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明朝有多少州县?一个县里有多少官?一文详细了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个县比一个省还大多少 显微镜下的大明:明朝有多少州县?一个县里有多少官?一文详细了解

显微镜下的大明:明朝有多少州县?一个县里有多少官?一文详细了解

2024-07-11 00: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秦以后的地方行政区划,有过郡县或州县两级制;有州、郡、县或路、府(州)、县,道、府(州)、县三级制;有省、路、府(州)县或省、道、府(州)、县(州)四级制。地方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四级制,由大及小的层层划分,是政治制度日益完备的表现。

明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是承元代的四级制而改为三级制,在实际运作中又向四级制转变。

1、明朝的四级行政区

这既表明这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正在走向完备,又表明地方行政区划中尚存在许多不足。

《明史》卷40《地理志序》云:

“洪武初,建都江表,革元中书省,以京畿应天诸府直隶京师。后乃尽革行中书省,置十三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及羁縻诸司。又置十五指挥使司以领卫所番汉诸军,其边境海疆则增置行都指挥使司,而于京师建五军都督府,俾外都指挥使司各以其方附焉。”

说明在明初制定的疆土管理体制是分为两大系统:

一是属于行政系统的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直隶布政司的州)——县(府属州);二是属于军事系统的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直隶都督府的卫)——卫(直隶都司的守御千户所)——千户所。

明代第一级行政区划是承宣布政使司,也就是省。

明初一承元制,地方设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在未废中央的中书省的情况下,率先废去地方行中书省,改制为承宣布政使司。

据《正德大明会典》卷17《户部民科·州县》载:

“洪武七年,以京畿应天等府直隶六部,改行中书省为浙江等十二布政使司。永乐十八年,革北平布政使司为直隶,添设贵州、云南、交趾三布政使司。宣德十年,革交趾布政司。”

自此以后,便定制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十三布政使司和北京、南京两直隶区。

明代在省和府之间设道为监察区,由布、按两司副职定期守巡府县。属于布政使司的称为分守道,属于按察使司的为分巡道。

还有一些专职道,如兵备道、提学道、清军道等。

分守道由布政司参政、参议负责,分巡道由按察司副使、佥事负责。

他们本来是定期巡视所属府县,后来有了专门管辖区域,就颇具有行政区划的性质。

因为分守、分巡道在明代尚无规定的驻所,《地理志》也就不记道的具体情况。

清人龙文彬编纂的《明会要》则认为道是有固定的辖区,应纳入区划的范围,故对十三布政司分辖道有专门记载。

据他统计:

山东分济南、东充、海右3道,山西分冀、河东、冀北、冀南4道,河南分大梁、河南、汝南、河北4道,陕西分关内、关西、关南、河西、陇右5道,四川分川西、川北、川东、川南、上川南5道,湖广分武昌、荆西、上荆南、下荆南、湖北、上湖南、下湖南7道,浙江分杭严、嘉湖、宁绍、金衡、温处5道,江西分南昌、湖东、湖西、九江、岭北5道,福建分福宁、武平、建宁、漳南4道,广东分岭南、岭东、蛉西、海北、海南5道,广西分桂平、苍梧、左江、右江4道,云南分安普、临元、洱海、金沧4道,贵州分贵宁、威清、都清、思石4道。

十三布政使司共编有59道,不包括南北直隶。

这种有固定辖区的道,应该算是行政区划。道在制度上虽没得到认可,但从州县行文都要送一份给道备查来看,道在行政运作上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已经变为一级行政区。

明代第三级行政区划是府(州)。

明代厘定地方行政区划,把府定为仅次于布政司的第二级行政区划,每府管辖数州或县,是治理地方的重要一级;其京府,即应天府和顺天府,虽划入南北直隶的辖区,实际上是仅次于第一级行政区划的区划。

州,据说早在颛顼甚至伏羲、黄帝时期便已创建起来。明代的州制稍不同于前代,直统于布政司的州为第二级行政区划,地位相当于府而略低;隶属于府的州为第三级行政区划,地位相当于县而略高。

据《明史·地理志》所载,终明之世有府140个,直隶州20个,分属于南北直隶和十三布政使司。

北直隶领8府2州,南直隶领14府4州,山东领6府,山西领5府3州,河南领8府1州,陕西领8府,四川领13府6州,湖广领15府2州,浙江领11府,江西领13府,福建领8府1州,广东领10府1州,广西领11府,云南领19府,贵州领10府;中间有一些增减。

明代第四级行政区划是(州)县。

终明之世有193个州,隶于布政司的有20州,隶于府的有173州。明全盛时有1138(《职官志》云有1172)县。

《说文》:“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尔雅·释名》:“县,悬也、县系于郡也。”《广韵》:“楚庄王(前613一前591年在位)灭陈为县,县名自此始。”

