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摄影的建筑师才是好的建筑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万丽夯土建筑技术 会摄影的建筑师才是好的建筑师

会摄影的建筑师才是好的建筑师

2023-12-12 09: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空间感的形成离不开空间维度和深度提供给人的触摸感,这里,光与影是最基本的呈现。建筑与摄影,三维与二维,空间与记录其实一直都是紧密相连的。

当建筑师,会摄影吗?两个看似八杆子打不着一起的话题怎么就变成了问题?平时我们在谈论建筑时,都不离开那些决定和影响建筑史的大师们。当然, 了解建筑在社会、科技、技术、艺术这样的宏观层面上所担任的角色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师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但是,大的概念、设想、语境如果仅仅只是让建筑这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变得更加的形而上,那建筑的本质是不是被我们忽略了?其实我更想问的是, 当建筑师,我们真的比其他人更能感知并探索建筑的本质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吗?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建筑师没有过大的设计词汇和宏图,他所在乎的是空间带给人们的感受,捕捉生活在空间里的细节和一瞬。

约翰·鲍森 (John Pawon)于1949年出生于英国的约克郡 (Yorkshire)。家境十分优越的他入学了英国王室、政界、经济界的精英都必选的伊顿公学 (Eton College),由此可见鲍森的成长和教育经历都是在优质的上流阶级环境中的。但越是循规蹈矩的生活和教条,反而越容易激发人的叛逆和思考。从伊顿毕业后,他既没有立马进入大学学习,也没有回去继承家里的纺织厂生意。环游世界的旅行对他来说是个寻找自己想要什么的绝好机会:印度、旧金山、悉尼最后日本。在日本停留的一年,他为20世纪最著名的的设计师仓俣史郎 (Shiro Kuramata)工作了一年,正是这位设计师启发了他之后的建筑师生涯。

仓俣史郎 (Shiro Kuramata), ©pamono.eu

©amazon.com

回到英国后,他在世界最具声望的建筑学院之一建筑联盟学院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ute)攻读建筑学位, 建筑联盟学院的知名校友有雷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不过,他并没有完成学位,因此后面就他能不能被称作建筑师一事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1]

在当代建筑师中约翰·鲍森算不上是最出名的,他的建筑手法和审美体系算不上是最具个人风格、激进色彩的,建筑的功能性和其产生的影响扮演的社会角色也不并是他的设计重心。相比建筑师的名号,他的大部分作品其实跟室内空间设计更加相关。

Pawson's home in the Cotswolds, England. Photo by Gilbert McCarragher, ©Dezeen

Flagship store for Calvin Klein in New York. Photo by Christoph Kicherer, ©Dezeen

Abbey of Our Lady of Novy Dvur in the Czech Republic. Photo by Hisao Suzuki, ©Dezeen

约翰·鲍森的设计语言有着日本侘寂 (Wabi Sabi)的影响:即便有着时间洗礼留下的些许残缺,但仍然朴素、安静;虽然他的设计将 侘寂 ( chà jì) 里的极简和安静发挥到了极致,但他的设计并不刻画时间带来的痕迹,反而是将一切多余不必要的点缀都舍掉让时间这一矢量在任何时候都作用相同,看起来如同是时间停止了一样。就如约翰·鲍森自己所说,他的设计之所以这么极简,只因为过多的物件和堆积影响他的思考。[2]在这样物欲横流的时代,设计如同产品一样被过度生产,除了不停增加更多的想法和方案,我们生活本身里的本质其实依旧没被重视。鲍森将极简发挥如此极致,其实就是为了让人们回到感受本身,抛开其他外界的影响和修饰,你与这个空间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他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和追求不仅仅体现在他的设计,他的摄影作品和平时记录的照片更是反映了他的设计哲学。他注意到的瞬间都是在日常生活我们习惯性忽略的视角,在稀松平常的沉寂中找到值得回味的亮光。回到题目这个问题上来 - “当建筑师,会摄影吗” - 问的其实是: 要当建筑师,你的独特视角什么?无论是制作图纸,渲染设计,实际施工,一个好的建筑师是有极度敏感的空间想象能力, 能在二维和三维的呈现中找到可以相互延伸的可能,有这样想象力的人在生活中发现细节和灵感的视角也是极为敏锐的。

©John Pawson's Instagram

©John Pawson's Instagram

©John Pawson's Instagram

©John Pawson's Instagram

©John Pawson's Instagram

©John Pawson's Instagram

©John Pawson's Instagram

©John Pawson's Instagram

所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好的建筑师一定也是好的摄影师。约翰·鲍森在空间里与光影的互动,对生活气息最细腻的刻画,都是他拍照时不自觉追寻的角度,也是他在设计里最想凸显的元素。

资料引用:

[1] https://www.dezeen.com/2013/08/01/arb-threatens-dezeen-for-calling-john-pawson-an-architec/

[2] https://www.dezeen.com/2020/04/21/john-pawson-face-to-face-podcast/

建筑师说 | 追光者路易斯 · 康

建筑师说丨苏珊·波因特(Susan Point)

