽州府两府。也即今天的晋中市东南部的榆社、左权一带和长治、晋城两市,它是由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高地。

三国名人:无。

8、6:西河郡。

治所平定县(县治在今内蒙古鄂尔多斯东南),属并州刺史部,领36县:富昌、驺虞、鹄泽、平定、美稷、中阳、乐街、徒经、皋狼、大成、广田、圜阴、益阑、平周、鸿门、蔺、宣武、千章、增山、圜阳、广衍、武车、虎猛、离石、谷罗、饶、方利、隰成、临水、土军、西都、平陆、阴山、觬氏、博陵、盐官,东汉初年移治离石县(在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仅辖十三县。

三国名人:无。

9、雍州(雍州东界抵晋陕二省分界的黄河,西界至黑水 (黑水或黑河,或党河,或谓喀喇乌苏河),下辖11郡:京兆郡、冯翊郡、北地郡、抚夷护军、新平郡、扶风郡、安定郡、广魏郡、天水郡、南安郡、陇西郡。

9、1:京兆郡。

郡治西京长安(西汉时国都,后来被王莽一把火烧了个精光,等李唐时已经是另外一个说法了),下辖10县:长安县、霸陵县、杜陵县、郑县、新丰县、蓝田县、长陵县、商县、上雒侯国、阳陵县。

1:韦端,字休甫,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汉末三国时期大臣,凉州牧韦康、书法家韦诞的父亲。

2:金祎,字德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东汉末期人物,世为汉臣,为汉相金日磾(di,音同滴)之后,忠诚显著,名节累叶。

3:韦康,汉末三国时期凉州刺史,字元将,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东汉大臣、书法家,太仆卿韦端的儿子。

4:韦诞,字仲将,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京兆韦氏,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书法家、制墨家,太仆韦端的儿子。

5: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县(今陕西咸阳)人,东汉末年官员、经学家、画家,初名嘉,字台卿,后因避难而改名。

6:杜畿(ji,音同鸡),字伯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名将,善于断案。

9、2:冯翊郡。

郡治高陵,下辖13县:高陵,池阳,云阳,祋祤,万年,莲勺,重泉,临晋,郃阳,夏阳,衙县,粟邑,频阳。

1:杨沛,字孔渠,三国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北)人,东汉末为新郑长,后归曹操任长社令。

2: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今陕西西安市高陵区)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臣。

9、3:北地郡。

郡治富平,下辖6县:富平县、泥阳县、弋居县、廉县、参县、旧属安定郡、灵州县。

1:王邑,字文都,北地泥阳(今甘肃宁县米桥乡)人,东汉末年人物,先任河东太守,封安阳亭侯,后征召入朝,建安十八年(213年)为使持节行太常往邺聘曹操三女为贵人。

2:李暹(xian,音同先),北地郡(治今陕西富平县)人,汉献帝时任副车中郎将,是汉末群雄之一李傕(jue,音同绝)的侄子。

3:李应,汉末凉州北地郡人,东汉大司马李傕之从弟,曾经是司徒赵温部下的官吏,在其从兄李傕挟持天子欲杀害司徒赵温时多次进行劝解。

4:李傕(jué),字稚然,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省耀县)人,汉末群雄之一,东汉末年汉献帝时的军阀、权臣,官至大司马、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

9、4:抚夷护军。

三国魏明帝时,司马懿镇守关中,取消左冯翊云阳县设置抚夷护军,管理从武都郡迁居来的氐族。

三国名人:无。

9、5:新平郡。

郡治新平(今陕西省彬县),下辖新平、三水、永寿、宜禄4县。

三国名人:无。

9、6:扶风郡。

两汉故右扶风辖区,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郡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相当于今陕西麟游、乾县以西,秦岭以北地区。

1:孟达,字子度,本字子敬,因刘备的叔父名叫刘子敬而改字,扶风郡郿(mei,音同霉)人,三国时期人物,本为刘璋属下,后降刘备。

2: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今陕西武功西)人,曹魏大臣,少以学问品行,闻名于世,历任酒泉、转安定、武都太守,所在皆有威名。

3:马日磾(di,音同滴),字翁叔,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东汉中后期大臣,经学大师马融之族孙。

4: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

5:苏固,扶风人,东汉末年官吏,曾任汉中太守,初平二年(191年),刘焉派遣张鲁和张修进攻苏固,最终被张修所杀。

6:马钧,字德衡,三国时期曹魏发明家,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是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

7:马休,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马腾之子,马超之弟,因马超反叛曹操而被曹操夷灭。

8:马铁,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马腾之子,马超之弟,死因同上。

9:马云騄,小说《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马腾之女,马超之妹,赵云之妻,在张国良的《评书三国》也有出现。

10: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

11:马岱,生卒年不详,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马超的从弟。

12:马腾,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东汉末年割据凉州一带的军阀,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

13:成宜,东汉末年凉州军阀之一,建安十六年同韩遂、马超联合起兵反抗曹操,同年九月战死。

14:李堪,河东人,东汉末年凉州军阀之一,建安十六年同韩遂、马超联合起兵反抗曹操,同年九月战死。

9、7:安定郡。

郡治临泾县,下辖6县:临泾、彭阳、泾阳、祖厉、乌支(乌氏更名)、阴盘、朝那。

1:杨秋,安定郡临泾县(今甘肃省镇原县)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将领。

2:皇甫嵩,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人,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

