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级数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般泰勒展开 泰勒级数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泰勒级数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2023-02-20 08: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先占个坑,明天给题主一个满意的推导过程。从最直观的思维开始推导。好啦好啦,刚回到家,开更开更。关于泰勒公式,是将一个存在n阶导数的原函数展开成多项式,我们首先看一下这个泰勒公式:

我们最直接的疑问是,为什么要展开,即使展开,我们为什么要展开成多项式的形式?或者更直接一些,泰勒到底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

那就让我们回到最直观的思维,我们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两辆车,一辆兰博基尼,一辆QQ,这两辆车同时停在起跑线上,跑道是无限长的笔直公路,准备比赛,我提出一个问题,十秒后,他俩跑的距离是一样的吗?这个问题可真直接,来我们来解决一下,我们目前已知的条件只有,两车的初速度都是0,但是显然我们都知道兰博基尼发动机可真强劲,不是qq能比的,发动机越强劲,那么加速度就越大,我们假设两辆车加速度都是一个常数,那么就是这样:

显然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种情况下,十秒后,兰博基尼早把qq甩得没影了。于是qq车主发奋图强,改装发动机,让qq的加速度和兰博基尼一模一样,那么由于他们加速度一模一样,那么很显然十秒后,两车所跑得距离也是一样,这很简单对吧。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复杂在哪里呢?那就是,加速度他不是个常量,是个随时间变化的函数,也就是说,加速度也有个导数,那个导数就是加速度的变化,复杂的是,加速度的加速度也不是个常数,他也在随时间变化,于是加速度的加速度也有个导数,叫加速度的加速度的加速度······没完没了可真要命,不过有一点很关键,这也是泰勒想到一个关键的点,那就是,只要两个事物的初始的速度相同,初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相同,初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变化相同,初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变化的变化相同······如果推到极限,那么这两者的运动轨迹就会无限相同,对吗?这是很直观的,我们模仿一个事物,想要模仿的越像,就不能仅仅模仿他的表面,还要模仿他的变化,如果他的变化都在变,我们就跟着变,只要每个细节都相同,那我们就真假莫辨。

我们都知道导数代表了就是当前的变化率,导数的导数就代表变化率的变化率,导数的导数的导数就是变化率的变化率的变化率······所以我们就知道,泰勒想到这里的时候就已经想通了,我要找个东西来模仿原函数,让他俩各阶导数都相同。可是什么东西才会保证有n阶导数呢?不管泰勒花了多少功夫,但是最终结果就是,泰勒发现,多项式完全符合他的要求,这家伙很听话,原函数能展开m阶,我就来一个最高阶为m的多项式,原函数为n阶,我就来个n阶的多项式:

是吧,我们只要调整我们多项式的最高阶数,我们就能求导多少次,将其每阶导数取相等于原函数的每阶导数,就能保证他们各个阶次的变化都相同,来达到模仿原函数的目的。

可能你又要问了,能随便取n阶导数的又不止多项式一个,比如还有e^x,他这家伙多好啊,不仅可以无限展开,而且!每次展开都是e^x!

但是冷静冷静!多项式还有一个谁都比不上的好处。那就是好求!我给你一个x=2.3,带进多项式虽然麻烦点,但是还是能求的,带进e^x你试试,e^2.3?我倒是要看看你打算怎么求它………(其实可以展开成多项式哈哈哈哈)

你还没有搞清楚?放心我们来实际模拟一次看看。我们假设有一辆可恶的汽车,他的速度曲线是y=e^x,也就是这样:

,我问你,1.5秒后,这破车速度是多少?如果你不查表,这题你就只能黑人问号脸了,不过我们刚刚学习了泰勒那套思维,模仿!我们可以取任何一个点开始模仿,不过我们一般取x=0那个点,个人喜好,你也可以去x=1或者x=3.1415926,嗯,只要你吃的很饱没事做的话(实际上这里我们还应该考虑收敛性的问题,但是那不是我们现在的重点,我们现在先假设不管从那里开始都能模仿成功)。好我们来模拟一下,首先在x=0时,速度是e^0=1,他的加速度也就是导数呢?也是e^0=1,好我们就拿可以求导一次的多项式来模拟,也就是g(x)=a0+a1x,对他求一次导是什么呢?

我们说了,我们要模仿x=0这个点e^x的行为,那么首先我么让初始情况相同,同时让这一点的变化相同,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

也就是说我们拿g(x)=1+x来模拟原函数e^x,来我们画图看看模拟的怎么样:

好吧,模拟的好像不太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模仿者g(x)=1+x,越来越不像e^x了,这是为啥呢?显然这是因为我们虽然保证在x=0处两者初始情况相同,变化率也相同,但是我们没有保证变化率的变化率相同,这就导致越来越不像了,那么,我们如果让变化率的变化率也相同呢?也就是让二阶导数相同,会发生什么呢?要让二阶导数相同前,我们要保证我们的多项式能求二阶导,显然之前那哥们只能求一阶导,不满足我们的要求了,于是我们找来第二个模仿者,这家伙可以求二阶导数,他长这样:

我们还是那个思路,让模仿者初始条件、变化率、变化率的变化率和原函数相同,于是:

这家伙牵上去溜溜!看看模仿的多像:

好家伙,果然比第一个更像了,怎么样更像一点呢?--------------我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整个推导过程,明天我带大家来分析那个拉格朗日余项,让大家清楚这玩意究竟是什么-----------------------

