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11篇(全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年级拼音检测活动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11篇(全文)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11篇(全文)

2024-07-11 08: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精选11篇)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第1篇

3、活动学习法。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如集体演唱《弟子规》,配乐背诵,边诵经边跳皮筋等。

五、教学评价

1、每周评价:评价的时间是星期一早上。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颗星。该生即指定为一周的诵读班长。每天由值周班长领诵。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着书,补念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颗星。

2、每学期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考核内容为诵读优秀诗文(随机抽取两首)或片段。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篇三

特色项目:经典诵读

主讲教师:於斌静 沈美娟 李雪君 郑露

教学材料:

材料一:《三字经》

教材二:浙江文艺出版社《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教材三:长春出版社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中心编写的《日有所诵》一年级读本上卷。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授课时间:一学期早自习经典诵读20分钟;语文课前3分钟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二、课程内容:

新课标优秀古诗文推荐:

一年级上:《江南》 、《敕勒歌》、《风》、《咏柳》、

《凉州词》、《登鹳雀楼》、《凉州词》、《出塞》

一年级下:《芙蓉楼送辛渐》、《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

《日有所诵》上卷推荐:

第一单元:《蜻蜓》《小溪给咱洗脚》

第二单元:《松塔》 《蝉》

第三单元:《问答歌》

第四单元:《野牵牛》 《相思》

第五单元:《半半歌《 《秋浦歌》

第六单元:《小花鼓》

第七单元:《鹦鹉》

第八单元:《虎大王》 《杏花》

下卷:

第一单元:《浪娃娃》《海浪》

第二单元:《九九歌》 《西瓜娃娃》

第三单元:《拜新月》

第四单元:《春天》《太阳公公》

第五单元:《蝴蝶飞》《独望》

第六单元:《小螳螂》《星星和露珠》

第七单元:《蚕宝宝》

第八单元:《圆圆圈圈》 《魔术》

三、课程实施建议:

(1)利用晨读、语文课开始或结束前、自习课等零星时间,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充分、高效利用时间诵读经典。

(2)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如诵读接龙、诵读传花、诵读表演等,让学生在动一动、演一演、玩一玩中快乐诵读。

(3)举行各种诵读竞赛活动。

(4)每个学生拥有一张 亲近经典 成绩记载卡,记载学生诵读的进度、比赛的成绩等。

(5)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开展 经典诵读亲子一刻钟 活动,将经典诵读向家庭延伸,巩固诵读效果。

(6)营造环境,持之以恒。老师和家长们关键 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 。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润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

组织形式:班级授课

场地:教室或多功能阅览室

设备:多媒体等音像设备

班级规模:40左右

授课方法:

1、让孩子静心读

2、让孩子坚持读

3、让孩子快乐读

4、让孩子成功读

四、评价:

1、评价的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将 诵读千古文章,传承文化经典 的读书教育活动作为经典诵读的中心,开展关于 三字经 的诵读活动,希望通过这项读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礼仪素养,让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努力做到懂事一点、孝顺一点、礼貌一点、文明一点,力争让他们走在同龄孩子的前列!

2、评价内容

(1)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保持度。

(2)学生诵读经典的量化积累及熟练程度。

8首古诗必背。可申报状元。

每递减2首,降一个等级。分别是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3、评价的多维形式

组织形式:

(1)自评

(2)同学评

(3)校评

(4)家长评

测试形式:

(1)听力对测

(2)背诵测试

(3)朗读测试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第2篇

上海市奉贤区齐贤学校 黄玲

【摘要】这些年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章很多

但很少有具体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 本文试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上提出一点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 语文 阅读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书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朗读和默读 ”可见

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 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指导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

”张田若先生则说得更进一层:“阅读教学第一是读 第二是读 第三还是读

”这些都是强调多读的好处

对于理解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较强、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中高年级学生来说 可能并不太困难

但是对于刚从幼儿园上来的一年级学生 理解能力还很低

甚至连很多字都不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 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 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本文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

企图尝试对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在笔者看来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 不纯粹是一种“阅读”的教学

不纯粹是一种只注重文本本身“多读”的教学 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活动过程 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 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认为

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 同时结合各项训练活动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 阅读教学之目的

我以为首先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 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 其意乃在使学生渐渐于善读

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 ”又说:“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 仅仅心知其故 而习惯没有养成 还是不济事的 ”可见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可以说对于一个人一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具体到一年级的学生身上 又要作何理解?如何实施呢?