9、8:广魏郡。

曹魏设立,东汉不存。

9、9:天水郡。

东汉更名汉阳郡,郡治冀县,下辖11县:冀县、干襄、成纪、望垣、陇县、略阳、阿阳、勇士、西县、上邽、显亲县(今秦安县西北)。

1:阎温,字伯俭,天水郡西城县(今甘肃礼县)人,东汉末年官员,初为凉州别驾,后任代理上邽县令。

2:马遵,三国时期魏国天水太守(今甘肃甘谷东),蜀汉丞相诸葛亮攻魏,遵畏而避于上邽,姜维曾是他的部下。

3:姜冏,字仲奕,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人,汉朝末年将领,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之父,曾担任天水郡功曹,建安十九年平定羌胡时兵败阵亡。

4:阎忠,凉州汉阳人,东汉末信都县令、凉州名士。

5:赵昂,字伟章(一作伟璋),天水冀人,汉末时曹操部下。初为羌道令,建安中转参军事徒居州治冀城。

6: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

9、10:南安郡。

郡治豲道县(今陇西东南),下领3县:豲道、新兴(今漳县、武山境内)、中陶(今陇西东南、漳县境内)。

1: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省武山县)人,原为马腾麾下武将,在马腾被曹操征为卫尉后归属马超,马超兵败后随其一起投靠汉中张鲁,而后马超归降刘备,庞德仍留在张鲁麾下,曹操平定汉中后,庞德归降于曹操麾下。

9、11:陇西郡。

郡治狄道,领11县:狄道、临洮、襄武、首阳、安故、大夏、氐道、障县(今漳县西南)、袍罕、白石、河关县(今积石山县)。

1:董旻(mín),字叔颖,东汉末年凉州陇西郡临洮(táo)县(今甘肃岷县)人,董卓之弟,官至左将军、封鄠(hù)侯。

2:董白,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相国董卓的孙女,渭阳君。

3: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

4:董璜,陇西临洮(今甘肃临洮)人,东汉末年权臣董卓之侄,卓兄董擢之子,官至侍中,董卓被诛后也一同被杀。

5:辛敞,字泰雍,陇西人,曹魏时代官员,卫尉辛毗之子,辛宪英之弟。

10、凉州(甘肃省武威市古称),其下7郡: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海郡。

10、1:武威郡。

古称凉州,西北首府、六朝古都,治所姑臧,领14县: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揟次、鸾鸟、扑擐、媪围、宣威、仓松、鹯阴、祖厉、显美、左骑。

1:郭汜(si,音同四),本名郭多,凉州张掖(今甘肃张掖)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

2:贾诩(xu,音同许),字文和,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轻骑将军贾龚之子。

3:牛辅,武威郡姑臧人,董卓的女婿,曾任中郎将。

4:胡轸(zhěn),字文才,武威郡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东汉末年董卓部将,凉州有名望的豪杰,后属王允、李傕部下,官拜东郡太守。

5:段煨(wei,音同危),字忠明,武威郡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东汉末年将领,东汉太尉段颎同族兄弟,与太尉贾诩、张济、宣威侯张绣乃是同乡。

6:梁兴,武威郡姑臧人,东汉末年凉州军阀之一,与张横、贾诩、段煨是同乡,曾斩杀李傕。

7:邹夫人,据《三国志》记载,邹夫人是东汉末年张济之妻,武威郡姑臧人,张绣的婶婶,未言其姓名。

8:张济,字号不详,武威郡祖厉县(今甘肃省靖远县)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破羌将军张绣的叔父。

9:麴义(又作曲义、鞠义,音同曲),武威郡姑臧人,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军阀袁绍部下的将领,能征善战,屡建战功,早年在凉州,精通羌人战法,更是在界桥之战以八百兵大破公孙瓒两万步兵和一万骑兵,一战成名。

10:张绣,武威郡祖厉(今甘肃省靖远县)人,骠骑将军张济的从子。

10、2:西平郡。

郡治西都(今西宁市),辖境相当今青海湟源、乐都间湟水流域地,辖西都、临羌、安夷、长宁4县。

1:郭宪,古名郭寰,字幼简,西平郡西都县(今青海西宁)人,凉州大族,三国曹魏明元郭皇后父亲郭满的叔父。

10、3:金城郡。

郡治允吾县,领7县:允吾、金城、允街、枝阳、浩门、令居(今永登县西北)、榆中县。

1:韩遂,原名韩约,字文约,凉州金城郡(今甘肃省兰州市)人,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汉末群雄之一。

2:樊稠,凉州金城(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东汉末年军阀、将领,官至右将军,封万年侯。

3:成公英,复姓成公,名英,东汉末金城(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

4:阎行,生卒年不详,字彦明,后改名为阎艳,金城人(今甘肃省兰州市附近),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人物,对于曹操消灭韩遂平定凉州起了重大作用。

10、4:张掖郡。

原为匈奴昆邪王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东部置张掖郡,领8县:官式(我得)、洰武(昭武)、否武(氐池)、传武(屋兰)、贯虏(删丹)、勒治(日勒)、揭虏(骊靬)、罗虏(番和),官武为郡治。

