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电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一重工装配工 中邮・电新

中邮・电新

2024-07-05 05: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投资要点

  三一重能深耕风电行业十余年,传承三一制造基因。2008年公司前身三一电气有限成立,2017年成立三一新能源公司,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涉足新能源开发业务。2020年以来,公司凭借成本和制造能力优势,加速市场拓展,根据CWEA统计,2023年三一重能风机吊装量为7.41GW,在国内陆风市场市占率约10%,排名上升至第四位。公司基于双馈技术路线持续推进大型化,陆上风机已布局15MW机型,海上风电形成8.5-16MW系列产品。

  国内风电复苏,海外需求高增有望加速出海。陆风方面,预期未来陆风装机基本盘在80GW附近,以大换小+风电下乡有望合计贡献30GW/年增量,行业价格战伴随快速大型化进程持续至今,但今年年初以来的公开报价已呈现企稳态势,行业竞争格局及盈利预期迎来改善,后续可关注风机制造业务盈利修复进程。海风方面,“十四五”海风规划容量近60GW,24-25年海风装机需达到30GW,24年预计将进入新一轮的抢装期,同时深远海规划也将在十四五期间落地,海风板块有望启动新一轮成长周期。出口方面,2023年国内风电出口3.7GW,同比+60.2%,海外已成为国内主机厂商重点布局市场,出海逐步进入新阶段,中国技术、中国标准逐步落地海外。

  数智化赋能打造成本领先优势,持续布局“双海”。公司通过核心零部件自产+箱变上置技术+风机大型化+数智化持续赋能“成本领先战略”,有望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国内风机份额超过9%(陆风约10%),排名前五,且盈利能力优势明显。海风风机领域,公司推进整机和核心零部件协同设计,已布局山东东营基地,且首批机组已成功下线,未来有望进军海风市场。2023年,公司海外新突破,实现对中亚、南亚地区风电设备出海,海外订单毛利率更优,同时将带来明显的订单增量。

  盈利预测与评级

  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3.0/257.2/286.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2/27.2/30.9亿元,PE 倍数分别为12.7、10.8、9.5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一

  风机后起之秀,业绩稳健

  1.1 深耕风电领域,持续布局大功率机组

  三一重能深耕风电行业十余年,传承三一制造基因。2008年公司前身三一电气有限成立;2017年成立三一新能源公司,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涉足新能源开发业务;2022年科创板上市;目前公司陆上风机布局15MW,海上风电形成8.5-16MW系列产品。

  

  股权结构稳定: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梁稳根,截止2024Q1,梁稳根直接持股46.5%,前10大股东中,唐修国、向文波、毛中吾、袁金华、周福贵、易小刚为一致行动人。

  

  持续且广覆盖的员工持股计划,助力公司长期发展:公司2022-2024年分别激励中层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公司核心业务(技术)人员517、622、770人。

  1.2 业绩稳健,盈利能力有所回升

  历史业绩稳健。2017-2023年公司营收CAGR为45.7%,归母净利润由-2.5亿增至20.1亿。2024Q1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3、2.7亿,同比分别+10.5%、-44.9%,其中营收增长主要系风机交付速度加快,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系行业竞争加剧,风机产品毛利率下降。

  

  盈利能力有所回升。2024Q1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9.7%和15.4%,同比分别-9.3、-15.5pcts,环比分别+5.3、+2.3pcts。根据2024年5月6日公司公开的调研纪要,2023年受交付当年部分新中标较低价格订单的影响,风机毛利率从2023Q2开始逐步下降。

  

  主业由风机制造向电站产品销售延伸。2017-2023年风机制造业务营收占比经历2个峰谷,其中2020年占比最高为93.7%,主要系风电抢装,随着2021-22年陆、海风相继平价,竞争逐步加剧,导致同期毛利率的下降;发电业务主要自持电站的规模和风能条件有关,总体稳定,其中也会出售部分电站,总体“滚动开发”;EPC项目营收提升,但竞争激烈,毛利率较低。2023年开始,公司电站产品销售业务单独列示,是风机制造业务的延伸。

  资产负债率稳步下降。截至2024Q1,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2.6%,剔除预收账款/合同负债后的资产负债率为58.1%,整体财务风险处于合理水平。2024Q1,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4.6亿,去年同期为-3.8亿,主要系本期应付票据兑付的影响。

  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以研发驱动创新。公司重视研发,2020-2024Q1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稳中上升,2021-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占员工比例稳定,均超14%。2024Q1,公司研发投入为1.9亿,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为10.8%,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稳定的研发团队有助于公司保持核心技术优势。

