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奔”参战的沙俄,扒一扒俄国一战前的经济发展情况究竟如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战前各国实力对比知乎 “裸奔”参战的沙俄,扒一扒俄国一战前的经济发展情况究竟如何

“裸奔”参战的沙俄,扒一扒俄国一战前的经济发展情况究竟如何

2024-07-15 20: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引言

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视察萨拉热窝时遇刺,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爆发。8 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此后,法国、英国等协约国相继参战,一战全面爆发。然而,与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工业体系相对完备的国家相比,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并不具备参加世界大战的经济条件。1913年,俄国国民收160亿卢布,仅仅相当于同期美国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俄国加工业产值仅占世界总量的5.5%。

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此外,俄国工业布局严重不均衡,工商业发展高度依赖外资。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的封建色彩浓重,欧俄农业人口严重过剩,城市难以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缓慢。这些经济现状使得在英法德等全副武装的重工业国面前,参战的俄国如同“裸奔”。

一、一战前的俄国工业虽有所发展,但绝对规模偏小、布局严重失衡且严重依赖外资,商业则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商品流通机制

1900 年,俄国企业数量为 25327 家,总产值约32亿卢布,工人近205万人,到1913年分别发展到 29415 家、74 亿卢布和311万人。1909—1913年,俄国企业数量增长16.1%,总产值增长1.3倍,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由1553卢布提高到2362 卢布,增长 52% 。

20世纪初俄国的工厂

1861-1913年,钢俄国的铁年产量由32万吨增至491万吨,煤的产量由37万吨增至3.6亿吨,粮食产量8700万吨,石油由0.2万吨増至680万吨,此外,沙俄还是当时仅有的两个人口破亿的国家之一,人口超过1.7亿,是德国的一倍有余。尽管在部分经济指标,沙俄对德国实现了超越,但是工业总产值方面,沙俄却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一的水平,且俄国工业的发展上存着着诸多的问题。

沙俄版图

一是俄国工业布局严重失衡。大部分企业集中在五六个欧俄地区,中部工业区、乌克兰、乌拉尔地区、西北地区和波罗的海沿岸的企业数量占全俄的57.8%,产值占64.7%,工人数量占68.5%。各地区生产集约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存在极大差距。乌克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生产集约化程度很高,而乌拉尔和中部工业区的生产则比较粗放。因此,战前俄国各地区资本主义工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各地区的工业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二是俄国铁路运输的保证能力薄弱。虽然20世纪初俄国铁路建设规模宏大,而且于1913年跻身“世界五强”, 铁路里程达到70000公里,总里程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但俄国铁路网密度低,铁路布局不合理。1913 年,美国的铁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铁路长度1.4公里,欧洲为8公里,俄国则只有0.3公里,而且铁路主要位于欧俄地区,边远省份尤其是西伯利亚和远东铁路运力严重不足。

俄国的铁路

三是俄国高度依赖外国资本。到1914年,俄国52% 的银行资本集中在 7 家最大的银行,这些银行实际上都是外国银行的子公司。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俄国通过贷款和直接投资等方式,积极输入资本。 1900 年,外国投资约占俄国股份公司总资本的 29%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这一比重提高到 33% 。俄国工业也严重依赖外国资本,外资在1916—1917 年间增加到22.5亿卢布,大约占俄工业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外国资本垄断了俄国南部70%的生铁冶炼和制成品、约60% 的石油开采量以及90%的电力企业。所以,外资一定意义上可以直接影响俄国经济。

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俄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商品流通机制。1900年,全俄城市商品交易额为46亿卢布,但其中37% 来自莫斯科和彼得堡。1900—1913 年,登记贸易额增长了59.3%,达196 亿卢布,但商品流通体系有待加强。据统,1912年全俄116.62万家应该领取营业执照的贸易企业中,批发和零售企业 18.32万家(15.7% ) ,小货摊 60.81万个( 52.1% ) ,售货亭32.92 万个(29.9% ) ,流动售货企 业1.07万家 ( 0.9% ) ,货郎 1.5 万人(1.3% )。落后的集市贸易仍然存在。1911年俄国共有近 1.6万个展销会,总交易额 110 亿卢布,其中约 87% 来自建堂节期间乡 村举办的小型展销会,交易额超过100万卢布的大型展销会只有23 个。马卡里耶夫展销会( 下诺夫哥罗德)和伊尔比特展销会( 彼尔姆省) 是全俄有较大影响的展销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俄国城市居民人均商品交易额 430 卢布,农村居民则不超过22卢布。

总而言之,一战前的俄国工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英法德等其他参战国家。

俄国与其他国家的对比

二、一战前的俄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传统和落后,粮食单产和粮食商品率均十分低下,粮食出口结构单一,农村人口严重过剩,反映出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未能有效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农业约占俄国国民收入的 50%,农业人口占全俄总人口 2 /3 以上。 虽然农奴制改革显著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 欧俄农业人口严重过剩,耕地短缺; 城市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无力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所有这些因素无疑延长了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过程。