首先

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 如每次读书之前

可引导学生诵读读书歌:“小朋友们 读书啦!读书啦!身坐正 脚放平

眼离书本一尺 左手轻轻按 右手慢慢移 做到读准字音 不加字、不漏字 字字过目 按标点正确停顿

”这是最开始指导阅读的儿歌 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

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 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 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 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

这第一步还只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起步 但这一步虽艰难却至关重要!

二、激发朗读兴趣多读以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每一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中

第一项一般都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上课伊始

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导语、图片或创设相应的情景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如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蜗牛学艺》

就可以通过一个“蜗牛”的谜语小故事导入:“小朋友们 这只小蜗牛本领可真大 可以背着屋子到处走呢 可是

这只小蜗牛

还嫌自己的本领不够大 于是 有一天

这只小蜗牛走出家门 拜师学艺去了” 这只小蜗牛在学本领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小故事呢?小朋友们 快去读一下课文 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吧 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

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然后在兴趣的激发下 去“初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 读流利 在读的时候

一定要训练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并且读出声来

从视、听两个通道去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 如果拼音不熟练 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

尤其是对于比较难读的字音或长句子 教师应加以梳理

帮助学生尽快读正确、读通顺

为有感情的阅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

老师一定要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

可以通过同桌互读、男女生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 在学生朗读中或朗读后 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从而保持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教师当好指挥家 调动各种感官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读懂了文字 理解了文本的意思

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链接以后 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 在很大程度上讲

“有感情朗读”是读者情感外显的一种行为 凭借读来抒发读者内心的情感 而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

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 所以

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

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要示范引导 以情带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 首先应该在朗读上

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是一种美丽的境界

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

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课堂 ”教师的范读是朗读教学的最好的资源 小学生

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 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 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

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 当学生想读好

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 教师可适时点拨 或示范朗读 教师的即兴范读

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 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 这些体态语言

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谓“无声胜有声” 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 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 走进文本

2、抓关键词句 感悟品读

在朗读时

如果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

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蜗牛学艺》一课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兔子”的热情

可以通过老师范读中语音强调“兔子主动找上门来”中的“主动”和“找”这两个词来帮助学生体会兔子的热情 果然

老师这样读了之后

学生都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热情的兔子”就这样蹦出来了 先抓住重点词品读 然后连贯起来读句子 就能较顺利地读好课文 读出感情

3、创设情境 引发共鸣

让学生想读、爱读

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等手段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进入角色

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如学习《棉花姑娘》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 老师戴上头饰扮演燕子 全班同学做棉花姑娘

引导学生理解燕子想帮却帮不上忙时 教师可很为难地说:“听了你们这样请求 我特别想帮你们

可是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 帮不了你们的忙 谁来教教我

我该怎么回答棉花姑娘?”学生听老师这么一说 有的摆手 有的摇头

有的叹气地教起老师来:“对不起 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

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学生读得非常投入 特别入情

剩下的两个并列段不用老师引导 学生就能读得津津有味 学生进入情境后越读越想读 越读越爱读

完全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了

4、转换角色

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

表演朗读是一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阅读形式 因为低年级的课文故事情节鲜明、富有童趣 用表演读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

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及相关语言的表达、记忆;通过演读 化抽象为形象 化难为易

能很好地突出课文重点 突破难点 突现特点

《蜗牛学艺》这篇有趣的故事

通过伤心失望的“小蜗牛”和热情的“兔子”、“蝴蝶”、鸭子“它们之间的对话 再加上老师适当的引导和指挥 班上的朗读气氛非常热烈

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高、一浪高过一浪

5、老师要当好指挥 及时激励和评价

在平时的朗读训练时 老师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 ”你读得可真好!“ ”真棒

比老师读得还好!“......即使读得不够好时 老师也要说”读得有点感觉了 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性 更要有指导性和针对性 要能够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

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 教师可说:”你的声音真洪亮

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 声音很美

但是声音太小时

教师就说:”你读得可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等等 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其他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 得到表扬和激励 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

当然

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不止这些

还有个别读、指名读、男女生读、接读、引读、齐读、配乐读、比赛读、以评促读 等等

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课堂中可以穿插进行 互为补充

总之

”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尤其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 由不会读到会读

由初读到熟读和感情朗读 这样层层递进 层层深入

在语文课堂中占据核心地位的 只能是读

切忌过多的讲解 在读中学习字词 在读中理解课文 在读中明白道理 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语文阅.张艺池.吉林教育.2009

2、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沈薇.新课程研究.2009 2

3、一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试用本)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第3篇

