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房连泉:从人口普查数据看分省人口老龄化差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七普前后河南人口变化 社科院房连泉:从人口普查数据看分省人口老龄化差异

社科院房连泉:从人口普查数据看分省人口老龄化差异

2023-09-08 22: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房连泉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

七普数据发布后,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是地区间人口年龄结构的分化现象。在全国总体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同时,部分省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部分省份仍有人口红利,人口结构较为年轻。本文追踪近三次人口普查,分析各地区人口结构变化的走势及背后可能的成因。

一、2020年分省人口老龄化现状

七普公布了分省三个年龄段的数据,分别为0—14岁,15-64岁和65岁及以上。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是国际上通行的用于衡量老龄化程度的指标,该指标达到7%时意味着开始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超过14%时则代表“深度”老龄化到来,20%则意味着进入“重度”老龄化。表1将最近三次普查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分析全国和分省的人口老龄化变化趋势。

表1 各省人口年龄结构情况 (各年龄段人口占比 %)

从全国整体看,2020年末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5%,相比2010年上升4.63百个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4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全国在未来一两年内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进一步进行全球比较,根据联合国2017年的人口预测数据,由轻度老龄化走向深度老龄化这一进程,韩国用了18年(2000-2018);日本为27年(1970-1997),而许多欧洲国家则用了上百年时间,例如法国则为115年(见图1)。我国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仅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就会进入深度老龄化,这点跟之前的日本和韩国非常像,老龄化呈现在出短期内加剧。根据联合国2019年预测,中国将在2035年左右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届时65岁老年人口将超过20%以上比例。进一步与2000年的五普老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全国老龄人口占比增长增幅,由2000-2010年期间的1.91(8.87-6.96)个百分点,上升到2010-2020期间的4.63个百分点,提高了1.4倍之多,人口红利在过去10年内消失得非常快。

1 各国老龄化社会过渡时间(由轻度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

分省情况看,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最高的为辽宁(17.42%),最低的为西藏(5.67%),标准差为2.87%,各省间的老龄化差异较大。2020年全国已有12个省份为深度老龄化,有18个省份为轻度老龄化阶段,仅有西藏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突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川渝地区、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和部分老工业基地。从2010至2020年期间的老龄人口变化量看,这12个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的省份,增长幅度也是最高的,例如东北三省都增加了7个百分点以上,其他9个省份也大多增长了5个百分点以上,明显高于其他轻度老龄化地区。这反映出越是老龄化程度高的地区,人口老化速度也越快,人口结构很难逆转。如果再往年推10年看2010年的分省数据,当时全国有12个省份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除上海老龄化程度(11.53%)较高为,其他11个省份刚则迈过了7%的门槛,在至2010年的10年期间,这些省份老龄人口占比增长幅度大多为2个百分点上下,但在2010-2020期间这一指标却大幅上升。位于中部的湖北、河北和河南三省可以说代表了全国人口年龄平均结构的一个缩影,这三省为人口大省,老龄化程度为全国平均数,目前正在深度老龄化边缘,在过去20年内老龄人口占比增长了7个百分点左右。从表1中划分,以这三省为分界,上面12个省份为老龄化程度高的地区,下面17个省份人口轻度老龄化省份。

二、地区人口老龄化不均衡的成因分析

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化和人口迁移等多种因素联系在一起,最为直接的两个指标就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少子化和高龄化是造成地区人口老龄快速攀升的因素。以下根据普查数据中的0-14岁年龄段数据、推算的15-64岁人口跨省流动数据和各地预期寿命数据,来分析影响各地老龄化的因素。

(一)15-64岁劳动力人口跨省流动

人口跨省流动是造成省际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从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占比情况看,2010-2020年全国下降了5.98个百分点,所有省份无一例外都呈现出下降趋势,说明劳动力总量减少是普遍现象。七普数据公布的全国流动人口为总量为3.75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亿;相比六普数据分别增长了69.73%和44.4%,反映出人口跨省流动在持续快速增加。根据六普数据,2010年城镇跨省流动人口为7158.95万,人口净流出(流出-流入)规模最大的前5个省份依次为安徽(720万)、河南(668万)、四川(639万)、湖南(569万)和湖北(424);人口净流入(流入-流出)规模最大的5个省份依次为广东(1884万)、上海(763万)、浙江(712万)、北京(610万)和江苏(265万)。因此,六普期间地区间人口流动的基本特点是从中西部流向东南沿海。由于七普数据还未公布详细的跨省流动人口结构数据,在此根据2010至2020年期间15-64岁的人口总量变化进行推算。跨省流动人口的主力是年轻劳动者(2010年跨省流动人口中20-60岁的人口比例占比为72.36%),在汇总六普数据5-54岁年龄段人口的基础上,假设劳动年龄段人口死亡率为零,可以得出各省2020年的15-64岁人口总量(假定人口无流动),再与2020年各省的15-64年龄段实际人口数进行比较,可大致推算各省的劳动年龄人口净流量(见表2)。测算结果表明,2010-2020年期间人口流向分布已发生大幅变化,在2020年人口净流出省份排名中,仅有河南和湖南仍据前五,新加入前五的省份有黑龙江、江西和河北三省;第六和第七名分别是吉林和安徽。这说明东北省份人口流出非常明显,尤其是黑龙江,劳动年龄流出人口已占到了总人口的近20%,流失现象非常严重。而纳入人口净流入前五的省份则变化不大,包括广东、浙江、重庆、上海和江苏,相比2010唯一的替换是重庆代替北京进入前五。这说明人口流向已由过去的中西部向东部流动的格局,转变为由北向南流动,“孔雀东南飞”,人口迁移目的地越来越向东南沿海省份集中。

表2 各省15-64岁流动人口测算 (万人)

(二)0-14岁人口变化

从0-14岁人口占比情况看,2010-2020年期间全国有19个省份出现了上升,12个省份出现了下降,说明2016年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对各省的影响并不一致,但总体上各地波动幅度并不大,10年期间全国上升了1.35个百分点,各地上升最高的也不过4个百分点。2020年在进入深度人口老龄化的12个省份中,东北三省和川、渝两地,较2010年0-14岁人口占比出现了下降,说明这五省份不仅是老龄化程度重的地区,也是出生人口总量下降的地区。10年期间,0-14岁人口占比上升幅度超过3个百分点的省份有山东、天津、河北、北京和福建五地,主要位于京津冀地区,可能的影响来自于放开二胎政策后几年内这些地区生育率的上升。

(三)预期寿命延长影响

预期寿命延长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因素之一。由于七普尚未公布分省预期寿命,这里参考过去三次普查中的数据。在1990至2010年期间,全国人口预期寿命增长了6.3岁,平均每年增长0.3个百分点。2019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3岁,基本延续了10年增长3岁的趋势。从1990至2010年的分省情况看,经济发达的北上广、部分东部省份以及东北三省是预期寿命相对高的地区,这与七普数据中进入深度老龄化的省份分布是有重合的,说明了预期寿命延长对地区老龄化的影响,即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情况越重。

3各省预期寿命变化 1990年-2010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