俄国农村

此外,20世纪的俄国农村生产条件也较差。1901—1915年,播种面积仅增长14.6%,低于人口增速,结果,同期农村居民人均耕地面积从0. 66 俄亩降至 0.62俄亩,下降 6%。耕作水平落后,主要依靠广种薄收。1906—1907 年至 1913年,虽然粮食和饲料总产量增长54.3%,而单产仅增长10.4%。农村畜力日益短缺,1888—1891年至1912 年,农户户均马匹数量由 2.3匹降至1.97 匹,只有一匹马和无马的农户比例则由55.9% 升至65.2%。粮食需求,其中包括商品粮需求增长导致牲畜饲料播种面积减少,结果,1902—1904年至 1911—1913年,俄国每百人平均牲畜保有量由 63.9头降至 55.3头。 农民经济的有机肥使用量下降。此外,俄国的农业技术水平也很低下。截止1911年计全国只有铁犁420万把,铁耙不到50万个,几乎没有什么农业机械,而仍以1000万把木犁和2500万个木耙为主要农具。

俄国农民

鉴于上述粮食生产条件,农民的粮食消费水平自然较低。尽管 1907—1909年到 1911—1913年农民粮食消费标准由 20.9普特提高到21.3普特,但在欧洲的排名仍然靠后。1913年,俄国人均消费粮食 23 普特,远低于欧陆各国。俄国农民一昼夜口粮提供的热量只有2617卡路里,明显低于意大利的 3565卡路里、芬兰的3674卡路里和美国的3785卡路里。

一战前,俄国的粮食单产能力远远低于欧洲国家和美国,如果以世界6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平均单产为100,俄国只有75。此外,俄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也明显落后于竞争伙伴,农业的集约化程度极低。

沙俄的欧洲部分的人口密度很高,导致该地区农民经济的规模大幅低于国外水平。俄国农民主要通过租赁和购买方式弥补耕地不足。购买土地的数量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欧俄农民购买土地的数量占其土地总量的比重不高( 11.2% ),其中西北部地区最高,达 23.1% ,南部草原地区则为18. 4% ,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却只有 0.04% 。俄国农村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可见一斑。

俄国农村

俄国农业投资明显低于西欧竞争伙伴。 以1913 年为例,俄国 1 俄亩耕地投入8.6卢布,德国则投入31卢布。从改良农具的使用情况看,俄国与欧洲工业发达国家和美国相去甚远。到十月革命以前,近半数农民仍使用木犁从事生产活动,耕地不足9俄亩的农户基本上没有脱谷机和选粮机等改良农具。俄国中部地区12个县的统计数字表明,无农具农户约占 27%。 1887—1888年,畜力劳动占粮食产值的比重为61.2% ,1912—1914 年该数字降至 60.2%,几乎没有变化。 这表明俄国农业发展水平落后,现代化农具普及程度较低。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俄国农民经济的粮食商品率极低。绝大部分谷物和马铃薯用于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消费,只有20% 左右的粮食进入市场流通。粮食短缺地区甚至不得不添购粮食以缓解需求压力。

粮食在俄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占重要地位。1909—1913 年,俄国 年均出口粮食7.27亿普特,仅1910年就出口粮食8.47亿普特。1910—1911 年,俄国小麦出口占世界小麦出口总量的 21.9%,某些年份这一比例高达1 /3。粮食出口一度占俄国出口总收入的50% 以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之一。但粮食出口结构反映出其经济发展落后。例如,1911年美国出口的粮食中,面粉的比重占81.2%,同期俄国出口的粮食则主要为原粮( 占 97.9% ) ,面粉比重只有2.1%。农业发展水平低导致俄国在国际粮食市场的竞争力下降。1912 年,德国等西欧国家开始积极进军芬兰、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等俄国传统的面粉出口市场,俄国的粮食出口 空间受到排挤。除技术原因外,粮食单产水平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及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等因素也极大地制约了俄国作为粮食生产国的潜力。

俄国农村手工业

从农业雇佣劳动角度看,1897 年俄国农业工人数量为270 万人,不足雇佣劳动力总数( 910万人) 的 1 /3。到1914年,俄国雇佣工人数量增至1500万 - 1700万,但农业工人的比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全俄 1.7亿人口中,工人总数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不超过10% 。融入城市经济生活是解决农业人口过剩问题的被迫选择,但这方面同样存在颇多问题。1900 年代初,4 460万农村男女劳动力中,农业生产仅需要1510万人,外出打短工1200万到1420万人,剩余劳动力达 1310万到1530万人,而城市和农村资产阶级的劳动力需求明显低于实际供给能力,农村人口过剩问题日益严重。俄国社会结构失衡。一战前地主、城市大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商人占全国人口的16. 3%,农民和手工业者占 66.7%,富农约占农民经济总数的 15% 。

总之,在一战前,俄国的农业发展是极度落后的。

三、结语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20世纪初,为了应对可能爆发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军事冲突。俄国军事上投入了巨资,国家军工生产预算从1908年的6亿卢布增长到1913年的9.6亿。军事财政预算占全国总财富的比例从1908年的23%增长到1913年的28%。在这六年里,军事工业财政预算达到42.4亿。俄国政府购买武器所花的费用则从1908年的六千万卢布增长到1913年的一亿六千万,增长了167%。

参战的俄国军队

然而,战争终究靠的是综合经济实力,靠购买武器只能维持短期战争。尽管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英德法等国而言,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依旧落后、农业领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然未能有效产生,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却需独立面对德国、奥匈、奥斯曼等东线多国部队的俄国,如同“裸奔”参战。因此。战争一开始,俄国国民经济便陷入了困境。 军工生产不足,前线武器弹药也严重不足,由此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损失。在忍无可忍之下,1917年,俄国相继爆发了二月革命,将罗曼洛夫王朝推向了终点。

参考资料

《俄国通史简编》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俄国发展工业的措施述评》

《俄罗斯史》

《苏联兴亡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