一、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弊端与问题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通常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要角色,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一股脑儿地讲授给学生,而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以被动的形式进行学习,知识点全靠死记硬背。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大打折扣,学习成绩更是难以提高。课堂教学中,正确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作为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却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另外,在传统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备课不充分,对教材内容理解不透彻,无法掌控教学的全过程,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与预期效果完全不同,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在教学目标上,刻板地照抄参考书上的词汇、语言,难以引导学生对知识技巧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与实际生活脱离严重,这样必然无法使学生在阅读中带入真情实感,也就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二、优化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巧妙提问,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善于通过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进行提问,不仅有助于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艺术感,而且可以在师生的互动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实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科学的提问要求教师对问题内容和提问时间把握得恰到好处,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直接观察法,一般适用于低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图画内容提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内容寻找答案,提问方式可以为:图画上有什么内容?你看到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2)联系实际生活,学习不光只限于课本内容还包含生活中的内容,很多阅读理解中的问题都需要结合实际来进行理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在生活中你遇见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说什么?你会帮助她吗?怎么帮?这就需要学生联系生活来进行回答。(3)设置系列相关问题法,提问的问题环环相扣引发学生思考。在四年级下册(苏教版)课文《番茄太阳》中,教师可将文章主线以问题的形式串联起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了文章的主线,很容易去理解全文的主题与内容。(4)横向迁移法,以课文中的共同元素进行提问,先抛出一个问题再提出类似性质的问题。(5)矛盾质疑法,找到文章中作者前后矛盾的观点,或者与之前知识相矛盾的观点来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其体会作者的复杂心理与情感。

(二)重视读书方法,培养良好规律

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生学好阅读水平的关键,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自觉地在阅读上付出时间,同时也会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对此,教师要在课堂外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学习交流,而这也是知识内化提升的过程。通过正确的读书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1)教材,教师在对教材文章进行讲解前,可提前了解作者,通过作者的奇闻趣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得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之外对课外知识也进行涉猎。(2)故事,教师可以挑选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悬念的故事在休息时间读给学生,在精彩处停下,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或图书角寻找书籍了解完整的故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3)活动,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可定期举办读书分享活动,并选出“读书明星”给以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反复几次后学生便不需引导,自行进行阅读了。

(三)边读边悟,手脑并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时,不能仅仅用脑子进行思考,还应多动手,如:对重点内容做批注、圈点画线、摘抄、做笔记等等。这些方式在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同时还能帮助其更深层次地去理解文章知识并提高记忆质量;同时,动笔思考的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自学能力。随着学生动笔习惯的逐渐养成,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写一些相关的阅读心得,及时记录自己的读书感悟。在这样的反复训练中,学生可以积累知识,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行了分析,并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为例介绍了一些关于优化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帮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建平.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科技文汇,2015(1).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96-02

涉身于教育赋心于教育,才可发现教育这行之乐。灌育蓓蕾,使其沐受古今之精華汲取中外之养分,于数年后茁壮立于天地,其乐何穷。入行便着手带着一群可爱的精灵,探身于教育这一趣味无穷的天地。但要真正做到教之乐学之愉却也不易。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做到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另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其实也不外乎听、说、读、写、看、感这几方面。但针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要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便要从课堂内外,生活中挖掘一些可用的有意义的资源。而教材本身就包含者无尽的资源,需要每位任课教师去探究挖掘以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去汲取营养。

阅读教学不论在任何一个学段都是一个重点,我个人认为小学低段也一样,在侧重识字写字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应努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一些感知性的乐趣,从低段就培养孩子们对于语言的热爱之情。《新课标》中在小学低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及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乐于与人交流;能够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此外还有一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因此教师因特别重视阅读教学的教授,以从小培养学生这种最基本和最必须的语文素养。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安排六大单元的阅读教学,分别从景物、童话故事,生活场景、名人史事方面渗透语文素养的理念。结合孩子们的特点,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及动力,一定要让孩子们主动去发现乐趣主动去学。