三国名人:无。

10、5:酒泉郡。

匈奴休屠王、浑邪王故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酒泉郡西部置敦煌郡,西汉设福禄,乐涫二县,郡驻福禄县[既今酒泉市],领九县,东汉改显德县为禄福县,乐亭县为乐涫县,辅平郡为酒泉郡。

1:庞淯(yu,音同玉生),字子异,酒泉表氏(今甘肃高台骆驼城)人,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曹魏官员,以忠烈闻名。

10、6:敦煌郡。

又名晋昌郡,归酒泉郡管辖,分武威、酒泉两郡之地,设张掖、敦煌二郡,属凉州刺史部,领6县: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

1:尹奉,魏敦煌太守,初为历城统兵校尉,马超背叛时举兵讨伐。

10、7:西海郡。

今青海湖、允谷(即大允谷,今共和县等地区)、盐池(今茶卡盐池)等地,郡治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辖境约当今居延海附近一带。

三国名人:无。

11、益州(四川一带古地名),下辖19郡:蜀郡、广汉郡、东广汉郡、梓潼郡、汶山郡、阴平郡、武都郡、汉中郡、巴西郡、巴东郡、涪陵郡、巴郡郡、江阳郡、犍为郡、汉嘉郡、越巂郡、朱提郡、牂牁郡、永昌郡。

11、1:蜀郡。

古代行政区划之一,以成都一带为中心,所辖的范围随时间而有不同,成都附近原为古蜀国所辖。

1: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2:张松,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3:张裕,字南和,蜀郡人,东汉末年益州著名图谶学家(预言家),会善相(看面算命),官至益州后部司马。

4:张肃,字君矫,蜀郡(今成都一带)人,张松之兄,汉末益州牧刘璋部下,官至广汉太守。

5:张任,蜀郡人,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属下,建安十八年(213年)在刘备进攻刘璋时兵败被杀。

11、2:广汉郡。

西汉置,郡治乘乡(亦作绳乡,在今四川广汉市),后徙治梓潼县(今四川梓潼县),辖今甘肃文县、陕西宁强以南,四川旺苍、剑阁、蓬溪以西,潼南、遂宁、新都以北,什邡、北川以东地区,东汉郡治迁徙至雒县。

1:王甫,字国山,广汉郪(qi,音同七)(今四川三台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刘璋时为益州书佐,之后归降刘备,先后担任绵竹令、荆州议曹从事,并在夷陵之战中阵亡,其子王祐官至尚书右选郎。

2:彭羕(yang,音同样),字永年,广汉(今四川广汉北)人,东汉末年官吏。

3:秦宓(mì,也叫fu,音同服),字子敕,广汉郡绵竹县(今四川德阳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

11、3:东广汉郡。

刘备建立蜀汉后分广汉四县建立,东汉时期无,下属4县:广汉县、郪县、五城县、德阳县。

11、4:梓潼郡。

古四川最早三郡之一,具体地域无。

1:尹黙,字思潜,益州梓潼郡涪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

11、5:汶山郡。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以冉駹部落之地置汶山郡,治汶江县(在今四川茂县北),辖广柔等五县。

三国名人:无。

11、6:阴平郡。

曹操改广汉属国为阴平郡,治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后被蜀汉占有,仍置阴平郡。

三国名人:无。

11、7:武都郡。

郡治武都道,下领:武都道、上禄县、故道、河池县、沮县、平乐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

三国名人:无。

11、8:汉中郡。

郡治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下领9县:南郑县、成固县、西城县、褒中县、沔阳县、安阳县、钖县、上庸县、房陵县。

三国名人:无。

11、9:巴西郡。

郡治阆中县(四川阆中西),下辖8县:阆中、安汉、垫江、宕渠、宣汉(今达州市)、汉昌、南充国、西充国,属益州。

1:阎圃,生卒年不详,益州巴西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市)人,张鲁割据巴、汉时以其为功曹,后随张鲁一同投降曹操,封平乐乡侯。

2:马忠,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lang,音同狼或浪)中(今四川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3:马齐,字承伯,巴西阆中人,初为张飞功曹,张飞将其举荐给刘备,为尚书郎,从事丞相掾,迁广汉太守,后又以郡守身份入参丞相军事,诸葛亮死后为尚书。

4:黄权,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今四川省阆中市)人,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

5:周群,字仲直,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年少时随父周舒学习占验天算之术,有名的神棍。

11、10:巴东郡。

郡治鱼复县(今重庆奉节县),下辖6县:鱼复、朐忍、汉丰、羊渠、巫、北井。

三国名人:无。

11、11:涪陵郡。

郡治涪陵县(重庆市彭水县),下辖辖今重庆市彭水、武隆、黔江、酉阳、秀山和贵州省务川、道真、沿河一带。

三国名人:无。

11、12:巴郡。

今重庆市和四川省部分区域,辖14城:江州、宕渠、朐忍、阆中、鱼复、临江、枳、涪陵、垫江、安汉、平都、充国、汉昌。

1、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11、13:江阳郡。

郡治江阳县(今泸州市江阳区),辖江阳县、汉安县、符县、新乐县4县。

三国名人:无。

11、14:犍为郡。

郡治武阳(彭山县江口镇),领11县:武阳(彭山)、资中(资阳)、牛鞞(简阳)、南安(乐山)、僰道(宜宾)、江阳(泸州)、荷节(即,符县,台江县台江镇镇南南关)、汉安(内江市镇镇南关)、南广、朱提县(昭通)、汉阳县(贵州西威宁县)。

