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关联词语等)的正确使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万古长青的词语 常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关联词语等)的正确使用

常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关联词语等)的正确使用

2024-06-03 23: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三节 常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关联词语等)的正确运用

一、成语

(一)知识要点

1.成语的来源。

(1)寓言故事的缩写。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2)历史事件的概括。例:纸上谈兵、负荆请罪。

(3)古书中词句的摘引或改写。例:千钧一发、口若悬河。

(4)历代俗语流传。例:掌上明珠、水落石出。

2.成语的运用。

运用成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成语的意思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要了解透彻成语的意义。

例:“斩钉截铁”不能理解为“把钉子砍断,把铁割断”,而是表示“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如果我们望文生义,就会用错。

(2)注意成语的规范性,不能随意换字、增减字。

(3)要弄清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能乱用。

例:“绘声绘色”形容叙述生动、感人,是褒义词;“天花乱坠”也语言描述生动,但含贬义。不能混用。

(4)注意书写和读音的正确。如“川流不息”不能写成“穿流不息”。

3.正确理解成语。

(1)弄清关键词语的意思。

(2)了解成语的来源。

(3)分清成语褒贬色彩。

(4)重视成语字音字形。

有些成语可以适当变化,“赤胆忠心”可以说成“忠心赤胆”。

附:非四个字的成语列举

试金石 一刀切 乱弹琴 耳边风 迅雷不及掩耳 群起而攻之 一问三不知 坐山观虎斗 可望而不可即 一不做,二不休 一而再,再而三 人不知,鬼不觉 无事不登三宝殿 不到黄河心不死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二)考题精析

[例题]根据成语的意思,按要求填空。

万古长青 千山一碧 翠色欲流

(1)这三个成语中,都有一个表示绿色的词,分别是()、()、()。

(2)这三个成语不同的地方是“万古长青”表示绿的(),“千山一碧”表示绿的(),“翠色欲流”表示绿的()。

[答案](1)青、碧、翠。(2)时间久、范围广、 形态美。

[答题点拨]用分步解释法,区分词的含义。例:“万古长青”中的“长”来体会时间久,“翠色欲流”中“欲”是“将要、快要”,体会绿色快要流动的形态美。

[例题]在()里填上反义词组成成语。

欢()喜()声()击()弄()成()

承()启()大()无()舍()求()

[答案]欢天喜地,声东击西,弄巧成拙(弄假成真),承上启下,大公无私,舍近求远。

[答题点拨]这一题既考察了对成语的掌握情况,又考察了反义词的运用能力。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注重成语的积累。

[例题]下列成语中,不属于同一类的一组是()。

A. 入木三分 舍本逐末 响遏行云

B. 不落窠臼 独具匠心 别具一格

C. 标新立异 革故鼎新 独出心裁

D. 心乱如麻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定

[答案]A。

[答题点拨]A选项中“入木三分”比喻看问题精辟、深刻,“舍本逐末”比喻放弃根本,追求末节,轻重主次倒置,“响遏行云”形容歌声、乐音嘹亮悠扬。由此可见,A组三个词不属于同一类。

B选项中三个词“不落窠臼、独具匠心、别具一格”都比喻有创造性、不落俗套,与众不同。

C选项中三个词“标新立异、革故鼎新、独出心裁”均有“去除旧的,提出的想法或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的意思。

D组三个词都是与“心”的心理活动有关的成语。

解答此类题目,要熟记成语的意思,从词义、词的使用范围等方面去区分。

[例题]在下面一段话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今年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全国人民都()。60年的光阴(),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的变化。在这()的时刻,我衷心地祝愿伟大的祖国(),祝愿伟大的人民()。

[答案]欢欣鼓舞(心潮澎湃),转瞬而逝(匆匆而过),翻天覆地(日新月异),举国欢庆,繁荣昌盛,幸福安康。

[答题点拨](1)积累成语并熟练掌握成语的词义及运用。(2)结合具体语句,读通全文填成语。(3)要留心时事要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熟语的运用