  二

  国内风电复苏,海外需求高增有望加速出海

  2.1 陆风:装机需求复苏,风机价格短期触底

  2024年1-5月,国内新增风电装机19.8GW(+21%),装机保持增长。风电装机受项目并网节奏影响较大,5月单月新增2.9GW(+35%),预期6月或将迎来上半年并网高点。陆风方面,过往几年招标都在百GW,预期24年装机提升至80GW,同时随着风电下乡以大换小的进一步开展,将带来需求增量;海风方面,6-7月存量项目将陆续进入集中开工期,同时新项目也将启动招标工作,24年乐观预期开工将到20GW,并网规模也有望在8~10GW。

  风机大型化加速,带动装机经济性持续提升。经历22-23年连续两年的风机价格竞争后,风机价格在24年有触底企稳迹象。进入4-5月,陆续有集采订单公布中标结果,行业价格内卷得到显著缓解,陆上机组(含塔筒,4-5MW)重回2000元/kw价格水平。

  2.2 海风:各省持续推动海风建设,24年建设有望加速

  “十四五”海风规划容量近60GW,24-25年海风装机需达到30GW。根据沿海各省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各省“十四五”海风新增装机规划合计在58GW。截止2024年3月底,国内海风累计装机38GW,至2020年底累计约9GW,对应则24-25年装机需达到30GW才能完成规划目标。

  随着深远海风的逐步推进,有望打开海风增长空间。国家能源局相关领导曾表示将出台《深远海海上风电管理办法》,正式启动海上风电在国管海域的开发,同时国家能源局也委托水电总院牵头开展全国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共布局41个海上风电集群,预计总容量290GW。

  2.3 海外:装机需求持续高增,国内产业链有望加速出海

  2023年新增装机116.6GW,同比增长50%。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Global Wind Report 2024》,2023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116.6GW,同比增长50%,其中陆风新增装机105.8GW,同比增长54%,海风新增装机10.8GW,同比增长23%,主要增量由中国市场贡献,美国、欧洲装机略有回落。未来五年,海风仍然是增速最高的细分方向,CAGR达到28%,26年装机有望达到约30GW,陆风未来几年CAGR在7%。

  

  陆风装机:中国仍为全球第一大陆风装机国家,23年新增装机占全球的比重为66%,排名第二的为美国,占比在6%,但新增装机规模同比下滑约26%,第三位的是巴西,占比5%,23年增速为18%,排名4、5位的分别为德国、印度,同比增速均在50%左右。

  海风装机:目前全球海风装机集中在中国与欧洲,23年中国占比在58%,荷兰由于有项目并网,装机规模同比增长423%至1.9GW,英国以0.8GW装机量排名第三,但同比下滑29%,丹麦、德国23年并网海风规模相对较少。

  风机整机出货量高增。根据CWEA统计数据,2023年国内风机出口3.7GW,同比+60.2%。从区域分布来看,亚洲仍为第一大出口洲,其中对乌兹别克斯坦出口916MW,是出口端增长的重要来源,此外,非洲市场也有较好表现,出口规模从22年的50MW提升至938MW,主要需求国为埃及、南非,中国主机出海逐步进入新层次,中国技术、中国标准逐步落地海外。

  三

  数智化赋能打造成本领先优势,“双海”机遇拓展空间

  3.1 成本领先优势突出,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根据CWEA统计数据,公司2023年新增吊装容量为7.41GW,同比增长64%,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9.3%,同比提升0.2pct,已进入主要知名国央企、地方能源企业的供应商目录。2023年新增订单为14.1GW,对外销售容量为7.24GW,截止2023年底,在手订单15.89GW。同时公司风机制造业务毛利率领先行业,充分体现公司成本领先优势。

  

  根据CWEA统计数据,2021-2023年公司在中国市场新增吊装容量由3.21GW提升至7.41GW,市场份额由5.7%提升至9.3%,3年时间份额提升3.6pcts,公司排名由2021年第7提升至2023年第五,其中在陆上风电排名第四,实现份额的进一步提升。

  

  部分核心零部件自产,助力成本下降。叶片和电动机在风机原材料占比分别为17%和6%(第一和第三),其中叶片制造由公司位于张家口、韶山、通榆、巴彦淖尔等叶片制造基地负责,发电机制造由三一智能电机负责。以叶片为例,三一重能和电气风电叶片在风机原材料中占比分别为17%和24%,有效降低了成本。

  

