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历史文化名港名镇名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亚凤凰镇凤凰村 海洋历史文化名港名镇名村

海洋历史文化名港名镇名村

2024-01-04 00: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开栏语:

  海南地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具有悠久和丰富的海洋历史文化。为讲好海南故事,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南国都市报开设“海洋历史文化名港名镇名村”专栏,以“海洋历史文化”为主题,介绍海南名镇(港)名村的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展现海南自贸港日新月异发展的新面貌。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记者 符彩云 文/图

  三亚,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国内外著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港口和码头,是它成长与发展的脉络。三亚港是这座城市的发源地,也是疍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如今的三亚港,数百条渔船成群归港、岸边渔市繁忙已成为历史;现在,码头内游艇云集,海面浪花激荡,托起海上运动产业链。

  “在那美丽神奇的鹿岭山下,有一座渔村居住着疍家,世代捕鱼以船为家,古老的文化代代传承……”

  潮起潮落,岁月如歌。如今,疍家文化在保护和传承中不断挖掘丰富内涵,激发活力,疍家风情游成为旅游新业态。

  三亚港务局游艇码头与凤凰岛遥遥相望。

  “三港分离”沧桑蜕变 疍家渔民转产转业

  三亚港地处城市中心东南面,美丽的鹿回头岭山脚,古称临川港,自古以来便是著名的渔港。

  几百年来,三亚疍家人生活在这资源丰富的渔业良港,“世世水为乡,代代舟为家;沉浮江海里,世代海江南”是老一代疍家人生活状况的写照。围绕渔业发展,三亚河入海河道两岸形成了三亚疍家人聚居的榆港和南海两大社区。

  三亚港务局游艇码头上,游客排队体验直升机旅游。

  这里一度是三亚最热闹的地方。“渔船出海作业回来后,岸上不仅做起了卖鱼生意,还有依港而建的水厂、冰厂、修理厂等配套厂房,为停靠渔船提供维修、补给等服务,这里就是渔船的‘后勤保障中心’。”天涯区榆港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梁耀光说。

  但是,三亚港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渔港码头交易场地小,制冰、冷冻等生产工艺落后,安全隐患多,交易码头对周边水域污染严重;渔船与游艇、游船的交叉穿行给海上交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渔村昔日面貌。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对海洋生态的保护,渔港的转型是必然趋势。

  2016年8月1日,三亚崖州中心渔港正式开港,标志着三亚自2005年推动的客运、货运和渔港“三港分离”愿景得以实现。如今的三亚港已经不再承担渔业职责,蜕变成旅游综合港口。

  密密麻麻的渔船不见踪迹,半悬在水中的疍家水棚变成了岸上的独栋楼房……近些年,勤劳的疍家人逐渐上岸转了行,有的做起了水产生意,有的开起了餐馆,经济条件改善不少。

  黄光波带游客上船准备出海。

  3年前,黄光波从渔民变成了一名游艇驾驶员。随着三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他很看好三亚游艇产业前景。以前黄光波就陆续考取了相关证书,早早掌握了游艇技能。“现在基本一天要出海三趟,一趟来回3小时。月收入能在万元左右。”黄光波说。

  在三亚南边海临时农贸市场里,罗水凤和家人经营着一家海鲜加工饭店,大多数疍家人也在这里开店营生。

  罗水凤的店铺在二楼,一眼望去,一条马路之隔的南边海渔村码头边,一艘艘满载游客的游艇来回穿梭,河岸对面高楼拔地而起。“变化太大了,三亚越来越美了。”看着眼前的风景,罗水凤感到既失落又开心。她偶尔会翻看手机相册里的老一代疍家人生活的照片,说起以前的故事。“我们有独特的传统特色婚礼。以前普遍穿唐装,这些服装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罗水凤向记者介绍道,语气中透露着浓浓的疍家情结。

  建设疍家文化陈列馆 留存珍贵文化记忆

  “疍家文化最能代表三亚海洋历史文化。”郑石喜说。三亚港内港的南边海路一侧,三亚疍家文化陈列馆独特的建筑风格引人注意。陈列馆正是在郑石喜的带领下发起和建设的。

  三亚疍家文化陈列馆。

  2006年,三亚疍家人聚居地之一的水居巷进行旧城改造,大部分疍家人都搬迁到别处,愈发分散。时任社区居委会书记的郑石喜意识到,保护小渔村疍家文化迫在眉睫。

  2005年,郑石喜就提议要建造疍家文化陈列馆,然而推进过程并不容易,郑石喜并没有放弃。“疍家的部分独特文化印记已经慢慢消失,疍家人文化陈列馆不仅要建,更要建好,把疍家的文化留给子孙后代,让他们记得祖辈的生活,同时也能让市民和游客更加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习俗。”