1: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治今四川省彭山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11、15:汉嘉郡。

郡治汉嘉,下辖汉嘉、徙(古音斯,今音全)县,严道(今荥经),旄牛(今汉源)4县。

三国名人:无。

11、16:越巂郡。

郡治邛都县(今四川西昌东南),领15县(道):邛都县、遂久县、灵关道、台登县、定莋县(都尉治所)、会无县、莋秦县、大莋县、姑复县、三绛县、苏示县、阑县、卑水县、灊街县、青蛉县。

三国名人:无。

11、17:朱提郡。

郡治朱提县(云南昭通市),领5县:朱提、汉阳(四川高县庆符镇南)、南广(云南镇雄县)、堂琅(云南巧家县老店镇一带)、南昌(云南威信、镇雄一带),属益州。

三国名人:无。

11、18:牂牁郡。

牂牁郡(zāng kē),又名牂柯,郡治且兰,下辖17县:且兰、鄨、平夷、毋敛、谈指、出丹、夜郎、同并、谈焒、漏江、毋单、宛温、镡封、漏卧、句町、进乘、西随。

1:朱褒,三国时蜀官吏,任牂牁太守,素有异志,益州从事常房巡视牂牁,被他攻杀并诬以谋反,建兴元年(223年),益州郡大姓雍闿叛,他拥郡响应,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至南中,平定反叛。

11、19:永昌郡。

下统不韦县、嶲唐县、比苏县、叶榆县、邪龙县、云南县共8县,嶲唐为郡治,属益州刺史部。

1:王伉,三国时期蜀汉大臣,永昌太守,不响应雍闿叛乱蜀国,因此遭到雍闿等的攻击。

2:吕凯,字季平,永昌郡不韦县(今云南保山金鸡)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初任永昌郡五官掾功曹,章武三年(223年),建宁太守雍闿反叛,投降吴国,吴国任雍闿为永昌太守,吕凯闭境抗拒雍闿。

12、荆州(大体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荆山一带直到衡山之南地域),下辖17郡:南阳郡、南乡郡、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阳郡、江夏郡、长沙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衡阳郡、零陵郡、湘东郡、桂阳郡、临贺郡。

12、1:南阳郡。

以汉江为界,郡治宛,领37县:宛、冠军、叶、新野、章陵、西鄂、雉、鲁阳、犨、堵阳、博望、舞阴、比阳、复阳、平氏、棘阳、湖阳、随、淯阳、涅阳、阴、酂、邓、郦、山都、穰、朝阳、蔡阳、安众、筑阳、武当、顺阳、襄乡、南乡、丹水、析。)

1:来敏,字敬达,义阳新野人,东汉太中大夫来歙(xi,she,多音字,音同西,摄)之后,司空来艳之子,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2:陈震,字孝起,荆州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3:韩嵩,生卒年不详,字德高,义阳(今河南桐柏)人,少好学,贫不改志,因见天下将大乱,遂与好友数人隐居郦西山中。后来被刘表聘为别驾,转从事中郎,汉献帝得到消息,又拜韩嵩侍中,迁零陵太守,曹操取荆州时征用韩嵩,不巧韩嵩患病,只能在家拜授大鸿胪。

4: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

5:邓芝,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将领。

6:韩暨(jì),字公至,南阳郡堵阳县(今河南方城东)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西汉韩王韩信的后代。

7:宋忠,字仲子,南阳郡章陵县(今湖北枣阳市)人,东汉末年大儒。

8:郝普,字子太,义阳(治所在今湖北枣阳东南)人,刘备入川后为零陵太守。

9:胡济,字伟度,生卒年不详,荆州义阳郡(治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

10:刘邕(yong,音同拥),字南和,荆州义阳郡(治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随刘备入蜀,历任江阳郡太守、监军、后将军,赐爵关内侯。

11:董厥(jue,音同绝),字龚袭,义阳郡平氏县(今河南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镇北将军魏延同乡。

12:何颙(yong,二声),字伯求,南阳郡襄乡县(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东汉末年名士,初平元年参与谋刺董卓失败,忧愤而死。

13:何进,字遂高,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时期外戚、大臣,灵思皇后之兄。

14:郭攸之,生卒年月不详,南阳人(今河南南阳),三国时期蜀国重臣,为人和顺,以器识才学知名于时。

15:许慈,字仁笃,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从师刘熙,精通郑玄经学,钻研《周易》、《尚书》、《论语》等,建安年间与许靖等一道来到蜀地。

16:李严,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

17:黄忠,字汉升,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

18:岑晊(cen、zhi,音同曾制),字公孝,东汉末棘阳(今河南南阳)人。

19: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业,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是荆州刘表大将,刘表死后降曹操。

20:何苗,本名朱苗,因随母改嫁何真而改姓何,字叔达,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东汉外戚大臣,灵思皇后同母异父兄,大将军何进异父异母弟。

21、刘廙(yì),字恭嗣,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汉末魏初名士,西汉长沙定王刘发之后,初从荆州牧刘表,后投奔曹操,曹丕继位提拔为侍中,并赐爵关内侯。