也就是说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应自楚庄王时始。

自秦以后,县一直作为基本行政区划存在。

西汉全盛时有县、道(少数民族聚居区)、国(诸侯封地)、邑(公主封地)1587个,东汉全盛时有1180个,西晋全盛时有1229个,南朝宋有1299个,北朝魏有1353个。南北朝后期,南朝陈有438县,北周有1124县,南北合计1562县。隋全盛时有1226县,唐全盛时有1573县,宋全盛时有1234县,辽全盛时有209县,金全盛时有632县,元代全盛时有1127县(以上均是各史《地理志》所载数字)。

历代在县以下还划分为若干乡里、党族、保甲、村社等基层行政区划,这种区划主要是以户口多寡为划分依据,兼及自然地理,与户籍制度紧密配合,目的在于加强对全国人民直到一户一人的控制。

明代基本上实行的是里甲制,据《明史·地理志》统计,北直隶为里3230有奇,南直隶为里13740有奇,山东为里6400有奇,山西为里4400有奇,河南为里3880有奇,陕西为里3597有奇,四川为里1150有奇,湖广为里3480有奇,浙江为里10899有奇,江西为里9956有奇,福建为里3797有奇,广东为里4028有奇,广西为里1183有奇,云南和贵州为里失记,南北直隶和十一布政使司共有编里近7万。

2、明朝县的等级

明代千余个州县分成若干等级。这种等级划分方法大体有四种:

一是以区划地理位置划分的等级。

两京所在地的县地位最高,称为京县;其次是布政司所在地的府属县,称为首县;再次是府和直隶州所在地的县,称为倚县或附郭县;然后是府和直隶州所属的县,称府属县;最下是隶属于普通州的县(既要接受府的领导,又要受州的管辖),称州属县。

二是以田赋多少而划分的等级。

凡纳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纳粮六万石以下为中县,纳粮三万石以下为下县。

三是以本县事务繁简而划分的等级。

“府以田粮十五万石以上,州以七万石以上,县以三万石以上,或亲临王府、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并有军马守御,路当驿道、边方冲要供给去处,俱为事繁;府、州、县田粮在十五、七万、三万石以下,僻静去处,俱为事简”。

这种按事务繁简划分的等级,主要用于州县官升迁黜降。

“外官有才勘治繁,见任偏僻;及勘治简,见任繁剧地方;巡抚、巡按官奏请更调者,酌量更调;或俱无可取,起送部别用。”

四是以州县人口多少和疆域大小划分的等级。

州县地处东南及平原地区,人口较多,一般人口在20万以上称为繁剧州县,亦号称大州县;人稀少的则为小州县,即使事繁也不免有小县之称,如当时的舒城县东西90里,南北90里,编户42里,人口12698人,郭懋“起补舒城,舒小而繁”,被称为小县。

州县地处西北及山区,人口虽少,但疆域较大,亦号称大州县,即使事简也不免有大州县之称。如四川云阳县,东西160里,南北240里,时人口16215人,人口与舒城县大致相同,编里也不多,人口不足两万人,因为疆域过大,所以出现割地析县之议,也可知地广也称大县。

上述四种等级划分既不具体,也不明确。

按纳粮多少是在吴元(1364)年时制定的,上中下县的知县品级也有差别,而不久则规定所有知县(京县除外)均为正七品,在《明会典》中也没列各县的等差。

繁简的划分规定写入《明会典》,但哪些州县为繁,哪些州县为简,并没有注明,《大明一统志》和《明史·地理志》中讲到各州县的沿革和概况,亦不讲各州县的上下繁简,明代编纂的地方志中也鲜有讲本州县是繁是简的,这样就很难看到明代州县完整的等差。

从其他史料中零星看到一些有关州县等级说法,但也不具体。

但有一点可以断定,明代州县的等差制度是在不断完善之中,至少在吏部铨选过程中有一定的等差划分,这样才会有调繁调简的任命差别。

一般讲清沿明制,清代吏部在选州县官时有繁简缺五等,以冲、繁、疲、难四字划分等级,四字具备为最要。有三字者为要,有二字者为中,有一字及无字者为简,且将这些字缺编划在各州县中,字缺虽常变化,但相对稳定,故《大清会典》和《清史稿·地理志》中,把每个州县都注上字缺。

明代虽没有清代那种详细划分,但在零星的史料中依稀可见冲、繁、疲、难等说法,故可断定至少在明代中叶以降,这种缺分制已普遍实行。

3、明代县里的官

按典制规定:

一州一县的官吏设置,有主官、佐贰官、属官、教职、杂职、吏典、胥役等。

(1)主官

一州一县的主官,除特殊的情况之外,只设有一人,在州为知州,在县为知县。知州,无论直隶州还是属州,官阶都是从五品。知县,无论上、中、下县,还是事繁事简的县,官阶都是正七品,京县地位特殊,加官阶为正六品。

主官是由朝廷任命,持有吏部的委任和勘合到本州县主政,是一州一县的首脑,以此之故,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主官都不能阙员。如主官因故离开或不在本州县期间,要由府或省委派他人署理其事,被委派者的官阶或高或低,没有硬性规定。