(一)知识要点

1.谚语。

谚语是人们口头上多年流传的通俗、简练、含义深刻的固定用语。在文章中使用谚语,可以使文字生动形象、增强文字表现力。谚语一般来自俗语、名言、警句、古诗词中的佳句等。

要领:这也是当前考试的热点,由于其涉及面广,种类较多,要注意在平时生活、学习中积累。

2.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说明。

要领:歇后语一般浅显易懂,重点是加强积累。

3.名句(格言、诗句等)。

格言、古诗文等都是流传久远、范围广泛的文化精粹。学习和掌握一定量的名言,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文学修养,丰富语言表达。

要领:熟读成诵,理解运用。

(二)考题精析

[例题]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

(1)一不做,()。

(2)一日为师,()。

(3)在家千日好,()。

(4)刀子嘴,()。

[答案](1)二不休。(2)终身为父。(3)出门一时难。(4)豆腐心。

[答题点拨]谚语是汉语的精华之一,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揭示一种道理,受到人们的喜欢,大多数谚语都采用了“对偶”的方式,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完成这类题必须依据平时的积累。

[例题]下面两句歇后语都是从历史故事《赤壁之战》中概括出来的,请将有关情节按限定的字数分别写出来。

(1)()()()()()——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满载而归。

[答案](1)周瑜打黄盖。(2)草船借箭。

[答题点拨]“歇后语”和“谚语”“成语”一样,都是汉语的精华。它以特殊的表现形式和生动、幽默的叙事、说理的特点,成为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较好方式。歇后语大多形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出自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的。完成时,除了依靠平时积累外,也可根据提供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回忆历史故事去分析,如本题,我们可以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去判断歇后语的前半句。

[例题]根据情景填诗句。

(1)我们常常用《汉乐府·长歌行》中的“,”的诗句告诫他人,要趁年纪还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一事无成,只留下伤悲。

(2)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答案](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答题点拨]古诗语言精炼,抒情表意非常生动、巧妙,特别是一些名家写下的妙语佳句,我们在说话、写作时恰当引用,不仅会使语言变得生动,而且在表达意思、抒发情感上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完成本题,主要是结合提供的环境去分析、判断和运用我们掌握的诗句。

三、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

(一)知识要点

用关联词语的句子,一般都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而分句与分句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正符合我们表达的需要。因此,学会正确选用关联词语是非常必要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关系。

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 ;要是……就……。

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二)考题精析

[例题]读句子,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蒙娜丽莎的身姿和交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

(2)京张铁路修不好,()惹外国人讥笑,()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3)李老师()生病了,()仍然坚持来给我们上课。

(4)《红楼梦》的作者()施耐庵,()曹雪芹。

(5)()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人,()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答案](1)既……又……;(2)不仅……还……;(3)虽然……但是……;(4)不是……而是……;(5)只有……才……。

[答题点拨]填关联词的句子都含有两个分句,答题时,先认真读句子,分析前一分句与后一分句的关系,(1)题中“大方”和“端庄”是并列的关系;(2)题中“惹外国人讥笑”和“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是递进的关系;(3)题中“生病了”和“坚持来上课”是转折的关系;(4)题中“作者”要在“施耐庵”和“曹雪芹”之间选择;(5)题中“不断攀登科学高峰”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的条件。然后再从各种关系中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这要求考生对常见几种关系的关联词要熟悉。

[例题]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他刻苦学习”和“能取得优秀的成绩”连成三个不同的句子。

(1)

(2)

(3)

[答案](1)因为他刻苦学习,所以能取得优秀的成绩。(2)他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3)如果他刻苦学习,就能取得优秀的成绩。

