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怎么来的?(一图读懂13个五年计划和规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五计划工程项目空间分布特点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怎么来的?(一图读懂13个五年计划和规划)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怎么来的?(一图读懂13个五年计划和规划)

2024-07-11 14: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读

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在此背景下,让我们一起回顾五年计划的诞生历程,以史为鉴,启迪未来。

第一个五年计划面临怎样的

国际国内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当时,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现代工业不到国民经济的10%,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且相关人才匮乏。

如何在短时间内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共和国领导人殚精竭虑思考和迫切解决的主要问题。

1951年2月,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已开始谋划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2月14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首次明确提出了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设想。会议决定,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立即开始编制五年计划的准备工作。

为什么要编制五年计划?

编制五年计划,是学习苏联经验的做法。

关于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中共中央在《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中指出:“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业已开始。这一建设规模之大,投资之巨,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为了加速国家建设,除应动员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人力和财力以赴外,必须加强国家建设的计划工作,使大规模建设能在正确的计划指导下进行,避免可能发生的盲目性。”

然而,由于旧中国留下的统计资料很不齐全,国内资源状况不明,从中央到地方都缺乏编制经济发展计划的经验,加上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且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短时间内没有确定下来,“一五”计划只能采取边计划、边执行的办法,不断修订、调整、补充。

“一五”计划经历了

怎样的编制过程?

至此,“一五”计划历时四年之久、五易其稿,终于编制完成。

“一五”计划留下了

哪些宝贵经验?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全面提前超额完成。“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说,“一五”计划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五”计划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六条:

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已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在编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时,我们不能忘记新中国走过的每一步,不能忘记在怎样的“家底”下迈出艰难的第一步。“一五”计划留下的许多宝贵经验,仍然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

图解新中国历次五年规划(计划)

我国五年规划(计划)制定实施的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五年计划(从“一五”至“五五”)

这一阶段,我国制定实施了5个五年计划,由此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基本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经验。

一五计划(1953-1957)

二五计划(1958-1962)

三五计划(1966-1970)

四五计划(1971-1975)

五五计划(1976-1980)

二、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五年计划(从“ 六五”至“九五”)

这一阶段,我国制定实施了4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基本解决了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实现了总体小康的战略目标。

六五计划(1981-1985)

七五计划(1986-1990)

八五计划(1991-1995)

九五计划(1996-200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后的五年规划(计划)(从“十五”至“十三五”)

这一阶段,我国制定实施了4个五年规划(计划),为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五计划(2001-2005)

十一五规划(2006-2010)

十二五规划(2011-2015)

十三五规划(2016-2020)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

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原标题:《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怎么来的?(一图读懂13个五年计划和规划)》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