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句诗什么意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丁香雨是什么意思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句诗什么意思?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句诗什么意思?

2024-06-03 05: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句诗什么意思?——答: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通过写景来进一步揭示女子的内心感情。第二句缺月如钩是女子抬头所见远处天上之景;这两句则是女子低头所见近处地上景色。高下远近,错落有致。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稍晚于诗人的钱珝《未展芭蕉》诗中的“芳心犹卷怯春寒”,写的就是这种景象;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物之愁,兴起、加深了人之愁,是“兴”;物之愁,亦即人之愁,又是“比”。芭蕉丁香既是诗人的精心安排,同时又是即目所见,随手拈来,显得格外自然。

【诗句出处】

《代赠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这二首诗就是写女子的相思离愁。第一首所写是黄昏时女主人公远望的百无聊赖,并写俯视楼下庭院所见景物,更增离愁;第二首则写女主人公晨间登楼时的无限愁情。这两首诗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比”与“兴”融为一体,精心结构而又毫无造作,是这两首诗的成功之处。两首诗意境优美,含蕴无穷。

【作品原文】

其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⑴,玉梯横绝月中钩⑵。

芭蕉不展丁香结⑶,同向春风各自愁。

其二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⑷。

总把春山扫眉黛⑸,不知供得几多愁?

【词句注释】

⑴望欲休:远望黄昏景色,可是很快天黑了。

⑵玉梯横绝:华美的楼梯横断,无由得上。

⑶芭蕉不展:蕉心紧裹未展。丁香结:丁香开花后其子缄结于厚壳之中。

⑷石洲:见《乐府诗集》,为思妇怀远之作。

⑸总:纵使。眉黛(dài):黛眉。古时妇女好以青黑色的颜料画眉。

【白话译文】

其一

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其二

日出东南方照耀高楼,楼上心怀离愁的人唱着《石洲》。纵然眉黛像春山、春山如眉黛,也不知承受得多少忧愁?

【创作背景】

代赠是指代人写作赠人之诗,也可能是诗人故意这样标题,并非真有代拟对象,因这类诗多写相思之情。这两首诗未编年,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

【作品赏析】

第一首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接下“欲望休”三字则维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凄然而止。这里,不仅使读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态,而且也透露出她那无奈作罢的神情。她想去望她的情人,但又欲望还休。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隔,无法相会。此连上句,是说女子渴望见到情人,因此想去眺望;但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只得止步。欲望还休,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写得巧妙逼真。“月如钩”一本作“月中钩”,意同。它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三四句仍然通过写景来进一步揭示女子的内心感情。第二句缺月如钩是女子抬头所见远处天上之景;这两句则是女子低头所见近处地上景色。高下远近,错落有致。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稍晚于诗人的钱珝《未展芭蕉》诗中的“芳心犹卷怯春寒”,写的就是这种景象;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物之愁,兴起、加深了人之愁,是“兴”;物之愁,亦即人之愁,又是“比”。芭蕉丁香既是诗人的精心安排,同时又是即目所见,随手拈来,显得格外自然。

上篇写的是黄昏的离愁。第二篇则写女主人公晨间登楼时的无限愁情。首句是化用古代乐府诗句,此句未写人,但已有人在内,人们可以想到女主人公迎着日出正凭楼愁立,次句具体写离愁别恨满怀的女主人公悲愁地唱着怨歌,二句情景如画,人物神情鲜活可见。

三、四二句也是名句,着眼于写女主人公的愁眉不展。形容女主人公的眉毛如同青山,本是以青山形状比喻眉的形状,以状愁眉不展郁结难解之态,并非女主人公有意为之。但诗人写成女主人公有意而为,即有意用青黛描眉作青山状,下句又由青山生发反跌出新意,就使诗意曲折婉转,意味深长。这位离人即使把眉画成青山也难容下几多愁绪。愁眉郁结难开变成了青山般的眉也容不下愁,这种新巧的比况就把抽象的无尽的愁情离绪具象化鲜活化,堪称巧思。青山扫扫的巧思,也不是生硬造作。而全是出之自然,由高楼远望,立即可见到青山,这青山之形酷似女主人公之眉,诗人涉笔成趣,经过巧妙联想遂融铸出此咏愁的名句。

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比”与“兴”融为一体,精心结构而又毫无造作,是这两首诗的成功之处。特别是“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两句,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诗话类编》就把第一首特别标举出来,深受赞赏。

【名家点评】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晚唐人与介甫最工于此。如李义山……“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商隐七绝如《代赠》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全篇较古律艳情尤丽。

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引纪昀:情致自佳,艳体之不伤雅者。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前二句“楼上”、“玉梯”之意,与李白之“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梯空伫立,望断归飞翼”词意相似,乃述望远之愁怀。后二句即借物写愁:丁香之结未舒,蕉叶之心不展,春风纵好,难破愁痕,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可谓善怨矣。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