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三体》系列小说人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体第三部的主要内容 罗辑(《三体》系列小说人物)

罗辑(《三体》系列小说人物)

2023-11-12 00: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感情旧事剧情有何作用

作者刘慈欣的人物塑造被诟病许久,即使在书里塑造水平相对突出的人物之中,罗辑的刻画效率也并不高,因为在一些与主线无关的剧情上花了不少篇幅,拉低了墨水所包含的平均信息量,甚至被有些读者认为白白浪费文字注水剧情。但这种降低刻画效率的"水剧情"做法,却恰恰造就了罗辑在三体中的两个稀有刻画优势:代入感和人性化。

罗辑是书中私人间亲密关系/情感经历/生活细节描写最多的人物。和自己创造的虚构人物谈恋爱,荒诞的同时也是一件非常私密的体验。在别人大谈攸关人类生死存亡问题的时候,罗辑却和读者分享了他的情感经历和私密体验。这能让人更深地涉入他的情感生活,从而加强与其的情感联系,增强代入感,让他成为一个可以亲近的角色。

同时罗辑也是书中生活细节最丰富的人物,丰富的细节为人物充分展示个性提供了可能。无论是和幻想女友冬日露营,还是凶手到访时一反套路装虚弱,无论是明目张胆滥用公权隐居享受人生找梦中情人(潜规则"下属"结婚生子),还是极力说服自己喝下十七世纪的葡萄酒(自己拍的酒,跪着也要喝下去),甚至被赶下车还要追着多听两句《山楂树》,这一切可笑的甚至是犯傻的举动,让他不再"架空",成为一个有私欲有情感需求同时也有趣的人,一个褪去光环,真正有血有肉的人,一个人性化的人。而人性化同样也能促进代入感。

人类为什么不感谢罗辑

打个比方,如果有一架飞机本来要坠机,飞行员无能为力,然后一个恐怖分子站了出来以修好飞机为条件要挟所有人让他在机上绑了个炸弹,即便他什么都不做,引信还是在他手里,所有机上人员随时都有可能被他炸死,你觉得他们还有可能感谢这个救了他们命却随时也可以要他们命的恐怖分子吗?

我们的生命原本完全属于自己,如今却有一个人可以替自己做出选择随时结束我们的生命,你能不恨他吗?即使是在为我们续命,正常人也难以做到容忍这种纯恐怖分子行为。所以人类对罗辑的态度并非是愚蠢的表现,而是人之常情。

而罗辑把人性真正看得透彻,所以才能做到超然。

罗辑读出了他们目光中的含义:没有救世的能力不是你的错,但给世界以希望后又打碎它则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

身为社会学教授,他很清楚这种对当事人而言一般不可理喻的想法产生的缘由,认为是一种既定情景下的本性使然,并非故意。所以做到了建立在理解之上的释然,还在建立黑森威慑的任务中,正好利用了这种人性的恶来承受排斥和唾弃,以增加自己的负面情绪,并用自己处境的凄惨来影响三体世界的判断,从而增加威慑的可信度。

而领悟了黑森的罗辑非常清楚终极威慑的特点:威慑者和被威慑者对威慑有着相同的恐惧,所以在执剑过程中,无论外界的舆论在读者看来多么可笑匪夷所思,他的内心依然毫无波动--因为他知道这是正常的。

所以,执剑人这个工作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得到感谢,只能换来世人的恐惧和唾弃。罗辑完全明白这点,所以他不在乎。

罗辑为什么交出控制权

①对人类置身事外的态度本身就是他为了守护人类的隐藏目的而达到的高威慑度的根基。

这同样是一个无解的矛盾。他为了守护人类而使自己达到不在乎人类的状态。如果他扣着威慑控制开关不交出,一定会破坏个人的利益(保护妻女无忧地活着)与人类整体利益未必契合(此时人类整体利益已从文明延续转为高度的人权和个体自由,而持剑人是独裁者) 的平衡,达到两种利益相契合,也就是在乎了人类,这一定会导致威慑度下降。

②领悟黑暗森林法则带来的消极主义让他从宇宙尺度和置身事外的视角看待问题,而建立黑暗森林威慑的他比谁都清楚这只是一个缓兵之计,恐怖平衡坍塌的那一天终究会到来,而人类对此却毫无警觉,这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傲慢,注定了人类的毁灭,而自己无法阻挡历史的洪流。

①②两点原因汇成:

罗辑只会做自认为有希望的事,他发现人类没救,早晚要死都一样,就没必要做多余的工作。积极地强行续命并非自己的行事风格,所以他就秉承自己一贯的消极执行力,以顺应人类群体(历史)的选择。

让我工作我就好好工作,要辞退我也乖乖不干,不闹不忧不扰,卸下重担继续自己的生活。大概是"无论怎样,我都圆满完成了沉重的使命,尽了责任"的这种态度。

这也完全符合罗辑的性格,而不是对人类失望。他要是对人类失望,早该失望了,而不是苦苦等到半个世纪后的这天,而且从威慑度在90%高度波动来看,他的心理状态好得很,所以也不是累了。这种工作一旦累了就会懈怠,导致威慑度下降。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