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丁俊晖干什么的 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2024-05-27 05: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2

丁俊晖的行为,让我想起美国小说家勒菲斯特写的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

文章很简单,讲11岁的男孩詹姆斯和父亲一起去湖边钓鱼。

他一次次抛下杆,但却毫无收获。很长时间后,男孩终于钓上来一条鱼,并且是条大鲈鱼。

他兴奋地准备将鱼放进鱼篓,坐在一旁的父亲看了看鱼,又看了眼手表,随后示意詹姆斯将鲈鱼放回湖里。

詹姆斯不解:“这是我好不容易钓上来的,为什么要放回?”父亲告诉他:“现在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詹姆斯看了眼四周,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也没有一条船。他恳求父亲:“没人知道的,就让我把鲈鱼带回家吧。”但父亲摇摇头,坚持让儿子将鲈鱼放回湖里。

34年过去,詹姆斯成了名建筑师,人生中,他遇到过无数次道德抉择,每当那时,他总会想起那晚和父亲钓鱼的经历,然后提醒自己不轻易越过内心那条“线”。

文章最后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03

为什么要说这两件事呢?因为生活中,像丁俊晖、詹姆斯父亲这样的人很少见。

人都有一种本性:环境越是私密,人越是真实;犯错的成本越低,人越容易出错。但人生中的很多时刻,监督着我们一举一动的,只有我们自己的良心。

比如前几天,山东淄博两男两女,为了多抓几个娃娃,趁夜深无人注意,偷偷毁掉整个抓娃娃机;又比如陕西三原的一个女孩,看到针灸店前拴着小猫,趁四下无人,擅自将猫抱走……

美籍华人林达曾写过一本《历史深处的忧伤》,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真实的美国。

有一次,林达陪一帮中国朋友游览美国黄石公园大峡谷。朋友见没人注意,拿起可乐罐,就想扔进大峡谷:“这么深的峡谷,不干点什么多可惜呀!”林达吓了一跳,赶紧制止:“这是违法的。”

无独有偶,作家梁晓声也讲过一个故事。在德国夜晚的一个十字路口,一个老太太在静静地等待绿灯,而此时根本就没有车经过。坐在旁边的人不解地问:“既然路上没有车,也没人看见,为什么还要死等变灯呢?”

老太太指着远处的一座楼房说:“这不是安全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在那座楼的一扇窗户后面,说不一定有一个孩子正看着这里。我不能让孩子觉得规则可以随意被变通、被破坏,生命可以随意被蔑视。”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们都想要自由,可是我们的生活却到处是枷锁,我们也离不开枷锁。”

自由的前提就是约束,而真正的修养,就是在无人注意、无人约束的时候,也依然自己约束自己,坚持社会规则和内心道德原则;在能做各种坏事可能性的情况下,仍然做好事。

04

曾有人说,大学是一个国家的道义,看一个国家的素质如何,有时看高校对待一本书的态度就能知道。

1764年的一个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图书毁于一旦。

第二天,学校上下得知了这场重大事故,有一名学生尤其面色凝重,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的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作出选择。

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将一位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优哉游哉地阅读完后再归还。

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哈佛受赠的250本书中的唯一珍本。怎么办?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据为己有,还是光明磊落地承认错误?

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这位学生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将书还给学校。

哈佛校长先是收下书表示感谢,对学生主动还书予以奖励,随后指出他违反校规偷带藏书,将他开除出校。

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因为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校纪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更安全有效。

直白点说,就是哈佛不相信在规则监督不到、人眼看不到的地方,人依然能够遵守道德,所以哈佛更相信规则。

哈佛的理念,让我想起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提出的“品德检验法”:

给自己一些考验吧。在任何人都看不见的地方,正直地活着;就算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讲究礼仪地行动。只有真正做到这些后,人才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存在。

05

要成为一个高尚的存在,除了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他人,更重要的是无愧于自己的心。这不是件容易事,在这方面,我最佩服的人是梅贻琦。

1962年的台湾,冷雨纷飞。清华老校长梅贻琦躺在病床上,他已经不能开口说话。妻子韩咏华陪在身边,学生们也都来了,大家沉默着,气氛十分压抑,只有桌上的一个手提包引人注目。

梅贻琦去世后,大家决定打开手提包,等打开一看,全都傻眼了:里面全是清华基金的账目,一笔笔,规规矩矩,分毫不差。

清华基金是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的一部分,数额巨大,由清华每任校长执掌。自梅贻琦1931年担任清华校长开始,他走到哪,清华基金就跟到哪。

抗日战争时,梅贻琦一家在西南联大,穷得喝不起青菜汤,梅夫人冒着冷雨上街卖米糕,即使这样,梅贻琦没有动一分清华基金;

到了美国,梅贻琦和夫人住在一间连单独卧室都没有的小房子里,夫人穷得去给饭店刷盘子。他觉得对不起妻子,哽咽着对妻子说:“咏华,我对不起你。”即使这样,他还是没动一分清华基金;

他晚年在台湾生病住院,无力支付医药费,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不动清华基金。

他一生手握巨额基金,却始终是干干净净的,即使没有任何人监督,也从不做任何对不起良心的事。什么叫“君子慎独”?梅校长就叫君子慎独。

《礼记》中说:“君子慎独,不欺暗室。”但真正做到的却很少。因为独处时,没有眼睛看着你,没有道德审判你,你做的一切事都没有人知道,这个时候,一个人本来的面目就露出来了。

想起梅校长,我就想起南宋陆九渊的那句话:“慎独即不自欺。”慎独之时,人面对的是自己,是与自己的内心赤膊相见,能做到慎独的人,是战胜了自己的人,是真正活成了人的人。

06

孟德斯鸠说过的一句话:“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品德不仅体现在人前,更体现在人后,每一处细节都是一次品德的雕塑。而一个社会的文明,其实就在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恪守内心原则。

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在无人监督时不闯红灯,不偷鸡摸狗,不欺瞒,不违心;对于明星大佬们来说,是在闪光灯后不突破道德底线,不苟且,不放纵;对于企业来说,则是在背地里不应付,不乱搞,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个细节。

只有做到了这些,一个社会才能真正变得美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