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听书笔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认知盈余》解读 每日听书笔记

每日听书笔记

2024-07-17 12: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互联网给了每一个人展示自己的机会,成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就可以同网络进行信息的交换,成为网络流量的一个创造者。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使得人们就算是没有外在的奖励或者惩罚,也会去主动做一些事情,而这往往就成了人们尝试新事物的一个契机。

《认知盈余》

作者

克莱·舍基是一位专注于互联网技术,和社会性网络研究的美国作家和企业顾问。他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评论》和《连线》等多家知名杂志和媒体上发表过多篇专栏文章,并且为包括微软、宝洁以及美国海军在内的组织机构提供咨询服务

认知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把自己的闲暇时间利用起来,变成一种资源,这就被叫做认知盈余。在互联网兴起之前,很多人都通过看电视来打发闲暇时光,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信息是单向传递。在有了互联网之后,信息的传递方式变成了节点之间的相互传递。

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无偿分享的内在动机,这种动机的深层次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人们出于热爱而去做某件事,另一个是人们出于希望获得更多人认同而且主动做某件事。书里提到了一个叫做西风少年的例子,这是一群喜欢玩滑板的年轻人,他们利用自由时间组织了一个滑板联盟。在这个里面他们彼此之间交流滑板的心得,逐渐把玩滑板变成一项竞技运动。这就是一群人出于爱好而一同来做某件事。

如果想让一群人持续的贡献出自己的认知盈余,那么就需要设计出一套协作机制,搭建起一个生态系统。作者把这样的生态系统称之为网络共享社区。如果想要自己所搭建的网络社区能够生存下去,这使它具备持续满足某种特定需求的能力,也就是要能够满足真正的需求,而不是伪需求。

在社区搭建起来之后,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社区发展壮大。作者认为,我们虽然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分享自己的认知盈余。但是这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用户可能随时结束自己的分享。要想让平台提供的满足,具有持续性和确定性,就需要设计出一套规则来影响用户。作者提出可以建立一套迎合用户内在动机的反馈机制,来保障平台内容提供的连续性。也就是说让用户出于内在动机的行为得到回报,从而引导用户持续积累某种特定的行为。

任何网络社区都会出现优质的内容和劣质内容,社群发展的早期由于用户量比较少,要控制内容的质量还是比较容易的。随着事情的壮大,人们创造的内容就会越来越多,好的内容不仅会越来越多,插的那种也会越来越多。这些坏的那种会伤害那些好内容的创造者,以及那些想要看到好内容的人,社群如果不对这些坏的内容进行管理和约束,那么好内容以及好内容的创作者就会越来越少,渐渐的这个社群的用户也就会越来越少。社群的管理方需要提供好的管理服务,来留住那些好内容的创作者,让他们愿意持续的创造好的内容。

对于社群来说,社区文化就是他的气质,优秀的气质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主动加入,从而实现*无为而治*。去中心化的协作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型中工人,销售商和消费者的三方模式,生产者同时也可以是销售者和消费者,这让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拥有多重身份将变为一种常态,每一个人在这个时代都要学会多角色生存。

认知对照

一个新生的网络社区,如果没有优质的内容,没有新奇的创意,没有强大的运营,让他至少要有一种优秀的气质。因为优秀的气质,就可以吸引来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可以创造出优质的内容,优质的内容是社群生存的关键。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会拥有多重身份,扮演多个角色,这就是我们的认知天生具有多个维度的属性。

零秒思考

如何打造一个提供收费服务的社群

1.找到一个可以尚未被很好满足的需求

2.针对这个需求设计一种能够满足需求的产品

3.持续增强自己满足需求的能力,用优质的资源去吸引更多的内容创作者

4.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保证提供内容的高品质

5.设计出能够剔除劣质用户的收费机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