建筑师说 | 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 · 包赞巴克夫人

建筑师说丨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建筑师说丨肯特·拉森后:疫情时代的韧性社区

建筑师说| 女性和建筑建筑师说 | 帕特里克 · 舒马赫

建筑师说 | 石上纯也

建筑师说 | RSHP事务所华杰明

建筑师说 | 托马斯·赫兹维克

建筑师说 | 手冢贵晴 & 手冢由比

建筑师说 | 托马斯·赫兹维克

【建筑师访谈】

孟建民:从山海之间到未来之上,秦皇岛将成为渤海湾的一颗璀璨明珠 | CBC大师邀请赛

景轩:有别于部分高周转追求短期效益的效果图团队,我们坚持静下心来去反复雕琢每处细节

杨俊宴:数字化城市设计七问

刘伟 丨热爱前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们如何成为机电设计的口碑标杆

张利:北京2022年冬奥会背后的设计故事

刘可南:在反复试错中,探索“竹建”的可能

张广汉: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水雁飞:透明的切片

杨濛(西安):在形式给赋之外,建筑设计仍有许多重要的工作内容

吕品晶:以系统的思考介入乡村建设,以创新的理念表达乡村迭代 / 霍普杯解题

张之杨:始终保持高度独立性的先锋者

张一戈:设计与运营总打架,打着打着……结婚了!

孙树瓅:“锱铢必较”应是建筑师的工作态度

谷尻诚:从狗窝到大厦都可以

森惠吾 张婕:一场和中日建筑CP的聊天记录-探访“正青年建筑师”陌至建筑

罗鑫:波尔多建筑学院毕业,法国“景观无国界”协会创始人,巴黎ATELIER PHILEAS 建筑事务所项目总监,创办月球漫步建筑

Anna Andronova 孙立东:当XPS 17遇上建筑设计 - Dell采访青年建筑师

张子岳 袁烨:一次豆瓣建筑友邻的线下聚会-探访“正青年建筑师”热气建筑

郭骏:艺术是人与自然之间最直接的媒介

Richard Paul:顶级高技派事务所的中国实践 | 专访RSHP合伙人

洪人杰 KulthidaSongkittipakdee:泰国明星建筑师为何走入贫民窟,寻找东方“错”意境?

唐康硕 张淼:聚焦个体觉醒,向多维探索理想居住模式的“无名”侠侣

杜坚:我眼中的建筑师——从甲方角度看建筑师的价值与局限

刘羿: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第一个靠讲故事获奖的中国建筑师

孙树櫟:海归独立建筑师单挑大公司,打破传统做商业设计

戴珊:驻场建筑师谈“一专一村”如何打造农村夯土农宅更新

Anna:论一名建筑学大触的自我修养,俄罗斯小姐姐带你走进建筑绘画的世界

刘钰:移动空间,时代科技,新锐建筑师谈建筑产品化的探索

周隽罡:把设计做好,代表中国公司手撕各路鬼子

Amir Idiatulin:幸福古村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得主俄罗斯建筑师

张起意:从蓝天组到gmp,他是如何成为不画图的建筑师的?

白皓文:做一个新兴建筑师的勇气或许是自成一派,探索属于自己的设计之路

ZY:在北欧各大建筑事务所求索,也享受探索生活的乐趣,来听听她的故事吧

刘思雯:读书工作,做一个稳扎稳打的建筑师

吴静霆:工作快四年,26岁的建筑师又想出国深造了

吴建师 孙艺谭:罗德岛的多元化训练,让他们拿下了evolo一等奖重塑中央公园

林女士 费先生:一起读书,一起工作,一起做落地项目,留荷建筑师的浪漫爱情

Rui Li:90后产品设计师诠释乔布斯的“产品皆有灵魂”

赖建安:两万元创业,如今藏品十万余件

马岩松:异类

苏哲维:考过一注,玩过乐队,这位最爱骂建筑师的摄影师,誓要站着把钱赚了

老虫:商业空间设计师,他决定将少女的美梦嫁接到商业体

丛同学:非典型画图狗-她坚持抄绘1年的点点滴滴

楼良军:他学习施工管理,曾在全球顶尖施工单位工作,致力于提升在法华人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罗滨:法国毕业,工作于AREP、包赞巴克,创立Atelier BY Architectes,在法国执业注重设计的可实施性

李书雯:法国DPLG建筑及规划双硕士,负责AS北京分公司,创立尺间建筑,设计并创建中法双语幼儿园

张芃子:保罗·安德鲁前主创,家有两宝,法国独立开业的女建筑师

万丽 迟辛安:社区营造从跟“人”打交道开始:和“一专一村”摆龙门阵

Scarlett:在UBC唯一本科设计专业毕业后的斜杠青年现在在做什么?

王子耕:建筑师不用拘泥于造房子,可以向更多元的天性驶去

杨雨后:哈佛可能是她身上最不值一提的标签

李天雄:裸辞建筑师,自从开始了“流浪计划”,他见到了那些让他想学建筑的风景

李梦倩:离开新锐建筑工作室,在建筑新媒体开天辟地

王艺玮:我想要追求的建筑,美国给不了

黄星:MIT毕业之后,做个想家的建筑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