22:赵弘,东汉末年黄巾将领,南阳黄巾渠帅张曼成手下,张曼成被南阳太守秦颉击毙后被拥立为帅,率众攻陷宛城,与朱儁秦颉徐璆等朝廷军队对垒数月有余,最终战死。

23:逢纪(逢音páng,古“逄”字),字元图,南阳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

24:何太后,东汉末年太后,即灵思皇后,汉灵帝刘宏的皇后,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25:许攸,字子远,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

12、2:南乡郡。

属南阳郡,辖8县:南乡县,析县,顺阳县,丹水县,武当县,酂县,阴县,筑阳县。

三国名人:无。

12、3:魏兴郡。

三国曹魏置,东汉无。

12、4:上庸郡。

东汉建安二十年设,治所上庸县(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堵水北岸),辖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5县。

三国名人:无。

12、5:新城郡。

后置不提。

12、6:襄阳郡。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荆州,分南郡北部设立襄阳郡,治襄阳县(今湖北襄阳),隋朝开皇初年废除。

1:廖化,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蜀汉将领。

2: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葬于落凤坡。

3:庞宏,字巨师,庞统之子,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期蜀汉的涪陵太守。

4:庞林,表字不详,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期蜀汉刘备重要谋士庞统的弟弟,起初为蜀汉官员,后来随黄权投降曹魏,成为魏国官员。

5:杨仪,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最初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关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

6: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之兄。

7、黄氏,本名不详,传说名为黄月英(最早或出自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人(今湖北襄阳),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

8:蒯(kuai,三声)钧,表字不详,三国时期曹魏重臣,荆州襄阳人,曾任魏国南阳太守,并为晋武帝司马炎之姨丈。

9:蒯良,字子柔,襄阳中庐人,是刘表麾下主簿(bù)。

10:蒯越,字异度,襄阳中庐(今湖北襄阳西南)人,东汉末期人物,本是荆州牧刘表部下,刘表病逝后与刘琮一同投降曹操,后来官至光禄勋。

11:庞德公,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

12:蔡瑁,字德珪,襄阳蔡州人,东汉末年荆州名族,蔡讽之子,姑母(蔡讽之姐)是太尉张温之妻,长姐与二姐先后嫁给黄承彦与刘表成为继室。

13:蔡夫人,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的后妻,襄阳(今湖北襄阳)人,荆襄一带的豪族蔡氏家族的一员,诸葛亮之妻黄月英姨母。

14:黄月英,本名不详,黄阿丑、黄婉贞,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人(今湖北襄阳),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

12、7:江夏郡。

郡治西陵县(今武汉市新洲区境内),属荆州刺史部,领14县:西陵、竟陵、西阳、邾、轪、鄂、安陆、沙羡、蕲春、鄳、云杜、下雉、平春、南新市县。

1:黄琬,字子琰,江夏郡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北)人,东汉中后期名臣,尚书令黄香曾孙、太尉黄琼之孙。

2:费祎(yi,音同一),字文伟,江夏鄳(meng,音同萌)县(今河南省罗山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

3:李通,字文达,小字万亿,江夏平春(今河南信阳)人,东汉末年人物,汝南太守,早年以游侠闻名于江汝,后率众投奔曹操,拜为阳安都尉,建安十四年救援曹仁时病死于途中,谥曰刚侯。

4:刘璋,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益州牧,生卒年不详,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益州牧刘焉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5:刘瑁,江夏竟陵人,益州牧刘焉第三子,刘焉入蜀任益州牧,随行,东汉末年官至别部司马。

12、8:长沙郡。

下辖9县: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包括了今岳阳、长沙、湘潭、株洲、益阳、衡阳、邵阳、娄底、郴州、零陵等部分或全部,以及鄂南、赣西北和广东的连县、广西的全州等地,相当于整个湖南省,治所湘县。

1:刘林,蜀汉刘备义子刘封之子,官至牙门将(中军帐前看大门的),荆州长沙(今湖南湘阴)人,三国历史人物。

2:刘封,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

3:桓(huan,音同还)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先为郡功曹,太守孙坚举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书郎。

4:吴巨,字子卿,东汉末刘表部将,长沙(治今湖南长沙)人,刘表任为苍梧太守,建安十六年(211)被步骘诱杀。

12、9:南郡。

郡治江陵县(今湖北荆州),具体县辖待定。

1: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

2:霍弋,字绍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霍峻之子,三国时期蜀汉至西晋初时将领。

3: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县(今湖北枝江)人,东汉末期蜀汉官员。

4:邓方,字孔山,荆州南郡(今湖北省荆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随刘备入蜀,后任庲降都督,卒于任上。

12、10:宜都郡。

大致包括今湖北省宜都市及附近地区,属荆州刺史部南郡,辖夷道、西陵、佷山三县。

三国名人:无。

12、11:建平郡。

三国吴景帝孙休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宜都郡,置建平郡,隶属荆州,治所信陵县(今湖北秭归县南)。

