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光仪价格差异高达千元 无“医字号”产品也宣称护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代人哺光仪 哺光仪价格差异高达千元 无“医字号”产品也宣称护眼?

哺光仪价格差异高达千元 无“医字号”产品也宣称护眼?

2023-06-24 14: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微信图片_20230606182332.jpg

近日,被用于辅助青少年治疗近视的仪器——哺光仪,在安全性上存在不小的争议。据《中国消费者报》4月26日报道,湖南一12岁小女孩,用哺光仪激光辐射治疗近视眼,结果几个月后造成视网膜黄斑光损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对此发表锐评,尽管哺光仪控制近视的机理不够清晰,临床验证不足,辅助治疗效果存疑,但一些厂家却在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等表述。

哺光仪1 .jpeg

南都健闻记者调查发现,哺光仪的产品种类诸多,价格从数百元至万元不等。而背后的一大主要因素在于产品背后的资质。在调查中,有商家提及,没有医疗器械资质的“家用”产品依然可以用来防控近视,差别仅仅是个“证”而已。

对于不同资质的哺光仪如何选择?有何注意事项?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主任医师张一驰提到,哺光仪在使用不当时,会损伤眼内的结构,比如晶状体或黄斑,导致永久性适应损伤。“因此,它是一种具有风险的医疗器械。消费者一定要使用具有医疗器械证的哺光仪,并且要在医生的严密监控下使用。如果出现任何不适,要立刻停止使用,告知医生。”

非医疗器械款哺光仪宣称可护眼

继阿托品滴眼液、OK镜、离焦镜后,哺光仪被诸多家长视为又一近视防控的神器。

《中华眼科实验杂志》刊发《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辅助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共识(2022)》。论文中提到,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照射辅助儿童青少年近视治疗的研究应用已在国内多地开展,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RLRL眼部照射能够抑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快速增长。但由于目前尚无相关的统一标准,导致不规范应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

以“哺光仪”为关键字,在小红书平台搜索,有许多家长分享孩子使用哺光仪的心得。一位家长表示,孩子使用哺光仪十余天后,开始无意识地眨眼,还会“哼哼”,出现了明显抽动症症状,但此前推荐孩子使用该仪器的医院医生,承诺哺光仪“低功率”“绝对安全”,完全没有提及这样的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哺光仪作为新兴产品,价格悬殊背后的主要因素在于资质的不同。

哺光仪01 .jpeg

南都健闻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常见品牌包括艾尔兴、三代人、益视亮、龙达等,价格在百元至万元不等,可租可售。其中,非医疗器械款的多功能哺光仪的价格要远低于医疗器械款。

今年6月初,售卖哺光仪的某旗舰店客服人员向记者表示,非医疗器械款的多功能哺光仪属于电子产品,购买人数较多,只要3550元。有医疗器械资质的款式需要7800元。“医疗器械证办起来比较麻烦,成本也会增加。”同时,客服还承诺产品采用一类安全光源,对身体没有伤害,不用担心安全方面的问题。全程客服并未要求南都健闻记者出示任何检查结果。6月 14 日后,记者注意到上述产品已下架。

无独有偶,在淘宝平台上,某名称为智能哺光仪、护眼仪的产品价格为1199元。售卖该产品的旗舰店客服出示了“一类光源认证”而非医疗器械证,宣称售卖的哺光仪是安全的。

哺光仪0620.jpg

另一家售卖哺光仪产品的商家则向南都健闻记者解释,“哺光仪这类产品是没有强制进入医疗器械备案。我们这款是有正规的质检报告的,和有医疗器械证的哺光仪都是一类光源,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

“有医疗器械二类证的哺光仪主要是做线下渠道,进医院用的,价格普遍在9000元以上。”上述商家提道。

有效性、安全性待观察

在采访中,多位医生表示,哺光仪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有效性、安全性仍需观察。

交流02 .jpeg

然而,仍有部分推广哺光仪使用的公众号、小红书账号,经常宣称孩子使用哺光仪后眼轴缩短。

张一驰表示,哺光仪的主要原理是使用低强度红光照射眼睛来延缓近视的进展。对于哺光仪的最佳适用人群尚无定论,使用人群多集中在较容易发生近视进展的6-16岁之间。“目前哺光仪还处于早期开发阶段。”

 “目前研究观察最长时间为一年。在这期间,哺光仪确实可以有效抑制孩子的眼轴增长,”张一驰表示,这些案例,目前的研究结果是相符合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现象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长期安全性能也有待观察。

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五官科主治医师黄慧敏则表示,目前很多课题和文章显示,经哺光仪治疗后,眼轴确实能缩短。“但这种缩短只能起到维持改善的作用,真性近视还是需要戴镜矫正。”

黄慧敏提醒,如果要给孩子使用哺光仪,应该要到医院检查如下项目:裸眼视力、最佳纠正视力、眼底彩照、生物学参数测量(眼轴,建议前半年每月复查一次)、快速散瞳后电脑验光数据、眼压检查(正常眼压低于 21mmHg,高于正常眼压先停用,降低眼压后再使用)、眼底 oct (至少三个复查一次)。而有光过敏史、青光眼、青睫综合征、高眼压、眼底黄斑存在病变或损伤;白化病、银屑病、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免疫系统及全身疾病患者,不能使用哺光仪。

“每天使用仪器的次数和治疗时间要严格控制。使用后,孩子需闭眼休息。首次使用仪器,孩子感觉光线较强或者刺眼;使用一周内出现眼胀,眼痛,流泪等不适,这些情况家长要关注。”黄慧敏补充。如果出现眼角抽动、孩子反应后像治疗超过 10 分钟不消退、看颜色异常、反复出现眼胀,眼痛,流泪不适的情况,应立即停用哺光仪。

黄慧敏表示,防控近视有戴镜离焦框架眼镜、离焦框架软镜、OK镜、局部中医治疗(耳穴压豆,中药熏蒸治疗等)、拉远镜、翻转拍、VR训练、读写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户外运动每天2小时等方式,家长可以按需采用不同方式,帮助孩子保护视力。

警惕“近视可逆”说法的误导

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仍不断出现“近视可逆”的说法。某微信公众号发文称,采用包含哺光仪红光治疗在内的综合防控,能有效防控(近视)成功,此前已经有许多相关案例。公众号如是描述,“近视可逆”“近视清零”“近年来,近视防控认知的高峰不断向上突破,现已正式进入可逆转、可治疗的全新时代”。

“咱们作为家长不能知近视而不治近视,任由发展。”在建立的“某近视防控官方指导”微信群内,偶尔会出现质疑哺光仪的声音,客服人员便提供号称“眼轴缩短”的案例安抚家长。

要注意的是,早在2019年3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等部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明确表示: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从事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的机构或个人必须严格依法执业、依法经营,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表述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

近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对此发出锐评,一些未经科学验证的近视防控产品大量进入市场,背后反映的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领域盲目逐利问题。国家强调保护青少年视力,家长对治疗儿童近视心理急切。一些商家借机进入,受经济利益驱使,忽视基本的科学规范和安全要求,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大肆推销等谋取利益。有的甚至还通过教育部门、学校、公立医院等推给近视儿童及其家长。对这种现象必须高度警惕和防范,坚决防止盲目逐利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的伤害。

专题链接:眼健康研究所专题页

采写:南都记者 伍月明 实习生 康琦悦

编辑:伍月明

3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伍月明1901W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020-87006626。 阅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