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年前的今天,为资助马克思,去工厂当老板的恩格斯逝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份对1842年英国曼彻斯特的调查报告 122年前的今天,为资助马克思,去工厂当老板的恩格斯逝世

122年前的今天,为资助马克思,去工厂当老板的恩格斯逝世

2024-07-03 15: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男朋友和女朋友

曼彻斯特是英国宪章运动中心。在那里,他开始深入了解工人阶级的生活,并认识了《莱茵报》的主编马克思。1843年冬天(23岁),认识了爱尔兰工人姑娘玛丽·伯恩斯,不久后,两人开始同居。

1844年2月(24岁),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从社会主义观点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批判。8月,恩格斯返回德国巴门老家,途中经过巴黎和马克思见面,两人合写了《神圣家族》,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好朋友的并肩作战

1845年3月(25岁),写完第一部重要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不久,马克思举家迁往布鲁塞尔。几个月后,恩格斯迁到布鲁塞尔帮助困境中的马克思。

1846年8月(26岁),和马克思共同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共同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6月,起草《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后来进一步完善成《共产主义原理》。

1847年(27岁),与马克思一起加入正义者同盟,并由两人拟定同盟纲领,即1848年2月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宣言》总结了以往无产阶级斗争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重要思想,完整、系统及严密的阐明了他们的学说,后成为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1848年4月(28岁),和马克思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1849年5月,亲自参加了德国人民武装起义。1850年前后,民主革命失败,恩格斯和马克思被普鲁士政府压迫,经济拮据。

资助20年后再度重逢

1850年11月(30岁),恩格斯重回曼彻斯特纺织厂工作,以便继续资助马克思,一待就是20年。期间他和马克思以书信来往,并在多份报纸上发表评论。并且进行涉及各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和军事。

1864年(44岁),第一国际成立后,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跟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路线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1870年10月(50岁),恩格斯终于从商人生涯中摆脱,移居伦敦,与马克思再度相聚。

完成朋友的未尽事业

1871年3月(51岁),巴黎公社建立后,同马克思一起支持公社,在演说和信件中高度评价巴黎工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和英雄气概。1878年,《反杜林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问世。1879年,同马克思合写了有名的《通告信》,批判德国党内苏黎士三人团的改良和投降主义路线。

1883年3月(63岁),马克思去世。《资本论》只出了第一卷,剩下的只是一些字迹潦草的手稿。恩格斯继续整理资本论剩下的手稿。在他12年的努力下,资本论二、三卷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

革命导师的长眠

1888年(68岁),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阐释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889年,参加第二国际的建立,并指导它的活动。

1894年(74岁),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法国工人党在农民问题上的立场,写了《法德农民问题》。

1895年8月5日(75岁),患有晚期食道癌的恩格斯在泰晤士河边的住所中长眠。三周后,他的骨灰被撒入伊斯勃恩海湾。

马克思的《资本论》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有什么特点?导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有什么特点。看看大家怎么说?

1、有句话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好最近一百年进行了成本巨大的社会实验,现在,这个社会实验的实践应该检验出了哪个为真理。

东欧在马克思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几十年的社会实验,结果,是亚当斯密指导下的西欧发展好?还是马克思指导下的东欧好。

可能有的人会说,东欧和西欧的基础不一样,这样比较不科学,那么,同一个国家,也有好几个分裂成两部分进行不同的社会实验,东德和西德,北朝鲜和南朝鲜,,,等等,实际下来的结果是什么?

2、亚当.斯密很伟大。

1,亚当.斯密,《不列颠百科全书》说,只是在中国这么称呼他,西方说起这个人只叫“斯密”。他生于1723,卒于1790;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当过大学教授,交友广泛,包括很多富商,了解到很多贸易详情,这是他写《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的重要资料来源。1751年,他出版了《道德情操论》。这本书是后来的《国富论》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1767-1776年,斯密完成了《国富论》的写作,这本书,实际是《道德情操论》的续篇。

2,斯密思想的逻辑起点,建立于认为人是受感情驱使的动物,同时又有思维能力和同情心进行自我节制。这种双重性既使人们互相斗争,又使人们能够创造社会制度来缓和两败俱伤的斗争,甚至把斗争变成共同利益。他反复写道:追求自我利益的人常常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牵着.....最终促进了全社会的利益。

3,在《国富论》里,斯密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原始狩猎阶段、游牧农业阶段、封建采邑农业阶段和商业上互相依赖阶段。 他的历史进化观,主要强调人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即为改善自身状况的愿望所驱使而又受理智所引导的人性。他说人类由封建社会进化到最后的商业上互相依赖的新阶段,就需要产生新的制度,例如工资由市场决定而不由行会决定,企业要自由而不要政府限制。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在这种制度下,人性的两个方面——满足情欲和接受理智与同情的支配二者相互作用,就会产生秩序。