在课堂教学三步导学模式中首先和必要的便是激情导课,这个导课模式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而且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师生基之于课本的互动过程。结合阅读教学就是一定要让孩子们愿意走进去一同探究与欣赏文本的美。很多优秀的教师之所以吸引学生,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在学生意愿与文本内容的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他们只作为引路人,桥梁的另一端便是孩子们自主探索的乐园!三步导学的第二阶段便是民主导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阅读中怎样引导孩子们去或自主或合作学习呢?在阅读中怎样让孩子们去感悟与欣赏呢?质疑--探疑--解疑--归疑;发现--感受--鼓励--总结这是我个人总结的两种阅读教学的方法,前者适用于读事明理型,后者适用于看景悟情型,或者在一些文章中这两种方法也是可以相互参用的。例如在第八单元中有一课《司马光》,一篇让大人小孩都受益颇多的经典课文。拿来给小孩子讲,除了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外,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还有很大的教学容量可以给老师发挥,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可以给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是主体不妨让他们自由一点去探索,看看他们在某一危险环境当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听听他们在同一危急情况下的处理方式,说说他们自己的理由。这就是质疑--发现,之后老师要进行鼓励--总结。阅读阅读,让孩子们自己乐意去读,读出乐趣读出知识才是主旨所在。本册还有一些贴近生活的文章比如《奶奶的白发》、《好学的爸爸》,从生活贴入学习,在课文与生活实际中寻找契合点,让孩子们从生活感悟中读出奶奶的辛劳与不易;读出爸爸的好学与上进,在文本中激发孩子们对于长辈的敬爱之情体贴之情;激发孩子们乐学向上的主动之意。在引导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引导换词感悟,情景模拟对话读,反面假设推导读,设身处地感悟读等等。方法永远服务于效果,只有让孩子们好读,多读,读好,读出感情,这节阅读课才上的才算是大致达标。

要从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光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平常的教学中教授一些方法。让孩子们知道该怎样读书,对于低段要给出一些基本的目标,让学生清楚自己要干什么。除了读通读顺读准确读流利不错读漏读读断句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外,还应该在这些基础上读出感情!或者针对于文章让孩子们读出一些信息,从文字背后捕捉一些明显的信息,这样日复一日的提高孩子们对于语言的感受力和敏锐力。比如第四课《春到梅花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人流”是什么样子的?欢乐的海洋又是怎么的局面?通过有感情的多次朗读,应该努力引导孩子们通过字面看到画面,通过画面悟到情面。又比如第十五课《放小鸟》:我听到窗外有一只小鸟在焦急的叫唤,这只小鸟同被我“关”起来的那只可爱的小鸟有什么关系?它在叫什么?它为什么叫得那么焦急?我最后为什么决定放小鸟?读文章我们不仅要读出字面交待的信息,还要看到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融洽美好。又比如《司马光》:公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从这句话你知道了公园里置放的一些东西,除此之外,还能感受到什么呢?老师应该善于去引导孩子们质疑探究主动发现,如果没有假山,没有水缸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第5篇

涉身于教育赋心于教育,才可发现教育这行之乐。灌育蓓蕾,使其沐受古今之精华汲取中外之养分,于数年后茁壮立于天地,其乐何穷。入行便着手带着一群可爱的精灵,探身于教育这一趣味无穷的天地。但要真正做到教之乐学之愉却也不易。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做到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另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其实也不外乎听、说、读、写、看、感这几方面。但针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要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便要从课堂内外,生活中挖掘一些可用的有意义的资源。而教材本身就包含着无尽的资源,需要每位任课教师去探究挖掘以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去汲取营养。

阅读教学不论在任何一个学段都是一个重点,我个人认为小学低段也一样,在侧重识字写字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应努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一些感知性的乐趣,从低段就培养孩子们对于语言的热爱之情。《新课标》中在小学低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及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乐于与人交流;能够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此外还有一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因此教师因特别重视阅读教学的教授,以从小培养学生这种最基本和最必须的语文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和必要的便是激情导课,这个导课模式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而且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师生基之于课本的互动过程。结合阅读教学就是一定要让孩子们愿意走进去一同探究与欣赏文本的美。很多优秀的教师之所以吸引学生,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在学生意愿与文本内容的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他们只作为引路人,桥梁的另一端便是孩子们自主探索的乐园!其次便是民主导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阅读中怎样引导孩子们去或自主或合作学习呢?在阅读中怎样让孩子们去感悟与欣赏呢?质疑--探疑--解疑--归疑;发现--感受--鼓励--总结这是我个人总结的两种阅读教学的方法,前者适用于读事明理型,后者适用于看景悟情型,或者在一些文章中这两种方法也是可以相互参用的。例如:《司马光》是一篇让大人小孩都受益颇多的经典课文。拿来给小孩子讲,除了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外,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还有很大的教学容量可以给老师发挥,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可以给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是主体不妨让他们自由一点去探索,看看他们在某一危险环境当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听听他们在同一危急情况下的处理方式,说说他们自己的理由。这就是质疑--发现,之后老师要进行鼓励--总结。阅读阅读,让孩子们自己乐意去读,读出乐趣读出知识才是主旨所在。在文本中激发孩子们对于长辈的敬爱之情体贴之情;激发孩子们乐学向上的主动之意。在引导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引导换词感悟,情景模拟对话读,反面假设推导读,设身处地感悟读等等。方法永远服务于效果,只有让孩子们好读,多读,读好,读出感情,这节阅读课上的才算是大致达标。