  三亚疍家文化陈列馆馆长郑石喜正在唱“咸水歌”。

  直到2012年,陈列馆才正式启动筹建。为了节省经费,郑石喜当起木工,牵头自己造。历时3年,疍家文化陈列馆正式揭牌。520平方米的陈列馆里,包含捕捞工具、渔船模型、生活器皿、渔民服饰等近千件藏品,记载着疍家人的沧桑岁月。

  不同时代的疍家渔船、各式各样的渔网、麻绳、斗笠老物件展示着疍家人智慧。“我童年时期就住在纲罾艇。” 郑石喜说,“平头艇是疍家人最早使用的渔船,当地也称‘桥仔’。陈列的各式疍家船精致逼真,这是郑石喜凭着自己的记忆将船的尺寸、模型画在纸上,经过社区老渔民的指点修改后,请造船的老师傅帮忙一起打造的成果。

  三亚疍家文化陈列馆内的渔船模型。

  “好多物品都是从老渔民家里收集来的,以后慢慢就找不到了。”在郑石喜眼中,这些物件十分宝贝。

  常年漂泊海上,疍家人创作出独特的疍家曲调“咸水歌”。近年来,郑石喜一边收录传统疍歌,一边进行新的创作,不断丰富疍家歌曲曲库,他还在陈列馆组织开展疍歌大合唱等活动,唱响疍家文化。疍歌传习所也相应落地三亚疍家文化陈列馆。为保护和传承疍家文化,郑石喜还收集材料编著书籍,记录疍家的传统文化历史。

  千帆竞发启新程 擘画游艇产业新蓝图

  三亚疍家文化陈列馆留存着沧桑辉煌的过往,见证着蒸蒸日上的当下。

  陈列馆对面,三亚国际游艇中心项目于近日正式竣工,南边海的建设氛围成为三亚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生动写照。

  三亚港务局游艇码头内游艇驰骋。

  三亚加快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三亚港功能定位进一步提升。百年老港转型蝶变,打造更纯粹的游艇港,这对三亚着力发展的游艇旅游产业是个重大利好。

  三亚港,又将成为城市发展新的符号。

  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特聘顾问、海南国际游艇交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笑铭是三亚游艇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2009年2月,鸿洲国际游艇码头打下海南第一根桩,这对三亚游艇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产业需求得到激活,到三亚港访问的游艇数量将有所增长。”胡笑铭说,随着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游艇产业链中的消费端——游艇租赁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游艇消费更趋向大众化。

  鸿洲国际游艇码头内游艇云集。

  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三亚游艇出海14.97万艘次,接待游客100.87万人次,较2022年分别同比增长68.52%和84.66%。

  “我们认为三亚游艇产业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蹒跚学步’快速发展成了全国的代表性城市。”近年来,三亚先后获评年度最佳游艇发展城市、最佳游艇旅游城市,三亚已成功迈进千艇之城。

  作为唯一以邮轮游艇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海南自贸港园区,三亚中央商务区结合《推进三亚游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以“打造亚太游艇之都”为总体目标,以“2866”行动计划为主要任务,计划搭建2个平台,建设8个重点项目,争取6项政策支持,擦亮6个游艇文化活动赛事品牌,全力推进三亚游艇全产业链发展。

  鸿洲国际游艇码头内游艇云集。

  对标世界游艇产业最高水平开放形态打造的三亚国际游艇中心于今年4月投入试运营,这是一座集游艇及相关水上装备品牌展示交易、文化创意、会议会展、轻奢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以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游艇展为目标。目前已有首批10余家龙头企业签约进驻该中心。

  三亚国际游艇中心。

  今年以来,三亚国际游艇展暨国际酒类展、三亚国际游艇中心游艇展示季等各项高规格活动陆续落地。“今年4月的游艇展中,我们创新性地将疍家咸水歌融入活动,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疍家文化的魅力。”胡笑铭一直密切关注着疍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城市发展不能忘本,疍家文化是一份珍贵的城市记忆,应延续传承下去,并以此推进文旅融合的旅游新业态。”他说。

  “未来可期!”三亚洋海船务实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卓文杰感慨道。三亚港是该公司开展海上旅游业务的基地。“三亚港游轮码头文化市集即将投入运营,将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吃喝玩乐的好去处,我们还要打造‘上天入海’的‘一站式’综合海上旅游服务。”卓文杰表示,将携手三亚中央商务区一起打造靓丽的旅游文化名片,展示三亚港全新面貌。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