4,他在《道德情操论》里说,主要靠“无形的手"来指导个人行为;《国富论》则强调制度的作用——制度可使因盲目服从感情而可能发生的混乱得到克服。这种制度就是竞争。由于竞争,人们要改善自身状况的天生愿望就会变成有利于社会的力量。互相竞争的结果迫使商品价格降到与生产成本一致的“自然"水平。生产成本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工资、地租和利润,它们也都会服从自我利益和竞争的法则。在收入分配方面,工人得工资,地主得地租,资本家的报酬是利润。斯密认为,国富增长的核心在于分工。他强烈抨击主张垄断国内外贸易的重商主义,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涉。他说,经济上不加限制,任其自由竞争,就会增加财富。这是人性使然。

5,《不列颠百科全书》评论说:“《国富论》是第一部伟大的完整的政治经济学著作”。的确,不论从西方还是从世界的角度说,都是如此。西方学界普遍认同,斯密建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772-1823),将他的理论发展到了顶峰。

6,西方学界还普遍认为,斯密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主张,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清除了封建主义的残余之后,才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实施。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辛迪加、卡特尔的出现,以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斯密纯粹放任市场调节的理论,受到了严峻挑战。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有管理的国家通货,金融霸权从欧洲转向美国,世界形势的大变化,促使西方的政府和学者,探寻更适合于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资本论》是对《国富论》的继承和巨大超越。

1,马克思写于1851-1867年的《资本论》第一卷,以及他去世后由恩格斯整理而成的第二三卷,是对斯密的《国富论》和李嘉图学说的继承——斯密和李嘉图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来源。但同时,《资本论》又是对《国富论》的极大超越。《国富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作;《资本论》则是远远超出政治经济学范畴的“三大批判”著作。《国富论》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育尚不成熟,许多国家还没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下,为谋求夺权和掌权的新兴资产阶级开出的济世药方——既可用于反对封建统治,又可治理资本主义国家;晚于《国富论》100年的《资本论》,则是对已经成熟且以暴露出根本缺陷的资本主义本质的深刻探讨,其揭露了资本的本质,解释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2,《资本论》不是一部单纯的经济学著作,正如其副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所标明的,其既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也是对作为这一生产方式的理论辩护的古典哲学和古典经济学的批判——是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这“三大批判”的统一;也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神圣家族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和“哥达纲领批判”的统一。所以马克思才说,《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

3,《资本论》第一卷,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在这一卷里,根本颠覆了西方以往“观念政治论”的传统,实现了“劳动政治论”的转向,也彻底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规律”传统,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实现了“劳动政治经济学”对“资本政治经济学”的彻底否定,第一次科学地说明了“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这个观点,显然是斯密的人性观点不可比拟的。

4,《资本论》第一次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不是价值规律,而是剩余价值规律,并强调这一规律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资本论》在探索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经济运动规律中,首次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5,马克思没有写过独立的哲学和辩证法专著,《资本论》中,凝聚着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资本论》是马克思的“哲学全书”。也正因为如此,《资本论》虽然写于19世纪,但已穿过20世纪,走进21世纪。即便面对今天“金融资本的狂欢”,比起那些试图根据后来事态的变化而建构起来的理论,《资本论》对今天的资本全球化更具解释力。这是许多西方严肃学者也反复提到的。

6,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说,要到《资本论》中去阅读马克思的真正哲学。英国地理学家、社会学家 大卫·哈维说:“将《资本论》诠释为对他或她个人生活意义的所在是我们每位读者肩负的使命。”美国20世纪著名的政治理论家阿伦特认为,“马克思是19世纪唯一的使用哲学用语真挚地叙说了19世纪的重要事件——劳动的解放的思想家”。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政治哲学的批判,是以“生产”概念取代了“反思”概念,以“劳动”概念取代了“自我意识”。在此意义上说,不是罗尔斯的《正义论》而是马克思的《资本论》真正实现了现代政治哲学的“轴心式转折”。正是《资本论》实现了正义理论从作为“抽象空话”的“主观主义”向作为“历史规律”的“客观主义”的转向,《资本论》是马克思的“正义论”。英国大数学家、哲学家罗素说,他并不完全赞同马克思的观点,但有一条可以确定,马克思是真心实意站在世界绝大多数人一边的。

3、马克思《资本论》的精髓是剩余价值理论,而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今社会,它的实际指导意义越来越小,或几乎没有。

当人工智能发展下去,很多工厂都实现了无人化,想想,当人工智能发展到整个社会直接参与生产工作的人只占10%,那是不是说被剥削了剩余价值的人只有10%?当全社会生产行为都实现了无人化,是不是就没有受剥削阶层了?