要从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光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平常的教学中教授一些方法。让孩子们知道该怎样读书,对于低段要给出一些基本的目标,让学生清楚自己要干什么。除了读通读顺读准确读流利不错读漏读读断句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外,还应该在这些基础上读出感情!或者针对于文章让孩子们读出一些信息,从文字背后捕捉一些明显的信息,这样日复一日的提高孩子们对于语言的感受力和敏锐力。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第6篇

一年级新生处在幼小衔接阶段,虽然年纪小,但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但由于班级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很少有家长在家给孩子讲故事、看书的习惯,因此大部分学生都缺乏阅读的兴趣,没有阅读的习惯。有部分孩子相对喜欢阅读,但持续的时间较短,而且他们阅读图书只是看热闹,走马观花地翻一遍,喜欢看一些动画图书,对知识性的书籍不感兴趣。可以说,在课外阅读这块领域学生完全还是一块空地,需要我们教师辛勤的耕耘和播种。万里长征要从第一步走起,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定要从一年级做起,让孩子们知道课外书将伴随他们一起度过小学六年乃至一生。

教学总目标(包括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

1.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2.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能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学习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大致了解内容,在语言环境中利用拼音识字。

4.尝试将读物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开始积累词语。

5.用拼音或文字夹拼音的形式把阅读的感受写下来,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字数开始不具体做规定。

6.提倡朗读,阅读速度每分钟50至60字。

7.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爱护图书,同学间能互借图书。

教学措施

1.在指定的晨诵时间带领孩子们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2.提供展示的舞台,利用语文课前背古诗的时间,充分让孩子们复习已经熟背的古诗,鼓励孩子们展示自学的古诗。

3.利用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课,给孩子们选择绘本小故事,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给他们听。

4.利用每星期的阅读指导课,选择共读书目为范例,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

5.借助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在家也能尽量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逐渐喜欢上阅读。

6.开展“每日一句”活动。

学生阅读好看的童话书籍或图画书籍,把你最想告诉同学或老师的一句话用拼音写下来,在每天中午上课前的5分钟里读给大家听。

《逃家小兔》

1.通过阅读整本书,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2.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想象故事情节,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3.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体会母子情深。

《母鸡萝丝去散步》

1.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画面,培养阅读的兴趣。

2.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猜猜我有多爱你》

1.听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演故事,加深对故事中蕴含的爱的意义的感悟,感受爱与被爱,知道爱有时要勇敢地说出来。

3.体验爱别人和被别人爱的快乐情感,学着传递爱。

《月亮的味道》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合作的力量和分享的快乐。

2.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

3.引导幼儿关注生活现象

《小猪变形记》

1.通过教师大声读,学生动情读、参与演,让学生感知故事。

2.初步认识到做自己最幸福。

3.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小猪唏哩呼噜》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并讨论《小猪唏哩呼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计划

《一片树叶两只蚂蚁》

1.通过老师的念读,掌握故事大致内容。

2.培养学生认真听故事的习惯和观察画面的能力。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分享是一种快乐。

《爷爷一定有办法》

1.让学生喜爱绘本阅读,期望通过绘本阅读激发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让学生明白绘本阅读中细心观察、展开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知道图也会说话。

3.体会爷爷在缝制毯子、外套、背心、手帕、纽扣时密密地缝进了爷爷的一片爱,体会爷爷和约瑟之间的浓浓亲情。

9.《我有友情要出租》

1.了解故事内容,通过图画书阅读激发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通过导读图画书,让学生明白阅读图画书要充分欣赏图片,细心观察、展开想象,再图文结合了解故事内容,从而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3.通过阅读《我有友情要出租》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友情的真谛。

《花婆婆》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让学生觉得,这世界多么美好,人生多么美好,这美好的一切原来藏在书中。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1.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 解,推荐新作品,培养 学生的阅读兴趣。

2.感受狐狸爸爸的乐观、机智、坚强等品质。

3.在讨论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树立从小事做起的观念。

《爱心树》

1.通过阅读,了解《爱心树》内容,走近经典图画书。

2.通过讨论,探究《爱心树》内涵,了解经典图画书。

13.《月亮,生日快乐》

1、培养学生听故事的技巧和观察画面的能力。

2、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象、表演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

3、以故事的形式把孩子们引领进丰富的情感世界。感受朋友之间那种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1.培养对绘本阅读的学习兴趣。

2. 激发想象思维,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感受小老鼠和海狮的珍贵友情和合作精神。

《一片叶子落下来》

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第7篇

陈丹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一年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以下方面做起,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良好的阅读姿势不仅可以减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疲劳感,缩小了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无意思的倦意,对孩子的视力也有一定的好处,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

这第一步还只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起步,但这一步虽艰难却至关重要!

