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探究《阿长与<山海经>》的深层内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成语 同课异构:探究《阿长与<山海经>》的深层内涵

同课异构:探究《阿长与<山海经>》的深层内涵

2024-07-10 18: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课堂过程

|导入|

由学生制作的阿长简笔画和阿长资料卡片引入,引发学生对于探究“普通保姆阿长为何令作者青眼有加”这一话题的兴趣。

|整体感知|

问题呈现:结合文章内容,仿照示例概括阿长引发作者情感变化的事件,并找出出文中直接表达“我”对阿长情感的词语。

教师引导每个组合作交流完善曲线图,由组长提交,请几位代表起来评价事件概括和情感词的选择。并抓住孩子们绘制的曲线波动进行探究,发现波动最剧烈的一处在“买《山海经》”这一情节。

|专题研讨|

教师由此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为何阿长买山海经会造成作者这样的情绪波动,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ppt呈现资料卡片:《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神话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历来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学生的回答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a.想起之前对阿长的不满,愧疚。

b.在小孩子的世界里,喜欢夸大。

c.念念不忘的书,惊喜。

d.联系阿长身份学识,想象她买书的艰辛,感动。

教师适当进行资料补充:

(1)“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2)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3)“别人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孩子由此引发思考:别人认为是闲书,而阿长理解,山海经是神话是自由的象征,孩子最需要理解。

教师请几位学生起立分角色朗读段落,感受此时此刻“我”的情绪。

|总结提升|

教师提问:自此,怨恨消灭。但很多道理,三十年前的鲁迅未必理解;可能直到三十余年后,朝花夕拾,忆起阿长之时,究竟有没有理解阿长的用心?

(资料补充:呈现《回忆鲁迅先生》吃饺子片段:

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

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由此展开情感升华:阿长不仅仅是保姆,更是鲁迅精神的保姆;霹雳也不仅仅是当时年幼小鲁迅的霹雳,这种影响贯彻了鲁迅的未来数十年。而这道霹雳,也伴随着鲁迅的作品,劈醒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ppt呈现)

男女生对读:女: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男: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全: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课后感言

课前准备中,找图片、找配乐、找资料花了不少时间,自以为流程较完善了,忍不住照本宣科;但等到课真正上完,我才发现这节课设计的教学过程操作起来还是有一点遗憾与不足,比如朗读的指导与评价,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引导还不够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在上课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感受,用心去和学生交流。并且在整体感知的部分花费时间过多,可以提前让孩子们在平板上提交。

王欢欢《阿长与》

导学案设计

课堂过程

|导入|

今天这堂课呢,我们来和一个老朋友聊聊天,为什么说是老朋友呢?上学期我们学了他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了他的童年生活,昨天还学习了萧红写的关于他的回忆性文章,看到了他更生活化的一面,他就是——鲁迅。

整体感知|

概括文章围绕阿长总共写了哪些事?根据事件中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将“喜欢”的事件放进“红榜”,将“不喜欢”的事件放进“黑榜”。(学生预学成果展示)请一位同学上来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讲讲黑榜里的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追问:虽然鲁迅写了阿长这么多黑历史,但从详略安排上,哪张榜单上的事情写的比较详细?(红榜)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小鲁迅的情感发生如此大的改观?(《山海经》事件)

|问题探究|

1.任务:(1)找出课本中表现小鲁迅对《山海经》一书情感的语句

(2)了解《山海经》这本书,展示ppt上的图片,唤起学生对《山海经》的认知是充满想象力的。

(3)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作者会对阿长买来《山海经》一事“觉得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完善,形成本组的观点后由一人提交,时间6分钟。

在平板上展示材料《二十四孝图》中“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

2.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及课本,谈谈“为什么当阿长买来这本《山海经》时,我会感到震悚呢?”

思路要点:

1.《山海经》对于小鲁迅而言,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2.与他人行为的对比:别人都忽视我,只有阿长真正关心“我”想要什么;

3.我一开始对阿长并不抱有期望,甚至有些轻视阿长。

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阿长呢?(板书:朴实、善良、慈爱)

学生反驳:阿长有这么多黑历史,但是给小鲁迅买了一本《山海经》,他便十分感动了,小鲁迅也太好哄了吧。

|补充提升|

教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朝花夕拾》中有哪些地方提到了阿长。

(展示PPT)当我们回看人到中年时的鲁迅写下的《朝花夕拾》时,我们就会发现,阿长是书中一个特殊的存在。阿长在鲁迅的生活中,除了是个保姆,还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有朋友、亲人、人生导师等)

教师补充:母亲是专制的,不在意他感受的,但阿长的出场总是带着故事的趣味性的。《二十四孝图》中她看到图便可滔滔不绝讲故事;在百草园中讲美女蛇故事,保护我的求知欲和好奇力,在父亲和书塾严肃的封建教育之外,给小鲁迅打开了民间文化的另一扇窗,也可以说是童年封闭生活时鲁迅的精神乳母了,所以作者更多的是怀着感激、怀念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文章。除此之外,你们觉得还可以有哪些情感呢?

(例:第30段,将我视为亲人,而我却最终连她叫什么也记不得了→愧疚)

教师总结:这种想要表达感激、怀念、愧疚情感前,先写一段“黑历史”的手法叫先抑后扬。 这种手法让鲁迅这颗感激、怀念、愧疚之心更加强烈了。(板书:将黑板上的词语连成一颗爱心)

请学生齐读最后一句,再表鲁迅对阿长的深情怀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板书设计

课后感言

1.整体教学环节较流畅,板书设计效果不错。

2.第二环节“阿长买《山海经》”时,未能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山海经》较之其他书对于鲁迅的特殊意义,反思后主要问题在于材料一时过多,导致学生很难逐条深入思考分析。

3.学生可以记得上学期分析《朝花夕拾》时提到过的“精神乳母”一词出乎意料,但部分同学似乎还只是记住了这个名词,但未能深入理解。

4.基于导学案充分预学的课堂结合平板技术的运用使得整个课堂呈现出别样的活跃气氛。

总结

喜欢切切察察,喜欢摆“大”字,喜欢给年幼无知的“我”灌输奇怪的“规矩”,阿长一开始给读者留下的印象着实称得上“可笑”、“奇葩”。但直到后来,这位普通保姆阿长竟得到了“我”——这位三十年后的中国现代文学的脊梁少有的抒情性评价:“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不得不引发了孩子们的浓烈阅读兴趣,想要一窥究竟:这位保姆和我们身边的“农村妇女”、“大妈群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回到文章本身,慢慢顺流而下,读至《山海经》片段时,结合《朝花夕拾》以及对于鲁迅生平的固有印象,醍醐灌顶。其实重要的不仅仅是这本薄薄旧旧的书册,也不仅仅是阿长将书送至“我”手中时“我”心中迸发的喜悦,而是那份久违的理解和真诚。阿长身上的许多品质,鲁迅待到“朝花夕拾”时方才读懂,而鲁迅也借助这份理解得以开拓视野,并将这份理解传递给了更多的人。这样的阿长,如何不“可爱”?

本期小编:

丰潭中学 张冰点

倾听西湖语文的声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