另外,在股份制发展的今天,当一个企业的老板拥有该企业股份的10%,而企业其余的90%的股份均被该企业的工人所持有,也就是该企业的工人也是该公司的股东之一,企业所创造的利润,也有工人的一份,那谁又是剥削阶层?谁是被剥削阶层?那又是谁剥削谁?

在很多西方国家,很多工人也拥有股票,那工人算不算资本家?算不算剥削阶层?

炒股炒汇的资本家,赚到巨额的财富,里面有没有剩余价值?算不算剥削阶层?

所以说,“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今经济研究领域中,根本就没有理论指导意义。

作为一个“理论”,应该是可以被用来解释客观世界的现象和规律的。并且可以通过理论“曲线”描述和预言事物发展的未来结果,从而得出结论,帮助人们进行决策,这就是理论存在的意义。

4、毫无疑问国富论。

资本论一直在找资本主义的问题,然后用理想和完美的共产主义天堂克服,现实只能无限接近但永远达不到。

天堂是人类社会的无限远。

自然科学一直为无限和极致努力,但永远不能实现。

国富论是就现实解决问题。

平心而论,国富论诞生后,直接影响世界现当代市场经济发展,是最基本最核心最经典的著作,没有之一。而资本论,是几十部借鉴著作之一。

补充一点,就是马克思代表作就是经济学著作资本论,但前苏联还有……把其当哲学著作研究,还煞有介事胡扯,夫复何言?

原因很简单,要用其终极理想凝聚大众改朝换代,就像古代讲均平富一样。

5、两本书的内容有类同的地方,资本论比富国论研究更深入,更系统。

在经济发展态度上,富国论的延伸是自由经济自由竞争,资本论偏向计划经济(马克思)、宏观调控(恩格斯)。

富国论被当作古典经济学教科书,资本论被当作阶级斗争工具。

资本论和富国论都社会贡献都大,只是在对经济发展模式上有所区别。

自由经济模式的好处是,所产生的经济平面比较广,资本要么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中驱动资本频繁来回变动,很容易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但好处是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这里说的意外收获就无意中获的很多新生的经济热点,对促进经济经济、文明进步所需科技成果,偶然性获得的碰撞率很高。

但自由经济模式的发展,避免不了经济危机,人类必须要接受足够的经济危机教训才能避免在同一个点上犯错。但是克服了一点上的危机,还有无数个点的危机等着人类去迎头碰撞。

计划经济是模式下,资源被限定在固定的经济面上,在高度资源的集中下,在有限的经济面内会获得高速发展,避免在资源利用上的不必要浪费,但是由于经济面比较狭窄,对新生事物的获得渠道比较少。这个不必要的浪费有可能会变成全面浪费。

因为新技术的出现有可能会全面代替老技术,你在老技术方面走的更远,也属于被淘汰的行列。

计划经济在模仿经济的发展阶段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开拓发展的阶段没有一点优势。

模仿发展阶段经济,指的是已经被证实的发展模式,开拓阶段是,还未证实的发展模式。

打个比方说在农业发展方面,西方的机械化农业,这个模式是已经被证实,被肯定的,计划经济按照这个模式集中资源去发展,很快就会跟上来。

但是跟上来你也无法超越他,因为这个时候西方农业意外的获得转基因农业技术,农业发展出现变革,但是你对这个技术还一无所知,因为你的资源全部集中在机械农业方面,没有让出资源去进行研究过,看到别人有了,再匆忙的投入资源。

这么说吧,计划经济在经济变革上缺乏主动性,但在原有经济类别下能获得更高的效率。

不过情况是这样的,算盘打的更快,也比不上计算机。而算盘和计算机之间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马克思提出计划经济,是根据量变到质量的哲学思维,在这方面是进入了一个误区,忽视了新生事物对旧事物的具有完全颠覆存在性。

计划经济,你怎么计划也只能计划你知道的东西,而无法计划你不知道的东西。

中国古代不是也有很多发明嘛,火药最早是用来作鞭炮娱乐的……假如当初重视火药,也许历史早就改写了。

计划经济对新生事务缺乏敏感性,而自由经济对这方面刚好是相反的。一个新的东西出来,资本家会绞尽脑汁的去把它变成钱,而自己又有资本去完善。自由经济在挖掘新事物潜力方面是很有优势的。

而恩格斯提出宏观调控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模式,兼顾了自由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模式,让两种经济模式都得到了修正。

但宏观调控也有弊端的,因为谁都无法准确把控到底调到哪个幅度。调多了会有什么危害,调少了会出现什么情况,调的好处,跟不调的好处,谁能分别的出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