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宝应乔氏家族:一门三进士名誉明清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乔叫啥 明清时期的宝应乔氏家族:一门三进士名誉明清朝

明清时期的宝应乔氏家族:一门三进士名誉明清朝

2024-07-13 04: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修史立志留芳于世

明清年间,宝应乔氏拥有众多的文人学士,他们功诗词、善书画、精医术、著书立传,给社会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尤为可贵的是参与修明史,数代人编辑《宝应县志》。

乔莱于康熙丁末(1667)进士,充壬子(1672)顺天乡试同考官。已未(1679)试博学宏词一等,改授翰林院编修,纂修《明史》。康熙二十四年(1685)大考,莱名第四,间日复试名第五。充日讲起居注官,升翰林院侍讲转侍读。纂修《三朝典训》,以国书译汉文,独能曲早本旨,语简而事详,博得康熙帝赞誉曰:“乔莱学问优长,文章古雅。”《明史》、《三朝典训》可谓是名震于世的巨作。

疏争河事后不久,乔莱中蜚语罢归,在宝应城乡择地筑园建堂,潜心经学与修志。以明万历二十年(1592)吴敏道所汇编的十二卷《宝应县志》为基础,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专心撰述,仅百余日,一手成书。通古达今,事故嬗变,不克悉载。后由其侄乔崇哲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完善,刻印成八本二十四卷《宝县县志》,称为《康熙志》又称《乔志》、《石林志》。为历代后人数次重修《县志》打下了基础。

150年后的道光二十一年(1841),乔莱的裔孙乔载繇,字孚先、号止巢。承先祖乔莱之志,存旧续新,续修《宝应县志》,线装本十册。称《重修宝应县志》,又称《道光志》。由两江盐运副使署严州府同知邑人汤世勋(乔载繇的亲属)捐资刊印。

民国二十一年(1932)探花冯煦总纂的《民国宝应县》中,乔氏的裔孙乔葆泰(字吉之)也参与收掌之职。

1991年出版的《宝应历代县志类编》,1994年出版的《宝应县志》,以及已出版的乡镇志、部门志等,无不以前志为蓝本。这是乔氏家族对宝应地区的特殊贡献。宝应人民当以为幸,乔氏族人当以为荣。

普及宝应城乡的乔氏建筑群

清康熙年间,是宝应乔氏家族发展上的鼎盛时期。庞大的乔氏家族,从政、从文、从教、从商者众多。官亨通达,人丁兴旺。物质上的丰足,提供了追求精神生活的保障。其表现之最的是,他们纷纷在宝应城乡择地买田,建房造屋。为显其家富位贵,不惜化重金大兴堂、舫、庄、祠、庵等华丽建筑。尤以乔莱为之甚。乔莱当值康熙全盛之日,朝野无事,辞官回故里,择城之东北隅,历时数年,建成全城规模最大的庭园——纵棹园。内有竹深荷净之堂、吟诗送老斋、翦松阁、洗耳亭、回峰亭、津逮桥、背山临流馆、松盘、菊圃、香雪岩、古香亭、柴门流水,山水相间,闹中有静,静中有景,是文人学士游览、诗歌唱和的集聚地。乔莱在此优游林下,借修编《明史》的经验,以爱家乡的情怀。承吴(敏道)编之旧出,仅百余日,一手成书《宝应县志》,功不可没。

附:明清时期宝应乔氏在城乡的部分建筑

乔可聘筑

柘溪草堂,四本堂、土地祠在柘沟庄。

乔迈筑

东轩,在柘沟庄。

乔莱筑

纵棹园,在城东北隅。即胡氏画川,后改建书院,民国时改建安宜学堂。

别有园,在柘溪草堂北。荷塘百亩,中有土丘,筑屋数间,叠黄石为假山,杂植卉木,水廊十数楹,曲折达草堂后。

陶园,在城内官巷北。乔莱课子处。古藤一栋,荫覆其上。后莱买宅城中,与园只一巷隔。莱归田后,筑过街小楼通之,宾客来往咸萃于此,醉陶斋、容安堂,梦花轩,留云待月之楼。

乔侍读家园,有乐志堂,得此山房、老树斋、花浮阁、晚香楼、香雪亭、不波船、在县桥东。后归朱氏。

亏园,有万巷堂,听雨舫、菜根轩、三阿草堂、小山亭。乔莱故居,在县桥东朱土彦宅之西偏。

乔氏飨堂,一在南乡柘沟庄,一在东乡射南。

乔英筑

吾园,有真意堂,集虚亭、春嘤阁,在柘沟庄。

九华庵,在北门外,清康熙八年建,训导乔英施园地二十亩。

乔兆栋筑

万竹山庄:有传香堂、环山阁、书乐斋,在北门外乔家巷。

乔出尘筑

留云堂:在官巷。

乔崇烈筑

弈园:有推任堂、来鹤楼、暄晚亭、小卉庵、成治,在县桥东乔崇烈之居,即家园西偏。

乔漌筑

困学堂:在东门外。

乔尹度筑

陆舫,有餐胜堂,在官巷。

乔燮筑

重建戚烈妇祠

乔氏族人共筑

乔氏家祠,一在姜家巷,一在堂子巷。

作者:高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