[答题点拨]此题考查句子的分析能力和关联词的运用能力。两个分句连成密切联系的关联句,要分析分句之间可以是哪些关系。“刻苦学习”是“能取得优秀的成绩”的原因,可以是因果关系,选择关联词“因为……所以……”把它们连起来;“刻苦学习”是“能取得优秀的成绩”的必备条件,可以是条件关系,选择关联词“只有……才……”把它们连起来;如果“刻苦学习”了,是“能取得优秀的成绩”的,可以是假设关系,选择关联词“如果……就……”把它们连起来。

四、词语归类

(一)知识要点

1.词语的性质归类。

(1)实词:包括名词(天空、草地)、形容词(漂亮、高大)、量词(朵、只、个)、动词(跳、走)、数词(一、二、三)、代词(你、我、他)六大类。

(2)虚词:包括副词(更、已经)、介词(把、被、由于……)、连词(不但……而且……) 、助词(的、地、得、着、啊、啦……)四大类。它没有实际意义,只起关联作用。

2.词的逻辑归类。

根据它们所表示的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关系等方面的不同,分成几大类,这叫做词语的逻辑归类。例如:

(1)按事物类别分类:植物(树、草等),水果(苹果、桃等),文具(笔、尺等)。

(2)按词语用途及使用范围分类:

例描写人物品质的: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描写人物神态的:垂头丧气、神采奕奕。

描写声音的:哗哗、丁冬、咕呼。

常见的词语归类方法有剔除法、排列法、对应法三种。

①剔除法。例:“黄瓜、丝瓜、西瓜、苦瓜”中不同的是“西瓜”。

②排列法。例:“交通工具—汽车—轿车—桑塔纳轿车”。

③对应法。例:“牙刷”对“刷牙”,正如“肥皂”对“洗衣”。

(二)考题精析

[例题]词语乐园。

(1)写6个报纸上经常出现的像“倒计时”这样的新词。

(2)写4个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成语。

[答案](1)豆腐渣、网友、大盘、地球村、网民、股市。(2)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喻之以理、学而不厌。

[答题点拨](1)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关注常见的新式词语。

(2)注意日积月累。例:孔子名言。

[例题]将下列词语按一定顺序排列。()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除夕 D. 清明节

[答案]D、A、B、C。

[答题点拨]这类题要根据时间的顺序对词语排列。A 端午节(农历5月初5),B 中秋节(农历8月15),C 除夕(农历12月30),D 清明节(公历4月4),所以,正确顺序是:D、A、B、C。

[例题]按要求把下列词语归类。

心惊肉跳  奋不顾身  羊肠小道  胆战心惊  夸夸其谈

舍己为人  视死如归  窃窃私语  口若悬河  心慌意乱

忐忑不安  顽强不屈  蜿蜒盘旋  汹涌澎湃  悬崖峭壁

(1)描写人物语言的:

(2)描写人物品质的:

(3)描写人物情感的:

(4)描写自然景物的:

[答案](1)夸夸其谈、窃窃私语、口若悬河。(2)奋不顾身、舍己为人、视死如归、顽强不屈。(3)心惊肉跳、胆战心惊、心慌意乱、忐忑不安。(4)羊肠小道、蜿蜒盘旋、汹涌澎湃、悬崖峭壁。

[答题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归类。可以按词语的使用范围来归类,例如夸夸其谈、窃窃私语、口若悬河是形容人物语言的。掌握此类题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词语的使用范围;积累成语,多读多背。

五、叠词

(一)知识要点

1. AAB式。例:呱呱叫。

2. ABB式。例:干巴巴。

3. AABB式。例:平平安安。

4. ABCC式。例:大腹便便。

5. AABC式。例:滔滔不绝。

6. ABAB式。例:打扫打扫。

7. A一A式。例:看一看。

注意:叠词前不能用“很、十分、非常”修饰。不能说“十分沉甸甸”。

(二)考题精析

[例题]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

怒气冲冲

恭喜恭喜

[答案]略。

[答题点拨]这类题要注意两点:第一,分清叠词的类型;第二,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