继续继续。 好我们知道了泰勒推导公式的整个思考过程,但是我们最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时候会遇到一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关于那个无限展开产生的问题。因为我们是人类,在人类的生活中,你不可能实际上去真正的实现无限展开,好在我们能容忍一定程度上的误差,所以我们可以将一个原函数泰勒展开20次,那样虽然和原本的值差了一些但是肯定差的特别小,问题是,人类无法忍受自己不知道那个误差到底是多少,换句话说,人类接受误差,但是必须知道这个误差的大小。 在这个关键的当口,有一个聪明人跳了出来,它叫做佩亚诺(也有翻译成皮亚诺),他搞出了一个皮亚诺余项。

说起佩亚诺,可能很多同学只在泰勒公式中听过这个佩亚诺余项,但是佩亚诺的贡献可不仅限于此,还记得你小时候问过的坑爹问题“1+1为什么等于2?”吗,这是佩亚诺公理哟。 好不扯远了,佩亚诺跳了出来,来研究一下如何表示这个误差,他是这么想的,我们这些人类啊,只能将泰勒公式展开到第n项,那么第n+1项到第无穷项的和就是我们的误差,这个 第n+1项到第无穷项的和 与 第n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佩亚诺进行了如下演算:

图片怎么上传不上来啊!!!!

嗯,佩亚诺看到这里,他估计和我们一样有点不知所措,“我应该如何利用这个商来描述这个误差呢?”佩亚诺陷入了沉思……但是佩亚诺不愧是佩亚诺,灵光一闪之间,他意识到,当x->a时,这个商是0!(这个0实际上是需要证明的,这也是皮亚诺所做的主要工作,因为无穷多个无穷小相加的结果也有可能不是0,这个证明大家可以自己搜一下,这里就不展开了)于是他重新整理了一下这个式子:

看着好像有点熟悉……这个定义………这个极限…………啊!好像是高阶无穷小的定义!怎么定义高阶无穷小来着?(看黄线部分)

所以,就将第n项后所有的项(误差项)的和定义为:

这就是佩亚诺余项的来历咯。虽说佩亚诺十分伟大,但是这个误差余项可并不那么完美,从推导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这个佩亚诺误差余项通过 高阶无穷小 只是描述了误差项在x趋近于a的行为,可以说,当x越远离a,这个误差余项就越不准确,不过相比我们完全无法判断误差的那种情况,推导出佩亚诺余项已经让我们迈出了一大步。

明天就到了泰勒最后的大招,拉格朗日余项了,同济数学上有对拉格朗日余项严格的推导,不过我推导的过程和他不一样,我将详细介绍我推导中的思考。

严格的演绎推理后,我自己的过程是有问题,在一个小步骤上我的模糊导致了推倒结果的偏离,我还是用同济课本上的方法来完成拉格朗日余项的推导。再次经过演绎推理后,我最终还是用自己的方法推导出来了,同济的方法我也贴上来,之后我会讲解我的推理思路,大家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进行选择。-----------------最后的分割线!-----------------

还是同样的思路,拉格朗日也想到,我只能泰勒展开n项,那被我忽略的第n项到第无穷项的和就是误差项了,于是拉格朗日在草稿纸上写下了这些误差项:

为了简化这个表达式,我们可以写成这样:

拉格朗日抓着头想,皮亚诺那小子太狡猾了,只考虑x无穷趋紧于x0的情况,而我,要在这个基础上迈出重要的一步。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究竟是怎样的创造性思维让拉格朗日观察出了G(x)居然存在这样一种特性:

然后我们引入用罗尔定理推广出的柯西中值定理:

那么,柯西中值定理和之前那个G(x)的观察结果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照着葫芦画瓢,来推演一下:

这里我们就发现误差项G(x)可以表示为:

更进一步的,我们可以这样:

于是我们得出最后的结论:

这个推导过程让人有一种小孩看雕像的感觉,当小孩看到雕像的时候,惊讶的对雕像家说:“你是怎么知道这个人像在这块石头里面的?!”,小孩不知道人像其实是雕像家一刀一刻的创造出来的,对于这个推导过程,最让人惊奇的是这一步:

为什么这里会想到除以一个(x-x0)的n+1次方,来凑成一个柯西中值定理?同济书上对这关键的一步没有做任何解释,所以我对同济书是不满意的,所以我们不妨讨论一下,雕刻家到底是如何一刀一刻的雕刻出的。接下来,我要用我自己的逻辑来雕刻这个证明。

首先,我也在纸上写出这样的表达式:

我十分清楚我想干什么,我就是想估计出,这个G(x)的范围究竟是多少?我苦思冥想,也观察到了一个现象:

这里不要忘记我们想要干什么,因为很重要,我说100遍:估计G(x) X100(我怎么可能真的说100遍(´・ω・`)。我发现,求导n+1次后,G(x0)不再恒为0,于是我非常苦恼,在纸上随便的写写画画,一不小心我写出这样一个式子: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运用,而且这里我们离想要证明的结论也还很遥远,但是我这个时候是有点激动起来了,我接着写下来这样一个式子:

然后我就蹦起来了,我,我我,虽然我得到的是G(x)的n阶导数,但是我能够把它积分回去啊↖(^ω^)↗,于是:

同理我们能够依次往上积分:

看到最后那个G(x)了吗?这不就是我想要的东西吗?

实际上,让我推导出来之后,我立刻理解了同济那个推导的思维,我是积分回去,它是求导出来,我们俩种方式是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往同一个目标推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