三国名人:无。

12、12:武陵郡。

今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和广西境,领12县:临沅、汉寿[西汉索县,阳嘉三年(公元134年)更名,移荆州刺史治至此]、孱陵、零陵、充、沅陵、辰阳、酉阳、迁陵、镡成、沅南[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分临沅县南境置,即今桃源县地,故城在今桃源县西南70华里]、作唐(分西汉孱陵县置,今安乡县地,故城今安乡县北)13,郡治临沅(即今常德市城区。

1:潘濬(jun,音同俊),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今湖南汉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

12、13:衡阳郡。

公元220年,孙吴于长沙郡西南部设衡阳郡,治地在今湘潭境内,下辖蒸阳(今衡阳县)、重安(今衡南县)、湘南(湘潭市)、湘西(今衡山、衡东、南岳区)、湘乡、益阳等县。

1:周不疑,字元直(或作“文直”),零陵重安(今湖南衡阳县)人,刘表别驾刘先的外甥,少有异才,聪明敏达,后因曹丕无法驾驭周不疑而被曹操派人暗杀。

12、14:零陵郡。

郡治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县咸水镇),郡辖8县、5县级侯国:泉陵县、零陵县、营道县、泠道县、始安县、营浦县、洮阳县、湘乡县;重安侯国、都梁侯国、夫夷侯国、昭阳侯国、烝阳侯国。

1:蒋琬,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2: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

3、赖恭,赖叔颍国君第七十三代孙,零陵人,荆州刺史刘表手下交州剌史,为人忠勇刚直,才华杰出,豪义很强。

4:赖雄,荆州零陵人蜀汉太常卿赖恭之子,刘备命其出任蜀汉丞相西曹令史之官职。

12、15:湘东郡。

郡治酃县(今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下辖今衡阳、邵阳、郴州、株洲、韶关、井冈山等市。

三国名人:无。

12、16:桂阳郡。

郡治在今天的郴州市区,领11县:郴、临武、南平、便、耒阳、桂阳、阳山、阴山、曲江、含氵匡、浈阳。

1:赵范,东汉末年桂阳太守,生卒年不详,桂阳郡郴县(今湖南省郴州市)人,东汉末年桂阳郡太守,刘备攻桂阳郡时投降,后因怀有异心逃走,不知所踪。

12、17:临贺郡。

临贺郡,为三国吴黄武五年孙权所置郡,治临贺县(治今广西贺州贺街镇),属荆州,辖冯乘、富川、临贺、封阳、建兴五县。

三国名人:无。

13、扬州(相当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下辖14郡:丹阳郡、吴郡、毗陵典农校校尉、庐江郡、淮南郡、蕲春郡、豫章郡、鄱阳郡、新都郡、会稽郡、临海郡、建安郡、临川郡、庐陵郡。

13、1:丹阳郡。

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领19县:宛陵县(今安徽宣城)、秣陵县(今江苏南京)、胡孰县(今江苏南京)、江宁县(今江苏南京)、江乘县(今江苏南京市栖霞区一部分)、句容县(今江苏句容)、丹阳县(今安徽当涂)、溧阳县、於潜县(今属浙江)、春谷县(今安徽铜陵)、故鄣县(今浙江安吉)、泾县(今属安徽)、石城县(今属安徽)、陵阳县(今安徽青阳)、芜湖县(今属安徽)、黝县(今安徽黟县)、宣城县(今属安徽)、歙县(今属安徽)。

1:朱治,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今浙江安吉)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2:陶璜,生卒年不详,字世英,丹阳郡秣陵县(今江苏南京)人,交州刺史陶基之子,三国时期东吴及西晋初年将领,官员。

3:祖郎,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活跃于丹阳郡泾县一带的山越势力头领,被称为泾县大帅、丹阳宗帅,在孙策下江东期间曾多次率军与孙策交锋,互有胜败。

4:陶谦,字恭祖,丹阳郡人,东汉末年大臣,汉末群雄之一。

5:何植,字元干,丹杨郡句容县(今江苏句容)人,东吴司徒。

6:何姬,今江苏句容人,东吴末主孙皓生母,吴大帝孙权之子孙和之妾,在孙和死后独力抚育孙皓、孙德、孙谦、孙俊,264年孙皓登基后尊为昭献太后。

7:朱然,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

8:朱才,字君业,丹杨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朱治的嫡亲长子,其父死后袭爵为毗陵侯,官至偏将军。

13、2:吴郡。

郡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辖属13县: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娄县(今江苏省昆山市),由拳(今浙江省嘉兴市) ,海盐(东汉在今平湖市),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富春(今浙江省富阳区),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市),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

1、顾劭,三国时期的孙吴官吏。

2:丁封,三国时期吴国名将,蜀汉灭亡前为了牵制魏国,与孙异统兵进驻汉水流域,官拜后将军,赐宣州侯。

3:谷利,三国吴人,原为孙权的奴隶,后为孙权左右给事、亲近监,因秉性忠果亮烈,言不苟且而受孙权宠信,逍遥津之战因救主有功被拜为都亭侯。

4:徐琨(kūn),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市)人,孙坚外甥。

5:陆喜,三国时期东吴、晋间散文家,字恭仲,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

8: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

9、陆胤(yin,音同印),字敬宗,吴郡吴县(江苏苏州)人,左丞相、嘉兴侯陆凯之弟,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将领。

10:武烈皇后吴氏,本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后迁吴郡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吴辉之女,孙坚之妻,孙策、孙权生母,孙权统业早期的主要决策者之一。

