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这3本科幻短篇小说不输《三体》,一本很普通,一本很哲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体3部曲 刘慈欣这3本科幻短篇小说不输《三体》,一本很普通,一本很哲学

刘慈欣这3本科幻短篇小说不输《三体》,一本很普通,一本很哲学

#刘慈欣这3本科幻短篇小说不输《三体》,一本很普通,一本很哲学|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说到刘慈欣,大多数人除了知道《三体》和中国科幻第一人,对于他其它作品可能所知不多。同时对于刘慈欣对于中国科幻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不甚清楚。

实际上,任何文化从业者都和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有关系,他们作品里表达的内核也会因为人生经历分出不同的阶段。

绝大多数观众只知道《三体》三部曲,可能有的读者知道被称为“三体前传”的《球状闪电》,另外刘慈欣相互间联系比较紧密的作品还有《赡养上帝》《赡养人类》。不过,今天在这里写写一个设定相互间也有紧密联系的作品。

这三部作品甚至也能看成是个科幻三部曲,只是这个三部曲一直被读者所低估,它们就是《白垩纪往事》《吞食者》和《诗云》。

这是刘慈欣最被低估的科幻小说?如果拍成电影将超越《侏罗纪公园》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里面,除了明确的《三体》是个角色,设定和故事都是连续的三部曲。其实其它很多小说设定都在一个世界观里,并且相互间是有联系的,像《赡养上帝》和《赡养人类》。

这个《白垩纪往事》《吞食者》和《诗云》也是一样的,这是被很多人忽略的恐龙三部曲,三部作品各自的内部特点与作品间的联系,如果拍成成熟的科幻片是非常厉害的。

《白垩纪往事》有非常鲜明的冷战色彩,其大背景是超级大国两极核威慑格局在白垩纪恐龙文明中的复现,同时还介入了与之共生的蚂蚁文明,这种视角在传统的国际关系叙事中是被忽略的,却在作品中被放在了主视角的位置,也和刘慈欣的评论文章《文明的返祖》中提出的“技术无产阶级”这一概念相关联。

在构建恐龙与蚂蚁的矛盾时,刘慈欣并未片面地以政治经济地位作为核心交锋点,而是从两个物种的分工本身入手推进双方的冲突;但对立的表象之下,又有外在于这种对立本身的毁灭性问题——被固定在地球轨道上的反物质陨石,和两个大国以此为基础建立的负计时威慑。

对于前者矛盾的构建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此是唯物主义史观最主要的应用场所;后者则从一个更加科幻,或者说更基本的物理关系(湮灭能的巨大能量释放)出发去安排人的决断和由此深化的冲突,尤其巧妙的是这种冲突呈现出一种建立在对立之上的共生关系,体现出了辩证法不断走向反面的运动特点,此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高级应用。

一小一大,一表一里两组矛盾共同促成了白垩纪文明的最终毁灭,而没有停滞在危险的平衡之中,结局又以末世下退化蚂蚁对未来生命(具体到文本中显然对应现代地球人类)的展望,来表达生命对“永死”的克服,旧世界的毁灭之下蕴藏的生命力量指向的是读者也即真实存在的人类文明,此掌握唯物主义辩证法之人的精神特质,是为远见与乐观。

众所周知,这个科幻小说是点子脑洞的文学,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因为点子太多而著名。特别是《三体》里放了一堆厉害的点子,而中前期的小说大多数是短篇,脑洞和点子也只有一两个。但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厉害就厉害在于,脑洞很大,同时又非常有社会,政治,文明,或者军事等的哲学思考。

如果中国电影工业到位了,而且编剧和导演还到位,将其拍成电影,论内涵和哲学是绝对强过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的,毕竟那部电影讲科幻内涵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掌握不了科学技术,反思科幻进步可能带来有危害。

刘慈欣这部科幻小说拍成电影,那就是中国版《火星人玩转地球》

《白垩纪往事》这部作品的中心关系,可抽象为高等文明与虫子。更加突出“高等文明与虫子”这一中心关系的作品还有《人和吞食者》,这部小说是《诗云》的前传,情感基调甚是悲怆。