二、激发朗读兴趣多读,注重读的过程中字词的发音。一年级的孩子知识积累量有限,识字认字的数量有限,所以阅读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现阶段最基本的阅读是从书本入手,培养孩子运用拼音阅读课文的能力,引导孩子们自己尝试着阅读根据阅读来理解课文在每一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项一般都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孩子们由逐字阅读到一句句阅读再到通篇阅读能够逐步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阅读灵感和阅读兴趣。

一开始上课,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导语、图片或创设相应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一年级的课文《小松鼠找花生》,就可以通过一个“花生”的谜语小故事导入,爱玩是小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开发思维产生兴趣,在猜谜语的过程中互相比较互相推动学习。

然后在兴趣的激发下,去“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训练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并且读出声来,从视、听两个通道去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如果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或者听录音,尤其是对于比较难读的字音或长句子,教师在加以梳理,帮助学生尽快读正确、读通顺,为有感情的阅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通过同桌互读、男女生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在学生朗读中或朗读后,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从而保持学生朗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满足孩子们的自我表现意识。

三、教师当好指挥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以自己的方法读通读懂课文,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进步,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机会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老师可以相机的让孩子自己起来大声读课文给大家听,其他孩子给予评价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链接以后,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在很

大程度上讲,“有感情朗读”是读者情感外显的一种行为,凭借读来抒发读者内心的情感。而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要示范引导,以情带读。

一年级阅读可以结合动画配读,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动静结合,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教师的范读是朗读教学的最好的资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无形中会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些体态语言,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引导孩子读好课文学会阅读感悟领略文本情感。

2、抓关键词句,感悟品读。

在朗读时,如果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小松鼠”的心理,可以通过老师范读中语音强调“小松鼠想;等

到....”中的“成熟”和“我”这两个词来帮助学生体会小松鼠的心理活动和想要做的事。果然,老师这样读了之后,学生都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可爱的小松鼠”就这样蹦出来了。先抓住重点词品读,然后连贯起来读句子,就能较顺利地读好课文,读出感情。

3、创设情境,引发共鸣,让学生想读、爱读。

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可以让孩子们边打节拍边读,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让孩子们读。全班同学画小梅花 竹叶,枫叶,结合孩子的画画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转换角色,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

表演朗读是一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阅读形式,因为低年级的课文故事情节鲜明、富有童趣。用表演读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老师对学生的表演给与一定的奖励肯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朗读训练时,老师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你读得可真好!” “真棒,比老师读得还好!”……即使读得不够好时,老师也要说“读得有点感觉了,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性,更要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要能够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教

师可说:“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是声音太小时,教师就说:“你读得可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等等。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他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得到表扬和激励,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第8篇

一、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好习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定要养成自主读书与选择书籍的好习惯。书是学生成长与进步的摇篮, 要培养学生不要拥有书, 而要拥有知识。这就是要求学生多逛书店, 选择自己喜欢的书, 读一读, 不论是什么样的书籍, 只要一年级学生喜欢, 就要让他读下去, 然后再与他交流, 试着区分书的好与坏, 适合与不适合, 逐渐来培养学生读书与选择书的习惯。许多学生心理上认为这书是自己的, 什么时候读都可以, 其实, 这就是拥有书而不拥有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最适合借阅书来读, 既培养学生的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 因时间不容他怠慢, 这时候, 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在短时间内, 在兴趣的促动下, 潜移默化的养成。小学生读书的好习惯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有了好习惯, 再在读中结合看图训练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 让一年级学生先看图, 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的什么, 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春天》一课时, 我先引导学生认真看书中的插图, 再说说插图中介绍了春天的哪些自然现象与人文景色。由于课文的插图就是具体的表象, 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 而且富有想象力, 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 看课文怎样将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 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这种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对读懂课文, 理解字词句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养成了读书习惯, 再在读中结合思维训练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 在教学一年级《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 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 以读促思, 在读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想想花生在哪里呢?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 花生原来在地里埋着呢。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 让他们思考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特别是在讨论时, 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各抒己见。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学生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飞跃, 思维能力才能切实提高。

