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光孝寺的由来和历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只手的由来和历史 广州光孝寺的由来和历史

广州光孝寺的由来和历史

2024-07-12 19: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然而让光孝寺在佛教史上写下浓重笔墨的要从另一位远方来客的到来开始。我们可以从寺志里可以发现,西域的名僧昙摩耶舍也就是开山祖,来到广州传教。在很多记载如记载有关昙摩耶舍的文献《高僧传》也记录不多,人们只知道他的中文名叫法明,来自古印度。

传说中昙摩耶舍聪慧过人,有着超人的悟性,从小精通佛教经典,出家的他到各地传道受法,在公元405年到公元418年通过丝绸之路来到长安,之后又南下在广州光孝寺翻译佛经,传道佛法。昙摩耶舍在在这里建立大雄宝殿,改名为王苑朝廷寺,又叫王苑寺。几十年后昙摩耶舍回到了西域,但是他带来的文化,永远留在了广州这座光孝寺里。

公元505年在昙摩耶舍离开光孝寺半个世纪多后,天竺国高僧印度僧人智药禅师航海来到广州,他带来一株菩提树苗,把它种在寺庙里,最初的菩提树在一场电闪雷鸣中毁掉了。现在的存在的菩提树是他移载存活的分枝,1500年过去,这株菩提树渐渐称为光孝寺的象征。

公元520至公元526年,大约菩提树在光孝寺生长20年之后,达摩从印度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广州。现在寺里还有达摩井,航海碑。

达摩生于南天竺,传说他曾是南天竺国的王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为印度禅宗第28代祖师,远渡重洋,在海上漂泊了三年之后来到中国,四处传播佛家思想。最终因开创佛教传宗而闻名天下。达摩被人称为“大乘佛教,中国传宗的始祖”。光孝寺也成为中国传宗的起点。

在达摩离开光孝寺一百多年后,另一位中国佛家史上的传奇来到了光孝寺的菩提树下。公元676年,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仪凤元年,高僧惠能慕名前来那一年的四月初八,惠能法师在光孝寺落发,他留下了风动和心动的哲学。

那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纪念日,光孝寺正在召开法会。一阵风吹来,寺院里的经幡随风飘动,印宗法师看到此景,就让大家献享陈诉法意,以两位出家人为代表,各执一词,一个说是幡在动,一个说是风在动。这时惠能站出来说到“这不是幡在动,也不是风在动,人者,心在动”。此言一出,震惊四座。从此惠能在光孝寺开辟佛教南宗,被称为“禅宗六祖”。

为纪念惠能,信徒在光孝寺为纪念惠能修建了一座瘗发塔。

这座塔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塔顶材质为复玻石,就像倒扣的碗,为印度特色塔身以砖石结构勾画亭台楼阁,这是典型中国楼阁式塔。塔有七级,高7.8米,各层各面设佛龛,佛龛里面都安设了一尊佛像,粉墙上隐起红色 木兼 柱、角柱、柬额,柱头坐方栌斗承梁尖而无普柏枋,斗欹下内幽页 下施皿板。

除了瘗发塔之外,光孝寺还保存着两座国家级的建筑西铁塔和东铁塔是中国现存最早有确切纪年的铁塔。

西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六年(963),是我国现存有确切铸造年代的最早的大型铁塔,是南汉后主刘鋹的太监、内太师龚澄枢与邓氏三十二娘合造。原七级高7.7米,二十世纪30年代,台风造成塔殿塌毁压坏四层,现余三层剩3.1米,曾有着“涂金千佛塔”之称。

塔身各面遍铸小佛小龛,一二三层各有小佛208尊、204尊和168尊,正中铸一大佛龛内供坐佛。全身用铁铸成,飞天浮雕有着敦煌风格,佛像呈现出唐代仪风。

东侧的叫东铁塔,建于大宝十年 (967年),在西塔建成之后四年修建。

在光孝寺内东侧塔殿中以南汉主刘枨的名 字铸造。东铁塔大致和西铁塔相同,因为是皇帝款造,塔延多了一层专纹龙。

塔为四方形七层,现存的塔高6.5米,架有高1.3米的石刻须弥座,全塔通高7.69米,全塔有近一千尊佛像,造型生动,做工精致。南汉后主给同行宋太祖评价为“喜好工艺,不务正业”。如今这座铁塔称为光孝寺标志之一。

千百年以来,光孝寺就像时尚潮人一样,走在其他寺庙的前沿,将中西混搭得得心应手,引领寺庙潮流。为什么最新的佛教风尚和地域的文化符号总是先出现在光孝寺?

这要从广州的地理位置说起,广州是世界海上史上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道,海上丝绸沿线的商人云集广州已经两千多年,一直经久不衰。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其他国家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也使得其他国家文化在此传播,地处广州的光孝寺也成为佛教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1650年清军南下,炮轰广州城,光孝寺也笼罩于战火之中。清军入城后,光孝寺被占为兵营,隔年又由于广东贡院在清军入城时毁于战火,故把光孝寺作为贡院。期间,光孝寺进行过修建。

如今的千年古寺每天人们来来往往的点燃香火寄托心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