11:顾承,字子直,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东吴名臣。

12:孙贲,字伯阳,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兄,东汉末年将领。

13:孙辅,字国仪,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长兄孙羌次子,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之弟,孙策和孙权的堂兄。

14:暨(jì)艳,字子休,三国时期吴郡人,生年不详,自杀于吴黄武三年,被孙权逼迫自杀。

15:孙暠,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宗室,东汉末年东吴将领,孙坚之弟孙静长子,孙策死后,夺权未遂。

16:孙匡(生卒年不详),字季佐,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孙坚的第四子,吴大帝孙权的同母弟。

17:顾邵,字孝则,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丞相顾雍长子。

18:孙瑜(177年-215年),字仲异,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之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官至奋威将军、丹杨太守。

19:孙松,字子乔,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吴大帝孙权三弟孙翊之子,为射声校尉、都乡侯。

20:孙绍,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三国时期东吴宗室,长沙桓王孙策之子,吴大帝孙权之侄。

21:孙韶(shao,音同勺),字公礼,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

22:祖茂,东汉末年武将,孙坚的心腹将领。

23:周鲂(fang,音同防),生卒年不详,字子鱼,吴郡阳羡县(今江苏宜兴)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24: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

25:陆绩,字公纪,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

26:凌统,字公绩,吴郡馀杭(今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

27:孙鲁育,字小虎,吴大帝和步皇后的幼女,吴景帝的姐姐兼岳母。

28:孙翊(yi,音同义),又名孙俨,字叔弼,孙坚第三子,孙策、孙权的弟弟,曾被大臣推荐为继承者,孙权继位后,孙翊任丹杨太守,后被身边的人边鸿刺杀。

29:淳(chun,音同纯)于丹,吴将。

30:谭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东吴将领,在夷陵之战时随孙桓迎战蜀军,曾暗放冷箭射倒张苞的坐骑;后为关兴所擒,被张苞斩杀祭马。

31:孙鲁班(生卒年不详),字大虎,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公主,吴大帝孙权长女,母步皇后,朱公主胞姐,会稽王孙亮异母姐。

32:朱桓(huan,音同还),字休穆,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

33:顾雍,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

34: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35:孙夫人,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东汉末年讨虏将军孙权之妹,曾为左将军刘备之妻。

36:孙坚,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东吴政权的奠基人之一,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37:蔡洪,西晋文学家,字叔开,吴郡(治今苏州)人。

38:严舆(yu,音同鱼),东汉末吴郡乌程(今浙江吴兴南)人,严白虎之弟。

39:陆康,字季宁,东汉末年官员,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康是吴郡陆氏子弟,忠于东汉朝廷,有相当显著的政绩。

40:吴景,本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后迁居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孙坚妻子吴夫人(武烈皇后)之弟,孙策和孙权的舅舅,东汉末年将领。

41:严白虎,原名严虎,别号白虎,吴郡乌程县(今浙江吴兴南)人,东汉末年盘据吴郡一带的地方豪帅,山贼出身。

13、3:毗陵典农校校尉。

校尉治毗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辖毗陵、丹徒、曲阿、无锡4县。

三国名人:无。

13、4:庐江郡。

郡治舒县(今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下辖10个县、侯国:舒县(治今庐江县陈埠乡城池村城池埂)、皖县(治今潜山县城梅城镇)、居巢侯国(治今巢湖市区东北)、临湖侯国(治今无为市湖垅百胜乡临壁村)、龙舒侯国(治今舒城县龙河口)、六安侯国(治今六安市区北西汉故址)、安风侯国(治今霍邱县邵岗乡许集村)、阳泉侯国(治今霍邱县临水镇)、襄安县(治今无为市襄安镇)、潜县(治今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

1:周循,生卒年不详,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人。周循出身庐江周氏,东吴名将周瑜长子,周循有当年父亲周瑜的遗风,被孙权厚爱,并迎娶孙权的长女孙鲁班,官至骑都尉,早卒。

2:陈武,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今安徽省宿松县)人,东汉末年孙策、孙权部下的猛将,负责统率精锐的庐江上甲。

3:大乔,生卒年不详,庐江郡皖县(今安徽省潜山市)人,东汉末年江东孙策的夫人,本姓“桥”。

4: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5:陈永,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陈武之孙,陈脩(xiu,音同休)之子,出生于庐江松滋(今安徽安庆市潜山县西南)。

6:陈脩,字号不详,庐江松滋(今安徽省松滋市)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偏将军陈武之子。

7: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今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

8:小乔,生卒年不详,本姓桥,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东汉末年国色美女,桥公次女,名将周瑜的夫人。

9:陈兰,庐江(治今安徽庐江)人,本为袁术部将,后反叛落草为寇,聚众数万在江淮一带掳掠,后来被曹操部将张辽率军击斩。

10:左慈,字元放,庐江人,汉族,自号乌角先生,东汉末年著名方士。

13、5:淮南郡。

原九江郡,东汉兴平元年(194年)袁术改九江郡为淮南郡。

1:蒋干,生卒年不详,字子翼,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东汉末年名士、辩论家。

2:蒋钦,字公奕,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汉末东吴名将,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

3: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孙吴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数有战功。