四、养成了善思考的好习惯, 再在读中结合说话训练

如果说“读与思考”是信息的输入, 那么“说”就应该是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 非一日之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时, 我让学生自由练读后, 指名一学生读, 读后, 我问:“你读得很认真, 只是听了你的朗读, 老师头脑中没有出现小熊的形象呀?大家想象一下, 小熊的样子?”学生的思维一旦打开, 就会涌现出许多奇特的想法, 并滔滔不绝。这样, 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使他们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 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 真可谓“一石三鸟”。

五、有了心有所想、口有所述, 还要有手有所画

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 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一去二三里》一课时, 让学生自读课文, 一边读课文, 一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读完后, 6个学生一组共同创作这幅画。学生有的贴图画, 有的在图上用彩色笔涂涂画画。画完后, 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 让学生进行评比。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画。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听着学生的讲解, 真为学生的想象能力叫好。学生通过这种形式, 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图画, 再用自己的语言将图画的内容表达出来, 有效地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思维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但可以把握语言文字的含义,而且还能探究课文表达的情感,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具备自主获取语言文字等信息的技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下面,笔者对如何开展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一、有效地结合看图和阅读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明显胜于抽象思维能力。相对于语言文字,他们更喜欢观察图片,并且,学生更容易理解图片的内容。为了推动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教师要利用图片形象功能,有效地统一看图练习和阅读教学,从而实现形象化的阅读教学过程,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文本中的一些插图,要求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把握课文描绘的主要内容。并且,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前,探讨图片的一些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例如,教师在教学《春天的手》这一篇课文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以使学生大致描绘出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由于图片非常形象,因此,学生可以大致描绘出春天的一些景象,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教师再启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内容,如此有助于学生把图片的内容转化为语言文字,从而推动学生迅速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

二、营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首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并非一种负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需要有效地把握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好奇等心理特性,适当地营造教学情境,借助各种方式使学生融入文章表达的情境,也就是引导学生“入境”。当然,引导学生“入境”存在非常多的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进而迅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以使学生争着朗读、乐于朗读、愿意朗读,可以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播放一些音乐作为背景,也可以让学生配画外音,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活动等。可以说,入境入情地朗读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共鸣。例如,教师在朗读教学《老树的故事》这一篇童话故事时,由于故事的幻想色彩十分浓厚,因此,务必要求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多次营造教学情境,不断为学生演示老树以及有关的事物,以使学生进行更加丰富的想象。总之,借助教师营造的朗读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情感,并且大大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有效地统一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思维活动

阅读互动并非只是阅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而是应当与语言文字进行必要的互动,深入思索课文的内容。阅读活动常常与思考行为密切联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可以使学生逐步地探究科学、合理、有效的阅读方式,进而收获大量的语文知识。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知识,设置各种训练思维的活动,从而有效地统一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学习活动,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丁丁和牵牛花》时,可以转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交给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和思考之后再教授课文的知识,并非要求学生在自身的教授过程中阅读课文。换言之,以学生自主的阅读和思考为主,教师加以点拨,可以提问学生一些关于课文的问题“丁丁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让奶奶看到牵牛花的?”这样,学生在阅读后,能够互相探讨,积极发言,有利于教学气氛的活跃,也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以这种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有效地统一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阅读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提升其阅读水平非常关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过于急躁,应当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量通过多姿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以阅读为乐。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业建.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技术意义及实践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张菊香.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第10篇

皋兰县段家川小学 魏艳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朗读和默读。”可见,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指导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则说得更进一层:“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些都是强调多读的好处,对于理解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较强、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并不太困难。但是对于刚从幼儿园上来的一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还很低,甚至连很多字都不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对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今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不纯粹是一种“阅读”的教学,不纯粹是一种只注重文本本身“多读”的教学,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活动过程。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各项训练活动。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先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渐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又说:“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可见,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可以说对于一个人一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具体到一年级的学生身上,又要作何理解?如何实施呢?

首先,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如每次读书之前,可引导学生诵读读书歌:“小朋友们,读书啦!读书啦!身坐正,脚放平,眼离书本一尺,左手轻轻按,右手慢慢移,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过目,按标点正确停顿。”这是最开始指导阅读的儿歌,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

这第一步还只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起步,但这一步虽艰难却至关重要!

