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多妻制”有哪些弊端?为什么注定会退出历史舞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夫多妻在一起 “一夫多妻制”有哪些弊端?为什么注定会退出历史舞台?

“一夫多妻制”有哪些弊端?为什么注定会退出历史舞台?

2023-11-05 18: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宗法制社会,人们往往追求两个东西,一个是家族的延续,另一个是血统的纯正。两者结合便催生出了一夫多妻制。

一开始,大家都是一家人内部选择,比如妻子的姐妹或者亲戚。阶级出现后,这择妻的范围一再扩大,逐步向更优质的“基因”靠拢。比如,同阶层联姻,迎娶比较漂亮的,或者有知识、有学历的。婚姻与阶层和经济地位是挂钩的。

我国春秋的婚制就是一夫多妻制。但这往往针对的是上层阶级。原则上每个男人都有多妻的权利,但受阶级地位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庶民很难将多妻的权利付诸实施。

在我国大多数情况下,“一夫多妻制”更多地表现为“一夫一妻多妾制”。为了阅读方面,我们下文统称为“一夫多妻制”。这个制度存续了数千年,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甚至还影响了我们的精神品质。当然,这种影响负面居多。

首先便是一夫一妻制对古代人口优化调整起到阻止的作用。我们知道,根据自然生育法则,同一个时代男女性别比例差别是很小的,基本上保持平衡的状态。但是,一夫一妻制打破了这一切。

以皇帝为例。皇帝的后宫往往有一支庞大的后宫团队,有宫女,有妃嫔,数量不在少数。我们常说,后宫佳丽三千,这并不夸张。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期后宫人数最多时达18000余人,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有宫女40000余人。当然,这些女子只有极少数才有生育的机会,大部分则是孤独终老。

皇帝之下有百官。百官要么是氏族大家,要么是地主阶级,他们也会娶妻纳妾,数量更加庞大。越来越多的女子向上层流入,民间的女子则越来越少,这就造就了社会底层很多男子无妻可娶,终生独身一人。

这不仅仅是数量问题,还关系到人口的质量。留在特权阶级里的女子,大部分很有可能终生不会生育,而留在民间的无论长相或智力上都相对不足。从长远来看,这对人口素质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相信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积累,已经无法具体计算了。

皇帝多“妻”也会造成其他负面影响。比如这宦官。可以想象。如果皇帝不搞一夫多妻制,也就不需要一个庞大的后宫团队了,更不会提防自己的女人乱搞事情了,自然也就不会给男人去势了。

事实上,基本上宦官都存在于一夫多妻制的国家。欧洲受基督教影响较深的国家,宫廷里之所以没有太监,很大程度上就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有关。

宦官出现后,充当了信息中介的作用。由于生理缺陷,便会被崇尚“多子多福”的儒家官员们看不起。这个时候,各种矛盾,乃至祸乱就会发生。

氏族大家多“妻”也会造成负面影响。一夫多妻制与氏族大家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你有权力和财富就可以多娶妻,多娶妻就会子女更多,从而更多地占有大量的财富。地方豪门就这这么来的。

除了以上可见的影响外,一夫多妻制在文化和心理上也有负面影响,比如男尊女卑、老夫少妻、寡母教孤等现象。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毒害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关于一夫多妻制,梁启超就曾说“它有害于养生,有害于传种,有害于蒙养,有害于修学,有害于国计。”

一夫多妻制注定要退出历史舞台。民国时,临时约法明文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但作为婚俗,“一夫多妻”现象依然存在。建国后,以法律形式正式明确了“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及其诸多的延伸品逐步被扔进了历史的故纸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