入侵的外星恐龙把人“拿起来就吃”,刘慈欣由此入手以人类与恐龙相煎何急的关系沟通了二者的隐秘本质,同时还通过对吞食者不乏同情的历史,描绘规避了对这一入侵种族的情绪式丑化,进一步烘托出了“高等文明与虫子”这一关系的内在表达。

人本源于大同,怎有高下之分?此切合马克思主义对自然性这一概念的表达。

在小说中对这种本是同根的关系表达并未停留在吞食者代言人,雌性霸王龙大牙对蚁穴的物伤其类,而是科幻地转向了对吞食者技术水平的描述“吞食者人的技术比人类要先进许多,但这主要表现在技术的规模上而不是理论基础上。

从一个足够宏观的尺度上看,吞食者文明与人类之间是没有代差,处于同一水平的。以技术水平论代际归类,也符合刘慈欣“技术主义者”的自我定位。

那么,处于落后一方的人类就有与之一战的可能,小说男主角上校对吞食者文明的分析,以及对吞食者文明所表现出的高消耗毁灭性行为方式的描写之中,似乎蕴藏着这样一种可能性:痴迷于技术之美的刘慈欣,对冷战工业文明有着极其敏锐的批判意识。

上校卧薪尝胆的反抗最终迎来的是失败的命运,却赢得了吞食者的敬意。但他与最后的战友们在看到顽强求生的蚂蚁后,选择以自己的身躯换得地球生态恢复的可能。被“高等文明”视若虫豸的人类以自身形体的消亡,融入最卑微的生命以求自然之大义。至此,波江座文明与地球人类的败亡,能昭示吞食者帝国的胜利吗?能彰显所谓高等文明相对虫子的优越吗?

这种电影其实外国拍得还不少,通常不是以宏大的科幻大片形式出现的,而是以那种脑洞大,投资不是很高的b级片出现的,比如那部著名的《银河系漫游指南》,再到那部著名的《火星人玩转地球》。

虽然《人和吞食者》和《火星人玩转地球》完全不是一个路数,但是真能拍出来。而且也是能加喜剧元素的,拍出来一定也非常有趣。

好听旋律写完了吗?刘慈欣这本科幻小说告诉了我们答案

《诗云》是刘慈欣的早期作品,文字轻快活泼,故事诙谐幽默,几乎是一部轻喜剧。被吞食者征服成为家畜的地球人类之中有一个诗人伊伊,在村落里当教员。吞食者将他进献给在宇宙中收集艺术的神级文明,神级文明的代表在伊伊的刺激下以李白的形象现身,寻求超越伊伊所言“不可超越的艺术”也即中文诗词。

为实现这种超越,将技术视为神明的李白拉着同类在太阳系进行大规模计算,吞食者帝国的世代飞船不幸与整个太阳系陪葬,成为诗云所需的计算资源。

而李白虽然创造出了可以储存一切汉字排列组合的诗云,但无法从中找出能超越李白的诗。

将人类视为虫子的高等文明由于一个无厘头的原因(如果按照时兴的说法,这也有些不可言说的克苏鲁色彩)被更高级的“神”摧毁,这个“神”又绝非全能,不得不折服于一个高于自己的存在,而这种诗词艺术为形式的存在却是经由被前两者贬低的人类得以实现的。

最终,在空心地球的外表面,人、非人和准神共赏同一片星空,共享同一个世界,此自然之回归,是为技术主义者刘慈欣之终极追求。

如果你只知道《三体》?那就错过了刘慈欣,错过了中国科幻

最后,上面三部小说只是刘慈欣科幻小说当中的三部曲之一,而他这种作品还有很多,而且每一部短篇作品都存在着这种哲学式的表达。小说行文、文本内在结构和作者意志以及时代本身共同构成的综合体,才是一部作品的全部。

所以,我们怎能仅以最出名的作品来评判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呢?更不用提,用来评判整个中国科幻小说了。

我们评价一个作家,怎能将他在文字中表现出的拘束感当做其作品的全部呢?一个认真的分析者,应首先突破书本和作者所处环境这些现象,去把握内部性的东西。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是很难得的,刘慈欣对于中国科幻来说是很难得的。

最后,刘慈欣在《三体》后已经没什么作品了,而且他也已经度过了创作巅峰期,希望中国接下来能出现下一个刘慈欣吧。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