二、激发朗读兴趣多读以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每一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项一般都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导语、图片或创设相应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然后在兴趣的激发下,去“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训练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并且读出声来,从视、听两个通道去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如果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尤其是对于比较难读的字音或长句子,教师应加以梳理,帮助学生尽快读正确、读通顺,为有感情的阅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通过同桌互读、男女生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在学生朗读中或朗读后,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从而保持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教师当好指挥家,调动各种感官,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链接以后,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讲,“有感情朗读”是读者情感外显的一种行为,凭借读来抒发读者内心的情感。而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要示范引导,以情带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丽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师的范读是朗读教学的最好的资源。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些体态语言,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2、抓关键词句,感悟品读。

在朗读时,如果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

3、创设情境,引发共鸣,让学生想读、爱读。

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4、转换角色,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

表演朗读是一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阅读形式,因为低年级的课文故事情节鲜明、富有童趣。用表演读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及相关语言的表达、记忆;通过演读,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能很好地突出课文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

5、老师要当好指挥,及时激励和评价。在平时的朗读训练时,老师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你读得可真好!” “真棒,比老师读得还好!”„„即使读得不够好时,老师也要说“读得有点感觉了,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性,更要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要能够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教师可说:“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是声音太小时,教师就说:“你读得可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等等。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他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得到表扬和激励,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

当然,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不止这些,还有个别读、指名读、男女生读、接读、引读、齐读、配乐读、比赛读、以评促读,等等。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课堂中可以穿插进行,互为补充。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第11篇

榕右乡永安小学 胡运莲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章很多,但具体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却很少,本文试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在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上提出一点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 语文 阅读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朗读和默读。”可见,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指导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则说得更进一层:“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些都是强调多读的好处,对于理解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较强、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并不太困难。但是对于刚从幼儿园转入一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他们课外书籍少、自觉性差,又是留守儿童居多,所以如何有效地指导其阅读,就变得更重要了。

要提高农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各项训练活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阅读教学之目的,首先在于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渐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针对农村一年级的孩子,可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在教学中,每次读书前,我都会提醒学生:身坐正,脚放平,眼离书本一尺,左手轻轻按,右手慢慢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过目,按标点正确停顿。这是最开始指导阅读,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乃至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

同时,在课堂上,我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抽读来检查学生自己阅读的成效,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水平,一方面在班级形成自己主动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在评比中逐步养成阅读习惯。

二、注重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在每一个学课的阅读目标中,第一项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导语、图片或创设相应的情景导入新课,收拢学生在下课时松弛的心,保证学生人人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尤其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较少,老师可用新颖的教学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方式:

1、通过故事引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直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2、采用谜语或儿歌引入,切入主题。在《小松鼠找花生果》一文导入时,我出示了一则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鼓励学生猜一猜,小松鼠到底去找什么呢?由此自然地引出课题,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再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谈话引入,创设情境。如《胖乎乎的小手》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人的小手能做好多好多的事情,说一说,你的小手能做什么呢?家里的喜欢你的小手吗?为什么?这样就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孩子们在教师描述的情境中自然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激发了孩子们朗读的兴趣。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训练学生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并且读出声来,从视、听两个通道去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如果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尤其是对于比较难读的字音或长句子,教师应加以梳理,帮助学生尽快读正确、读通顺,为有感情的朗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后,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讲,“有感情朗读”是读者情感外显的一种行为,凭借读来抒发读者内心的情感。而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示范引导,以情带读。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些体态语言,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2、抓关键词句,感悟品读。在朗读时,教师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手握铁锹、满头大汗、仍不肯休息、仔细看看”等,再通过教师范读中语音强调来帮助学生体会邓爷爷的勤劳。

3、创设情境,引发共鸣,让学生想读、爱读。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学习《春雨的色彩》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学生分组分角色扮演小黄莺、麻雀、小燕子,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春天的五颜六色。

4、老师要当好指挥,及时激励和评价。在平时的朗读训练时,老师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你读得可真好!” “真棒,比老师读得还好!”“表达得真有感情”,即使读得不够好时,老师也要说“读得有点感觉了,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要是声音再洪亮一些就更好了!”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性,更要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要能够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教师可说:“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是声音太小时,教师就说:“你读得可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他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得到表扬和激励,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

当然,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不止这些,还有个别读、指名读、男女生读、接读、引读、齐读、配乐读、比赛读、以评促读,等等。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课堂中可以穿插进行,互为补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4-21

探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09-13

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素养知识竞赛试卷06-29

上海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阅读题精选练习07-10

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09-24

语文一年级教学反思11-22

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11-20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4-22

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论文04-22

一年级语文上教学计划05-24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