  箱变上置技术全周期优势显著,公司是国内首家获得“箱变上置”大兆瓦风电机组国际认证的整机厂商。以一台4.5MW机型为例,发电机690V输出,箱变35kV输出,塔筒95m,箱变上置方案的优势有(1)减少铠装多芯电缆,约385m/台,节省成本超20万元/台;(2)较少占地20m2/台,节省2.5万元/台;(3)线损最大减少约79kW/台;(4)施工建设更为便捷。预计总计降本22.61万元/台,约50.24元/kW。

  

  公司持续布局大功率风机。公司在2022年初开始10MW平台立项研发,2023年2月,公司10MW样机正式下线,当年7月,样机正式吊装测试并正式通过240验收,当年8-11月,陆续取得型式认证、高低穿及电能质量认证等。2023年11月,三一重能成功中标黑龙江华电宁安风水山风电项目,采用10MW风电机组,是全国首个批量使用单机容量10MW机组的陆上风电项目,创下全国陆上最大商业化风机新纪录。目前公司在陆风方面布局15MW机组。

  智能制造持续赋能。在主机制造方面,实施智能制造,拥有行业内首创的柔性生产单元、脉动式装配产线和一体化仓储物流;在电机智能制造方面,采取“3212”布局,打造电机世界级灯塔工厂(3条自动化生产线,2个柔性作业区,1个智能立体仓库,2个核心作业中心);在智能化算法方面,以机理+AI构建核心竞争力,通过监控平台出更精准的预警,保证风机安全稳定运行,目前公司已实现智能预警覆盖风场220+、机组5000+、智能诊断算例90+、准确率85%+、故障率综合降低50%+、故障处理效率综合提升15%+。

  3.2 积极布局海风+海外,打造新成长点

  2023年3月31号,三一重能首套9MW海风机组在东营基地下线,正式进军海风领域。对于海风整机领域,公司持续对新材料、吊装平台、电气系统、发电机和叶片等关键技术和零部件进行研发,未来有望实现海风订单落地。

  海外实现新突破,成功出海中亚、南亚地区。海外订单陆续突破。2023年,公司海外新突破,实现对中亚、南亚地区风电设备出海,海外销售毛利率22.07%,高于国内5.25pcts。订单方面,2022年,公司中标哈萨克斯坦98MW项目,成功实现订单获取。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期间,三一重能签署了哈萨克斯坦1GW风电+储能项目三方合作协议。出货方面,2023年,公司发货发货哈萨克斯坦Dostyk 50MW和阿尔卡雷克48MW风机项目,分别发货8台和10台,单机容量分别为6.25MW和4.8MW。

  四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风电机组制造业务:公司作为国内风电整机新秀,近几年以来风电装机市占率逐年提升。公司凭借成本领先优势,同时海上风电布局加速,有望实现风机市占率持续提升,叠加出海,公司盈利能力有望企稳回升,我们假设2024-2026年公司风机销售实现营收分别147.3、168.0、187.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5.7%、17.0%、18.0%。

  风电建设服务业务:公司EPC项目有望维持稳步增长。我们假设2024-2026年公司风电建设服务业务实现营收分别18.8、21.6、24.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7%、8%、8%。

  电站产品销售:公司执行“滚动开发”战略,部分风电场在商业条件合理、转让收益客观的情况下进行对外转让,且转让主要以对外销售模式进行,我们假设2024-2026年公司电站产品销售实现营收分别50.0、60.0、66.0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0%、40%、40%。

  风力发电业务:发电业务总体稳定,我们预计风电运营业务会稳步推进。我们假设2024-2026年公司风力发电业务实现营收分别5.7、6.3、6.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70%、70%、70%。

  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3.0/257.2/286.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2/27.2/30.9亿元,PE 倍数分别为12.7、10.8、9.5倍,我们选择金风科技、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作为参考,参考可比公司,公司成本控制能力领先,同时具备“海上+海外”业务的弹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风电装机不及预期,若未来国家各类扶持政策继续退出以及存在无法预期的限制性风险,那么风电整机行业景气度也将下滑,可能进一步影响风电装机需求,进而影响公司产品出货量,影响公司业绩发展;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风电主机环节竞争较为激烈,若竞争进一步加剧,风机价格或将继续下探,可能导致公司盈利水平下滑,进而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3、海风+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由于国内陆风市场弹性有限,公司未来最大看点在于海风+海外市场的增量,而此类市场进入壁垒高于国内陆风,若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业务扩张;

  4、产品质量风险,风电平价上网以来,风机加速大型化及降本进程,考虑到风机工作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工作负载较高,若因质量缺陷出现批量产品问题,可能出现履行质保业务、损失质保金、赔偿客户发电损失、客户诉讼等风险。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