4: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后代,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战略家。

5:仓慈,字孝仁,三国时期淮南(治今安徽寿县)人,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在淮南屯田,仓慈任绥集都尉,黄初末年又任长安令,曹魏太和年间担任敦煌太守。

13、6:蕲春郡。

下辖蕲春、邾县、寻阳3县,属扬州。

三国名人:无。

13、7:豫章郡。

郡治南昌县(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区),属于扬州刺史部,领21县:南昌、建城、新淦、宜春、庐陵、赣、雩都、南野、南城、鄱阳、历陵、余汗、鄡阳、彭泽、柴桑、艾、海昏(侯国)、平都(侯国,即西汉时安平侯国)、石阳、临汝、建昌。

三国名人:无。

13、8:鄱阳郡。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分豫章郡置鄱阳郡,治所鄱阳县。

三国名人:无。

13、9:新都郡。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从丹阳郡划出,隶属扬州,至晋太康元年(280年)新都郡更名为新安郡,仍属扬州。

三国名人:无。

13、10:会稽郡。

郡治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城区),领15县:山阴、鄮、乌伤、诸暨、余暨、太末、上虞、剡、余姚、句章、鄞、章安、东冶、永宁、侯官。

1:钟离牧,生卒年不详,字子干,会稽郡山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东汉尚书仆射钟离意七世孙。

2:阚泽(kàn),字德润,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大臣。

3: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

4:朱儁(jun,音同俊),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人,东汉末年名将。

5:潘夫人,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吴少帝孙亮的母亲,讳谨淑 ,会稽句章人。

6:吴范,字文则,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擅长术数,与刘惇、赵达、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吴中八绝”。

7:谢旌,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会稽(今属浙江)人,曾随陆逊大败蜀军。

8:留赞,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字正明,会稽长山人(今浙江省金华市)人,曾任左护军,有两子:留略、留平。

9: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三国时期吴国学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儿子。

10:董袭,字元代,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东汉末年名将。

11:周昂,会稽(今属浙江)人,东汉末年袁绍的部将,任九江太守,曾被袁绍派遣攻夺孙坚所屯阳城,并断孙坚粮草。

12:周昕,字泰明,会稽(今属浙江)人,东汉末年将领,袁绍部将。

13、11:临海郡。

三国吴置,不提。

三国名人:无。

13、12:建安郡。

郡治建安(县治在今福建省建瓯市一带),属扬州,领8县:建安、建平、南平、邵武(最初称昭武县,西晋元康元年,避司马昭讳,改名邵武县)、将乐、东安、侯官、吴兴。

三国名人:无。

13、13:临川郡。

三国吴置,郡治临汝(抚州市临川区),辖8县:临汝、南城、西丰、宜黄、安浦、南丰、永城、定川。

三国名人:无。

13、14:庐陵郡。

郡治所西昌县,辖9县:西昌、石阳、遂兴、吉阳、兴平、阳丰、南野、赣县、雩都。

三国名人:无。

14、交州(辖今中国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和中部),下分9郡:南海郡、苍梧郡、高凉郡、郁林郡、合浦郡、朱崖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14、1:南海郡。

南越国旧址,九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设交趾刺史部,郡治番禺县,领番禺、中宿、博罗、龙川、四会、揭阳六县。

三国名人:无。

14、2:苍梧郡。

郡治广信(现今广西梧州一带,即西江与贺江交汇一带),领10县:广信、谢沐、高要、封阳、临贺、端溪、冯乘、富川、荔浦、猛陵。

1:士燮(xiè),字威彦,苍梧广信(今广西梧州)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割据交州一带的军阀。

14、3:高凉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设合浦郡时所置,是合浦郡五个属县之一,县治址在今高州长坡镇一带。

三国名人:无。

14、4:郁林郡。

辖21县:布山、安广、阿林、广都、中留、桂林、谭中、临尘、定周、领方、增食、雍鸡、扶南、向都、镇结、龙茗、雒容、榴江、中度、忻城县、猛陵。

三国名人:无。

14、5:合浦郡。

郡治广信(今封开县),下辖整个南海郡(粤中、粤东),还包括苍梧郡、合浦郡、荆州桂阳郡和扬州豫章郡的一部。

三国名人:无。

14、6:朱崖郡。

孙吴时设置,郡治徐闻县。

三国名人:无。

14、7:交趾郡。

公元前111年,西汉灭南越国,于南越国故地设置九郡,下辖羸娄县、安定县、苟屚县、麊泠县、曲昜县、北带县、稽徐县、西于县、龙编县、朱觏县等十县,郡治羸娄,属交趾刺史部。

三国名人:无。

14、8:九真郡。

郡治胥浦县,下辖七县:胥浦县,居风县,都庞县,余发县,咸驩县,无切县,无编县。

三国名人:无。

14、9:日南郡。

其范围在如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中部地区,辖境位于越南横山以南,即从广平省到平定省之间的沿海狭长地带,下辖朱吾县(今越南广平省美丽)、比景县(今越南广平省筝河口)、卢容县(今越南承天省顺化市北)、西卷县(今越南广治省东河)、象林县(今越南广南省会安西南)共5个县,其中西卷县为郡治。

PC:

都看到这了,点个关注跟赞吧。

你不点,他不点,老扑街迟早完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