署理虽不是朝廷任命的临时主官,但在其署理期间,其权责一如主官。

在永乐初年,安徽祁门县曾经出现过一县两知县的情况:当时在建文四(1402)年就任的知县路达,因有惠政,得到百姓的拥戴。永乐三(1405)年,新任知县顾均得奉命到任,百姓上书请将路达留任,永乐帝朱棣因此特许路达与新官同任。

当时的施政情况是路达主外,顾均得主内,两人的关系也很和谐,都被地方志收入《名宦志》中。

(2)佐贰官

佐贰官,即副职和辅助官。州的佐贰官是州同知、判官,县的佐贰是县丞、主簿。他们也都是朝廷命官,典制也明确规定他们的权责,在本州县也设有专门衙署。

按规定:主官对佐贰官有按季考评,书写评语送知府之权,而无呵责辱骂之权。然而律条与实际执行是有一定差距的。

一州一县的佐贰官,或三人,或两人,或一人,或不设,这要看本州县的事繁事简。

事繁的设两人或多人,事简的设一人或不设。如句容是京县,设县丞一员、主簿二员、管马主簿一员,其佐贰官有四名。

江阴是事繁大县,除县丞一员之外,尚有治农县丞一员、管粮县丞一员、抚民县丞一员,加上主簿,其佐贰官达五名。太原县为省之首县,曾设县丞一员,主簿三员。“国朝县小者亦不置丞”,“国朝县小者亦不置簿”,事简的县常常仅有主官一人。

县丞的官阶是正八品(京县丞官阶正七品),县主簿的官阶是正九品(京县主簿官阶正八品)。在《会典》中将他们列入正官之内。由于明代实行主官负责制,再加上小县多有不设佐贰者,他们的地位渐渐变为闲散,以至被主官视为冗员。

佐贰官虽在本州县为辅助官,但有自己的衙门,也是一个部门的主管,故此,在他们因故离任和阙员的时候,也要由府派人署理其任。

值得注意的是,佐贰官听巡按御史的调动。

明代规定,巡按御史有督责州县主官之权,却无调动和指挥州县主官之权;有委署佐贰之权,也有指挥和调动佐贰官之权。

这样一来,佐贰官往往以巡按御史为后盾,使主官不敢过多地对他们施以颜色。实际上他们并不完全如明人所认为的那样,是唯唯听命,只会署名主官之后的应声虫,而是有一定权责,又经常使主官感到头痛难治,甚至成为黑白出于唇吻的弄权人。

(3)首领官(属官)

县的直属官只有一职,典史是未入流(京县典史从九品)。在编户不及二十里的小县,不设佐贰官,典史则分领佐贰之职。按一般规定,首领官只设一员,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如隆庆州在永乐时期设吏目二员,一员在外各堡仓收粮,一员在州管事。

按《会典》规定:

吏目、典史是首领官,以典文移出纳为主要职责,故称为幕职。但在明中叶以后,人们不再以首领官为幕职,而称之为属官。首领官由幕职转变为属官,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演变,而这个变化过程与州县政治密切相关。

属官的地位远不如佐贰,明代虽律有明文,令有禁止,不许主官责罚打骂首领官。

但上官巡视,小不如意,对首领官棰杵相加是经常事。而主官对他们叱责辱骂,即使对他们施以刑杖也不为过,故时人以卑微之职目之。

即便如此,他们在本州县也有自己的衙署,手下有几名胥吏及一些衙役和捕手,在朝廷规定州县官不许下乡的情况下,典史便常来往于县属各处,因此,乡村市镇百姓对他们的畏惧,往往超过对主官的畏惧。

(4)教职

县的教职是教谕、训导。他们没有官阶,是未入流,也是处在微末之列。虽为微末,但他们不像属官和杂官那样被人视为卑微,因他们毕竟是处在有知识人的地位。在尊重知识的当时,他们必然也会受到尊敬,是一种清高之职,更何况在选用上也比佐贰杂职要严格。

在明初,州县教职是“举儒士有学行者充之,后乃由吏部选乙榜举人及廷试贡土为之”。这些人出身清流且有学问在身,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在本州县还是受到各界人士的尊敬。

教职受双重领导,既受提举学政的节制,又受本州县的主官领导。州县主官对教职虽有管辖考察之权,但对他们比较客气,讲究一些礼节。

(5)杂职

根据州县的地理、交通、治安、物产等情况,一些州县还设有一些杂职,诸如巡检司、驿、税课局、仓、织染杂造局、河泊所、批验所、递运所、冶铁所、闸、坝等,分别设巡检、驿丞、大使、副使等官进行管理。

其官高者为从九品,大多数则为未入流、杂职虽然各有所专掌,但是要接受所在地县主官的领导。

各州县均设有一些不给俸禄的,也称为杂职的官。如医学(州典科、县训科)、阴阳学(州典术、县训术)、僧正司会(州僧正、县僧会)、道正司会(州道正、县道会)等。这些是人在官籍的专门技术人员,国家虽不给俸禄,但他们可以靠自己的业务专长以谋生。人在官籍就要接受官的考核,考满则有升迁降调。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